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糜途深陷第二部:英雄气节贯长虹——记于尽忠烈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3:38:44
于尽忠, 1922年3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行唐县南桥镇西杨庄村。16岁参加抗日斗争,经受了严峻考验。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到营口工作,任营口市职工联合总会第一任会长,领导营口工人运动。1946年11月下旬,在与国民党军队的遭遇战中,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年仅24岁。
1938年春,年仅16岁的于尽忠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由于于尽忠有文化,在青年中又有威信,党组织指派他担任西杨村抗日青年救国会主任,团结和领导进步青年积极参加抗日工作。他虽然年纪小,可是无论是给八路军运送物资,还是当向导,他都积极参加。
1944年,于尽忠担任行唐县第五区工人部部长。在抗日的烽火中百炼成钢,第二年,便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拳。
抗战胜利后,于尽忠被太行山区党组织选派到东北开辟工作。9月,于尽忠告别了家乡,踏上征程。临行前,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于尽忠。经宣化、张家口绕道步行一个半月到达东北。在沈阳听了彭真作的《关于东北形势和今后工作方针的报告》,明确了工作任务。
11月初,于尽忠来到营口,投入到营口工人运动的工作中。中旬,营口市职工联合总会成立,于尽忠被任命为第一任会长。针对当时社会上残余的敌伪势力还很嚣张,群众中较普遍地存在盲目正统观念的情况,市委确定从纺纱厂、烟厂、火柴厂等几家大厂入手,做好思想发动工作。此后,于尽忠每天带领干部深入到几个大厂,深入工人当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在工人中点燃了革命火种。经过于尽忠的帮助教育,工人们提高了阶级觉悟。
为了给工人撑腰,于尽忠率先向 “搜身”等不合理制度发起冲击。他首先在烟厂、纺纱厂宣布废除了搜身制度。工人们听说废除了搜身制度,欢呼雀跃,兴奋地说:“这都是共产党为我们做主,使我们的人身权利有了保障啊!”于尽忠又通过工作,在一些工厂废除了12小时工作制和歧视女工等制度,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男女同工同酬,女工怀孕、生孩子受到保护的制度。
当时,工人反映最强烈的是入不抵支的问题。于尽忠了解情况后,向中共营口市委作了汇报。市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人每月工资按当月的物价上涨指数发给现金,物价涨了,工人的工资也随之增加。广大工人获得了切实的利益,真正体会到了当家做主的滋味,心与共产党贴得更紧了,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于尽忠还先后举办了三四期工人训练班,为全市各工厂培训了100多名骨干。在纺纱厂,启东、东亚烟厂,关东、生生和三明火柴厂,造纸厂,海关,电业局,电话局等单位,先后成立了基层工会,经过培训的骨干大都担任了基层工会主席,有的担任了工人代表,为工人运动烽火燎原,备足烈火干柴!
1946年3月下旬,国民党军进犯辽南。根据市委的指示,市职工总会作出撤离城市、准备坚持长期农村游击战的部署。于尽忠一面在各工厂组织地下党组织,一面做好向后方疏散人员和物资的工作。
为了不使人民财产落入敌人手里,于尽忠部署撤退人员将一台比较先进的印刷机拆掉,带到山里;将东亚和启东烟厂的烟支、烟叶分发给每个工人,以备党政机关撤出后,工人生活发生困难的急需。临行前,于尽忠还再三嘱咐地下党组织成员,要保护好厂内设备,并对党员同志说:“我们的撤退是暂时的,你们要团结工人,坚持斗争,胜利最终是属于人民的。我们会很快回来的!”
在撤退过程中,营口市职工总会在于尽忠的领导下,疏散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辽南地委领导人在总结这次撤退工作时,曾赞誉:“营口撤出的干部多、物资多,贡献大。”
1946年4月初,国民党军占领营口。营口县成立了县武装工作队,于尽忠被任命为武工队副队长。县武工队分成几个小组,分散在营口县农村开展游击斗争。
于尽忠非常注意争取群众的工作,走到哪里,就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到哪里。每到一村,于尽忠总是打听哪家最穷,并前去看望。在黄花甸子村有一对老夫妻,已经几天没有粮食吃了。于尽忠得知后,给两位老人送去粮食,老人感激地说:“共产党是我们的救星啊!”
于尽忠在游击斗争中表现了机智勇敢和富于牺牲的精神。七八月间,石佛地区流行霍乱病,当地群众许愿,在小寺庙前搭台唱野台戏。于尽忠想,这是一个向群众宣传的好机会,就冒着清剿队打黑枪的危险赶了去。一折戏唱完,于尽忠登上戏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夹杂在人群中的清剿队员,听了于尽忠向他们提出必须停止作恶的警告时,都悄悄溜走了。群众见于尽忠一身正气、浑身是胆的雄姿,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好样的。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对辽南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营口县委决定将武工队各小组汇集到一起,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进攻。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武工队被迫向南转移,进入盖平县境内。
严冬逼近,县委同志和武工队的队员仍穿着单薄的衣服,冒着严寒同敌人周旋。县委书记吴青光派梁群到大连找主力部队筹集棉衣,但没能接上关系。于尽忠知道后,主动请缨:“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身体好,打过仗,一定能完成任务!”他的请求被批准了。
于尽忠和张杰、刘正文、曾兆义一起,带着组织的重托和同志们的期望出发了。他们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梁,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当他们行进到复县(今瓦房店市)万家岭刘屯时,突然发现了国民党军队,于是决定顺原路撤退。他们刚撤到万家岭慕村村口,猛然间与孙屯方向开来的国民党军约一个排的兵力遭遇。于尽忠等人立即与敌人展开战斗。在硝烟的掩护下,于尽忠向侧面村口西山跑去。眼见几步就可以翻过山梁脱离危险,但于尽忠想到的是战友,他回过头,发现其他几个战友没有跟上来。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怎么能丢下战友不管呢?他停下脚步,借着灌木丛的掩护向山下观看,发现张杰等人由于没有作战经验,正顺着大路向下快跑,行动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中。敌人居高临下向他们扫射,情况万分紧急。此时,于尽忠火速脱下大衣,把大衣翻过来,挂在一棵树上,以迷惑敌人。过了一会儿,于尽忠发现没把敌人的火力吸引过来,忙佯装高声呼喊着:“小曾,小曾,随我来!”一面向敌人开枪射击。呼喊声和枪声惊动了敌人,敌人调转枪口向于尽忠射击。张杰等人趁机摆脱了敌人的机枪封锁,全部脱离危险。这时,国民党军已将于尽忠团团围住。于尽忠毫无惧色,越战越勇。“啪!啪”几枪,接连撂倒几个敌人。这时,于尽忠的子弹打完了。敌人的子弹一齐向于尽忠射来,他倒在了血泊中……
于尽忠以24岁的壮丽青春,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正气歌,实现了他尽忠报国的夙愿。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