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种田忙txt免费:红旗飘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41:08
新华网首页新闻中心时政国际港澳台湾财经军事法治社会网评体育世博文娱传媒科技互联网教育校园汽车房产



',1)">

从"十送红军"到"十谢共产党"
2011年,一曲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在黔北山区唱响:“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详细内容>>

追寻我国共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奋斗足迹
党员从50多名发展到8000多万名,基层组织从几十个发展到近400万个——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建党9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走进一名名党员和一个个基层党组织,去探寻那生机和活力背后的奥秘。 详细内容>>

一个基层党组织的“幸福观”
闽南山区的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是一个既不靠海又没有矿产资源的小山村,如今却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钱口袋鼓起来了在农村不算新鲜,让人感到新奇的是,这个村有各类学校十多所,有“国家级”图书馆,与大名鼎鼎的东方歌舞团签有文化共建协议,每年还举办“文化节”……这一切全因为蓉中村有一个先进的基层党组织。 详细内容>>

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祁连山隧道掘进队的共产党员
人迹罕至,奇寒缺氧。这就是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祁连山隧道掘进队常年施工的青藏高原无人地带。53年,工程干了一段又一段,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高原隧道被他们贯通,一个个铁路工程史上的“人间奇迹”在他们手中创造。党旗,始终是这支队伍的前导;党员,永远是这支队伍的灵魂。详细内容>>

河北武安白沙村:不让一个人掉队
走进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人眼前一亮:在一些院落的大门上钉着一块金底红字的牌子——“我是共产党员有事请找我”。当了近30年村支书的侯二河对记者说:“当党员就得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08年,村支部决定在党员户门上挂牌,从那以后,这牌子就在全村64名党员家门上常年挂着了。”详细内容>>

安徽万名党员干部到村党组织挂职
秦丽娟2010年挂职期满时,安徽省当涂县护河镇护河村村民写下请愿书、摁上红手印,请求他们“离不开”的村书记继续留任。她不仅留了下来,还把家从马鞍山市搬到了当涂,把“驻点”变成了“据点”。详细内容>>

北京百姓眼中的共产党员
不是演出,但比演出更生动,更受“追捧”;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空洞的赞美,但讲出的故事格外打动人心。三位来自不同行业的百姓宣讲员透过一桩桩、一件件小事传诵着基层党员为民、爱民的感人故事,传递着一幕幕真实的感动。 详细内容>>

各界群众致信党中央祝贺建党90周年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90华诞之际,国家信访局不断接到各界群众给党中央的来信,在一封封凝结着真情实感的信件中,人们歌颂党的领导,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心。 详细内容>>

重庆璧山万名无职党员:党员是一盏"灯"
生活于农村、社区,清一色中老年,无党内职务、行政职务和固定工作岗位……这是他们的共同概貌。然而一年多来,他们成了重庆市璧山县最耀眼的“社会明星”。详细内容>>

记解放军总医院的“院士群体”
就职于解放军总医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们腰间仍别着早已被市场淘汰的寻呼机,医院的寻呼系统就是“总调度”。只要寻呼机“滴滴”一响,院士们便会闻令而动,在一次次“出击”中展现共产党人的忠诚。他们是院士亦是战士,是医生更是党员。 详细内容>>

红军小学成为影响广泛的红色教育品牌
2007年,全国第一所红军小学“第一红军小学”在贵州省遵义市娄山关落成。“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长征路上、延水河边、太行山下……一座座簇新的校舍随后拔地而起。红军精神的光芒穿越时空,照亮未来。详细内容>>

探访仅存的三位红色娘子军战士
远山叠翠,遍野的木棉花含苞欲放。已经101岁高龄的王运梅来到琼海市中心的红色娘子军塑像前,像以往无数次那样,为长眠的战友们送上一束鲜花,举起右手庄严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详细内容>>

监狱医生唐伟:特殊岗位上的特殊奉献
在关押看护的病犯中,除了普通病人,还有一群以艾滋病人为主的传染病人。身处这种环境,新康监狱传染病区主任唐伟兼具警察与医生双重身份,身为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身为医生的责任感,使他在特殊岗位上作出了自己特殊的奉献。 详细内容>>

党的优秀理论工作者群像素描
“红色专家”邵维正,一位睿智的长者。作为后勤指挥学院总后干部轮训大队政策理论教研室的教授,他肩上将星闪耀,麾下却没有拿枪的士兵。他所坚守的是意识形态的特殊“阵地”。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党史研究中的一些缺憾,西方个别学者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让邵维正感到如鲠在喉。详细内容>>

记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主任王明孝
当中国第一条数字化铁路成功铺设于青藏高原的时候,当某新型武器第一次精确命中千里之外目标的时候,当玉树震后第一幅灾情地形图火速传达救援前线的时候,无言的山河记住了一位西部军人的名字:王明孝。详细内容>>

访蒋筑英工作故地长春光机所
每年6月15日前后,早已退休的史光辉都很忙。因为有过与蒋筑英朝夕相处的经历,他常常受邀讲述蒋筑英的事迹。今年是建党90周年,这种邀请来得更加频繁。详细内容>>

记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
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至今已有近30位学者前往大洋彼岸深造。几乎所有人在学成后,又都重回母校。吸引这些年轻人“回归”的是岑可法。详细内容>>

