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雅地产有限公司:毛主席为啥不让贺子珍妹妹贺怡找毛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24:05

毛主席为啥不让贺子珍妹妹贺怡找毛毛?

武象廷  2011年06月24日21:2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49年5月,当毛泽东的小姨子、弟媳贺怡在香山双清别墅向毛泽东提出要去找在红军大转移时期托付给老乡的毛泽东与贺子珍生的毛毛时,毛泽东说:“毛毛生下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发动了五次‘围剿’,那时的环境非常恶劣,我们没有能力保证孩子的安全成长,才把孩子交给老百姓收养。老百姓在国民党反动派那么残酷、惨无人道的统治、压迫下,要把这孩子养活长大也真不容易。人家老百姓为了毛毛还不知吃了多少苦哩。现在解放了,我们进了城市了,生活条件好了,这时你们要把孩子从人家手里要回来,这样对得住人家养父、养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吗?人家和孩子有深厚的感情,你好好地想一想,你找到孩子,把孩子要回来了,孩子借我的光上了大学,把人家养父、养母丢了,人家心里又是什么滋味,你想过没有?我们把孩子一生下来就交给人家养活,人家就少生一个。孩子不是人家亲生的,可是人家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到十几岁,人家对孩子比我们的恩情要大得多。我的意见是,你就不要去找毛毛了。”

  反对找回离散十多年的亲生儿子,从表面看,是乎有些不近人情。“人非圣贤,孰能无情”。亲身儿子因战乱别离十多年,现在安定下来了,有找回相见、骨肉团聚的可能了,自是格外激动和喜出望外才是,享受天伦之乐,也属人之常情嘛!对此,伟人毛泽东也当不在例外。

  众所周之,为了投身革命事业,毛泽东牺牲了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妹妹毛泽健、妻子杨开慧等人,大儿子毛岸英又在抗美援朝中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毛泽东的家庭为缔造新中国、保家卫国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然而,针对亲生儿子的寻找问题,毛泽东想得更多的不是父子团聚的喜悦,天伦之乐的畅快,而是养父母在艰苦险恶的战争岁月拉扯孩子的艰辛不易,将其养大成 人的吃苦多多,失去养子后的失落无奈,想得更多的是无法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想得更多的是怎么对得住人家、人家是什么滋味?而不是自家人的团聚、幸福、快乐!

  范仲淹讲:“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抛开父子团聚的一己之私,纯粹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养父母的立场,为他们作想,替他们考虑,从而作出反对找毛毛的决定。这是一种难得的换位思考,凸显牺牲精神、坦荡无私和“大我”境界。

  换位思考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一种领导艺术。换位思考,是解决复杂矛盾的金钥匙;是促进团结和谐的真手段,是拉近干群关系的好良策。有了换位思考,许多矛盾和问题就能应刃而解了,从而能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神奇效果。

  毛泽东之所以能受到几代人的缅怀、崇敬,其无穷的感召魅力历久弥新,是有道可循的!

  学学毛泽东的换位思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要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困难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真正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不是先入为主,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高高在上、脱离实际,为地方利益、小团体、小家族的利益着想,更不能秉持“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理念,“闯红灯”、“踩红线”、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以权谋私、为家人、家族和身边人牟利,为“人民币”服务。

  这不仅是扬正气、刹歪风,树立自身形象、赢得群众口碑的需要。更是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须。

  针对亲生儿子的寻找问题,毛泽东想得更多的不是父子团聚的喜悦,天伦之乐的畅快,而是养父母在艰苦险恶的战争岁月拉扯孩子的艰辛不易,将其养大成 人的吃苦多多,失去养子后的失落无奈,想得更多的是无法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想得更多的是怎么对得住人家、人家是什么滋味?【详细】

  贺怡是贺子珍的妹妹。1934年10月,毛主席和贺子珍要同红军主力从苏区撤退,进行长征,作战略大转移,没法带孩子。于是,把孩子交给毛泽覃、贺怡夫妇安排。毛泽覃、贺怡夫妇把毛毛寄托在老乡家,被发现后又转移到另一老乡家。后来毛泽覃牺牲,孩子不知寄托在谁家。

