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养生瓷忽悠老年人:中外预警机简介及图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8:12:21

中外预警机简介及图集


转发至微博

概述

预警机,又称空中指挥预警飞机,是装有远程警戒雷达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指挥并可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大多数预警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机背上背有一个大 “蘑菇”,那是预警雷达的天线罩。目前,世界上拥有预警机的主要国家和机型有:美国装备了E-2A、B、C、2000型"鹰眼"预警机和E-3"望楼"预警机、E-8远距离雷达监视机,俄罗斯装备了A-50预警机、图-126预警机,英国装备了"猎迷"-MK3预警机,日本装备了E-767预警机和E-2C"鹰眼"预警机,以色列装备了先进的"费尔康"预警机……预警机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大显身手,屡建奇功,深受各国青睐。


国外的预警机

全世界约有300架预警机,最早研制装备预警机的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海军为及时发现利用舰载雷达盲区接近舰队的敌机,把当时较先进的警戒雷达装在小型的TBM-3W飞机上,这就是早期的预警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近20个国家(地区)已经装备和研制的预警机有十几种,在役的约有300架。这些预警机约80%是美国研制生产的。同时,美国也是装备空中预警机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总数的55%。俄罗斯生产的预警机占全世界总数的10%。以色列开始在机载相控阵雷达和电子系统方面占据重要地位。瑞典和巴西在轻型预警机领域呈现上升势头。

随着科技的发展,预警机的作用已经从单纯的远程预警扩展到空中指挥引导等功能。现代高技术战争中,没有预警机的有效指挥和引导,要想组织大规模的空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信息化战争,正进一步提升着预警机的作用。21世纪的预警机超越了“千里眼”的范畴,它集侦察、指挥、控制、引导、通信、制导和遥控于一身,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指挥堡垒”。世界上最早的预警机是美国海军在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E-1“追踪者”舰载预警机,随后即是著名的E-2“鹰眼”舰载预警机。E-2是美国海军现役最主要的预警机,于1965年开始服役,目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E-2C。目前,E-2C预警机已经生产了175架以上,其中的32架出口给了法国、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埃及、阿联酋、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预警机。该机采用双发涡桨发动机,巡航速度50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5.5小时,当巡航高度为9390米时,其背上的AN/APS-145雷达能监视2400万立方千米的空域或38.8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且无下视波束盲区,提供的预警时间可达25分钟。可同时监视、跟踪显示2000个目标,可同时指挥引导100架战斗机遂行空中拦截任务。

美国空军的现役主力E-3A“哨兵”预警机,由于不受航母的限制,采用了民用客机波音707为载机,其探测距离较远,对低空、超低空飞机的发现距离达400多千米,对中、高空目标的发现距离达600千米,可提供30分钟的预警时间,能同时探测600个目标,同时识别200个目标,同时处理300个~400个目标。日本的新一代预警机E-767其实就是以波音767为载机的E-3A。

俄罗斯也是生产装备预警机的大国,对研制预警机的认识并不比美国人晚,可当时苏联认为这一设想没有前途,搁置了研制计划,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研制出第一种预警机图-126。此后,以伊尔-76为载机的A-50“中坚”预警机取代了图-126,成为俄军的主力。杜达耶夫就是在打卫星电话时被A-50截获信号,招来导弹而一命呜乎的。A-50在探测目标的距离上、自动引导波道数量上逊色于美国的E-3,但它识别低空目标的能力却要略胜一筹。另外,A-50机上的电子计算机可储存来自人造卫星的情报,而E-3目前尚无此种能力。

除了美俄以外,只有少数国家有研制预警机的能力,以色列就是其中之一。以色列的“费尔康”是世界上第一种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其空中预警能力不亚于美国E-3A预警机,有些性能甚至超过E-3A。其他一些中小国家,如瑞典、荷兰也研制了“爱立眼”等小型相控阵雷达预警机,虽然功能远不及美国预警机那么强大,却是中小国家的理想选择。



一、美国的预警机


美国的预警机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形成系列,有海军的E-2系列,空军的E-3系列和其他诸多型号等。

1、初期的预警机--世界上第一架空中预警机TBM-3W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就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作为夜间搜索和攻击敌方飞机的探测器。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探测距离只有数千米到十几千米,不能满足防空警戒的需要,只能作为短距离搜索和火力控制之用。时间发展到1944年2月,美国才开始对一架TBM“复仇者”(Avenger)鱼类轰炸机进行改装,在其机腹下方搭载1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AN/APS-20雷达,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空中预警机TBM-3W。

