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无双在线阅读:体验击败占有:为什么物质主义引发不了幸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55:06

物质主义不是个讨好的字眼,在心理学中也同样遭受冷遇。研究一贯表明,当人们赞同“你只是因为想要而购买东西”这样的陈述时,便趋向于:

  • 对生活更加不满
  • 更不快乐
  • 更容易沮丧
  • 更容易妄想
  • 更容易自恋

这个画面并不美好,不是吗?但是,正如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成功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相关一样,我们不能确定物质主义一定导致所有这些,只能说它们是相关的。所以,要想得到更有利的证据,还是从实验入手吧。

经验性购买对物资性购买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的Leaf Van Boven和康奈尔大学学的Thomas Gilovich进行了一项非常有趣的实验,对物质主义是否导致不幸福感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他们将学生随机分到两个组,并施予有细微差别的指导语。

  1. 第一个组被要求写一份物资性购买曾经给他们带来快乐的描述。物资性购买包括衣服、配件、电脑等等,必须是他们自己买过的或是别人给他们买过的。
  2. 而第二个组的任务要求只有有很小的差别。要求他们写一份体验性购买曾经给他们带来快乐的描述。体验性购买包括外出用餐、音乐会的入场券和旅行等。

为了观察被试当时的真实感受,研究者已经在他们写这些简短描述之前和之后秘密地对他们进行了测量。一个星期后,研究者将这些购物的描述返还给被试,要求他们对其进行反思。并让他们再一次写下当时的感受。

两组之间的比较,提供了一种被试对两种不同购买形式的感受的比较渠道。结果显示,当他们在对体验性购买进行思考时要比反思物质性购买感觉好些。

回味体验

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Van Boven 和Gilovich预测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回味体验性购买而不是物质性购买。为了验证这个假说,他们要求被试思考曾带给他们特别愉悦回忆的体验性和物质性购买,问他们哪个次数更多。结果清晰地表明体验性购买所占的比例较大(83%)。

为什么体验比占有好这么多?

看起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了解了体验性购买比物资性购买能给我们带来较多的愉悦感。但这是为什么呢?Van Boven (2005) 提出了三方面的原因:

1. 体验随时间发生改善(占有却不能)

 

体验得到改善的原因可能是,人们可以用更加抽象的方式来对体验进行思考,而占有物却不能。例如,如果你回想童年的一个奇妙的夏天,你可能很容易想起如温暖的阳光、茂盛的植被,但是你不大可能回忆起每天都做了什么。尽管你可能已经回忆不起来了,但是即便开始回忆,那些不间断的琐事也可能使你觉得无聊至极。

物质占有难以用抽象的感受进行回想。买到的汽车仍然是汽车,很便宜买到的崭新的夹克仍旧是夹克。而那个夏天的体验,相对于占有物,更可能以其象征意义长期存放在你的记忆中。

2. 体验能抵抗住不利的比较

社会比较对于我们对积极事件的看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已经被证实了。举一个显著的例子,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其他人都拥有$25,000的年收入时自己获得$50,000的年收入,而不是选择在其他人拥有$200,000年收入时获得$100,000年收入(Solnick & Hemenway, 1998)。

换句话说,我们并不在乎我们挣了多少钱,而在乎跟其他人相比我们挣了多少钱。因此,是社会比较而不是我们实际拥有的钱的数量影响着我们对自己收入的看法。社会比较对占有物也有相似的影响。当有很多纯平HD电视机可供选择时,人们就很容易将自己的选择与其他的款型做不利的比较(摘自Barry Schwartz “为什么太多的选择对我们不利”)

 

然而,体验似乎对于这些不利的比较有更强的抵抗力。为了解释这个现象,Van Boven提出是由于体验的独特属性。当没有直接的可比较的东西时,做出不利比较就困难得多了。毕竟,我们每个人童年的夏天都是不同的(即便只是一点点不同)。

我也认为将自己的经验与其他人相比较是十分困难的,而对于占有物的比较通常都是容易的。3 体验更具有社会价值体验比占有物更具有社会价值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第一,体验有利于发展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的发展对我们的幸福有利。第二,跟别人谈论我们的体验更能受到社会认可。那些谈论他们假期探险的人比那些炫耀自己占有物的人通常更受欢迎。

 

不足

当然,不得不承认这类研究仍处在初级水平。Van Boven指出一些潜在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1. 在这里实验检验的都着眼于短期情绪,短期情绪是否对长期幸福起作用?

2. 对高物质主义的人来说,实际上物资性购买比体验可能带给他更大的乐趣。

物质主义者的两难选择

尽管存在不足,然而对于为什么体验比物资占有更能使我们愉快这个问题,来自实验的证据仍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学解释。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确实好像明白了在幸福感方面,体验可能击败占有。

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真实地生活在一个用物质堆砌的社会,在这里,衡量事物的方式远不止它们对我们幸福感的可能性贡献。所以,如何能化解这种矛盾?

一个答案是,当我们可能认为他人是物质主义者的时候,我们是在为自己的购买进行辩护甚至是纵容。毕竟,物质主义不是个讨好的字眼,这个字眼却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中。

标签:psyblog, 幸福心理学, 幸福课, 翻译

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