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最糟糕:中共一大代表的学历与职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43:42
日出东方 第9章 (5)中共一大代表的学历与职称 [原创 2011-06-14 17:22:19]    字号:大 中 小  

                        东方红丛书(1)

            日出东方

                          王先金 编著

       第九章 中共“一大”代表和主要人物的结局(5)

 

      附录3中共一大代表的学历与职称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主要依靠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1921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就其社会成分而言均属于知识分子,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而这50多名党员也都是知识分子。过去有学者提出50多名党员中有工人,但是没有谁能找出谁是工人。中共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是大学教授,而13名中共一大代表都是教师或学生。在看重职称、学历的今天,人们更愿意关注陈独秀、李大钊和13名中共一大代表的学历与职称问题。 
    具有大学学历的有9人,其中有6人曾留学日本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895年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1907年夏考入刚刚创办的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夏毕业。同年底东渡日本留学。1914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在那里,他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81月,29岁的李大钊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图书馆主任。从19207月起,李大钊担任北大教授,仍然兼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职务。他为北大史学系学生开设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等课,在经济系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课,在法律系开设社会主义课。同年9月,又与人在政治系举办现代政治讲座,还开设唯物史观研究。李大钊除在北大授课外,还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授女权运动史史学思想史社会学图书馆学等课程。由此可见,这时的李大钊就是以教书为主业,图书馆主任仅仅是个兼职。 

    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曾用过陈仲、陈由己、陈铎生、三爱、只眼、方桓甫等笔名或化名,安徽安庆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6岁开始随祖父读私塾,17岁时中秀才,而且是第一名。18978月,去南京考举人,却没有考中。1898年,陈独秀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因有反清言论,被警察追捕,逃回安庆。190110月,陈独秀首次赴日,先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补习日语,就读于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19023月回国,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在中国第一次提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19029月,陈独秀进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陆军科,19034月因进行革命活动被日本政府遣送回国。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英语。1909年回国后,在杭州浙江陆军学堂任国文史地教师。1915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和主编《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很快声名鹊起。191714日,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同月,聘请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院长)一职。因为北大的教师们都有高学历,为了能让陈独秀静下心来做教授,蔡元培还为陈独秀办了一份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假档案,以防教师们起哄。但陈独秀的北大教授的日子并不长,他在北大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的新文化运动,遭到了守旧势力的仇恨,社会及学校的各方旧势力集结在一起,对新文化进行围剿19193月,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 

    李汉俊(18901927),原名书诗,又名人杰,湖北潜江人。1902年,只有12岁的李汉俊在哥哥李书城的好友吴禄贞的资助下,去了日本。他先进了一所法国教会学校读书,19157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工学科,成为清政府的官费生。但在大学读书期间,李汉俊的学习成绩一直较差。19187月毕业时,三年内各科的平均成绩分别是698分、691分、678分,毕业论文也只有65分。1918年回国,在上海从事翻译和撰述,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汉俊与陈独秀一起,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创办《劳动界》周刊。中共一大后,李汉俊于1922年接受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的前身)代理校长张继煦的聘请,担任该校社会学教授,还担任该校历史社会学系主任,自动脱离党组织,后被开除党籍。当时李汉俊在职业上有多种选择:一是留在北京政府的外交部里任职,月薪120元;二是在上海大学任社会系主任,月薪150元,每授课12小时再增加50元;而武昌高师的月薪不到100元,到后来月薪降到48元,但李汉俊却选择了收入最少的武昌高师,这不能不说他与武昌高师有着某种特殊的缘分。在武昌高师,李汉俊为学生讲授唯物史观、社会学史等科目。李汉俊也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位把唯物史观列为高校教学科目的教授,他的《唯物史观讲义初稿》(甲、乙)两册原本现保存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内。直到遇难,李汉俊始终是以教师为职业的。 

    李达(18901966),字永锡,湖南永州人。1909年中学毕业,同年秋考入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读书,并立志教育救国。1912年秋,京师优级师范学校暂时停办,李达只得回到湖南,先在一所中学任教谋生,后来先后在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湖南优级师范读书。1913年,李达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赴日本留学。留学的第一年,李达在日本集中精力学习日语、英语、德语,因用功过度,身患肺病,1914年回国养病。在养病的3年中,李达与人合伙开了家药店,做了3年的药商。1917年,李达再次赴日,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后改称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理科。日本第一高等学校是日本最好的学校,也是日本5所国立学校之一。当时中国政府规定:凡是考进5所日本国立学校的中国学生,都算官费生,按规定李达成了官费生。19208月,李达由日本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于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 
    19217月,李达参加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宣传。后来,因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遂离开党组织。此后,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1923年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1927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3月,回长沙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党校,任教育长。9月,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1930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1932年至1937年,先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中国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朝阳大学教授。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至1949年,任湖南大学教授。194912月,重新加入共产党。同月,被毛泽东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成为由中央政府最早任命的大学校长之一。195211月,李达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直至去世。可见,李达的一生是以教师为职业的。 

