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暨华中学高考成绩:中国式“养老金悖论”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14:48

中国式“养老金悖论”

作者:包刚升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1-03-03  浏览:11564 显示全文     既然问题重重且不可持续,继续改革基本养老金制度就势在必行。一方面,长期来看,这种改革需要统一清晰的国家战略规划,即如何在综合考虑经济、财政、人口因素的前提下,平衡好政府、企业、个人三者的关系,设计一套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持续推动经济增长、有利于逐步落实所有公民养老权益而真正做到人人平等的制度化养老体系。
  另一方面,短期来看,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时需要注意三个比较紧迫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把握改革和完善养老金制度的有利时机。目前正是继续推进养老金改革的有利时机,但已经比较紧迫,甚至可以说是刻不容缓。为什么目前的时机既有利又紧迫呢?首先,中国处在城市化的关键阶段,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5%~50%。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公众逐渐弱化了与土地和传统社会保护网络的联系,从而使养老保障变得急需。目前的有利条件是,部分新城市人口的显性福利需求还比较低,这就给国家有步骤推进改革留下了一定的时间。但这个时间不会很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高达65%。届时,新增数亿城市居民的显性福利需求将会非常巨大。
  其次,中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但短期中抚养比不会急剧上升,中国人口红利仍将维持一段时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马力在2010年的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很高,负担较轻,有利于经济增长。而人口抚养比在2013年达到最低值之后会逐步上升,但2035年前人口抚养比仍将低于53%的“人口红利”期标准。而到了2030~2035年后,中国将会出现不到两个在职职工供养一个退休人员的局面。因此,中国应尽早建立更为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应付全球最严重的老龄化浪潮的到来。
  再次,过去3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过去10年中国更创造了财政增速远超GDP增速的“财政奇迹”。经济学家林毅夫预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还将维持二三十年的时间。经济高增长在推动经济总量的同时,会大幅提高人均收入水平,而财政高增长则准备了有利的财力与物质条件。如果等到未来经济增速和财政增速降下来以后,再来考虑完善养老及社保制度,估计会产生较大的资金压力。
  第二个问题是要系统地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中国是全球基本养老保险费率最高、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如果强制性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过高,那么,企业和个人自愿参与的补充养老金计划就会面临资金不足。
  因此,降低目前中国过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已经成为必需。综合参考全球费率水平,中国目前28%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应该有很大的下调空间。过高保险费率的设计意图固然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明日所需,但却让企业和职工今日的收入支配权变得更加没有保障。
  第三,国家应该把新增财政收入的较大比例重点用于养老及社保等社会福利支出。世界银行倡导的多重支柱养老金制度中,第一部分是职工无需缴费的、由公共财政提供的最低保障,被称为零支柱。这是很多国家的一般做法。一国公民的最低养老保障由政府从公共财政中支付,而无需公民通过缴纳保费方式获得,这一方面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另一方面保证最低养老保障覆盖的无遗漏。世界上很多国家公共财政的较高比例都用于社会福利支出,经合组织国家的这一比例普遍超过50%。
  中国近10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年增速达到19.9%,远远超过GDP的增速。2010年新增财政收入约为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估算收入的77%。尽管还需要算细账,但这一数据大体上证明了国家有足够的财力弥补养老金制度的转轨成本,并继续加大对养老及社保的财政支持力度。
  国家应该把新增财政收入的较大比例重点用于养老及社保等社会福利支出,应该利用目前比较有利的时机把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现在的约1/4逐步提升到约1/2,以此避免笔者曾经分析过的未来可能的“福利缺口”问题。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有可能让中国平稳地渡过老龄化加速和人口红利消失的危机;而相对糟糕的方案,无疑会加大中国未来面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