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猴彩色麦丽素图片:“宁做史可法,不学洪承畴”——记李向山烈士事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19:49:41

“宁做史可法,不学洪承畴”——记李向山烈士事迹

李  戎  李文学  王中杰

李向山原名李瑞林,号祥山。1884年生于桓仁县铧尖子乡东堡村,当时家有土地60余天(一天合九亩),是本乡富足大户。他自幼聪明伶俐,读书刻苦,常受老师夸奖,学业结束后,从事教育工作。他青年时期正是清王朝衰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时候,他受孙中山思想影响,推崇“三民主义”,逐渐产生爱国忧民思想,曾说:“孙中山是爱国忠良,治国有方,实可敬也。”为铭记钦慕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不渝之志,在29岁那年,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向山。 (一) 

中华民国初年,李向山先后担任过桓仁县民主学校校长、桓仁地区教育稽查员、劝学员兼桓仁县土地委员、建道委员等职。他在任职期间,秉公尽责,主持正义,深受民众拥护。尤以劝学工作为突出。当时农村贫困愚昧,农民只顾种地养家糊口,很多青少年不能念书。李向山觉得,中国所以落后,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文化知识,特别是广大农村,尚若长此下去,乡民愚昧无知,怎谈国富民强?于是他四处奔走,向村民宣传读书求学的好处,规劝农家子女上学。当时农村公办学校少,农民贫者多,乡村青少年难以全部就学。他就自费在铧尖子办起一所学校,叫“三乐学校”,一是国家乐意,二是乡亲乐意,三是黎民子弟乐意。他自任校长。学校成立后,桓仁县西部及邻近的新宾一带农家子女多来上学,家近者走读,家远的在校食宿,极大地方便了农家子弟的就读。李向山在选用教师和授课内容上,都以建国强民为宗旨,因而该校影响较广,培养出一批懂得爱国爱民的学生。后来李向山举旗抗日时,不少从“三乐”学校出来的学生,都参加了他的队伍,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1931 年“九 · 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三千万同胞惨遭日寇铁蹄蹂躏。李向山对之无比愤慨,忧心如焚,夜不能寐,时常扪胸慨叹,“这么大个中国,叫一个小国欺负到如此地步,真乃奇耻大辱!”

1932 年春,驻桓仁的东北军将领唐聚五组织抗日武装的消息传来,他满腔喜悦,精神抖擞,四处奔走,秘密宣传联络,逢人便说:“国土沦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祖国是母亲,孩子没有母亲怎能生存?我们必须赶紧奋起自卫,逼上梁山的时候到了!”于是,他把在铧尖子一带活动的谢教头、于盛武和“大南泽”等山村队联合起来,组成一支“大刀会”。该队伍发展迅速,声势浩大。

4 月 21 日,李向山率队参加了唐聚五在桓仁县城召开的辽宁民众自卫军誓师大会,当场加入了唐聚五领导的自卫军,被委任为团长,驻防于铧尖子的捞道沟岭。不久,在坎川岭一次阻击日伪军的战斗中,配合自卫军作战,勇敢顽强,首战告捷,军威大振。

1932 年 10 月间,日本侵略军集中兵力向东边道各县疯狂进犯,辽宁民众自卫军多次作战失利、部队纷纷溃散,李向山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由于战斗消耗大,人械两损,从长远考虑,不能死撞硬拚,于是按照唐聚五的指示精神,就地解散,与“临时潜伏救国团”保持联系,秘密活动。为避敌耳目,李向山在铧尖子开了个大车店,明里顶名当个保甲团团长,暗里与于盛武等人保持联系,伺机东山再起。

日伪军侵占桓仁后,烧杀奸掠无恶不做,激起人们的仇恨与反抗。李向山见时机已到,积极串联于盛武、李甫臣和谢教头等人,暗中组织人马,于 1933 年 2 月再次拉队伍上山,报号“老家钱”(乡间有“小鬼怕老家钱”之说),活动在桓仁和新宾一带,与日伪军进行游击斗争。