转发至微博

世界上第一架空中预警机TBM-3W是由“复仇者”(Avenger)鱼类轰炸机改装的(图1)

AN/APS-20是一部采用S波段的预警雷达,峰值功率高达0.8~1kW,天线直径2.4米,重量318kg,是当时最大的机载雷达,它对低空飞机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100km,对海面大型舰艇可达320km。但从严格意义上说,TBM-3W只能算作是一架空中雷达警戒机,只能搭载1名飞行员与1名雷达操作员,没有任何指挥管制能力,因它只能通过UHF波段的数据链传至水面军舰的情报处理中心,再由舰上的指挥人员读取雷达资料并引导飞机拦截目标。而且该雷达只有二维的探测能力,无法获得目标的高度信息。AN/APS-20机载雷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与战后初期,被广泛运用于以后的多种型号的空中预警机与反潜机上,例如AF-2W舰载反潜机、AD-3W/AD-4W/AD-5W/EA-1E“天袭者”(Skyrider)空中预警机等,这些机型一直服役到20世纪50年代末。


2、E-1B“跟从者”(Tracker)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制更先进的舰载预警机。首先,由格鲁门公司对S-2“追从者”(Tracker)舰载反潜机的机体加以改造,装配1部由AN/APS-20改进的AN/APS-82雷达,以满足军方加大预警机内部空间来增加雷达设备和人员的要求。这种飞机初期称为WF-2预警机,后来改称为E-1B“跟从者”(Tracker)。



E-1B“跟从者”(Tracker)(图2)

图2说明:E-1B型机采用双发动机的结构,机长13.8m,共搭载4名机组人员,机载雷达AN/APS-82也比旧的AN/APS-20的功能有所增强,它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实用化的舰载预警机。
E-1B型机机载雷达AN/APS-82的天线尺寸4.3mX1.2m,置于机背上9.5m长、5m宽、1.5m高的椭圆形伞状雷达罩内,天线以6r/min的转速实施方位扫描,对小型目标探测距离可达150km,还可用单脉冲扫描方式测出目标飞行高度。总的说,AN/APS-82比旧的AN/APS-20增加了许多功能,包括机载移动目标指示器,这有助于帮助雷达在探测低空目标时滤除由海面反射造成的杂波。

搭载AN/APS-82的第一架E-1B型机于1957年试飞成功,1958年服役,共生产了88架,一直服役到1977年才全部退役,被E-2预警机系列取代


3、WV-2“预警星”(Warning star)/EC-121陆基预警机

除了舰载预警机外,美国海军也十分注重岸/陆基预警机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海军改装了2架配有4台发动机的C-121运输机,实验型的装上2部搜索雷达(其中1部是位于机腹下整流罩内的AN/APS-20搜索雷达,另1部是X波段的AN/APS-45测高雷达,以弥补AN/APS-20仅具有的二维探测能力的不足。),称为PO-1W,作为岸基预警机的原型。定型后改为WV-2“预警星”(Warning star),于1953年正式服役。
WV-2型机装备有4台发动机,加上长达35.4m的庞大机身,可搭载20吨的装备与人员,执勤时可搭载包括8名雷达操作人员在内的17名机组人员,以385km/h的速度巡航时可续航18h,无论是内部可用空间、搭载人员数量或是巡航时间,都是舰载E-1B预警机的3~4倍以上。实际使用性能也比E-1B舰载机有很大提高。于是,在1955年,美国空军正式装备了原有海军研制的WV-2“预警星”(Warning star)陆基预警机,后来改称为EC-121。



WV-2/EC-121陆基预警机(见图3)
图3说明:WV-2/EC-121陆基预警机采用4台发动机结构,机长35.4m,可搭载17名乘员,以385km/h的速度巡航时可续航18h,其性能比E-1B舰载机有很大提高,它是美国空军第一种真正实用化的陆基预警机。
WV-2/EC-121系列在美国海、空军服役时间很长,前后共生产了320余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空军的EC-121型机才完全退役,被E-3预警机系列代替。


