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漂白txt微盘: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07:01


                               

             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作出重要讲话,力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所论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现实针对性。可以预见,极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将成为执政者的热门话题。笔者就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提出几点看法。

为什么要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

当前改革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呈现出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加之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社会矛盾相对凸显。虽然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不断得到加强并有所创新,但从总体上讲,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实际需求,社会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较多。从基尼系数方面来看,处于0.4—0.6就是社会矛盾凸显期,而我国的基尼系数已到了0.47,且又增大之势;从人均收入来看,人均收入3000—6000美元,处于“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而我国人均收入达到了4000美元。正是因为社会处于急速变革的时代,单纯依靠过去的行政管理或经济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管理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到底在哪些方面需要创新与突破

社会管理归根结底就是对人的管理。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种从上而下的模式,改革先在经济领域取得突破,然后再在社会管理层面上进行体制的修补,属于“渐进式”的改革。但众所周知,我国的体制改革已远不能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有很多方面亟待改进和完善。但主张从“以物管人”的计划时代,实现到“以人为本’的民生新时代的回归,道路并非平坦。

一是观念的滞后与“以人为本”的矛盾。群众观念淡薄,一些党员干部逐渐淡薄了群众观念,滋长脱离群众的习气,干群关系日趋紧张。加之价值观念与信仰的迷失,社会公正度在某些方面面临下降。畏难情绪严重,社会管理创新是个系统工程,户籍限制、职责不明、多头管理等现象难以突破。风险较大,社会管理与创新牵一发动全身,涉及到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导致既得利益阶层的反对。管理缺乏自主性,依照社会管理的惯性思维模式,采取的是由上至下等级化的管理,基层缺乏创新的主动性。

二是财富与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改革开放,成绩显著,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财富的分配并没有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机会占有与资源掌控明显不对称,不对等,社会的不公平度、内耗度、协调度在加大,且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三是政府的强势地位与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的矛盾。正因为政府的强势地位,包办和主导原本应该是社会组织出面和协调的社会性事务,导致社会组织发展畸形,发育不成熟或者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从整体上看,尚未形成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登记门槛过高,大量社会组织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大都在50个以上,就连发展中的巴西也有13个,而我国只有2.4个。数量不足、规模过小,发挥作用的空间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

四是公共需求的无限性与公共服务的有限性的矛盾。公共需求增多与公共服务提供不充分、不对称、不便利的矛盾比较突出,在征地拆迁、“国进民退”等方面政府不能与民争利。

五是社会深层次矛盾爆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部分社会底层成为利益的“遗忘者”,社会深层次的矛盾集中爆发,社会治安、越级上访事件层出不穷。且社会分配不公和不透明加剧了维稳的压力。

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在于政府执政理念和职能的转变。在社会管理领域,政府要正确定位,不能“失位”、“错位”、“越位”,政府的边界应该是“市场之外、阳光之下、人民之中”,一是从过去“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逐渐退出,把该市场做的事还给市场,把该社会做的事交给社会。要以公民满意度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目标,变管理主导为政策引导,少一些替民做主、多一些让民作主,少一些管理,多一些服务,尽快实现从行政管理向公共治理转变,实现有权利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变,实现“官本位”向“民本位 ”的转变。二是引导社会走向公平正义,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逐步解决贫富悬殊、城乡二元、地区差距,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三是完善民众诉求机制,让人民群众有苦可诉,有地方诉,有渠道诉,且能很好的解决和疏导这些诉求。四是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培养力度,让社会组织正确成长、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政府则要把社会组织能解决的问题采取出资购买和协商的模式交由社会组织办理。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在于政府执政理念和职能的转变
 

向春玲: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作用

2010-03-24 21:34:48|  分类: 社会建设 |  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日益迫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的因素。”这就明确指出了社会管理的目的,并明确地界定了不同社会主体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其目的是要调动社会不同主体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合力。因此,我们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一、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

首先,政府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社会管理,更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服务重于管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方面政府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重点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改革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责任,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为了建设好服务型政府,还要实现执政方式上的转变,切实提高政府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同时,要尽快完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以便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逐渐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开发社区资源,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此,科学合理地构建社区组织体系,不断强化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引导和推进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群众自治。同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发挥社区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推动建立社区居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关怀的关系,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体现。

三、发展社会组织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的有效形式。

现代社会,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分化和利益主体多样化的格局已经出现。计划经济那种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加快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同时,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自治水平。为此,要大力培育发展包括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他们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扩大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选择空间。同时也要发挥社会组织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行社会救助的功能,以弥补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资金的不足,帮助社会中因突发灾难致贫的群众走出困境;政府对其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的政策,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促进社会公共组织的健康发展。

四、鼓励公众参与是形成民主公正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途径

政府是通过实行各项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以及树立公平的社会观念来加强社会管理。社会政策必须具有科学性、公正性、民主性,以协调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正、推进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因此,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公众参与社会政策的讨论,保证民意能够进入到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去。为此,要形成社会公共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这样才能使公共政策更加符合民意和公众利益,进而实现社会公正。其次,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通过各种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使每个公民具备参与社会事物的愿望和相应的能力。第三,为了实现公民的有序参与,要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公民广泛参与,就是通过公民自发组织的各种社会团体、非营利机构和基层社区自治组织,按照法律和相关的行政程序来反映自己的意愿和诉求,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良性运行。