(二) 

日伪军的疯狂扫荡,汉奸特务的跟踪追击,使得李向山这支队伍常年转战于高山密林之中,过着非常艰苦的游击生活,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跟着爬冰卧雪,餐风宿露,天天不得安宁。战斗激烈时,他又不得不把妻子和孩子转移别处,东藏西躲,时刻都有被抓、被杀的危险。

1933 年冬,由于军需不足,李向山队伍活动越来越困难。他决定让大儿子李在野(东北大学学生),以赶大车为名,去奉天、苏家屯等地,找熟人联系购买枪支弹药和其它物资。从此李在野参加了抗日活动,专做采购、运输兼联络工作。后来李在野还在桓仁山区为抗日部队建立了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有一天,李向山听说磐石、海龙一带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异常兴奋,马上派李在野去联系,找了几次,均未找到。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两位陌生人来到海青伙洛西岔柴禾垛沟,找到李向山家里,对李说要参加队伍打日本。李向山先是热情表示欢迎,继而看出来人不象普通老百姓,怀疑是日本密探,马上改口说:“我们都是良民百姓,和日本友好共荣,哪能打日本呢?”来人看出他的怀疑,便笑着说:“李校长,你的抗日救国行动我们早有所闻,今日是专程来拜访的。”李向山听了仍未动声色。来人接着做了自我介绍。原来他们都是东北人民革命独立师的。一个叫韩浩,一个叫未明山,根据杨靖宇将军的指示,到桓仁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经多方盘问,确信他们是抗联派来的之后,便一把握住他俩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可来了!我几次派人前去都没有找到你们,太好好,太好了!”

当日,李向山找来谢教头,安排好队伍里的事,马上跟韩浩他们走了。 10 多天后才回来,他精神焕发,格外高兴,跟大家说:“我见到了杨靖宇司令,年纪不大,真有能力,中国有这样的英雄好汉是不会亡国的。等着吧,红军不久就会开过来的。”

这年 8 月,杨靖宇真就率队来到桓仁,检查与布置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情况。庄稼上场时,杨靖宇又派韩浩等百余人,到地势优越的海青伙洛设立临时师司令部。李向山率 56 人,正式参加了红军第一师。

李向山有文化,能写能讲,抗日坚决,群众威望高,因而被任命为一师副官,协助师长工作。


(三) 

李向山任一师副官后,积极向师长提供各地详细情况,研究作战方案,并担任宣教工作。一师每到一处,他便召集群众会议,宣讲抗日救国道理,讲军民团结的巨大作用。同时,他还带人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教唱抗日歌曲,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觉悟,使得不少人直接参军参战,如王传圣、姜东魁、黄文义、刘明玉、徐长林等人,还有“三乐”学校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都成为抗联战士。

李向山很重视对敌伪的分化瓦解工作,经常把标语、传单贴撒到敌占区,与伪军作战时总是先喊话劝其反正,他们在编写的“红军四季歌中”这样写道:“……满洲士兵兄弟们,眼看立了春,何不反正杀敌人……。”

通过宣传,伪军士兵很受感动,打起仗来或朝天放枪,或停止射击,有的干脆调转枪口打日本鬼子。

李向山遵照一师的统战政策,认真执行对绿林队伍的教育、联合、改造和收编政策。他和其他政工干部一起,曾多次深入绿林队伍进行宣传开导,教育他们抗日救国,枪口对外。当时桓仁地区有几十个帮伙(即山林队),经李向山等的说服教育,绝大多数帮头都表示听从抗联的指挥,有些还接受了改编。

1935 年 8 月,李向山等在高险地设立反日地方委员会,该会曾多次为抗联筹款、筹粮。这年秋天,李向山和韩震、李明山等,在海清伙洛、横道河子、洼子沟、曲麻菜沟等地,建立了两支农民自卫队,共 60 余人。不久,李向山等人又在川里建立了一支农民自卫队,活动在桓仁与新宾的交界处。