4、E-2系列

E-1B型机虽然使美国海军的预警能力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完全脱离过去雷达警戒机的模式,其指挥控制能力十分有限,仍使用无线电语音进行指挥,于是,在E-1B型机的基础上,美国海军开始开始了新一代舰载空中预警机(E-2系列)的研制工作。



E-2系列舰载空中预警机(见图4)

图4说明:E-2系列舰载空中预警机是一款专为预警机设计的飞机,其他的预警机均是由运输机、客机或反潜机等衍生而来,其较大的机体能容纳更多的电子设备、燃油,具备更好的改进潜力与较长的巡航时间,而较多的机组人员可提高指挥控制的效率与功能。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研制成功的E-2系列的型号很多,有E-2A、E-2B、E-2C、E-2C GROUPⅠ、E-2C GROUPⅡ以及新提出的“鹰眼2000”和“先进鹰眼”两套改进方案。

E-2A的原型机(W2F-1)于1961年4月19日试飞成功,64年交付海军。

E-2A型机的体积与起飞重量比E-1B型机增加了许多,最大起飞重量增加了将近一倍,达22.4t,能搭载5名机组人员,包括3名雷达操作人员,可配合当时刚开发研制成功海军战术数据链一起完成雷达情报的分享,从而使航母编队真正具备空中指挥管制能力。E-2A巡航速度500km/h,续航时间5.6~6h。配备AN/APS-96雷达,工作时采用机背上的天线与雷达罩一起旋转的结构方式,直径7.32m,重910kg的圆盘形雷达罩每10s旋转一次。在9144m(30000ft)的高空探测距离超过200km,还采用了抑止海面杂波技术,以增加对海面上低空目标的侦测能力。AN/APS-96雷达的天线采用12组八木天线阵列,工作于UHF波段,E-2A型机雷达天线的这种特点,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最新的E-2C GROUP Ⅱ的AN/APS-145雷达都没有改变。但这种八木天线的旁波瓣较大,说明抗干扰能力差,测高精度也不是很好。所以,接受E-2型机引导的作战飞机在接近目标时,还必须以自身配备的机载雷达确认目标。此外美国海军在实际应用时还发现,AN/APS-96雷达易受气象条件影响,其移动目标指示器在天气恶劣时滤除杂波的效果仍不理想,且只能探测到海面上的目标,无陆地上空目标的探测能力。
E-2A的战绩也是很不错的。从1965年起,E-2A开始部署于“小鹰”号与“游骑兵”号航母编队中,并参加了越南战争。在越南战争中,美国海军对北越95%以上的空袭作战都是由E-2A负责引导的。

E-2B型机产生于1969年,相比于E-2A,主要改进是换装AN/APS-111雷达及L-304数字计算机,另外还加大了垂直尾翼的方向舵。它可提供更好的空中监视与指挥控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探测陆上中、高空飞行目标的能力。

E-2C型机于1971年1月试飞成功,同年9月开始批量生产。借助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集成电路技术,E-2C的主要改进是换装固态电子技术的AN/APS-120雷达(1976年改为换装AN/APS-125雷达),改进了飞机的机体结构,配备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另外还增设被动式探测系统以配合主动雷达探测目标。为应对新设备电子设备的冷却要求,还增设了一套新的冷却系统。为安装新设备,其机鼻也增加了0.53m。
对E-2C型机,最值得一谈的要属其雷达了,尤其是1976年换装的AN/APS-125雷达。该型雷达为UHF波段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可有效地降低水/地面杂波的干扰,具有海面下视和有限的陆地下视能力,并加强了电子反干扰能力。另外AN/APS-125雷达将部分搜索、跟踪功能自动化,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荷。

E-2C自从1971年服役后,几乎经历了美军的每一场战争。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共有27架E-2C型机在战区执行任务,共出动1184架次,飞行4790h。由于战区有功能更强的E-3型预警机,因此,E-2C主要担负通信中继、飞行管制等任务。

E-2C GROUPⅠ型机产生于1983年,改进的还是雷达,可见美国海军对新技术的不断追求。它将AN/APS-125 换装成AN/APS-138雷达。AN/APS-138被称为“全辐射孔径管制天线”的改良型八木式天线阵列雷达,可降低旁波瓣的产生,提高了抗干扰能力。1987年又在AN/APS-138的基础上研制成AN/APS-139雷达,据报道,可在320km外探测到掠海飞行的巡航导弹。

