酸奶机制作酸奶视频:学习《医师宣言》做一个好“病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18:31:45
      我是一个医务志愿者。从与医院无关到看病求医,再学习实践成为一个医务自愿者。首先是学习,除了一般的医学常识,感觉重要的是学习《医师宣言》。       2400多年前,Hippocrates曾写下了著名的稀波克拉底宣言:其核心是:(1)知恩图报——凡受我艺者,敬之如父母。(2)为病人谋利益,不害人——遵守为病家谋利益的信条;(3)对待病人要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我之唯一目的,为病人谋幸福并检点吾身。    《医师宣言》第一次发表是2002年在《美国内科医学年刊》和柳叶刀杂志上,为当代医师提出了21世纪医学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医师宣言是由ABIM基金、ACP基金和欧洲内科学联盟共同发起和倡议。医师宣言主要强调了医师的职责,主要包括了作为医师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即1、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为患者利益服务的基础上。信任是医患关系的核心,而利他主义是这种信任的基础。市场力量、社会压力以及管理的迫切需要都绝不能影响这一原则。2、患者自主的原则。医师必须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医师必须诚实地对待患者并使患者在了解病情的基础上有权对将要接受的治疗做出决定。只要这些决定和伦理规范相符合,并且不会导致要求给予不恰当的治疗,那么患者的这种决定就极为重要。3、社会公平原则。医学界必须在医疗卫生体系中促进公平,包括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医师应该努力去消除医疗卫生中的歧视,无论这种歧视是以民族、性别、社会经济条件、种族、宗教还是其它的社会分类为基础。      同时也介绍了医师的职业责任:1、提高业务能力的责任2、对患者诚实的责任。3、为患者保密的责任。4、和患者保持适当关系的责任。5、提高医疗质量的责任。6、促进享有医疗的责任。7、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的责任。8、对科学知识负有责任。9、通过解决利益冲突而维护信任的责任。10、对职责负有责任。     国外媒体报道,批评医生很容易,但要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患者身上却非常困难。然而病人作为医患关系中的另一半,他们同样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治疗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一。医生需要你的配合

  对于不遵循医嘱的患者,再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有时候患者之所以不配合治疗,确实是因为医生没有很好地解释清楚,但是对于是否配合治疗,最终还是由患者来决定。

  二。必须告诉医生真相

  大部分人不愿说出真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极力回避真相给他们带来的困窘和不安。的确,你的症状或许非常少见,但这不能成为你对医生说谎的理由。或许你担心自己的症状可能预示着什么,但是将真相告诉医生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告诉医生假信息将会让这些努力变成徒劳。

  三。不要偏爱某位医生

  绝大多数医生都是有很好的职业道德的,他们会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当然,看病时间长了,医生和病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甚至成为朋友,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医生这个职业要求他们必须从感情上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过喜欢或者不喜欢,都将影响医生的判断。病人同样如此。医生们其实很害怕病人进来说我需要特殊治疗我认识张医生。患者偏爱某位医生,并不会因此提高疗效。医生也不会因为你不认识他,而敷衍了事。

  四。不要找护士的麻烦

  护士经常忍受很多患者的谩骂和恶语中伤。医生们不明白,患者为什么喜欢将护士作为发泄对象,而不是医生。确实有些时候护士的某些做法应该被批评,医生也希望听到患者的意见。但就一般而言,事情进展得不够顺利,并不是哪一个护士的错。如果他们的工作没有达到你们的期望值,你向他们大喊大叫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只有告诉医生,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不要找你不信任的医生看病

  人们之所以会看医生,是因为医生拥有特殊知识和经验。他们的医术与自己的知识是有联系的。如果你信不过某位医生,为什么你还要找他给你看病呢?有些患者,他们会继续让他们其实并不信任的医生看病,而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我不想伤害他们的感情。这种做法很可笑。让每一个人都称赞是一位好医生并不重要,如果你不信任他,那就换另外一位医生好了。