反日会和地方抗日武装组织的建立,有力地配合了抗联一师在桓仁的抗日斗争,使抗联一师如鱼得水,如虎生翼,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四) 

1935 年日伪政权实行“集家并屯”的恶毒政策,将根据地的民房烧毁,强迫老百姓归入大屯,以割断抗联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随之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讨伐,妄图彻底消灭抗联队伍。

抗日根据地遭到破坏,部队与群众失去联系,军需接济不上,加之有些山村队退隐遣散,部分山村队被诱降,抗联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不得不改变战略战术,转入山区进行游击战。李向山此时正在患病,行走不便,师部留他带部分战士在原地坚持斗争。

这期间,李向山率领的小分队主要活动在老秃顶子一带的高山密林当中,衣服破了不能补,受伤有病无法治,每天挖野菜、扒树皮吃。尽管如此,他仍率领战士顽强地战斗,经常袭扰日本侵略军。

日伪政权头目对李向山恨之入骨,视为心头大患,到处张贴告示悬赏:抓到李向山赏钱 5000元。

李向山处境日益困难,但他救国意志却更加坚定, 1936 年春,他家乡有的好心人辗转找到他,劝他说:“李校长,风声这么紧,我们大家凑几个钱,你远走高飞吧!”李向山断然回答说:“感谢家乡父老们的好意,我不能眼看家乡人民当亡国奴,要抗日,就不怕死!”

1936 年 3 月,日寇逮捕了李向山的堂弟,不久又逮捕了他的儿子李在野,关押拷打多日,还是追问不出李向山的下落,无奈只好将他们释放了。这是敌人施展的放长线钓大鱼的鬼把戏,有些人劝说李在野逃走,他说:“我父亲身体不好,眼下形势又紧,我不能离他太远,一旦有什么情况,也好有个照应。”特务们暗地对他进行盯捎监视,结果在发现李向山行踪的同时,又把李在野逮捕起来。不久,日伪军惨无人道的把他点了“天灯”,最后丢入浑江。

1937 年 1 月中旬,李向山与传令兵由海清伙洛转移到新宾县境内的黑瞎子望,住在地窨子里。冷天冻地,地窨子里阴暗潮湿,没铺没盖,仅有的一点高粱和苞米粒也已吃光,加之常年患病,身体愈加虚弱,行走有些困难,但他还乐观的经常鼓励传令兵说:“抗日救国,就得不怕苦不怕死,别看小鬼子眼下如狼似虎,总有被赶跑的一天,我们要坚持斗争,中国人不会当亡国奴的。”

一天,李向山翻山过岭来到洼子沟,想要弄点吃的和穿的,正巧遇上铧尖子东堡村王则香赶一辆牛车拉柴草。他便上前说明来意:“我们现在活动有困难,缺吃少穿,想求你给送点东西。”不料这事被汉奸特务田宝昌知道了,他向二户来警察署特务康太贤汇报了此事,傍晚,桓仁县警务科派 150 多名警察连夜向黑瞎子望摸去。

这天下着小雨,寒气逼人。夜里风吼树鸣,伸手不见五指,当李向山发觉地窨子外面有动静时,敌人已摸到地窨子口,没等他操枪搏斗,敌人已恶狼般地扑了上来……。

当夜,敌人把李向山带到铧尖子警察署,特务们如获至宝,特意从饭馆要来一桌酒席,企图诱骗李向山投降,李向山鄙视地瞅了特务们一眼,大声怒斥道:“我不当亡国奴,不吃满洲饭,宁作史可法,不学洪承畴!”

第二天一早,从县城开来三辆满载日本守备队和警察的卡车,李向山被绑在汽车中间,押往县城。在县城监狱里,敌人刑逼、利诱,均未使他屈服,无奈只好把他押运沈阳。不久为敌所害,终年53岁。  

(崔云鹏  编辑)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