E-2C GROUPⅡ产生于1988年,主要改进是换装AN/APS-145雷达,该雷达彻底解决了E-2C缺乏有效的陆上目标探测能力的问题,由于使用了“环境适用技术”,可依地形的不同而调整信号接收灵敏度,以降低雷达的虚警率,且可选用低、中、高三种脉冲回复频率,圆盘形雷达旋转罩的转速降到5r/min,在9144m(30000ft)高空最大探测距离超过550km。配合高性能的计算机与数据通信系统,自动地探测与跟踪目标,最多可同时跟踪20000个目标,并将其中2000个目标的航迹显示出来,可同时指挥引导100架作战飞机拦截目标。另外E-2C GROUPⅡ还配有JTIDS class2终端,可与作战区内配备JTIDS的E-3预警机或F-15型战机等交换信息,便于实现一体化作战。


E-2D"先进鹰眼"

虽然美国海军过去一直有使用全新机种取代E-2C系列预警机的构想,但由于研制费用巨大,美国海军无力负担,只能选择对现有E-2C预警机进行改造。为此美国海军又提出了“鹰眼2000”及“先进鹰眼”的两套升级改进方案。现在这两套升级改进方案都已有相应的机型亮相,但距离大批量的装备美国海军还有一段时间,也就是说现在还处于未成型时期。



由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制造的首架E-2D"先进鹰眼"(见图5)

2007年5月,由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制造的首架E-2D"先进鹰眼"飞机已首次公开亮相。该机是2001年授予诺·格公司的近20亿美元演示与发展合同包含的2架试验飞机中的第一架。美海军计划总共采购75架"先进鹰眼"飞机。虽然E-2D"先进鹰眼"外观与E-2C类似,但其许多系统和能力却经过了全部重新设计。该机的核心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并制造的新雷达APY-9,从而使该机比E-2C能在更远距离识别更小和更多的目标。由L-3通信Randtron天线系统公司研制的新旋转天线罩内增加了电子扫描阵列,其具有持续的360°扫描能力。"鹰眼"操作员还将具有新的雷达系统工作站、综合卫星通信能力和其他工具以更好的管理作战空域,为作战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E-2D的另一新特性是其采用了最先进的玻璃座舱,从而使飞行员也可充当武器系统操作员。美海军和诺·格公司计划今年秋季在佛罗里达州St.Augustine开始飞行试验,随后在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开展更多试飞。"先进鹰眼"将从2011年开始交付。




5、E-3系列

有了EC-121陆基预警机,美国空军也从没停止过对新技术、新型号的追求,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探索,研制发展了取代EC-121型号的E-3系列预警机,主要成熟型号有E-3A、E-3B、E-3C和升级改进型号(E-3D型(英国型)、E-3F型(法国型)等在此不作介绍)。



美国空军的E-3系列预警机(见图6)

图6说明:美国空军的E-3系列预警机是一种电子设备相当复杂、性能先进的电子飞机,具有下视能力,不但可搜索监视水上、陆地和空中目标,而且可以指挥引导己方飞机作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空中预警指挥控制飞机”(AWACS)。型号有E-3A型、还有B型(A型改进)、C型(适合欧洲作战)、D型(英国型)、F型(法国型)等。除美国外还有沙特、英国、法国和北约等使用。

E-3A的第一架原型机的首次成功试飞是在1975年3月,10月正式交付美国空军进行测试,1977年3月第一架E-3A生产型交付使用。

E-3A型机是以商用波音707-320B客机机身为基础改装的。配备4台TF33-100A涡轮风扇发动机,有4名飞机驾驶员,可搭载13名雷达工作人员,最多可搭载25人以轮换操作。续航时间为8~11h,经空中加油也可进一步提升到22h。在指挥控制能力方面,E-3A型机可以凭借数据链,快速高效地对作战飞机进行指挥与控制,成为“空中指挥”的平台。

