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皇贵妃:中国最美五大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7:50:53
    

中国最美五大湖之首

  青海湖古称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湖”。在青海省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间。系断层陷落所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面海拔3,195米,面积4,583平方公里,周长约360公里,湖面最长处106公里,最宽处63公里,湖水最深处达28.71米,平均水深亦在19米以上。甘子河、沙柳河、黑马河、布哈河、泉吉河、莱挤河、倒淌河等从四面八方汇集湖中。盛产无鳞湟鱼。此鱼遍体滚圆、光滑,肉多细刺,肥嫩味美,在湖边野炊,用湖水煮食饶有风味。湖中有海心山、海西山、三块石、沙岛、蛋岛(即鸟岛)等,每年春季有十万多斑头雁、天鹅、棕头鸥、鸬鹚等来此,使这里成了鸟的世界。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的卧龙湾

  变幻莫测的水,高大挺拔的山,葱茏的树,灿烂的花,童话中的小木屋,神秘的大水怪,“苏尔”苇笛天籁般飘荡。淡淡的雾霭和袅袅的炊烟,笼罩在这片“最后的净土”上。

  走进它,你就会被深深地吸引,即使离开,你也无法抹掉美丽的烙印。

  五月的喀纳斯,春意缱绻。

  提到喀纳斯景区,就要提到它的很多惟一:这里是亚洲惟一的瑞士风光,是中国惟一和四国接壤的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惟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喀纳斯湖还是我国惟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鱼类、昆虫类在此繁衍生息,更是生趣无限。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座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80米左右!

  翻过海拔2000多米的吐鲁库拜山梁,就到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开发服务区——嘉登峪。蒙古语的意思是“嘉登的房子”。传说是为了纪念400年前,一位名叫嘉登的猎人。嘉登活着的时候,经常把猎物分赠给家贫的牧人,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这片美丽的山谷盖了一间木屋,好让嘉登死后有安魂之处。

  到了嘉登峪,就到了喀纳斯风景区的大门口。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和鸭泽湖就依次出现在面前。恍惚迷离,风光无限。在神秘的湖畔,是一片尖顶的小木屋,那种纯木结构的小木屋,似乎只出现在童话里,映衬着蓝天白云,茵茵绿草,好像白雪公主和小红帽,就要微笑着出来迎接我们。

  漫步湖边,山林安静得悠然。

  湖水的颜色是善变的。远看,湖水像蓝色的绸缎,中间点缀着一块碧玉,微风吹皱了这池春水,墨绿如玉的水面又扩散。随后,颜色又重新组合。神秘、温润。如果有云彩,湖水就更斑斓了。被云团覆盖的湖水,呈灰蓝色,与周围碧绿的水色有着鲜明的反差,水与水之间,形成了奇异的图案。

  近看,湖水清澈见底,水底的砂石反光使得水面波纹更加清凌。周围的山、树、云。一样的景色,两重真幻,一个在水中,一个在天上。又似乎你伸手可及的水中景色更为逼真些。

  至于湖中的水怪之迷,是无须多说的。能否在这里一睹水怪的尊容,就全看你的缘分喽。

  在喀纳斯的图瓦人定居点,额尔德什老人吹奏的“苏尔”口笛也是值得一听的。悠扬委婉的乐声,犹如天籁之音。那种用苇科植物制成的口笛,现在能制作并吹奏的图瓦人,几乎没有了。

  喀纳斯湖周边的居民主要是蒙古族。人们普遍认为,居住在喀纳斯周边的禾木和白哈巴的居民,主要就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图瓦人。图瓦人它们至今保留着原始、淳朴而独特的生活方式:住木屋、放牧牛羊、与河谷、森林唇齿相依……他们也被称为“住在风景里的人”。

  喀纳斯,就这样延续着它的风景和故事。

纳木错湖东南的扎西半岛

  纳木错,是藏语“天湖”的意思。它位于西藏拉萨市以北当雄、班戈两县之间。湖南是雄伟壮丽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北侧是起伏和缓的藏北高原。湖开狭长,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为1940平方公里。