  六。及时给医生打电话

  你千万不要认为有什么事医生自然会给你打电话。医生的办公室经常是一片混乱,即使最好的体系,也无法面对无数传入和传出的信息、大量电话、保险公司的麻烦事,以及很多个人问题,经常让医生们忙得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你有问题最好主动给医生打电话,提醒他一下,不要担心你的电话会让医生不高兴。       在此转贴一位医师自己的体会: ×老师,一位北大中文系学者。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其右肺占位,经活检病理诊断为右肺腺癌,并有多处转移,已属晚期。老人70多岁了,患有焦虑症。来医院时,家属并未告知患者本人病情,也嘱咐我们,怕老人知道后焦虑症加重。一天晚上,我看完病人正在洗手,老人走来问我:“李大夫,能占用你点时间吗?”我说:“行啊,您有什么事?”“我到底得的什么病?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下周要到台湾讲学,还有学生和其他会议。我很茫然,不知要住多久,我希望了解实情。”望着老人渴望而真挚的目光,我脑子里首先闪过的是家属的嘱咐。不说吧,面对老人期待的目光于心不忍;说吧,家属埋怨怎么办?想了想我拿定主意,点到为止,明天再做家属的工作吧。于是我说:“×老师,您得的是恶性肿瘤,但并不等于不治之症,并不可怕,需要系统治疗,这样您能赢得更多的时间工作。去台湾讲学旅途劳累会影响您休息,还是不去的好。在北京可以边治疗边指导学生,恢复好了还可以参加一些在北京的会议,您认为怎样?”接着老人又详细询问了肺癌这个疾病的其他问题。我一一向他做了解释。老人说:“我焦虑了好几天了,一辈子做研究,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心里很迷惘。跟你聊了20分钟,去了我的心病,那我就听你的,台湾不去了,安心治疗。”第二天我主动向家属汇报了昨晚和老先生谈话的内容和原因。家属说:“其实我们也很矛盾,只是怕他焦虑症犯了。他昨晚是入院以来睡得最好的一觉,他听医生的,会好好配合治疗,真的谢谢你!”

     其实我能鼓起勇气向老人谈病情是因为他信任而求助的目光。面对这样的目光,即使是善意的隐瞒也是于心不安的。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比信任更珍贵的呢?

治疗方案确定之后我和老先生交换意见,他对化疗还是有一些顾虑。我说:“从病情和您的身体状况看,化疗是适合您的。但考虑到您的年龄和体质,我们可用单药化疗,争取做到在控制病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影响。何况我们还有中医这个手段来调整呢?我们也尝试一下怎么样?”老人想了想,欣然接受,顺利地进行了化疗。

    医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做治疗疾病与保护机体之间平衡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是需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来实现的。

便秘是长期困扰老人的问题,治疗期间便秘的症状一度加重,食欲也不好,老人很不安。我们用中药给老人缓解了症状。当我去看他时,他若有所思地对我说:“李大夫,你很有悟性。”“此话怎讲?”我问。他说:“你从不简单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举一反三,所以能让我服气。中医是很神奇和深奥的,几千年的经验值得研究啊。”听了他的话,我深深为一位学者的理性所折服。

    作为医生常常听到病人表扬的话,但这样出自理性思考的感触却不多。如何做一位有悟性的医生,不正是值得深深反思的吗?我不由得加深了对他的敬重。

     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后老人不慎摔倒,造成右侧髋部骨折。这对于一个瘦弱有病的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们联系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给老人做了固定。慢慢地,他能在床上翻身了。但长期卧床给他造成了很大的精神负担。去年4月的一天,我到床边去看他,他若有所思地慢慢说道:“我年轻时不知道什么是病,中年时不知道什么是死。现在老了,躺在床上,病和死就发生在眼前。我想了许多,怎么办呢?只能面对现实了。”我说:“您不应该灰心,就像得了肿瘤,您不是也走过来了吗?您会站起来的。我现在给您留作业,每天要坐几次,过几天我们就能站起来。”“真的吗?”“我们订个计划,一定会的。”几天后我查房时跟老人说:“×老师,我们站一下试试好吗?”“能行吗?”“能行!”我和另一个医生慢慢将老人扶起,当他站在地上看到自己的腿又恢复了功能时,脸上露出了童稚般的笑容。作为医生,还有什么比此时此刻的心情更激动更愉悦的呢?

    再后来,老先生不幸又感染上肺结核。在治疗结核的过程中,他经受了很多痛苦。半年前他走了。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与他相处的往事,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他的真挚和坦率感染了我,因为他在面对人生最残酷的问题时仍在思索的态度影响了我。

    作为医生,在医疗实践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技术,更要升华对人性的尊重与呵护。医生的职业素质是在与患者的交流中逐渐形成的;他的医疗技术也是在为患者服务中不断提高的。医生与患者应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因为任何医疗行为首先是人与人的交往;而在医疗上他应该是指导者,通过耐心的沟通,引导患者接受科学的治疗并尊重患者的选择,这是医生的责任。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希波克拉底终身恪守的誓言,也是新世纪《医师宣言》在市场经济下向医生提出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