  (作者系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学教授)                                      校院主体班举行社会管理创新论坛
 

    

2011年4月~5月,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第27期处级公务员培训班、第1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和第2期新任市厅班学员先后举办了创新社会管理论坛。省级相关部门和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对学员论坛非常重视。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和校院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分别出席论坛并参与了讨论。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社会管理创新。锦涛同志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省委党校行政学院高度关注社会管理这一长期而紧迫的课题,在主体班开设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课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专题辅导和研讨,主体班学员反响热烈,学习收获很大,多次举办论坛进行更深入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学员们在发言中,既对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也对所处部门和所在市州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和思考,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论坛集思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一体,既展示了学员的学习成果,也是学员们长期关注和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努力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学员们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分别就网络管理、信访维稳、公平正义、社会组织建设等作了发言。关于网络管理,学员们认为网络传播具有网民传播无边界性、用户网络社交深度化与常态化、网络舆论生态多样性与规范性等特点,认为政府要主动运用网络向公众传播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政府网站应该开通讨论平台,在突发事件中政府在网络上不能缺席、失语,要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避免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关于信访维稳,学员们认为,要搞好信访维稳工作,必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树立群众工作理念,着力化解信访积案,强化工作责任,规范信访秩序,把群众权益维护好,把群众情绪疏导好,把群众意愿反映好,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关于社会公平正义,学员们认为,必须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和权力监督,必须建立社会公平合理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公共利益调整机制,必须合理调整政府资源配置,必须净化和维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关于社会组织建设,学员们认为,要通过有效落实、不断完善现行政策法规,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给予不同的支持,向开展社会组织较为滞后的地区积极推广成功经验,支持协会、学会作为政府与社会组织间桥梁机构等方式,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实现社会管理“共建共治”和“公共管理社会化”目标。 学员们通过培训学习,升华了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提升了知识和能力。学员们在论坛的发言既有学习成果,也有长期工作的积淀。通过论坛的发言和碰撞,分享了各自的学习成果。学员们提出,创新社会管理要从理念更新开始,一是要将GDP增长至上的理念,转变为“民生至上”的理念,坚持“提高人民的幸福感”理念,把思想和行动从DGP崇拜中解放出来;二是要将“严防严控、严打严惩”的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三是要将政府“包打天下”的理念,转变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四是要将偏重“灭火”式的事后处置理念转变为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五是要将重行政强制手段、轻法律道德手段的理念,转变为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要更多地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学员们提出,要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基本任务、工作重点,切实增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针对西部地区特点,学员们提出西部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认为应从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社会管理格局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二是社会基层矛盾化解机制创新。在社会矛盾凸显期,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听取“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小问题不出社区(村),一般问题不出街乡镇,疑难问题不上交”的目标;三是社会人员服务管理的创新。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要探索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街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实行“一站式”、“全程式”服务;四是社会组织管理监督创新。要努力探索“两新组织”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和有效办法,真正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延伸到“两新组织”,确保其依法、有序、健康开展活动;五是基层基础工作的创新。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增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要以健全完善街乡镇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和社区(村)综治信访服务站为抓手,整合资源,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平台,集中办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 学员们通过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正确把握省内外形势变化新特点,全面认识当前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应对策略,针对当前我省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结合所在地区和自身工作,着重探讨研究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思路措施。学员们在论坛上研讨的题目涉及到促进就业、整治毒品、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社会信息化、食品安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行业协会商会建设、应急机制、城市社区、医患关系等问题,针对这些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论坛上,许多亟待求解的问题不仅破了题,而且总结交流了很好的成功案例。这些经验和做法给我们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广东省委书记在欧访问重点考察社会管理创新

来源: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1-06-13 11:31   作者:安邦咨询  字体:    汪洋出国后将重点放在了看社会管理创新上。汪洋看的,一是德国的议会,尤其是议会的信访委员会;二是德国的社区。 360docimg_0_

  近日,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正在德国等欧洲三国访问,自然有招商引资的意图。不过,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珠三角地方官员预计,待汪洋回国后,可能会在“社会管理创新”层面有所动作。汪洋这次出访,本是中央对领导人出访的统一安排。而汪洋率广东代表团出访德国、意大利、希腊三国,起行前广东省政府称,代表团将主要考察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这也符合广东省委最近定下的发展思路,即要进一步增强广东产业发展后劲,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但没有料到的是,汪洋出国后的所看所讲,均将重点放在了社会管理创新上。汪洋看的,一是德国的议会,尤其是议会的信访委员会;二是德国的社区。而汪洋所讲的,重点在于其提出的“切实保障公民权益,尤其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活动相关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回应人民群众合法诉求,注意做好不同民族、不同来源地的居民间的利益协调。”

  珠三角的地方官员预计,汪洋此行一定经过精心策划,不会说说就过去。这次回广东,一定会选择珠三角部分地区、省直部分部门,直接开始“学习借鉴”行动,提出广东省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安排。实际上,社会管理创新也是中央目前的课题。而且在去年10月,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确定了35个市、县(市、区)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并召开了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