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毒眼魔医:蜗居之小资情调公寓版——纳米比亚编织鸟?I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57:38
2008年底,我们两人在纳米比亚旅游期间,先后多次在营地附近看到了鸟类中杰出的建筑大师,见证了它们为了生活孜孜不倦打造属于它们的蜗居,其对于建筑工艺和实用性的把握绝对不亚于当今世界顶级大师贝聿铭或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其中的一位:African Marsked Weaver 非洲黑额编织鸟或者叫非洲黑额织布鸟。

 

先来一段百度介绍:织布鸟属雀形目,文鸟科。织布鸟分布在世界各地,是鸟类乃至动物中最优秀的纺织工。顾名思义,织布鸟的特色在于它们能够用草和其他植物编织出它们的窝来。织布鸟常常活动于草灌丛中,营群集生活,织布鸟性活泼,主要取食植物种子。体形和麻雀差不多,有70个不同的品种。

 

在纳米比亚从温德和克前往沙丘的路上第一次看到非洲黑额编织鸟,当时是在休息站公共厕所门口的大树边,很多编织鸟正在筑巢。作为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的我来说,自然不能放过如此机会,拿出Nikon 400mm大炮和百诺三脚架悬臂开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沙漠饭店后门、男女公共厕所门口、炎炎烈日下,两个亚洲人拿着很火箭筒式的武器(尼康400mm大炮是全黑的,百诺三脚架和悬臂也是黑的),对着一棵树猛拍。所有进出厕所的人第一反应都是吓一跳,以为我在偷窥,然后才发现我们是干什么的,侧目看看人,再看看树,再摇摇头。不过这种疯狂有丰厚的回报:我拍到了此行最满意的编织鸟织巢照片。尽管后来在埃托沙国家公园再次遇见这类场景,却再也没有更好的照片了。这也正是摄影的魅力之处,要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

 

这就是最满意的那张“编织鸟倒挂金钩式的精彩表演”,注意它嘴里还叼着一根草。


 

在之后游览的埃托沙国家公园门口,再次看到大批编织鸟正在筑巢,于是再次摆开阵势打鸟。

 

其实说它们编织的是“蜗居”,一点也不为过,一般整个鸟巢还没有一个手球般大,最多也就能容纳一对成鸟和若干雏鸟,当然想象得出都挤在一起的话肯定是前胸贴后背那种,相对来说比我们电影里人类的蜗居小很多。但是容积虽小,功能齐备。首先蜗居建筑材料全部是草原上最普遍也是最多原料的草,纯天然绿色建材,既取之不尽,同时冬暖夏凉,而且还是不错的保护色;其次,所有巢穴洞口朝下,虽然进进出出不甚方便,但是避免了猛禽的袭击;最主要的是其编织工艺,绝对是纯手(喙)工制作,充分利用每一根草的长度和韧性,用它们的喙叼着草如针线般上下翻飞。就这样不停地飞出去叼草回来编织,一般1-2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不错的巢。

 

黑额编织鸟不愧是鸟中织巢高手,只见一个个小鸟上下翻飞,喙爪并用,很快鸟巢初见雏形

  

 

相比明天要说的另外一种编织鸟,非洲黑额编织鸟绝对属于小资级别的,宁可自己建造一个窝心温暖的蜗居,也不去挤那个庞大的集体宿舍,要知道后者虽然看上去体积大很多,但是私密性太差,隔壁家晚上做什么一清二楚,而且几百只生活在一起叽叽喳喳,实在缺乏情调。所以可以看到非洲黑额编织鸟基本都是独门独户,分别各自寻找树顶端部分的枝条或者枝条末端筑巢,相互之间保持距离。整个树就像一个小区,每对编织鸟有自己的独栋别墅公寓。

 

雄性编织鸟钻在半成品鸟巢里,像正在玩滑翔伞

 

主要工程是由雄鸟负责,但是雌鸟也会常常来工地探班,顺便浓情蜜意一番。

 

有时候雌鸟闲来无聊还会出去偷草,这可不是开心网的偷菜,是真真实实到别人未竣工的巢穴去偷草,这不被人发现,赶快逃之夭夭。

 

巢穴建好后,不需要一两天,本来绿油油的巢穴因为太阳暴晒,绿草变成了黄草,不过坚韧度更佳。此时雌鸟总算干起正事,担当繁殖下一代以及抚养雏鸟的重任。

     



 

看这个雌鸟正叼着捕食的虫子喂食雏鸟


从今天开始在博客文章里加一个小小栏目,叫“Jerry摄影技巧”,与大家分享一些拍摄思路和创意。

 

Jerry摄影技巧之拍摄编织鸟

  • 编织鸟一般筑巢在树顶部分,需要长焦镜头拍摄,最好是大光圈长焦镜头,可以虚化背景,因此需要三脚架和悬臂辅助拍摄
  • 干净的背景是照片出挑的关键之一,尽量选取以蓝天为背景,背后枝条较少的鸟巢作为拍摄对象
  • 捕捉编织鸟的编织动作是照片成功的又一个关键
  • 捕捉编织鸟的眼神同样重要
  • 鸟巢较轻,常会随风摇摆,不利于连续自动对焦,可以考虑手动对焦
  • 把握好光线方向,避免顶光或者逆光造成的画面的光线反差太大或者斑驳光影
  • 一般拍摄参数(白天阳光充足情况下):ISO100-200,F5.6-F8,1/800-1/1500s

下期预告:蜗居之共产主义集体宿舍版——纳米比亚编织鸟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