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雀叫声19分钟:罗马帝国衰亡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0:20:30

罗马帝国衰亡史:诠释剖析罗马帝国盛衰兴替1300多年的历史风貌

 

    《罗马帝国衰亡史》:作品相关

    

  这是一本久负盛名的书,但我们过去读的是大陆版的节选本,尽管编者再三说明节选的如何高明,但就同一场精彩有戏,尽管有高潮,但如果仅是高潮,决非能给初始阅读者真正的收获。基于此,这本全本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 推荐看点
  • 编辑推荐
  • 读者评论
  • 编者前言
  • 吉本序
  • 导读(1)
  • 导读(2)
  • 导读(3)
  • 导读(4)
  • 导读(5)
  • 导读(6)
  • 导读(7)
  • 导读(8)
  • 导读(9)
  • 导读(10)
  • 目录(1)
  • 目录(2)
  • 目录(3)
  • 目录(4)
  • 目录(5)
  • 前言(1)
  • 前言(2)
  • 前言(3)
  • 前言(4)
  • 前言(5)
  • 前言(6)
  • 前言(7)
  • 前言(8)
  • 前言(9)
  • 前言(10)
  • 前言(11)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一章

    基督纪元2世纪罗马帝国据有世上最富饶美好的区域,掌握人类最进步发达的文明。自古以来声名不坠而且纪律严明的勇士,防卫疆域辽阔的边界。法律和习俗虽然温和,却能发挥巨大的影响力,逐渐将各行省融合成为整体。享受太平岁月的居民尽情挥霍先人遗留的财富和荣光,共和体制的形象,从外表看来受到尊敬和推崇,国家主权似乎仍旧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实际上执政治国大权则已全部授给皇帝。这段大约八十年的太平盛世,有涅尔瓦(Nerva)、图拉真(Trajan)、哈德良(Hadrian)和先后两位安东尼(Antoninus)皇帝,他们均能以才治国,以德抚人。

  • 第一章(1)
  • 第一章(2)
  • 第一章(3)
  • 第一章(4)
  • 第一章(5)
  • 第一章(6)
  • 第一章(7)
  • 第一章(8)
  • 第一章(9)
  • 第一章(10)
  • 第一章(11)
  • 第一章(12)
  • 第一章(13)
  • 第一章(14)
  • 第一章(15)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章

    罗马的伟大不在于扩张疆域,迅速赢得征战的胜利。就目前来说,俄罗斯的领土最广大,占有世界上大部分的荒漠地区。想起古老的年代,亚历山大大帝越过赫勒斯滂(Hellespont)[译注]赫勒斯滂就是南端的达达尼尔(Dardanelles)海峡,北端是用博斯普鲁斯海峡分隔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巴尔干半岛。,不到七年的工夫,战胜印度以后在希达斯皮斯河(Hyphasis)河畔修建马其顿纪念碑所谓的纪念物就是一个巨大的祭坛,建造的地点位于拉荷(Lahor)和德里(Dehli)之间。亚历山大在印度的征战,以抵达旁遮普(Punjab)为限,印度的五条大河流经此地。

  • 第二章(1)
  • 第二章(2)
  • 第二章(3)
  • 第二章(4)
  • 第二章(5)
  • 第二章(6)
  • 第二章(7)
  • 第二章(8)
  • 第二章(9)
  • 第二章(10)
  • 第二章(11)
  • 第二章(12)
  • 第二章(13)
  • 第二章(14)
  • 第二章(15)
  • 第二章(16)
  • 第二章(17)
  • 第二章(18)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三章

    所谓的君主政体[译注]罗马帝国的君主政体和我国的封建制度有很大的差异,无法相提并论。就拿皇帝来说,也不如我国那样专制,只能说是披着共和外衣的个人专政而已。就是一个国家把执行法律、征收税捐和指挥军队的权力交付给一人,姑且不论此人使用何种名义和头衔。因而,除非有勇敢警觉的监护人发挥守卫公众自由的功能,否则大权在握的行政首长就会步上专制政治的后尘。在宗教迷信的时代,僧侣可以发挥影响力来维护人民的权利,但是王室和教会的关系一向非常密切,很少会为民众伸张正义。