  大约在距今200万年以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运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岩层受到挤压,有的褶皱隆起,成为高山,有凹陷下落,成了谷地或山间盆地。纳木错就是在地壳构造运动陷落的基础上,又加上冰川活动的影响造成的。早期的纳木错湖面进非常辽阔,湖面海拔比现在低得多。那时气候相当温暖湿润,湖水盈盈,碧波万顷,就如同一个大海。后来由于地壳不断隆起,纳木错也跟着不断上升,加上在距今1万年以来,高原气候变是干燥,湖水来源减少,湖面就大大缩小了,湖泊则被抬升到现在的高度。现在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大湖。青藏高原的窝尔巴错,湖面海拔虽达5465米,但窝尔巴错面积很小。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虽有著名的高山湖——的的喀喀湖,面积达8330平方公里,但的的喀喀湖的海拔仅3812米,比纳木错低将近1000米。

  纳木错的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湖水不能外流,是西藏第一大内陆湖。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水分蒸发较大。湖水苦咸,不能饮用,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纳木错,又称腾格里海、腾格里湖。蒙语腾格里,意为“天”,这是因为湖水湛蓝明净如无云的蓝天,所以名之。湖周雪峰好像凝固的银涛,倒映于湖中,肃穆、庄严,极自然之致。湖中有3个岛屿,东南面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半岛,发育成岩溶地形,有石柱、天生桥、溶洞等,景色美丽多姿。

  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融化时裂冰发出巨响,声传数里,亦为一自然奇景。

  纳木错的资源相当丰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藏量均很大。湖中盛产鱼类,细鳞鱼和无鳞鱼成群结队在湖里游弋,主要是鲤料的裂腹鱼和鳅科的条鳅。这些鱼和平原地区的同类鱼不一样,是200万年以来,由这里原有的鱼类,随着地壳地隆起,适应高原的特殊环境,逐步变异演化而来的。有些鱼还保留着头大尾短的原始特征。裂腹鱼一般可长到一二公斤,大的可长到七八公斤甚至几十公斤。过去由于藏族没有吃鱼的习惯,湖鱼自生自灭,从不怕人,人近湖边,鱼儿纷纷游来。每当夏季,湖中的鱼群从湖泊深处游到湖边滩地、河口产卵时,往往随手即可抓获。

  纳木错有罗萨、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水注入。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台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寒冬。夏天的纳木错最为欢腾喧闹,野牦牛、岩羊、野兔等野生动物在广阔的草滩上吃草;无数候鸟从南方飞来,在岛上和湖滨产卵、孵化、哺育后代;湖中的鱼群时而跃出水面,阳光下银鳞闪烁;牧人扬鞭跃马,牛羊涌动如天上飘落的云彩,高亢、悠扬的歌声在山谷间回响。幽静安谧的纳木错生机勃勃,意趣盎然。难怪藏族人民要把纳木错看作是美好、幸福的象征了。纳木错确实是大自然的一份厚赐。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最著名的景点是天池,不到天池等于没到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自然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之源。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水面海拔达2150米,所以被称为“天池”。  天池呈椭圆形,周围长约13多公里,它南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湖面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2194米,平均水深204米。据说中心深处达373米。在天池周围环绕着16个山峰,天池犹如是镶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这里经常是云雾弥漫,并常有暴雨冰雹,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游人都能看到她秀丽面容的。   天池蓄水20亿立方米,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天池的水一是来自大自然降水,也就是靠雨水和雪水,二是地下泉水。天池湖水深幽清澈,象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群山环绕之中,使人如临仙境。不过,长白山气候瞬息万变,使得天池若隐若现,故绘出了天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绝妙景象。

西湖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景区由一山(孤山)、两堤(苏堤、白堤)、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构成。

  主要景点:

  柳浪闻莺:原为南宋的御花园“聚景园”。每当烟花三月,缕缕柳丝与呖呖莺啼交相辉映,“柳浪闻莺”即源于此。

  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原作放生池,所以九曲桥[右上图]一带的建筑名称都与此有关,如九狮石、开网亭(取“网开一面”之意)、我心相印亭等。三潭实乃三塔,高约2米,塔身为球型,中空,可于月夜置灯其中,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十分迷人。

  平湖秋月:临湖有御书楼,三面临水,是赏月观湖景的胜地,有诗为证:“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断桥残雪:“断桥”是民间传说中白娘子与许仙相见的地方,故恋人们以到断桥头拍一张合影留念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