E-3A型机外观的最大特点是后机身上方两个支柱上的圆盘式天线罩,圆盘内配有AN/APY-1雷达、AN/APX-103敌我识别器和通信天线。圆盘直径9.14m,厚1.83m,重1540kg,圆盘在旋转时会下倾2.5°以减少空气阻力。AN/APY-1雷达是一种S波段、高脉冲重复频率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使用1个7.32mX1.52m大小,以30根水平开缝导管组成的平板缝隙式天线,这种天线具有低旁波瓣的特点。巡航状态时圆盘形天线罩会以6r/min的转速旋转,使雷达能覆盖360°的水平方位,在飞行时若雷达不需要运转时,为维持支撑轴承润滑,雷达天线罩仍会以每4min一转的速度旋转。 AN/APY-1雷达使用的S波段虽然不如E-2C型机的AN/APS-125/138等雷达使用的UHF波段探测距离远,但分辨力较高,对空中目标的测高精度比AN/APS-125/138等雷达高出许多,加上AN/APY-1雷达较高的发射功率与较大孔径,对低空目标仍可拥有400km的最大探测距离,对中高空目标更可达600km以上(实际探测距离依雷达操作模式与目标雷达反射截面而定)。又AN/APY-1雷达在俯仰角上采用电子扫描,故垂直面的扫描速度也比AN/APS-125/138雷达提高数十倍,再配合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可同时跟踪、处理600个目标,并对其中200个目标进行识别。除了无线电外,E-3A还配有Link 4A与Link 11数据链。可见,E-3A是具有极强的预警、控制、指挥能力的预警机。
E-3B型机于1984年7月交付美国空军使用。相比于E-3A主要变化是更换了新一代的具有海上目标监视能力的AN/APY-2雷达。此外,还更换了新式中央计算机,其运算速度与存储容量分别提高了3倍和6倍。另外,还增加了HF频道的无线电报机、JTIDS的Class1终端等。

E-3C型机同样也产生于1984年,相比于E-3A主要变化是增设了5座额外的显示操作台(原来的E-3A只有9座),以及无线电抗干扰设备。
E-3系列预警机自服役后就不断进行改进,包括数据链、电子战支援设备、显示控制台及通信系统等。2001年,E-3完成了自服役以来最大规模的改进升级,主要包括改进电子支援系统、将原有的JTIDS的Class1终端更换为Class2终端,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4倍,并可传输更多样化的信息数据。此外还包括容量增加5倍的CC-2E计算机系统及具有彩色荧光屏的新式高解析度显示控制台。目前,美国正计划进行一项名为“雷达系统改进计划”的E-3系列预警机改进工程,内容是提高AN/APY-1/2雷达的峰值功率;提高雷达的距离分辨力到6倍;使E-3具有接近射控所需的精确度。另外还包括新的信号处理器、Ada计算机语言软件等。
E-3系列预警机自服役后,几乎参加了美国的每次对外战争。在海湾战争中,19架E-3共出动44架次,随时保持至少3~5架在空中巡逻,保障了多国部队12万架次的战斗飞行,并在其引导下击落了39架伊拉克战斗机。


6、其他预警机

a、728JET空中预警管制机

该机以728JET支线喷气式客机为载体,最大起飞重量近4t,机舱内可容纳至少9个战术显示台与4个管制工作台,选用与E-2C型机相同的AN/APS-145预警雷达,置于机背上直径7.3m的旋转雷达罩内,性能与E-2C型机相仿。


b、A310/A321空中预警机

A310空中预警机由美国雷神公司和以色列合作生产,以空中客车A310-300型客机为载机,在机背大型圆盘雷达罩内配备了以色列研制的费尔康(phalcon)主动相控阵雷达系统,10.6m直径的圆盘形雷达罩内共有3面8.5m长、1.6m高的雷达天线,各覆盖120°范围,天线罩以两根大型支柱架在飞机机背上。在500km半径内续航10h。此后雷神公司以此型预警机为基础,改用空中客车A321作为载机,雷达的配置方式则改为分别在机首、机颚两侧和机尾各配置1个相控阵天线,与A310预警机的配置方式比较,A321的这种配置对机体与飞行性能的影响较小,而机身对雷达视界也不构成妨碍。