    董必武(18861975),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从小跟随教私塾的父亲读书,1903年考中秀才,随后在家乡高等小学任教。同年到武昌考入中学堂,未上。1905年入湖北省文普通中学堂。毕业后赴黄州任中学英文教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董必武赶赴武昌投奔军政府任秘书,后曾担任过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员、湖北省军政府总务科长。1913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东京。1914年赴日本留学,同年参加中华革命党。1917年毕业于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法律专科。同年回国任律师。1920年创办私立武汉中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国家副主席等职务,197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理主席。1973年,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周佛海的父亲是举人出身,曾经在曾国藩手下做幕僚。周佛海出生不久,其父病故,家境败落。起初,周佛海在乡塾接受启蒙教育,后考入沅陵县高等小学堂。1917年,家境十分贫寒的周佛海在好友和学校的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周佛海面对600名报考者只录取50人的困难,考进了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成了官费生。他与李达同时考进了同期的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这也算是历史的一种巧合。周佛海于1923年毕业,应邀出任广东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并任广东大学教授。1924年秋,周佛海脱党。脱党后,周佛海走上了反共的道路,成为国民党右派营垒中的干将和蒋介石的心腹。抗战期间,周佛海投靠汪精卫成为大汉奸。1948228日,周佛海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终年51岁。 

    在国内获得大学学历的4人中,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有3人 

    陈公博(18921946),广东广州人。他的父亲陈志美原是清军中的一名武官,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战功,被清廷封为广西提督。陈公博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6岁开始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还包括《金瓶梅》等禁书。9岁正式拜自命为康梁传人的梁雪涛为师,直至15岁,主要学习儒家传统的四书五经。1914年,陈公博考进广东法政专门学校读书。但他对于法律毫无兴趣,后于1917年夏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夏,陈公博从北大本科毕业回到了广州,在他的母校广东法政专门学校任教授。1922年脱党。11月,陈公博得到了汪精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由香港乘船去日本,随后去了美国。1924年,陈公博完成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硕士论文,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投敌,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长。1944年汪死后,陈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抗战胜利后逃亡日本,后被解送回国,1946年被处死。 

    张国焘(18971979),字恺荫,原名张特立,江西萍乡人。张国焘的先祖清初从广西迁至萍乡。虽然在萍乡是客籍,但张家人代代读书出仕,成为拥有良田千亩、名震一方的地主乡绅之家。1916年暑假,张国焘毕业于江西有名的心远中学,并考入了北京大学,被编入理工预科一年级第三班,后转入理学院。1921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19384月初投靠国民党,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1979年冬,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 

    刘仁静(19021987),又名亦宇、敬云、养初,湖北应城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学习,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共一大会议上,他担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翻译。后来因为每天忙于革命工作而耽误了毕业考试,刘仁静没有获得北大的学历。1926年去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在该院参加托洛茨基派的活动。19294月回国,因参加托派组织活动,被开除出党。1935年被国民党逮捕。抗战前出狱,曾在国民党机关供职。195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后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国务院参事。198785日,因车祸在北京去世。 

    武昌高师毕业的陈潭秋 

    陈潭秋(18961943),原名陈澄,字云先,又名秋荪,化名徐杰,湖北黄冈人。他的祖父是举人出身,一生从事教育事业。1916年,陈潭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19395月,任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9月被军阀盛世才逮捕,1943927日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被秘密杀害,年仅47岁。 

