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出发自驾游路线:《炎黄之胄》上集 节目文稿(播出时间2011年4月9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09:16:48
《炎黄之胄》上集 节目文稿(播出时间2011年4月9日)

2011-04-11 14:33:57

归档在 节目文稿 | 浏览 164 次 | 评论 0 条

新国博开幕大展拉开时光之门
是谁率先突破数百年人物画颓势
以人性之美舞荡了一个时代的审美神经
憨直的毛驴 忠诚的猎犬
他的笔下流淌着怎样的生活欢乐颂

2011年3月27日,历经四年改扩建,耗资25亿资金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重妆亮相并免费对公众开放。开幕当天,整修一新的新国博用三位重量级大师的绘画作品联展迎接了自己的第一批观展客人。

就在这一天,文化艺术界的诸多名家大师汇聚于此,以他们独有的方式仰望前辈,享受这场艺术的盛宴。

蔡部长 蔡部长来看黄胄先生的画了
谢谢我们蔡部长光临
常沙娜老先生 你好你好
这是黄胄的女儿 梁缨
多好的一个展览
这是凤凰卫视的记者 王鲁湘
这个展览多好
谢谢你们来看我们的展览

史国良:这个,应该这是他一个代表作,也应该是中国人物画,写实人物画历史上一个代表作,而且是一个高峰,是一个突破,我相信可能到今天为止,这张画还没有人突破,包括黄胄先生自己。

他都综合的,怎么需要表述,他就用什么,他一点不拘一格的。
他因为不是学院派,他没有这个框框。

院长:在这里面很多问题其实在他来说很简单,他解决的就好像是手到擒来,就没有任何矛盾。

徐希:那么多人物,颜色那么协调,就是受过严格的西画都是够闹的,他能够整个给它摆平
记者:统一起来,摆平
徐希:这个是一种才能,非常大的才能
记者:这也就是我觉得就是董其昌说的那个就是没有办法学的。
徐希:真是。

史国良:这种大造型能力,从笔墨驾驭到线条,到书法,到色彩,甚至是我们刚才说的三态,三种态势的这种驾驭和应用,这个到家了。
记者:所以有人说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人。
史国良:这一点不过分

    记者:这次新国博这么隆重登场,一个很重要的展览,就是我们的国画三大家的这个展览,潘天寿先生、李可染先生、黄胄先生,一个是花鸟画,一个山水画,一个人物画,那么为什么在大师如林的这样一个近百年的绘画史上,人物画方面会选择黄胄先生作为一个代表?
  吕馆长:当时是这么考虑的,你比如说这次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过改扩建以后,要推出开馆的展览,开馆的展览一个是从历史的角度,再一个是从艺术的角度,历史与艺术并重,这样的一个定位,就决定了国家博物馆应该有历史有艺术,这样就是齐头并进,所以在策划这个开馆的展览当中,咱们有古代中国陈列,这是通史,而后有复兴之路,这基本上是一个主体的近现代史,而后还有古代的不同的艺术门类。
  记者:专题展览。
  吕馆长:比如说青铜器艺术,佛造像艺术都是古代的,而后还有钱币艺术、玉器艺术、瓷器艺术等等,这样还必须得有现代的艺术,现代艺术我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的绘画,从中国画它的门类来讲,应该是人物、花鸟、山水。
  记者:对。
  吕馆长:这三个门类应该选择谁?这是根据他们三位的成就,你比如说潘天寿花鸟、李可染山水,自然就想到黄胄的人物,当然20世纪的人物大师也可能不止黄胄一个,按道理说,他和李可染和潘天寿并不是一个辈分,黄胄先生1925年出生。
    记者:年纪轻一点。
  吕馆长:年纪轻一点,有些人也问过我是怎么考虑的,我说不是按辈分,是按画种的代表性,黄胄确实是20世纪人物画大师。

展厅里,画面上欢快的节奏和快乐的情绪正如潮水般向仰望着它的人们袭来。

这里头好多都是照着我画的
这里好多照着你画的?
对呀,那时候我还小呢

那一天,黄胄的夫人郑闻慧与黄老的学生、后辈乃至故交不断地聊起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也聊起那个让她景仰、爱慕了一辈子的男人。