A310空中预警机(见图7)
图7说明:A310空中预警机机背上的雷达罩与E-3A不同,其搭载的是相控阵天线,所以圆盘雷达罩不需要旋转,是固定在机背上的。


c、E-737空中预警管制机

E-737空中预警管制机是一种高性能与任务装备有机结合的空中预警平台,以性能优良、可靠性强著称,它以波音737-700民用机为原型改装,空中活动时间为9小时,航程3800海里,装备有符合21世纪性能特点的现代化航电、计算机系统、玻璃座舱和导航设备,与民航机绝大部分设备通用。E-737预警机的核心技术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多功能电子扫描列阵(MESA)雷达系统,是中等成本空中早期预警与控制的最新空中监视雷达系统,具有探测距离远、性能强、跟踪有效、精确度高的特点。其全天候海上或空中探测距离超过360km,3个相控阵雷达天线阵合起来在10秒钟内可完成360°全方位扫描。可在540km半径内续航8h,同时跟踪3000个目标。



E-737空中预警管制机(见图8)

图8说明:E-737空中预警管制机上的机载雷达,与E-2和E-3上的不同,采用MESA主动相控阵,使用L波段,装配在机背上长7.6m的T形截面长条状整流罩内。整流罩内左右各配置1个侧视相控阵天线,后端则各有1个较小型的相控阵天线,构成360°视界。


d、E-767空中预警管制机由于波音707/E-3的生产线于1991年5月关闭,但此时仍有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向美国购买E-3系列预警机。于是,从1992年,波音公司开始研制以波音767作为载机的空中预警飞机。E-767型机修改了标准波音767-200的油箱空间配置,以容纳雷达的冷却机组,增加了2台150kw的发动机,以提供给机上增设的电子设备使用。



E-767空中预警管制机(见图9)

图9说明:E-767型机的配置与E-3B型机大致相仿,包括AN/APY-2雷达及14台显示控制台,其主要作战指标也与E-3系列预警机大致相同。
e、WV-22预警机该机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自行研制的预警机,以V-22“鱼鹰”式倾转旋翼飞机为载体,配备以色列的费尔康雷达系统。其倾转旋翼和较小的机身十分适合在缺乏大甲板舰船的环境下使用。目前该机还处于论证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俄罗斯的预警机


俄罗斯也是生产装备预警机的大国,对研制预警机的认识并不比美国人晚,可当时苏联认为这一设想没有前途,搁置了研制计划,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研制出第一种预警机图-126。此后,以伊尔-76为载机的A-50“中坚”预警机取代了图-126,成为俄军的主力。杜达耶夫就是在打卫星电话时被A-50截获信号,招来导弹而一命呜乎的。A-50在探测目标的距离上、自动引导波道数量上逊色于美国的E-3,但它识别低空目标的能力却要略胜一筹。另外,A-50机上的电子计算机可储存来自人造卫星的情报,而E-3目前尚无此种能力。


1、预警机图-126



预警机图-126(图10)

在美苏争霸的年代,苏联于1958年至1964年施行了“列亚娜”计划,选用了有4个12000马力涡扇的民航机图-114D改装成了图-126预警机。
图-126起飞全重为175吨。其气动外型布局与A-50一样是采用在机背中后加装雷达天线旋罩的。其性能与早期的E-2预警机雷达相当。


2、以伊尔-76为载机的A-50“中坚”预警机



A-50“中坚”预警机(图11)

A-50是选用四发大型喷气运输机伊尔-76改装成载机的。改装后的A-50起飞全重为
190吨,载油65吨,最大时速85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5500公里。
能以700-75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9000-10000米高度上巡航7.5小时,在离基地
1000公里的地方可巡逻4个小时。并且还装有空中受油装置,能以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长其
留空时间。
A-50的总体性能略逊于E-3系列的机载预警雷达,虽然其对空探测能力在620公里
以上,但其下视小型战斗机的最大探测距离仅为230公里。An-50最大跟踪目标批数为
50,测高精度为距离的1%,可以同时引导12架战斗机作战。A-50没有装载电子侦察系
统,但是有电子自卫系统,包括雷达告警分系统和X波段与C波段的有源电子干扰机,另外
在机头、机尾两侧还装有干扰箔条与红外弹投射器。



三、以色列的预警机


以色列的“费尔康”是世界上第一种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其空中预警能力不亚于美国E-3A预警机,有些性能甚至超过E-3A。



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它在机鼻和前机身设置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
它的探测范围为270度,后向有90度盲区,这是它不如中国空警2000的地方(图12)

“费尔康”是以色列飞机公司(IAI)与其下属的ELLA公司于八十年代末联合研制的预警机。该机是用波音707运输机改装的。“费尔康”Phalcon是该机所载雷达Phased Array L-band Conformal Radar的缩略语。

