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声说出来插曲:面对互联网,教育为何难以改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5 04:35:30

参加了中英APP产业创意企业家论坛,收获颇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会上问了创新工厂的张亮教育技术专业同学们都关心的一个问题:互联网如何改变教育。张亮说,教育这个领域确实是面对互联网,最沉重的领域之一,但不断发生的小改变会让互联网最终改变它的,一切事物面对互联网,都会改变。其实我也深信这一点。

不过这个领域真的很沉重,我认为沉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教育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它不依赖互联网而存在,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教育可以做的很好,过去的方法有些在今天仍然适用,过去的理论有很多在今天仍然是经典理论。这个领域本身有很深刻的沉淀,和近年来新兴的产业产品比起来,教育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想走入教育,影响教育,改变教育,很难。

第二,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在2000年教育信息化开始的时候就在逐步探索,但探索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例如让新工具服务老理念,或是频繁使用新工具而忽视使用工具的意义。这些探索都不能使互联网真正影响教育。想想“改变一切”的iphone和ipad,还有facebook、twitter等我们认为带来巨大改变的互联网产品,它们背后都有着一套独有的价值观。而教育领域,即使探索了十年,这样的项目和研究仍然不多。不过Web2.0出现以后,确实加快了这个进程。例如Web2.0强调个性、分享,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源,这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论十分相似,因此在这条路上,目前教育走的还不算慢。

第三,教育本身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产品开发允许失败,允许重来,但教育改革的道德性始终受到质疑,现在还在大学和刚刚毕业的学生们都处于教育变革时期,有许多改革方针由于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一线教师不能理解方针背后的含义,或是缺乏具体的实施策略,使得教育改革流于形式。教育改革失败了可以退回到原有的方式,或来年再重新来过,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损失将是一生不能弥补的。所以许多学校的教师和领导并不敢于创新和尝试,都是在小步伐的前进。不是说教育在互联网面前没有改变,而是改变的比较慢。

第四,目前我国的教师职业中存在倦怠现象,并且我最近发现,许多大学毕业新入职的教师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很多程度上是因为它带来的稳定收益和一年中稳定的两个假期。在这样求稳的目标下,教师们对新事物学习、探索的兴趣要远远弱于互联网圈和IT圈。类似“IT观光团”在教师群体中很少出现,教师们更多的是愿意选择自己熟悉的传统方法完成工作。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在逐步尝试,且不论是为了区域或学校的考评,还是其他原因,但从事和鼓励教师利用互联网进行自身发展的研究现在正在起步。如果教师群体变得活跃,像IT圈一样对新鲜事物热衷、热爱分享与学习,那么互联网想改变教育,就容易多了。

希望如张亮所说,在3-5年内,互联网继续为教育领域带来更多的变革,最终出现像iphone一样“再一次改变一切”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