  1949年5月,贺怡来到北平。贺怡到香山双清别墅,毛主席亲自接见贺怡。贺怡见了毛主席,就向他提出她要找毛毛。但毛主席不同意,认为在国民党反动派那么残酷、惨无人道的统治、压迫下,要把这孩子养活长大也真不容易。如果现在要回来,对不住人家养父、养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有谁不希望天天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有谁不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毛主席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与孩子分离十余载,我想毛主席也天天想着孩子,希望找回孩子,让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读大学,有一个好的未来。

  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要养活一个孩子确实不容易,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替人养孩子需要很大勇气,因为自己及家人可能因多一人吃饭而变得艰难。同时,为革命者养孩子,那是冒着杀头的危险。

  毛主席深知老百姓的不容易。于是,他不赞成贺怡去找毛毛,甚至还与贺怡争辩起来。最终因贺怡不幸身亡,毛毛也未能找到。这是多大的情怀啊。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在毛主席带领下,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就是因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群众,为了群众利益,可以牺牲一切。

  所以,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群干群关系是非常融洽的,他们可以为了对方不故牺牲一切。这样的感情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笔者认为,这是共产党通过和群众一起打土豪、分田地、闹革命,生死与共,才培养出这样深厚的感情,他们是真正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但是,反观时下,党群干部关系却出现微妙变化,一些地方甚至非常紧张。这是为什么?还是因为缺乏对群众的感情,做事没有站在群众角度考虑。如在征地拆迁中,一些地方发生@@拆迁事件;在城管管理中,一些地方城管与小贩甚至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

  这些现象的发生,虽然双方都有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党员干部,在于一些干部没有像毛主席那样,首先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首先要维护的是老百姓的利益。相反,一些干部是为了政绩在考虑问题,为了自身利益在考虑问题,甚至不怕牺牲群众利益。这样的干部,不配做人民公仆。

  所以,要改变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像毛主席那样,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怎样做到这点?笔者认为,必须紧紧抓住干部关系中干部这个主要矛盾,坚持一手抓教育,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习培训,筑牢干部的群众观点;一手抓实践锻炼,在与群众朝夕相处、摸爬滚打中,锻炼成长为对工农有感情的“工农干部”。

  毛主席深知老百姓的不容易。于是,他不赞成贺怡去找毛毛,甚至还与贺怡争辩起来。最终因贺怡不幸身亡,毛毛也未能找到。这是多大的情怀啊。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在毛主席带领下,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就是因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群众,为了群众利益,可以牺牲一切。【详细】
   (本文摘自《在毛主席身边》王震宇主编 人民出版

  1949年5月间,贺子珍由东北去上海时路过天津。毛主席派阎长林陪娇娇去看望妈妈。毛主席对阎长林说,我也很想见见贺子珍,可是东北局决定不让贺子珍来北平与我见面,我只好服从组织决定,托你带着娇娇去天津看看她。

  娇娇去了天津,贺怡来了北平。贺怡到香山双清别墅,毛主席亲自接见贺怡。贺怡是贺子珍的妹妹,是毛主席的小姨子;贺怡又是毛泽覃的夫人,所以贺怡也是毛主席的弟妹。

  贺怡见了毛主席,就向他提出她要找毛毛。毛毛是贺子珍在江西苏区时生的一个男孩子,说长得很漂亮可爱。1934年10月,当时情况紧急,毛主席和贺子珍要同红军主力从苏区撤退,进行长征,作战略大转移,没法带孩子。毛主席和贺子珍决定把孩子交给留在苏区继续坚持战斗的毛泽覃、贺怡夫妇安排。红军走后,毛泽覃、贺怡夫妇把毛毛寄托在一位老乡家里。但是,后来又出了意外的情况,这一家老百姓被敌人发现了,孩子很不安全。

  毛泽覃又把孩子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另一位老乡家中收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毛泽覃把孩子转移后,在与敌人战斗中牺牲了,把毛毛托付到什么地方,哪一家老百姓收养,贺怡一概不知道。所以这时她提出要去找毛毛。毛主席说:“毛毛生下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发动了五次‘围剿’,那时的环境非常恶劣,我们没有能力保证孩子的安全成长,才把孩子交给老百姓收养。老百姓在国民党反动派那么残酷、惨无人道的统治、压迫下,要把这孩子养活长大也真不容易。人家老百姓为了毛毛还不知吃了多少苦哩。