1987年,以色列飞机公司开始研制一种新型的机载预警系统——Phalcon预警系统,并在一架改装的波音707飞机上进行了试飞。IAI公司说,他们的意图是设计一种优于世界上其它同类型的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以取代E-2C和E-3A。其原型机于1993年5月12日首飞。

“费尔康”预警机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及飞机外皮与天线阵融合为一体等新技术,不象E-3那样采用机背圆盘旋转天线整流罩,与传统的预警机相比,“费尔康”安装了6个格板形相控阵L波段保形雷达,可360度全方位覆盖,雷达工作频率选为L波段(40~46GHz)是为了探测诸如巡航导弹、直升机、战斗机及小型舰船等雷达反射截面小的小目标,其探测距离为对战斗机、攻击机370千米,对直升机180千米,并可以同时处理100个目标。总的来说,“费尔康”预警机的空中预警能力基本上与美国E-3预誓机相同,有些性能甚至超过E-3,但价格却只有E-3的三分之一左右。

“费尔康”预警机最多可载17名机上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任务指挥长1名、雷达操作员5名、电子情报操作员1名、电子支援设备操作员1名、通信员1名、辅助通信员1名、数据链操作员1名、试验设备操作员2名等。尺寸数据:翼展44.42米,机长48.41米,机高12.93米,机翼面积283.4平方米。重量数据:空重80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5000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88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780千米/小时,航程85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12小时。


四、瑞典“爱立眼”平衡木预警机



瑞典“爱立眼”平衡木预警机(图13)

在世界机载预警雷达型号中,瑞典的“爱立眼”可谓独树一帜。从结构上看,其独特的“平衡木”形状,与其他国家的型号有着明显不同,它是最早采用相控阵脉冲多普勒体制的机载预警雷达系统,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机载预警与指挥控制系统之一。从性能上看,通过多年研制与改进,于1994年1月17日通过首飞,1997年正式装备瑞典空军,后经过进一步发展,“爱立眼”可在8000米高度500千米范围内以每小时296千米的速度持续巡航6小时,由最初的单侧扫描120°到具备360°的全角扫描能力;由最初跟踪空中和海上各300个目标,发展到目前可跟踪空中和海上各1000个目标。从经济上看,它具有低廉的价格和低运营费用等优点。据称,“爱立眼”的维护费用只有E-3的1/10-1/8,其运行费用每小时仅500美元,而E-2C为2700美元,E -3高达8300美元。


五、英国“皇家哨兵”预警机



“皇家哨兵”预警机(图14)

“皇家哨兵”也叫机载防区外雷达飞机(ASTOR)。采用庞巴迪“全球快递”飞机平台,航程为8500千米,续航时间14个小时。雷达是美国雷声公司ASARS-2侧视合成孔径雷达,是U-2使用的侧视雷达的改进型号,能够提供极高分辨率的雷达成像,并具有动目标探测能力。该雷达可以从12000米高空对160千米处的目标进行成像探测。其可在几百公里外、1.5万米的高度上提供高分辨率的战场图像,同时还能发现并跟踪移动目标。


六、中国的预警机


1、空警-1"预警机



空警-1"预警机(图15)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于国土防空的需要,中国就已经用图-4轰炸机的机身改装过一架预警机,并命名为空警-1号。该机不但可探测数百千米外的空中目标,对海上目标也有较强的探测能力。其作用相当于把一台雷达站搬到了空中,拓展探测范围和减小盲区,性能与上世纪50年代早期的预警机相当。由于种种原因,空警-1号并没有设计定型,惟一的一架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


1967年,中国在图-4远程轰炸机基础上研制出了"空警-1"预警指挥机。中国空军"空警-1"预警机安装了苏联空军图-126"苔藓"预警机使用的"蔓-1M"机载雷达。"蔓-1M"机载雷达圆盘型整流罩直径为11米,高为1.9米,探测距离为370千米,主要用来发现海上和空中目标,并引导战斗机对其实施拦截。"蔓-1M"机载雷达是苏联为预警机研制的第一部预警雷达,采用脉冲多卜勒体制,功率为2毫瓦特,脉冲重复频率为300赫兹,天线尺寸为10.0X1.8米,天线与圆盘型整流罩固定在机身上方的塔座上,每10秒钟旋转一圈。