  • 第三章(1)
  • 第三章(2)
  • 第三章(3)
  • 第三章(4)
  • 第三章(5)
  • 第三章(6)
  • 第三章(7)
  • 第三章(8)
  • 第三章(9)
  • 第三章(10)
  • 第三章(11)
  • 第三章(12)
  • 第三章(13)
  • 第三章(14)
  • 第三章(15)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四章

    斯多噶派严肃的纪律,无法抹掉马可的温和敦厚,有时不免妇人之仁,这成为他性格上唯一的缺失。他虽然理解力极其优越,却常因赤子之心而受到蒙骗。别有企图的人士很了解皇帝的弱点,打着哲学的幌子作为晋身之阶,表面装出一副不求名利的样子,事实上却完全相反《罗马皇帝传》中提到阿维狄乌斯·卡修斯曾为此迭有怨言,事实上是抱怨派系之间的倾轧,但绝不是无中生有的说法。。他对弟弟、妻子和儿子太过溺爱纵容,超出个人德行应有的范围,以至于他们有恃无恐,胡作非为,祸国殃民,遗毒无穷。

  • 第四章(1)
  • 第四章(2)
  • 第四章(3)
  • 第四章(4)
  • 第四章(5)
  • 第四章(6)
  • 第四章(7)
  • 第四章(8)
  • 第四章(9)
  • 第四章(10)
  • 第四章(11)
  • 第四章(12)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五章

    幅员广大的王国比小社区更能感受到刀剑的威力。杰出的政治家能清楚计算出来,任何国家若将不事生产的军队,维持在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译注]这个原则就今日而言亦至为合理。国家除非处于战时,经动员以后兵力较高外,平时的常备部队不应超过总人口百分之一的比例。很快就会民穷财尽。虽然说是相对的比例一致,军队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力,还是依据实力而有所不同。军队要由相当数量的军人组成,受将领统一指挥,否则就不能发挥兵法和军纪优势。

  • 第五章(1)
  • 第五章(2)
  • 第五章(3)
  • 第五章(4)
  • 第五章(5)
  • 第五章(6)
  • 第五章(7)
  • 第五章(8)
  • 第五章(9)
  • 第五章(10)
  • 第五章(11)
  • 第五章(12)
  • 第五章(13)
  • 第五章(14)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六章

    人之能臻于伟大境界,务必心存积极进取的精神,运用天赋能力克服艰难险阻;即使获得帝王的宝座,并不一定能永远满足个人的抱负。塞维鲁承认自身的感受,并且深以为憾。他凭借功勋和机运,能从无籍籍名而身居九五之尊,最后还自谦于“历尽世事沧桑之人,毫无功成名就之心”。他所烦恼的事并非创业而是守成,年纪和病痛的折磨,使他满足于既有的权力,不再追求更大成就。因而他已不寄望于自己未来的雄心壮志,唯一的希求是发挥父爱的仁慈之心,渴望家族和睦兴旺,永保盛名。

  • 第六章(1)
  • 第六章(2)
  • 第六章(3)
  • 第六章(4)
  • 第六章(5)
  • 第六章(6)
  • 第六章(7)
  • 第六章(8)
  • 第六章(9)
  • 第六章(10)
  • 第六章(11)
  • 第六章(12)
  • 第六章(13)
  • 第六章(14)
  • 第六章(15)
  • 第六章(16)
  • 第六章(17)
  • 第六章(18)
  • 第六章(19)
  • 第六章(20)
  • 第六章(21)
  • 第六章(22)
  • 第六章(23)
  • 第六章(24)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七章

    世界有很多种政府形式,而以君主世袭政体最令人发噱。试想老王死后把国家当成私产,像一群牲口那样传给对人类和自己浑然无知的婴儿。英勇的武将和贤明的大臣,放弃对帝国的天赋权利,趋向皇家的摇篮屈膝宣誓效忠,像这样怎能不使人气愤填膺?对于此一题目所发表的讽刺和议论,只会让人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我们只要再稍为深思,仍会赞同此种成效显著的权宜之道,从而建立不受情绪影响的继承大法。人民应有选举君主的权利,这种论点虽然理想却极为危险,任何能够削弱此等主张的因应措施,我们欣然表示默许。