  现在解放了,我们进了城市了,生活条件好了,这时你们要把孩子从人家手里要回来,这样对得住人家养父、养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吗?人家和孩子有深厚的感情,你好好地想一想,你找到孩子,把孩子要回来了,孩子借我的光上了大学,把人家养父、养母丢了,人家心里又是什么滋味,你想过没有?我们把孩子一生下来就交给人家养活,人家就少生一个。孩子不是人家亲生的,可是人家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到十几岁,人家对孩子比我们的恩情要大得多。我的意见是,你就不要去找毛毛了。”

  贺怡坚决要去找毛毛,不同意毛主席的意见,并且坚持得很厉害,态度很强硬,跟毛主席争辩起来。毛主席很生气,就不理睬她了。后来贺怡还是没有听毛主席的意见,自己作出决定到江西去找毛毛。结果在寻找孩子的路上,汽车出了事故,贺怡不幸身亡,毛毛也未能找到。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网友评论】

  从毛泽东“反对找回亲生儿子”学换位思考

  针对亲生儿子的寻找问题,毛泽东想得更多的不是父子团聚的喜悦,天伦之乐的畅快,而是养父母在艰苦险恶的战争岁月拉扯孩子的艰辛不易,将其养大成 人的吃苦多多,失去养子后的失落无奈,想得更多的是无法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想得更多的是怎么对得住人家、人家是什么滋味?【详细】

  毛主席不让贺怡找毛毛说明啥?

  毛主席深知老百姓的不容易。于是,他不赞成贺怡去找毛毛,甚至还与贺怡争辩起来。最终因贺怡不幸身亡,毛毛也未能找到。这是多大的情怀啊。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在毛主席带领下,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就是因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群众,为了群众利益,可以牺牲一切。【详细】

   资料图片:贺子珍和贺怡

  (本文摘自《在毛主席身边》王震宇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49年5月间,贺子珍由东北去上海时路过天津。毛主席派阎长林陪娇娇去看望妈妈。毛主席对阎长林说,我也很想见见贺子珍,可是东北局决定不让贺子珍来北平与我见面,我只好服从组织决定,托你带着娇娇去天津看看她。

  娇娇去了天津,贺怡来了北平。贺怡到香山双清别墅,毛主席亲自接见贺怡。贺怡是贺子珍的妹妹,是毛主席的小姨子;贺怡又是毛泽覃的夫人,所以贺怡也是毛主席的弟妹。

  贺怡见了毛主席,就向他提出她要找毛毛。毛毛是贺子珍在江西苏区时生的一个男孩子,说长得很漂亮可爱。1934年10月,当时情况紧急,毛主席和贺子珍要同红军主力从苏区撤退,进行长征,作战略大转移,没法带孩子。毛主席和贺子珍决定把孩子交给留在苏区继续坚持战斗的毛泽覃、贺怡夫妇安排。红军走后,毛泽覃、贺怡夫妇把毛毛寄托在一位老乡家里。但是,后来又出了意外的情况,这一家老百姓被敌人发现了,孩子很不安全。

  毛泽覃又把孩子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另一位老乡家中收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毛泽覃把孩子转移后,在与敌人战斗中牺牲了,把毛毛托付到什么地方,哪一家老百姓收养,贺怡一概不知道。所以这时她提出要去找毛毛。毛主席说:“毛毛生下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发动了五次‘围剿’,那时的环境非常恶劣,我们没有能力保证孩子的安全成长,才把孩子交给老百姓收养。老百姓在国民党反动派那么残酷、惨无人道的统治、压迫下,要把这孩子养活长大也真不容易。人家老百姓为了毛毛还不知吃了多少苦哩。

  现在解放了,我们进了城市了,生活条件好了,这时你们要把孩子从人家手里要回来,这样对得住人家养父、养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吗?人家和孩子有深厚的感情,你好好地想一想,你找到孩子,把孩子要回来了,孩子借我的光上了大学,把人家养父、养母丢了,人家心里又是什么滋味,你想过没有?我们把孩子一生下来就交给人家养活,人家就少生一个。孩子不是人家亲生的,可是人家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到十几岁,人家对孩子比我们的恩情要大得多。我的意见是,你就不要去找毛毛了。”

  贺怡坚决要去找毛毛,不同意毛主席的意见,并且坚持得很厉害,态度很强硬,跟毛主席争辩起来。毛主席很生气,就不理睬她了。后来贺怡还是没有听毛主席的意见,自己作出决定到江西去找毛毛。结果在寻找孩子的路上,汽车出了事故,贺怡不幸身亡,毛毛也未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