中国共计生产了2架"空警-1"预警机。但是,由于中国空军认为"空警-1"作战效率较低,因此停止了"空警-1"空中预警指挥机的生产。


2、运八平衡木预警机:



运八平衡木预警机(图16)

运-8运输机改装的中型预警机安装的条状雷达天线使人联想到了瑞典研制的“爱立眼”预警雷达。该预警雷达是瑞典爱立信集团微波系统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的主动相控阵雷达,它采用平衡木式的双面侧视电子扫描相控阵天线。雷达天线长8.6米,宽600毫米。天线罩长9.75米,宽780毫米,重约900千克。罩内装192个固态发射/接收(T/R)模块和大约4000个天线单元。雷达使用S波段工作,对高空目标的最大搜索距离达600千米,能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在6000米高度上,它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有效作用距离为450千米,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标的控测距离为300千米。它配备有多功能中继通信线路和自动工作程序,能够将空中收集到的情报、数据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自动传回己方的地面指挥控制站。从“爱立眼”预警雷达的性能看,运-8预警机所安装的预警雷达与其十分相似,其探测性能应是非常强大的。由于运-8的机内空间要比瑞典萨伯-340、萨伯-2000两种载机大得多,可以安装更多的操纵平台和机载电子设备,因此,对目标数据的处理能力及对己方战斗机的指挥控制能力也要比其高很多,总体性能应不低于台湾装备的美制E-2C。


3、运八大园盘预警机;



运八大园盘预警机(图17)

由于从外表分析运八飞机所搭载的雷达应该是具有旋转功能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这是一种在世界各国空军中得到广泛使用并经过实战考验的预警雷达系统,它具有探测能力强、滞空时间长等优点。就探测距离而言,这类预警机可以探测300公里左右的低空中小型目标,对于高空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600公里左右;就探测数量而言,可以同时追踪数百个空中目标。由于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这些机载雷达具有很强的地面杂波抑制能力,能在很强的杂波干扰中发现低空与超低空移动目标。二是具有全方位、全空域和全地形覆盖能力以及下视无盲区,对低空飞机和巡航导弹具有很强的探测能力。三是用预警机担任空中预警任务时不易受到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这种预警机可在对方武器的防区外执行任务,机动性很强,而且它配备的雷达工作的频段很低,这些都增加了反辐射导弹的攻击难度。


4、“空警-2000”预警机

2007年中国自主生产的最新预警机投入使用,采固态相控阵雷达中外瞩目。



空警-2000”预警机(图18)

最近在某地上空频繁试飞的国产大型预警机,引来军事迷的激烈争论。据专家指出,该架称作“空警-2000”的预警机,采用了相控阵雷达技术,要比目前美俄产品还要先进。它的服役填补了解放军从前没有装备预警机的空白其先进的雷达技术,也令全世界震惊。该预警机采用俄制伊尔-76为载机,但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软件、砷化镓微波单片集成电路、高速数据处理电脑、数据总线和接口装置等皆为中国设计和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以色列在美国强大压力下虽停止向中国出售预警机,中国更于2002年主动中断从俄罗斯购买入价格和性能都不符要求的预警机,转而全力发展更先进的大型预警机。作为空军天字第一号的国家头号军事重点工程之一,它的重要性和被寄予的厚望,从被命名为“一号工程”中可见一斑,其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悉,“空警-2000”的雷达天线并不像美俄预警机一样是旋转的,相反它是固定不动的。这似乎印证了“空警-2000”采用的,是比美俄领先一代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它只需以电子扫描进行俯仰和方位探测,所以不需要再采用较落后的机械扫描旋转天线。也可以证明,中国专家已有效解决了相关的一系列难题。

“空警-2000”集美俄及以色列所长,既采用相控阵雷达,也仍沿用碟形天线。“空警-2000”采用这种天线,有利于降低技术风险和开发成本,加快形成战斗力。
中国十分重视空中预警指挥机的研制。由于安装了大功率的机载雷达和无线电技术侦察等设备,空中预警指挥机已经成为防御巡航导弹和战机进攻以及对己方战机和舰艇实施引导作战的重要武器之一。因此,中国加快了空中预警指挥机的研制步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回复本贴 转发本帖 返回本版 修改帖子 转发微博 赠送礼物

恭喜!本帖被汉风1918@-RO7c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