1925年早春,就在清末帝溥仪即将被赶出皇宫的几个月前,黄胄在河北蠡县的一个荒僻的小村梁家庄呱呱坠地。家人为他取名梁淦堂。

    记者:实际上黄胄先生从小等于就是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这种流浪的生活,家里头是很苦的是吧
  嘉宾:他爸爸好像是,说起来是阎锡山那么一个小军官,但是15岁的时候他就死了,
  记者:就是黄胄先生15岁他就去世了。
  嘉宾:对,就去世了,这样的话黄胄也就失学了,到处漂泊,是茶馆、什么说书场,贫民窟,因为那个时候有黄泛区里的难民们都跑到西安和宝鸡这一带。
  
黄胄13岁的那年,侵华日军进攻开封,蒋介石命令部队炸开了黄河花园口大堤,企图阻止日军南下,于是浑浊的河水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在黄淮平原肆虐横行。两年后,刚刚年满15岁,立志要成为“炎黄之胄”,并且干脆改名黄胄的他就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于是,他成了这逃亡难民中的一员,一个人离乡背井去了西安。

记者:就像这样的一个穷孩子却一心想当一个艺术家,想当一个画家,这也是很奇怪的。按理说他应该没有这个经济条件和学习的条件,是吧,当时候影响他思想,使他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的主要是什么人?
  嘉宾:好像从他小的时候就爱画画,就在场院里头人家在那扬场他就画画。他父亲死了以后他就,也有机会让他去干别的,他也不愿意干,他当时就是在做好像给人家教美术,也教音乐,为了一碗饭吧。后来他就不了,不了以后,主要的是韩乐然先生。
  
离开家乡的那一刻,年幼的黄胄并没有意识到,老天为他关上了父爱的大门,却即将为他开启艺术创作之窗。在西安,一个特殊的机缘,让他结识了彼时已十分知名,并且刚从国外学习油画归国的朝鲜族大画家韩乐然。
    
   嘉宾:他是第二国际里头的一个中国共产党员,他回来以后他有些进步思想,他有一个给他背画架子的人。
   记者:一个小工,等于就是。
   嘉宾:对对对。
   记者:因为他画油画,那个行头挺多的,挺重的。
     
 嘉宾:有一个人叫田亚民的,他好像是一个做画廊的,就介绍黄胄到那去了。去了以后他看见这孩子也挺好,开始还有些戒心,因为当时韩乐然出来的时候是胡中南把他有意的放出来的,所以有些戒心到底这孩子怎么样,以后他觉得这个孩子非常的好,这样他,就黄胄说也不知他是故意的,也不知道是无意的,总而言之他从那儿看见了毛泽东《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油印本,他说他像头上开了一方天,他自己觉得,他只有这样做才能有前途。
记者:对。
嘉宾:所以从那儿起,那时候大概已经17、18岁了。

解说:1942年春天,犹如获得新生的黄胄跟随老师韩乐然踏遍了八百里秦川,进行了大量的写生训练。

    记者:实际上黄胄先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很进步的文艺思想,而且老师也是一个留洋回来的,应该说是水平很高的一个老师是吧。
    嘉宾:对,他这个老师的水平很高,一个是韩乐然先生的著作,韩乐然先生的画已经反应出韩乐然先生很有水平,韩先生跟他就是师生的关系,他的夫人在兰州,根本就是他们两个人朝夕相处,所以韩先生就跟他讲了好多好多外国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他的成就的经过,他也说了他在上海读美专的时候,以及他到法国去的经历都不要靠父母,这些对黄胄也有很大的启发。
  记者:等于对黄胄先生的人生是一个激励。
  嘉宾:对,是的。

回到西安,黄胄再度拿起了书本,那是老师韩乐然的安排,他说,小孩子不读书怎么能行呢?然而,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岁月再度重击了这个尚未成熟的青年,朝夕相处的老师韩乐然突然神秘失踪了。

 


                 Part2:

1942年入夏,彼时已在艺术届享誉盛名的国画大师赵望云举家迁往西安,并随后赴西北写生。也就是在那一年,黄胄结识了这位日后对其影响深远的恩师。

嘉宾:1942年也同时认识了赵望云,但是没有在赵望云家去,等到他住在赵望云家是1944年,那中间也确实还叫他读过书,韩乐然先生培养他读书的,但是后来韩乐然不见了,他也没有经济来源了,所以他又到了赵先生家,这样的话他就住到赵先生家。