  • 第七章(1)
  • 第七章(2)
  • 第七章(3)
  • 第七章(4)
  • 第七章(5)
  • 第七章(6)
  • 第七章(7)
  • 第七章(8)
  • 第七章(9)
  • 第七章(10)
  • 第七章(11)
  • 第七章(12)
  • 第七章(13)
  • 第七章(14)
  • 第七章(15)
  • 第七章(16)
  • 第七章(17)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八章

    古时期的欧洲覆盖浓密的森林,只有少数四处漂泊的野蛮人藏身其间。亚细亚的居民聚集成为人口众多的城市,受到幅员广大的帝国管辖,是工艺生产、奢华生活和极权专制中心。亚述人统治着东方世界古代的编年史学家引用韦勒乌斯·帕特库拉斯的话,从尼努斯即位到安提奥库斯(Antiochus)被罗马人击败,亚述人、梅德人和马其顿人,一共统治亚细亚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尼努斯即位发生在公元前2184年,安提奥库斯之败发生在公元前289年,根据亚历山大在巴比伦所做的天文观察,整个年代好像有五十年的误差。

  • 第八章(1)
  • 第八章(2)
  • 第八章(3)
  • 第八章(4)
  • 第八章(5)
  • 第八章(6)
  • 第八章(7)
  • 第八章(8)
  • 第八章(9)
  • 第八章(10)
  • 第八章(11)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九章

    塔西佗这位历史学家,最早运用哲学的思维理则来研究史实,以独到的眼光和生花的妙笔,描绘出日耳曼人那种单纯朴素和自在无羁的原始状况。他的叙述简辟精到,不禁使当时的文人雅士爱不释手,也鼓励现代的历史学家愿意深入探索。这个题材包罗万象,意义深长,已经进行长时间的讨论,不仅着力甚大而且极其成功,读者对问题的了解变得更为熟悉,作者要想有所创见也就日益困难。因此我们要尽心全力以赴,反复思考某些天候、习俗和制度上的重要环节,就是这些因素,致使粗野的日耳曼蛮族得以成为罗马强权的劲敌。

  • 第九章(1)
  • 第九章(2)
  • 第九章(3)
  • 第九章(4)
  • 第九章(5)
  • 第九章(6)
  • 第九章(7)
  • 第九章(8)
  • 第九章(9)
  • 第九章(10)
  • 第九章(11)
  • 第九章(12)
  • 第九章(13)
  • 第九章(14)
  • 第九章(15)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十章

    从菲利普热烈庆祝百年祭到伽利埃努斯(Gallienus)皇帝逝世,羞辱不堪而灾祸连接的二十年光阴弹指而过(248A.D.268A.D.)。在这段苦难的时期,罗马的行省几乎没有片刻可以免于入侵蛮族和暴横军队的肆虐,残破的帝国似乎已濒临最后瓦解的紧急关头。对历史学家而言,这也是一个混乱的年代,缺乏可信的史料记载,要想把整个史实交代清楚又不容间断的记述,确实有很大的困难。所能找到的都是不完整的断简残篇,不是太过简略就是晦涩含糊,有的地方还矛盾百出,只有尽力去搜集加以比较,有时还要靠着臆测。虽然不能用推论取代事实,然而基于对人性的了解,凭着一股坚毅不屈而从容自若的热情,锲而不舍的全力以赴,在某些状况下,倒是能补充历史材料的欠缺。

  • 第十章(1)
  • 第十章(2)
  • 第十章(3)
  • 第十章(4)
  • 第十章(5)
  • 第十章(6)
  • 第十章(7)
  • 第十章(8)
  • 第十章(9)
  • 第十章(10)
  • 第十章(11)
  • 第十章(12)
  • 第十章(13)
  • 第十章(14)
  • 第十章(15)
  • 第十章(16)
  • 第十章(17)
  • 第十章(18)
  • 第十章(19)
  • 第十章(20)
  • 第十章(21)
  • 第十章(22)
  • 第十章(23)
  • 第十章(24)
  • 第十章(25)
  • 第十章(26)
  • 第十章(27)
  • 第十章(28)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十一章

