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村彪悍媳书包网:记者走入农村采访:放下架子有“面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06:27
郭震海         农村部记者,直接面对的采访对象就是农民。农民是质朴的,而质朴增加了记者的采访难度。如何才能从农民那里“采”到想要的好素材?

  放下架子,做“邻家二小子”

  我从事农村报道6年,除了晚上整理笔记外,在采访的时候从来没有拿过采访本,因为我觉得拿着采访本和他们坐在一起,无形中就是一种距离。要想听到他们真实的故事,必须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采访农民,自己首先就应该放下 “记者”架子成为农民。

  2007年11月中旬,天气特别冷,我得知有一个乡村放映员叫张月平,他是一个并不认识几个字的普通农民。他不知道什么叫“精神文化”,但他知道生活在大山里的群众和城里人一样渴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一个人,一部放映机、一条扁担,扎根在太行山深处,从20岁开始一百多斤重的放映器材往肩上一搁就是25年。25年,他翻山越岭,每年至少有150天在苍凉孤寂的太行山深处独行,足迹踏遍两省100多个村庄,行走12.5万公里,可环绕地球3圈多。25年,风雨无阻,他走村串庄先后为农民放映3000多场,平均每年120余场,每3天一场。这个新闻线索让我激动不已,因为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扎根在农村放电影的人,电影作为广大农村群众十分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在教育农民、传播科技知识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长期以来,电影在农村的文化生活中一直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我当即给报社打电话请了假,决定跟着老张放电影,这一跟就是整整15天。

  我跟着老张,踏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走在崇山峻岭之中,走村进庄放电影。累了,我们就坐在一块大青石板上,听着山间的鸟鸣,面对面偷偷地抽烟,因为山里是不让抽烟的,怕引起火灾。他笑笑说:“我感觉你不像啥记者!”我也笑笑问:“像什么?”他说:“说不来,就是不像记者,像我邻家那个‘二小子’,哪有记者来受这份罪的!”路上,我也试着去帮老张挑起机器走一程,但沉重的设备搁到肩上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没有走几步就撑不住了。一旁的老张紧张坏了,高喊:“小心,我的机器!”对于老张来说,机器就是宝贝。在大山里居住的百姓已经忘记他叫张月平,只知道他是放电影的人,一看到他就会欢呼:“放电影的来了!”娃娃们连蹦带跳奔走相告,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在当地百姓眼里他已经成为“电影”。“俺知道山里的百姓喜欢看电影,只要他们喜欢看俺就一直放,一个人看俺就担着机器去给一个人放。”老张很平静地对我说。

  15天跟着老张放电影,我和他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每当他滔滔不绝地讲他的故事的时候,我才觉得老张其实很健谈。在中国的农村有多少像老张这样的放映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为了让山里的百姓能看上电影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我想记录老张,就是想通过老张去记录这些奔波在大山深处的放映人。主题确定,素材充分,我与老张分手。走的那天,他把我送出好远,不住地说:“常来啊!”我点着头,突然感觉眼前的老张不像是我一个普通的采访对象,而是一个相知多年的老朋友。

  回到报社,只用一个晚上,4000多字的通讯《二十五年,一个农民的流动电影院》成稿,在《长治日报·农家周刊》发出后,反响很大,接着《半月谈》、《中国社会导刊》、《记者观察》、《电影画刊》等20多家省级以上媒体采用或转发了此稿,深受好评。

  曾几何时记者被称之为“无冕之王”,有人更是骨子里透着一股子优越感。实际上一个记者要想赢得人们的尊重,靠的是做人的修养,靠的是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而不是兜里揣的记者证。一个从事农村报道的记者,要想采访农民自己首先要放下架子,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感觉面对的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记者,而是朋友。

  走出浮躁做沉入大海中的鱼

  2007年入夏以来,按常规本应该下降的猪肉价格却一路暴涨, 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说:“解决13亿人的吃肉问题还得靠农民。肉价涨一些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但涨到一定程度后要保持平稳,通过市场调节的办法,让农民养猪能挣钱,城里人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又吃得起肉。”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声而动,或出面安抚市场情绪,或出台措施平抑猪价, 农业部进一步研究部署促进生猪生产发展措施。交通部发出特急通知,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优先安排生猪、猪肉等副食品运输,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商务部采取应对措施,缓解国内肉蛋价格上涨,维护猪肉市场稳定。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市场供应。市民已多年没在吃肉问题上有过危机感,这次大家都感到很惊讶,猪到哪里去了?究竟是什么触动了肉市敏感的神经?