1944年元旦,黄胄正式登门拜赵望云为师,并住进了赵家。

 记者:黄胄先生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帅气、直爽、开朗,而且人很透明,他穿一件那种赭石色的那种皮夹克,然后拄一根柺杖,拿一个烟斗,很有派的那种感觉
  嘉宾:他确实是个很活泼的,在赵先生家,像赵季平他们跟我说,说黄胄哥从来就是,比方说他买一双白皮鞋,他一定抱着,自己一定是一会儿弄个白颜色给它擦一下,但是到了冬天了他没有白皮鞋,他又把它弄成黑的,另一个呢,他有的时候出去了要回来了,赵师母就有点不高兴,他跟着就说赵师母你看我穿的这衣服多么好看,一会儿就把赵师母给逗乐了,然后他会跳舞,他会跳新疆舞。其实也跳的有限,所以他就说季平,你当女的我当男的我抱着你跳舞,他还小的不得了,他说他们一看见我黄胄哥还会把这个头过来过去的扭动一下。
  记者:就做这种
  嘉宾:对对对,他说太神奇了,所以看起来他是很活泼的,另外赵先生也会拉胡琴,那么黄胄呢又会唱河南戏,也会唱一点京戏,所以他们很快乐,甚至于济众说我们赵老师就喜欢黄胄。
    记者:好像有点偏爱他,格外疼爱他似的是吧。
  嘉宾:对。
  
住进赵先生家,黄胄心存感恩,于是跟随老师学画也格外努力。

1945年 8月,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黄胄开始在老师的指导引荐下向报刊投稿,第一次使用了笔名黄胄。

隔年初夏,他由西安徒步去河南黄泛区写生,他一路上画了很多写生和创作,为灾民请命,也用漫画揭露和抨击腐败的国民党政府。这些反映黄泛区的作品一经发表,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恩师赵望云也更加疼爱这个刻苦的孩子。他于1946年年底创办杂志《雍华》,交由黄胄负责编辑,同时,一有机会,就带领他赴西北深入生活,写生创作。

那个时候是张治中先生聘请赵望云先生到新疆,这样他就带了黄胄第一次去新疆,那个大约应该是1947年以后,1948年了。

那是黄胄第一次去新疆,他被眼前的一切震撼了。从那次起,他与新疆结下了一世的情缘。
1949 年春,恩师赵望云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刑讯76天,几经营救,才最终被释放。5月22日,西安解放。因为害怕自己复杂的社会关系牵连到学生,三天后,赵望云送黄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军区从事战士读物的美术工作。他也因此得以赴甘肃、陕西、青海、新疆等地的部队采访作画,一大批反映西北战事和边疆风情的画作应运而生。

他那个时候确实一个在韩先生那儿,他的启蒙的老师那儿看到了毛泽东著作,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同时他自己觉得我应该走这样的路,实际上解放军给他了这样一个宽广的条件,让他有这实践的机会。
有实践的机会,对。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黄胄24岁,已是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创作员,美术组组长。他的作品,也随着岁月的磨砺不断成熟和精进。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很快,他的作品《爹去打老蒋》就将因缘际会地出现在第一次全国美展中,并且得到徐悲鸿的器重和赏识。

嘉宾:在这么一个汪洋大海的这么一些展品里头,他三次挑这个作品,根据刘金涛说,他看见了这张作品挑出来,第二天又淹没了,因为里头还有一些像吴一轲,还有徐严荪这些,他们还是老规矩。
记者:比较老派的。
嘉宾:他们要讲究的是线、线描等等,所以徐先生挑到了就第二天又问,我挑的那张画到哪里去了,最后据说,据刘金涛说,他说徐先生已经说把我的画换下来,换上这张画。
记者:哦。

徐悲鸿的赏识,换来的不仅是声誉,那一年,徐悲鸿即有动意要调黄胄去北京工作。而恰在此时,学生吕斯百向他寻人,希望老师可以帮忙找一位美术创作课讲师,赴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做兼职教授。徐悲鸿推荐了黄胄。于是,当吕斯百几经周折找到黄胄时,一心创作的黄胄并没有意识到,这份新工作也将为他带来意想不到的爱情。