关键时刻,共产党员站出来
谈起抗击“6·6”特大洪涝灾害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贵州省望谟县新屯镇镇长罗启云神色肃然。死里逃生的群众说,危急时刻真正体会到了共产党员“主心骨”的作用,有党在,灾后重建不是难事。详细内容>>

农民黄先春的60年“入党路”
1919年出生的黄先春先后四次申请入党。当年那个忐忑不安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的新兵,如今已饱经沧桑、沟壑满面。详细内容>>

记“雪龙”号上的共产党员们
初夏时节,刚刚完成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凯旋的“雪龙”号静静地停泊在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38岁的党支部书记王硕仁正带领值班船员,对船上机器设备进行检修保养。详细内容>>

让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53岁的王秀莲是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侯沟门村的一名党员中心户,曾为小学教师的她,平时联系两个农户、5名党员。王秀莲联系的两个农户是弟兄两个,现在跑运输。当时他们买货车时,王秀莲帮他们担保贷款2万元。详细内容>>

直击洞庭湖平原抗击“百年大旱”
新华社记者目击了历史罕见的“湖枯”对环洞庭湖岳阳、益阳、常德三市带来的重创,也眼见了百万湖区人民、20多万套机械设备大战旱魔的壮观场景。所见所闻,最大的感触是:党心连民心,党组织、党员始终是群众的主心骨,始终是冲在最前线的先锋队。详细内容>>

记西藏那曲唯一的女军人彭燕
12年前,当西藏那曲军人在冻土层里栽下1000株杨树时,20岁的彭燕从成都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走上藏北高原。今天,那曲军营只剩下一棵树,也只剩下彭燕一位女性。彭燕和小树一起,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生长,四季不败。详细内容>>

王茂俊:热血铸就安全生产“保护伞”
安监局长,责任重大,有人爱有人“恨”。在河南省漯河市,提起源汇区前任安监局长王茂俊,连安监监管对象都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共产党员我们信服!” 详细内容>>

严高鸿:用生命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严高鸿离去的那一刻,在场的人谁也未曾料到。仅仅几分钟前,他刚刚就新闻工作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使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可就在人们思考、议论他的发言时,靠在椅背上的严高鸿却静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详细内容>>

紫藤苑小区居民的好兄弟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有个居民小区,名为“紫藤苑”,获得的荣誉奖牌满满一面墙都挂不下,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平安社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12年前,这里还是个涉黄涉赌的重灾区,天一黑,连出租车都绕道而行……12年的巨变堪称现代传奇,探寻传奇背后的秘密,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小区党总支书记杨兆顺。详细内容>>

却吉尼玛:康巴高原上“最倔的牦牛”
却吉尼玛的父亲是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后来政府将他送进康定孤儿院生活、学习并参加工作。父辈的经历,使尼玛从小就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充满热爱。因为这份爱,使他对消防事业执著到“倔”的地步。详细内容>>

党员鲁海山的30年无悔养路情
在海拔4300多米的当雄公路段见到鲁海山的时候,他刚乘车13个多小时从格尔木赶回来。他中等个头,黝黑脸庞,说话时目光炯炯。 详细内容>>

共产党员、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韩慧瑛
没有人能回忆起韩慧瑛告别时的任何细节,没有人相信她一去不回还!2010年7月3日,韩慧瑛因病情日重不得不离开玉树高原,所有人只是将之视作一次寻常远行。详细内容>>

教师魏桂玲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故事
道路泥泞、房屋低矮的棚户区,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建筑工地,拥堵杂乱、喧嚷吵闹的农贸市场……18年来,身为共产党员的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教师魏桂玲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家访行程超过1万公里,践行着人民教师“一个都不放弃”的庄严承诺。 详细内容>>

北京90位老党员的故事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北京月坛街道的90位老共产党员向大学生讲述自己亲历的革命战争年代故事。详细内容>>

刘应启:百岁老红军“一生的长征”
在人们眼中,百岁老红军刘应启一生都在“长征”。刘应启自己则说:“我这辈子最自豪的是认真履行了入党誓言。”详细内容>>

胡承霖:一辈子和小麦增产绑在一起
“80多岁的年龄,40来岁的干劲。”皖北农民如此评价安徽农业大学老教授胡承霖,并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教授”。2010年皖北地区农技人员和多位农民集体上书省政府为他请功,当年9月,省政府授予胡承霖教授小麦高产攻关特别贡献奖。详细内容>>

信仰的力量 王尽美家族的红色基因
有一种力量,能够跨越时空。13名中共一大代表中第一个与世长辞的王尽美,蕴藏在他血液中的红色基因,铭刻在一代一代后人身上。王尽美的儿子、孙子、曾孙三代人都先后加入了他当年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无论时光流逝,无论沧海桑田。详细内容>>

红旗飘飘:党旗见证党员干部铮铮誓言
这是一面面挺立飘扬的旗帜——废墟旁,瓦砾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奋勇抗争,不屈不挠,铸造了一个又一个拯救生命、恢复重建的壮举。党旗见证,誓言铮铮。详细内容>>

坚守精神家园--重访兰考追忆焦裕禄
每年5月14日,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墓园都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大家怀着一个共同心愿:再看看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这一天是焦裕禄逝世纪念日。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焦裕禄这个响亮的名字,穿越近半个世纪的时空,引发着人们强烈的内心共鸣。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