    具有中师学历的有4人 

    毛泽东(18931976),原字咏芝,后改润之,湖南湘潭人。8岁开始读孔子的圣贤书,13岁时由于父亲的干预而辍学三年。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到湘乡县东山小学读书,以其作文的出众而受到老师、学生的称赞,在校内小有名气。20岁考入公立湖南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四师并入第一师范学校。在第一师范的一次人物评选中,毛泽东得票最多,名 列第一,遂成为一部分人私下谈论的焦点人物。1914年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191710月至19185月任一师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1918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主编《湘江评论》。1920年,同何叔衡等创建长沙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何叔衡(18761935),字玉衡,号琥璜,湖南宁乡人。少年时期一面在家务农,一面断断续续读了8年私塾。19027月,何叔衡遵从父命,到县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秀才,时年26岁。县衙让他去管钱粮,他不久便断然离开腐朽黑暗的衙门,回乡种地兼教私塾为业,被世俗之人讥笑为穷秀才1913年春,已37岁的何叔衡到长沙报考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成为该校年纪最大的学生。校内主事颇为惊诧,他却说: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急盼求新学。在那里,他与比自己小17岁的毛泽东结为挚友。后来他到长沙市内的中学任教,还担任省通俗教育馆馆长。1934年秋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开始,何叔衡被留在了中央苏区。1935224日,在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俊瑞,字灼斋,山东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县)人。出生于贫穷之家。1910年春,北杏村办起了主要针对贫穷子弟的村塾,学费很低,王尽美有了读书的机会。在村塾的两年里,王尽美学习了《论语》、《大学》等一批儒家经典。1912年,北杏村又成立了新式的初等小学,废除了原来的村塾,王尽美就转入了初等小学四年级学习。因为成绩特别优秀,由学校校长圈定免除全部学费。1913年,王尽美初等小学毕业,升入了距北杏村6公里的枳沟镇高等小学堂。王尽美凭其出众的表现,担任大学长,是该校唯一的一位免费生。在校读书时,王尽美深受当时学校新派人物的影响,阅读了大量的流行书刊,确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1915年高等小学毕业后,王尽美再一次失学回家务农,祖母、母亲为他娶了比他大一岁的李姓女子为妻,但空余时间王尽美仍通过阅读报刊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184月,王尽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56月,因积劳成疾,染上肺病回家乡休养。7月入青岛医院治疗,819日病逝。 

    包惠僧(18941979),原名包德芬,又名晦生,湖北黄冈人。1912年,包惠僧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7年夏毕业后回乡任教。后因反抗当地豪绅,再次逃回武昌。1919年春,包惠僧去了北京,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做旁听生,真实地感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回到武汉后,他又结识了黄冈同乡陈潭秋。当时两人都是《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的外勤记者,关系也越来越好。19202月初,陈独秀来武汉讲学,包以记者身份两次采访陈独秀,并给陈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在以后20年的风风雨雨中,包惠僧与陈独秀一直保持着联系。 
    中共一大后,包惠僧回到武汉,担任湖北共产党的负责人。1922年春天,毛泽东遭湖南警方通缉,逃难到武汉后就住在包惠僧的办公室里。包领着毛泽东在武汉游览,请毛泽东吃武昌鱼和豆皮。19252月,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参加第一次东征,廖仲恺临时任命包惠僧为留守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在1927年大革命的浪潮中,面对白色恐怖,包惠僧说环境使我胆寒了,于是便把周恩来给他去武昌找组织的介绍信悄悄地烧掉了,由此脱离了党组织。1930年冬,包惠僧为生存而加入国民党政府。19475月,包在南京政府内升任到人口局局长。1949年后包惠僧遭国民政府遣散,一家人到了澳门。这时他想到了当年的那几位中共朋友,于是亲笔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又分别给周恩来、董必武各发一份电报,其大概的意思是祝贺他们建立了新中国,同时也为自己的过去忏悔。 
    194911月,包惠僧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的第二天,董必武就请包惠僧吃饭。席间,董必武对包惠僧埋怨道:“那时你做了国民党的官,就不要共产党朋友了?同年1225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请包惠僧吃饭。1950年,按周恩来的指示,包惠僧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内务部研究室任研究员。此后,他写文章常用栖梧老人这个笔名。对此,他的夫人是这样解释的:包惠僧把新中国比作一棵茂盛的梧桐树,而把自己比作其间的一只小鸟。197972日,85岁高龄的包惠僧因病去世。 

    中学学历的有邓恩铭一人 

    邓恩铭(19011931),又名恩明,字仲尧,号老乖,贵州荔波人。1907年,进私塾学习,1911年,进荔波县立初等小学学习。1918年,在叔父的资助下,邓恩铭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2812月,邓恩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曾组织领导两次越狱斗争。193145日,与21位共产党员一起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附录4:中共建党史上不应被遗忘的人

谭平山,提出建立新型政党的标准

谭平山(1886-1956)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在中共的早期党员中,他最早提出了政党问题并阐述了政党的内涵。他的政党思想不是停留在对各国政党的观察和分析上,而是开始从俄国“布尔塞维克派”这个新型政党的发展趋势中,阐释自己对建立新型政党的主张和看法,并开始探寻所要创建的政党的标准和模式。