    打倒一位柔弱的僭主,可以为后续的英雄开创出路。愤怒的民众将灾难归咎于伽利埃努斯。确实如此,这是他寡廉鲜耻的行事态度,以及漠不关心的施政作风所造成的结果。他根本没有荣誉观念,而这是公德沦丧后唯一可恃的力量。就他来说,只要能够保有意大利,无论是蛮族获得一场胜利、或罗马失去一个行省,乃至有个将领叛变,对他安宁过着享受的生活都毫无影响。最后驻防在上多瑙河地区的部队,拥立他们的主将奥勒留(Aureolus)为帝(268A.D.)。他不屑于只统治雷提亚这片山地,于是越过阿尔卑斯山占领米兰,威胁罗马,直接挑战伽利埃努斯对意大利的主权,要在战场决一胜负。

  • 第十一章(1)
  • 第十一章(2)
  • 第十一章(3)
  • 第十一章(4)
  • 第十一章(5)
  • 第十一章(6)
  • 第十一章(7)
  • 第十一章(8)
  • 第十一章(9)
  • 第十一章(10)
  • 第十一章(11)
  • 第十一章(12)
  • 第十一章(13)
  • 第十一章(14)
  • 第十一章(15)
  • 第十一章(16)
  • 第十一章(17)
  • 第十一章(18)
  • 第十一章(19)
  • 第十一章(20)
  • 第十一章(21)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十二章

    英勇无敌而能蒙神保佑的军队致罗马元老院和人民:一个人的罪行使很多人犯下滔天大错,夺去奥勒良皇帝的性命。德高望重的尊长和元老,务请各位乐于将先帝的英灵置于众神的行列,根据议会的判断决定最适合的人选来继承帝位。不论是谁犯下罪行或错误,使我们蒙受巨大的损失,已经不配统治整个帝国奥勒利乌斯·维克托提到军队曾派一个正式的代表团前往元老院。。

  • 第十二章(1)
  • 第十二章(2)
  • 第十二章(3)
  • 第十二章(4)
  • 第十二章(5)
  • 第十二章(6)
  • 第十二章(7)
  • 第十二章(8)
  • 第十二章(9)
  • 第十二章(10)
  • 第十二章(11)
  • 第十二章(12)
  • 第十二章(13)
  • 第十二章(14)
  • 第十二章(15)
  • 第十二章(16)
  • 第十二章(17)
  • 第十二章(18)
  • 第十二章(19)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十三章

    出语恶毒的宗教狂热人士,在指责他的同僚马克西米安行事野蛮残暴的同时,对戴克里先皇帝的勇气产生怀疑。很难相信这样一位受到军团尊重和士兵爱戴的皇帝,就像以前那些英勇善战的君王一样,竟会是个胆小鬼。然而毁谤的言论总要很技巧的找到最脆弱的部位,然后再加以攻击。戴克里先在克尽自己的权责或在紧要关头,并不是没有担当。他绝非英雄人物,缺乏大无畏的气概,无法把危险和权势置之度外,不能以毫无虚伪之心以赢得举世的赞誉。

  • 第十三章(1)
  • 第十三章(2)
  • 第十三章(3)
  • 第十三章(4)
  • 第十三章(5)
  • 第十三章(6)
  • 第十三章(7)
  • 第十三章(8)
  • 第十三章(9)
  • 第十三章(10)
  • 第十三章(11)
  • 第十三章(12)
  • 第十三章(13)
  • 第十三章(14)
  • 第十三章(15)
  • 第十三章(16)
  • 第十三章(17)
  • 第十三章(18)
  • 第十三章(19)
  • 第十三章(20)
  • 第十三章(21)
  • 第十三章(22)
  • 第十三章(23)
  • 第十三章(24)
  • 第十三章(25)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十四章