嘉宾:吕先生就告诉我们说,我给你们请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的老师,他叫梁黄胄,但是他还现在在病中,很快就回来了。回来的时候你们要给他弄一个椅子,叫他来上课。等到我们看见他的时候,哎呦,这么一个瘸子。

跛着的腿是不久前在西北剿匪时得了关节炎留下的结果。然而,很快,这群年轻人就被这个瘸老师的才华深深地打动了,爱慕之心也开始悄然滋生。

    嘉宾:拿我来说的话我是非常敬重他,我就觉得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记者:你有点当把他偶像看?
    嘉宾:对,可以这么说,我那时候才19、20岁,自己很崇拜,也能唱。
    记者:能说、能唱、能跳,画又画的这么好,还是解放军。
    嘉宾:对,解放军。崇拜的偶像应该是这么说,所以我们是一大帮一大帮的到他宿舍去。
    记者:那他在这么多的女同学中间他怎么独独就相中了您呢。
    嘉宾:我哪知道。
    记者:您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跟您说,他到底相中您什么了?他身边肯定女孩子不少的。他很招女孩子的。
  嘉宾:他有时候,他也赞美我。
  记者:他赞美您吧。
  嘉宾:他赞美我就比方说你的身材长的真好,我必须要画人体,我们中国不能画人体,就是中国的封建,人体不能上去,你真好,你长的多么均匀,这类的赞美的话还是有。
  记者:还有的。
  
那一年,郑闻慧开始慢慢知道,眼前的梁老师不久前,获得了美术界的大奖,徐悲鸿刚刚在《新建设》第三卷第四期发表了《新中国一年来美术之成就》的文章,盛赞了石鲁和黄胄。她也渐渐知道,为了能说服军区同意黄胄来给他们上课,吕斯百耗费了多少周折。可令她心生爱慕的是,眼前这个已颇具成就的梁老师,对待绘画却依旧刻苦认真。

嘉宾:他也是住在黄河边,是在黄河的那边,我们如果说是在应该是在西边,他们应该是在东边吧,我估计,就是兰州军区,他是一个一个的画这个送水的这个骡子,洗菜的黄河边上的人。
      记者:只要生活中间的对象他都画,是吧?
      嘉宾:是。
      记者:不管这个是个工人,是个农民,是个赶驴车的,还是一个送水的,是个卖菜的,只要生活中间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动物他都画。
      嘉宾:对,就是说真地成了一种拳不离手
      记者:曲不离口。
        嘉宾:曲不离口了。
  那一年,古老的黄河水车见证了他们青涩的爱情

 嘉宾:黄河边不知道你去见到过没有,他有一种大的水车。
     记者:对,黄河水车吗,西边很有名的黄河水车。
     嘉宾:24小时老是在转,那个地方的水就是从水车里头调过去的,黄河的两边是最富饶的地方,西瓜也在那儿。
     记者:白兰瓜。
     嘉宾:所有的好看的东西都在那儿,梨花也在那儿,因为我们兰州有很好的梨,都在那,还有很好的枣子,
     记者:景色非常漂亮。
     嘉宾:非常漂亮。
   记者:很适合谈恋爱。
  
  
Part3
新国博开幕大展拉开时光之门
是谁率先突破数百年人物画颓势
以人性之美舞荡了一个时代的审美神经
憨直的毛驴 忠诚的猎犬
他的笔下流淌着怎样的生活欢乐颂


1953年,黄胄随中央慰问团解放军代表团赴新疆,青海写生。隔年,为了参加在拉萨举办的青藏公路通车庆典,他又在零下40度的气温下在藏区写生创作了近半年的光阴,手指几度冻坏,然而如此辛苦得来的800余幅写生作品竟全部丢失在刚刚通车的青藏公路上,这使黄胄的心情极度低落,然而更让他失落的是,等他回到兰州,令他心仪已久的女孩子已经毕业了
  嘉宾:挺残酷的,就是说他也没有正式的给我来表示的,我们就分配,我们那个时候就叫做服从分配,我们像一块砖,需要哪里就哪里搬。
  记者:对
  嘉宾:一下就把我分到西安去了。
    记者:就离开兰州了?
    嘉宾:对,我就离开兰州了。
    记者:那么隔这么遥远,你们这个关系后来怎么确定的呢?
  嘉宾:他就给我写信了。
  记者:就写信,热情洋溢的信
  嘉宾:写信以后我一下得到他来信,我都想跳起来。
  记者:非常高兴,是吧
  嘉宾:对。
  记者:这信里头的语言就非常明确的表示了?
  嘉宾:对,他就跟我说你是我最理想的助手,