1920年,谭平山从北大毕业回广东,在高等师范学校任哲学教授,并与已转居上海的陈独秀等联络,在粤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广州共产党支部建立时,谭平山成为首任书记。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时,他因事未能出席而让陈公博做代表赴沪。1922年“五一”节,他以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书记的身份,发动起广州10万工人群众举行大游行,他本人举着红旗走在队伍最前面。                          谭平山

当时,党内有“南谭(平山)、北李(大钊)、东陈(独秀)”之说。

1924年,国民党进行改组,谭平山因有同盟会资格、是广东名流并有共产党推荐等多重优势,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长。1927年夏,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并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的实际主席;南昌起义失败后于11月间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此后,他发起组织第三党,1948年初参与创建民革。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主张和影响为民革和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协商建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自叶文益文)

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颇有震撼力                   李季

李季(1892-1967)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15名成员之一。在中共的创建时期,他主要埋头翻译海外社会主义思潮论著,《社会主义史》就是他翻译的。1921年初,法租界查抄《社会主义史》。蔡元培为《社会主义史》作序,此序竟为“上海各党校并选为国文读本”。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追忆自己在1920年看了3本书,其中就提到《社会主义史》。他说:“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李季参加了托派组织。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国家出版总署特约翻译,译有《马克思恩格斯通讯集》、《现代资本主义》等。

(摘自吴海勇文)

张伯简,为“劳动阶级”利益立论

张伯简(1898-1926)是云南白族第一代共产党员。五四运动爆发后,他远渡重洋到了巴黎,在此期间,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了走“十月革命”道路的信念。1921年冬,他加入了共产党。年末,张伯简积极参加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活动,他和在德国的中共党员周恩来、萧子璋、张申府、刘清扬等联名写信给在法国的赵世炎,力促组建“全欧大组织”(即青年团)。                                      张伯简

1924年秋张伯简回国后,受党的指派,先在上海和京汉铁路从事革命活动,以后又在中央宣传部工作,负责《向导》等党刊的送稿、印刷和发行工作。192411月,张伯简担任党中央出版部书记。这一时期,他译制了一张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各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原素表》。接着,他又编纂了《社会进化简史》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社会发展史的理论著作之一,在中共早期宣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中起过重要作用。

19268月中旬,他又全力投入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但因肺病大发不幸去世。

(摘自王淑远文)

李书城,以特殊身份力促党的诞生

李书城(1882-1965)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反清将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驱、辛亥革命的元勋和武昌首义的元戎,在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国民革命中都有崇高的地位和惊天动地的表现。他以自己的特殊身份,支持和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出过特殊的贡献。

李书城的弟弟、上海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李汉俊,就是以李公馆为中心向国内传输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资讯并且展开对于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潮批判的。李书城为培养胞弟李汉俊是不遗余力的,并以举家之财支持中共早期组织的活动。

中共一大之所以在李书城家中召开,原因之一就在于李书城在民国社会中崇高的政治声望。有这样一个特殊关系,在李公馆开会比较安全。

对于中共早期组织的贡献,李书城本人生前从未挂在嘴上和留在纸上,他在回顾中国革命历史的时候,也总是只谈先贤志士,很少言及自己。在1949年筹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事之时,周恩来曾指出:“他(李书城)是同盟会早期会员之一,辛亥革命首义后在武汉当过黄兴的参谋长,继之又投入了讨袁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起过重要的作用;我们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他家里召开的,他的弟弟李汉俊过去在我们党内有过贡献;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他也做过有益的工作。”为此, 周恩来派薄一波找李书城谈话,周恩来对薄一波说:“他有这么一个历史,要照顾这个历史。你去跟他谈谈,说要委任他为农业部部长。”因此,李书城再度成为了新中国政府的一位重要成员。                              李书城

(摘自田玄文)

                       参阅资料

    1.《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叶永烈/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月第1版                       (1997.03.13)

    2.《邓恩铭在最后日子里》张业赏/文《文摘旬刊》1997.11.18

原载:《中华魂》1997.10                           (1998.04.09)

    3.《早期中苏关系中的苏方名人到哪里去了》严秀/文《文摘周报》2000.1.24

        原载《一盏明灯与五十万座地堡》 严 秀/著 学林出版社出版

                                                           (2000.01.24)

    4.《刘仁静的风雨人生路》王腊成/文《文摘旬刊》2000.10.13

        原载《文史精华》2000.9                             (2001.02.22)

    5.《包惠僧眼中的陈独秀》肖 生/文《文摘周报》2001.5.28

        原载《百年潮》2001年第5期                          (2001.07.12)

    6.《中共一大代表的三种人生》《文摘周报》2001.6.25

        原载《新闻周刊》2001年第19期、《领导科学》2001年第12期 吴 高、

李国文等/                                    (2001.07.16)