  关于“猪”的话题,那阵子各级媒体报道很多。我一直在想:单纯去了解菜市场很片面,只有真正深入到猪的源头去问猪价才能明白行情。我选择了一个养猪专业村:山西省壶关县五龙山乡东归善村。这个村从80年代初就开始养猪,家家都养猪,户户有猪舍,曾享有“人均三头猪,户均一猪场”的美誉。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农户养猪的历史始终没断线,20多年的养猪历史,伴随着猪肉价格的跌跌涨涨,一路走来,东归善村见证了20多年的猪市沉浮。到该村后,我又选了一个重点户郭先庆。整整两天时间,我没有出村,也没有离开过郭先庆,跟着他去买饲料,进猪圈,甚至翻看了他20多年的养猪流水账,通过20年的对比,我才真正感受到对于农民来说,喂猪就像炒股,一窝蜂上来,一窝蜂下去,可以说二十多年来猪市行情从没有稳定过,就比如1996年猪价一路飙升到了5元/斤,“最高时涨到了5.1元/斤”,当时所有人都看到了养猪的丰厚回报,家家都在拼命喂猪。一拥而上的恶果是,从1997年开始持续到1998年,生猪价格一路狂跌到2.6元/斤,1999年才慢慢恢复,2005年再次暴跌……所以猪价一直在跌涨之间徘徊,生猪价格过多依赖市场调节是影响生产发展最关键的原因。由于单个养猪户不能掌控市场价格,所以到最后农民养猪户得到的实惠并不多。就比如猪养得多了,价格马上就下来了,养猪户只好大量减少养猪的头数,或干脆宰杀母猪,甚至扔掉小猪不养,一旦价格涨上来了,可生猪存栏又少了,没有猪出售,养猪户还是没得到实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郭先庆一家的20年养猪史,反映出的也正是中国20年农户养猪的一个缩影。

  采访结束后,我怀着一颗沉重的心写下了通讯《养猪村里话养猪  猪的源头问猪价  一位“猪倌”亲历中国猪市沉浮二十年》,稿件一发出,立即有数家媒体选用,此稿获得2007年度长治市和山西省“好新闻一等奖”。

  6年跑农村让我深深地懂得了“三贴近”绝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应该成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座右铭。实践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三贴近”的关键在“三深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感受实践的脉动,吮吸生活的醇香,倾听群众的心声。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深入,既要身到,更要心到,脚板与心灵双双而至。像钉子钉进木头一样扎根生活,作品才能钻进读者心中。        抛开得失,记者就应该有良知

  “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这是名记者范长江的谆谆告诫。一个记者只有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去真正反映人民的疾苦、欢乐与希望,记群众所盼、写群众所忧、呼群众所急,只有心里有了群众,自己也才有所作为。

  申增江,从18岁开始就扎根大山深处任教整整23个春秋。因为送晚归的学生回家,几次不慎落入深沟,使右股骨形成一个巨细胞肿瘤,倾家荡产治疗最终仍落下了终身残疾,但他依然坚持拄着拐杖站在讲台上。23年育出桃李无数,然而因家境贫寒,自己的女儿却辍学回了家。我得知后徒步走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赶到他所在的晋、豫、冀三省交界处的平顺县石城镇黄花沟村,找到这位老师。整整4天3夜和他同吃、同住、同上课,写出了通讯《高山红烛泪》。报道发出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长治六中免费接纳申老师的女儿入学。长治日报社特地给申老师送去一辆残疾人专用机动三轮车,如今他的女儿已经顺利考入大学。

  2006年,历经月余采访调查,我采写的新闻调查《良苦用心儿难懂,滴血来信诉真情 ——呼唤感恩》,报道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新华社迅速以题为《大学生儿子玩“潇洒”农民老父“心口疼”——老农致信记者痛陈儿子不知感恩:不知在大学里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发了专稿,《今晚报》、《联合早报》等国内外媒体纷纷转载,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数百家网站迅速转发,引起全国的广泛关注,在网上引发了关于“良心”的大讨论。《中国青年报》、《上海青年报》等纷纷发表评论,《经济日报》还专门召开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10所高校学生参加的《儿子在大学里怎么没学到良心》报道座谈会,会上百名大学生又联名向全国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发出了倡议。上海市在对《中学生守则》作出的修改中赫然将“学会感恩”列入其中,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一篇深入详细的调查,一个关于“良心”的话题,一声对“感恩”的深沉呼唤,此文至今仍在各大高校流传。

  6年来,我写了200多篇鲜活的来自最基层的较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如《土炕上的掏心话》、《母爱撼太行, 好妈妈让残疾儿踩着脊梁追太阳》、《七旬老教师痴心保国粹》、《八旬老党员与万期黑板报》等等,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半月谈》、《山西日报》等国家和省级媒体频频转载或选用。在捧出真心为群众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多荣誉,多次获得“山西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山西省农业新闻奖”。2007年被山西省记协授予“山西省百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今年又获得“中国十大爱心记者”提名奖……

  6年从事农村报道,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记者要想有“面子”首先就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火热的一线去写新闻,七分采访三分写,好新闻都在人民群众中。做记者首先要学会做人,一个正直的、善良的、有良知和同情心的人,因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无能作到“以天下为己任”,最起码要对得起“记者”这个称谓,对得起新闻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作者单位:长治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