1954年,恩师赵望云为爱徒黄胄操办了人生大事。
  嘉宾:我们那个婚礼现在来讲,也是值得纪念的,因为赵先生非常仁慈,他自己就笑咪咪的一直在这儿。
  嘉宾:还有一个谁呢,还有一个石鲁。
  记者:还有石鲁先生对
  嘉宾:石鲁也是会闹腾的一个人。
  记者:对。
  嘉宾:然而我们用的钱太少太少了,我们那时候很时髦,才用了三十几块钱,就一个婚礼解决了,多好啊,而且很浪漫
  记者:对。
     记者:对,而且也很很热闹,这个在碑林也很有纪念意义的一个地方。
    嘉宾:对,又是在一个紫藤架下,还有那么多的学生
    记者:而且是赵望云先生、石鲁先生也是这样的当代的绘画大师在主婚,是吧
  嘉宾:对,

新婚生活是美妙的,爱情激发了黄胄的创作欲望。很快,为青海创作的《帐篷小学》和后来被国防部送给胡志明主席的《巡逻图》收笔。

他每一个都有他的生活的根基出来,另外每一个都有他自己的特色
有一个人,有一个画家看这张画就说,这张肯定那时候是跟你妈正谈恋爱的时候,画的女人特别妩媚。
胡扯八道,这才是我给他做了无数的模特,这个教师是。这个,这个。

  嘉宾:这张画画的很吃力,也非常用心,每一个每一个都有模特,差不多像女教师什么的都是我的模特,甚至于就是说我给他裸体画完了再穿衣服,很严格。他画的也很辛苦。
  记者:画的很辛苦。
  嘉宾:每一个就是有小孩坐在呢,差不多都是他的外甥
  记者:让他们做模特。
  记者:等于就是,实际上就是说让自己的亲人给自己做了这个作品的一些模特。
  嘉宾:对,因为夏天,穿的衣服也单薄,都是先把裸体画完,然后再给它加衣服

婚后,1955年,而立之年的黄胄被徐悲鸿调到了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任创作员。然而彼时污浊复杂的政治空气几乎没有给他留下创作的空间。

    记者:到了北京以后好像这个黄胄先生认识了文化界的很多的名流,包括邓拓一些大收藏家这些人,他就对中国传统的这些文物,古玩的东西突然他就很感兴趣了是吧?
      嘉宾:我想是这样的,一个是赵先生也给他一些启蒙的影响,另外一个就是他自己到了北京,我认为他是最早,应该说他是最早的这么一批,他认识到传统的重要性。
  记者:对。
  嘉宾:因为那个时候,有一段就是否定虚无主义的。
  记者:否定传统。
  嘉宾:否定传统,否定中药,中医药都否定。
  记者:都否定,对
  嘉宾:我们的吕先生就有这毛病,我现在说的话,他就是对于中国传统的东西,他不太在意。
  记者:不太认可。
  嘉宾:他说这种油画什么的,才是真正的交响音乐,那些胡琴什么的他不认可,但是黄胄比较早的认可,另外他一来了以后,他认识了几个人是很重要的,比方说李苦禅,李苦禅先生,当时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时候,不看重他们这些老师,黄胄很喜欢他,就把他接到家里去,人家说是墨分五色,怎么个五色呢,你给我表演表演,所以他也意识到了一个什么呢?这个很难,意识到这个山水画和花鸟画它里头传统的成分很重,所以他也去临摹。
      记者:对,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物画家不能只会画人,不会画山水,不会画花鸟,他应该是一个全能的,而且这些因素的话,结合到一个作品中间以后,只会丰富一幅人物画,是吧
      嘉宾:是,他能提高他的中国画的表现力,因为中国画它有中国画规定的表现力
  
自从调到了古都北京从事文化之后,黄胄开始从过去只读生活这部书变成了既读生活,又读传统这两部大书,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这样说:

不学习传统,或是反对学习传统是错误的,对自己学画没有好处,这个传统不仅是古代的,也包括外国的,包括当代的,别人的好的技法,当代前辈的好的技法都应当吸收,都应当借鉴。来丰富自己的艺术品,丰富自己的创作。

贫寒的出身和青少年时代漂泊流浪的生活,使他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艺术大学是在十字街头和车行马厩里完成的,文化底子薄,笔墨功力弱,字也写不好,初到北京,初到这个以传统文化见长的古都,他甚至不敢在自己的作品上题字。

  有一次就碰见,因为那时候咱们做一些文化,过新年什么的,陈毅元帅就向别人介绍,就是说我们这是谁谁的,就碰见了一张他的画,就是说这是我们解放军培养的画家,你看他画的多好,但是他说你看他的字写的跟鬼画符一样。
      记者:用四川话说,跟鬼画符一样。
  
      嘉宾:后来黄胄就非常用心地就说,陈毅元帅你批评了我,我要好好练习,练习写字,后来他就确实除了他画画他就开始练习字,练字,而且我们家里头有很多碑帖,他就看,读帖,读帖可能是一个好方法。
  
为了避开彼时北京紧张的政治空气,给自己营造更多的创作空间,黄胄再赴新疆,完成了作品《洪荒风雪》并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那次新疆之行,从1956年秋天,一直持续到1957年苹果花开的时候,黄胄尽情地在新疆的沃土上挥动着画笔,迷人的新疆风情,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活泼的维族小伙,诙谐的维族老汉都一一进入了他的速写本,他给妻子写信说,新疆太美了,新疆人太可爱的,他碰到了一个牵着毛驴的维族老汉,满驮着干粮和水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去寻找给他们带来幸福的毛主席。他为此而感动,他要将这位善良质朴执着的老人对新中国的感激之情画出来,这个题材在他心中盘旋了整整20年,直到1976年9月8日,毛主席逝世的前夜,他为新画《日夜想念毛主席》落下了款。

   嘉宾1:这张画这个驴子,一个是他的驴画的非常好,他采取一个中墨,透明,他是为了突出老头,库尔班老头这个人物形象,驴和人的分量。他还是精到的地方,深入刻画的在头部,人物整体和驴子是排队的,这个形象简直是又非常像库尔班本人,这个情绪又像毛主席接见的时候他的这种情绪,那张照片,非常的像,但是他同样是画的非常简括,脸上没有太多的磨磨蹭蹭的那种灰调子,脸上还是以线为主,我发现黄胄先生他的皴法上,他的染还是大快大块的染,脸上也没有染成一个现在我们经常说的那个素描脸,他这个脸上的这种形体、表情,每一个人个性、个体的差别的形象的这种刻画,跟身体非常统一。现在有一种画法,就是把脸上刻画的好像石膏像一样,身上呢他又不能把它画得明暗交接线什么刻画的那么多,就很脱节的有的是,他这个非常恰如其分,你看这个靴子简括的几笔他已经完全够了。
      记者:对对对,就不用再刻画了,因为重点应该把人的视线放在老头的脸和手上头。
      嘉宾1:这个驴子身上的泼墨他也是直线直线,无论是扩笔、卧笔、侧峰,他还是直线多,总体来说直线多,这个直线又刚健,本身又非常的爽利,它没有那种很固定,很沉重,压着画面没有动感的那种感觉,当然总体他是这种风格,这个风格又是跟他表现新疆,表现新疆的这种动感有关系的。
   
      记者:对,所以老说是一个是黄胄先生画里头的线条太直、太刚硬,再一个说他用复笔用的比较多。比如说一笔不肯定再来一笔
      嘉宾1:复笔表现一种动感,一种飘忽不定,一种在运动中间的一种变化,直线表现的跟他个人的性格有关系,也跟运动的一往无前的这个民族有关系。

黄胄曾经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我在生活里闹一番,然后才能闹出艺术来。他却也切实的执行了。在黄胄后来的艺术生涯中,新疆的风俗、人情、骆驼、毛驴、猎犬、小鸡都成了他艺术的主题。他也为此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精品,这些作品有些在中南海,有些在人民大会堂,也有些被当作国礼献给了各国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