    7.《杨明斋在苏联的最后岁月》余世诚/文《作家文摘》2001.8.28

        原载《百年潮》2001年第7期                          (2001.10.03)

    8.《“一大”代表王尽美》宋 元/文《文摘旬刊》2001.6.29

        原载《新民周刊》2001.6.24                          (2001.11.20)

    9.《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五位少数民族党员》魏 忠/文《文摘旬刊》2001.6.29

        原载《党史文汇》2001.6                             (2001.11.20)

    10.《刘仁静解放后的生活》张惠卿/文《作家文摘》2004.2.3

        原载《齐鲁晚报》2004.1.10                          (2004.02.14)

    11.《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后代们》陈绍康/文《文摘旬刊》2005.10.7

        原载《世纪》2005.5                                 (2005.10.14)

    12.《一个耐人寻味的共产党创始人》刘兴雨/文《作家文摘》2006.2.10

        原载《追问历史》刘兴雨/著                          (2006.02.14)

    13.《张申府:中共黄埔第一人》李杨/文《作家文摘》2006.6.13

        原载《南方周末》2006.6.1                           (2006.06.19)

    14.《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刘晶芳 刘振清/文《作家文摘》2006.7.4

        原载《北京日报》2006.6.26                          (2006.07.13)

    15.《陈公博为何被国共两党开除党籍?》周英才/文《作家文摘》2006.7.11

        原载《共鸣》2006年第7期                            (2006.07.15)

    16.《晚年张申府》何兆武口述 文靖整理《作家文摘》2006.9.29

        原载《万象》2006年第5期                            (2006.10.02)

    17.《刘仁静与史静仪的情感纠葛》苗体君 窦春芳/文《作家文摘》2007.2.6

        原载《文史春秋》2007年第1期                        (2007.03.04)

18.《陈独秀与包惠僧患难见真情》郭玉振/文《文摘旬刊》2007.9.7

原载《扬子江晚报》                                 (2007.09.25)

19.《中共一大最神秘代表露真容》《都市时报》2007.9.28

  据新华社                       (2007.10.15)

20.《中共一大“神秘代表”找到了》李泓冰/文《文摘旬刊》2007.10.12

原载《扬子晚报》2007.9.25                          (2007.10.23)

21.《蒋介石误骂张申府》傅国涌/文《作家文摘》2007.12.11

原载《都市文化报》2007.11.22                       (2007.12.21)

22.《父亲刘仁静的“监护”岁月》刘文澜/文《作家文摘》2008.1.22

原载《世纪》2008年第1期                            (2008.02.03)

23.《刘仁静秘密会见托洛茨基经过》《作家文摘》2008.6.20

原载《百年潮》2008年第6期 刘仁静口述 曹仲彬整理    (2008.07.03)

24.《“南陈北李”之外——建党史上不应被遗忘的人》《作家文摘》2011.3.22

    原载《北京日报》2011.3.7                           (2011.04.18)

25.《尼科尔斯基是苏俄间谍》徐元宫/文《作家文摘》2011.4.19

    原载《学习时报》2011.4.4                           (2011.05.27)

26.《刘仁静:“小马克思”的热血岁月》褚朝新 赵月雪/文《作家文摘》2011.5.17

        原载《新京报》2011.5.10                            (2011.06.08)

    

/*0324 BlogMore*/img{ border:none}.moreArticles {margin-top:50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ul{ list-style:disc;}.moreArticles ul li{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h2 { margin:0px; padding:0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height:30px; }.moreArticles h2 a{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nBg_oth{ position:absolute; left:505px; top:505px; width:644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6d6b6a; z-index:900; background:#fff;}.editMya{ width:642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a8bac1;font-size:12px;}.editTop{ background:url(../images/box_top_bg.jpg) repeat-x; height:22px; padding-top:3px; padding-left:12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color:#4e7786;}.editTop span{ float:right; padding-right:6px; padding-top:2px;}.editLeft{ width:396px; float:left; padding-left:12px; padding-top:12px; font-size:12px;}.f000{ color:#000;}.selectAticle{ height:25px;}.selectAticle .fright{ float:right}/*0324 BlogMore*/我的更多文章
  • 日出东方 第9章 (4)一个耐人寻味的共产党创始人
  • 日出东方 第9章 (3)毛泽东去世震撼世界
  • 日出东方 第9章 (2)中共一大代表和主要人物的结局
  • 日出东方 第9章 (1)中共一大代表的结局
  • 你的博客能同时上传文字和图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