    帝国所形成的权力平衡局面,需要戴克里先坚强而技巧的手腕才能维持,是多种不同性格和才能的综合运用。像当时所具备的条件真是千载难逢,两位皇帝之间没有猜忌,两位凯撒也没有野心,四位各镇一方的君王一致追求共同利益。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退位以后,内部的混乱和倾轧长达十八年,帝国发生五次内战,其余时间虽然没有战事,也无法保持平静的状况。敌对的君王之间充满恐惧和仇恨,各自扩大势力范围,完全不顾臣民的死活。

  • 第十四章(1)
  • 第十四章(2)
  • 第十四章(3)
  • 第十四章(4)
  • 第十四章(5)
  • 第十四章(6)
  • 第十四章(7)
  • 第十四章(8)
  • 第十四章(9)
  • 第十四章(10)
  • 第十四章(11)
  • 第十四章(12)
  • 第十四章(13)
  • 第十四章(14)
  • 第十四章(15)
  • 第十四章(16)
  • 第十四章(17)
  • 第十四章(18)
  • 第十四章(19)
  • 第十四章(20)
  • 第十四章(21)
  • 第十四章(22)
  • 第十四章(23)
  • 第十四章(24)
  • 第十四章(25)
  • 第十四章(26)
  • 第十四章(27)
  • 第十四章(28)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十五章

    经由欧洲人民的勤奋和热忱,基督教在亚洲和非洲最遥远的海岸得以广泛传播,并借由殖民地的推展,从北美的加拿大到南美的智利,在古人所未知的新世界中稳固建立。此项探讨极其有用且有趣,但也伴随着很特殊的困难,就是教会历史数据不足且疑点甚多,无法驱散笼罩早期教派的不解之谜。我们信守公正的原则下,对福音教师和无知信徒抱残守缺的看法,根本不予理会。然而就不置可否的旁观者而言,他们所犯的错误对信仰投下一片阴影。但是只要他们认为神的启示是“为我”和“利我”,那些对虔诚基督徒的恶意污蔑和无知异教徒的虚妄胜利,都会自动的消失。神学家乐于描绘出宗教从天而降,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景象。

  • 第十五章(1)
  • 第十五章(2)
  • 第十五章(3)
  • 第十五章(4)
  • 第十五章(5)
  • 第十五章(6)
  • 第十五章(7)
  • 第十五章(8)
  • 第十五章(9)
  • 第十五章(10)
  • 第十五章(11)
  • 第十五章(12)
  • 第十五章(13)
  • 第十五章(14)
  • 第十五章(15)
  • 第十五章(16)
  • 第十五章(17)
  • 第十五章(18)
  • 第十五章(19)
  • 第十五章(20)
  • 第十五章(21)
  • 第十五章(22)
  • 第十五章(23)
  • 第十五章(24)
  • 第十五章(25)
  • 第十五章(26)
  • 第十五章(27)
  • 第十五章(28)
  • 第十五章(29)
  • 第十五章(30)
  • 第十五章(31)
  • 第十五章(32)
  • 第十五章(33)
  • 第十五章(34)
  • 第十五章(35)
  • 第十五章(36)
  • 第十五章(37)
  • 第十五章(38)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十六章

    有教养的上流社会人士,可能会嘲笑有关宗教奇迹的种种说法,却也会对新教派的善行表示尊重;地方当局对自外于战争和政治,而能够奉公守法的教徒,不但不会迫害,还会尽力保护。另方面,只要回想一下多神教普遍受到宽容,自古以来始终享有民众的崇拜,哲学家因漠视宗教也不会反对,罗马元老院和历代皇帝奉行的政策也会鼎力支持。因此我们无法理解,基督徒究竟犯下何种罪行,触怒自古以来放任不管的宗教政策?何况罗马帝王素来保持中立态度,听任上千种形形色色的宗教和迷信活动,在温和统治下安然并存。到底是何种动机,促使他们一反常态,惩处信奉独特、无害于人的宗教信徒?

  • 第十六章(1)
  • 第十六章(2)
  • 第十六章(3)
  • 第十六章(4)
  • 第十六章(5)
  • 第十六章(6)
  • 第十六章(7)
  • 第十六章(8)
  • 第十六章(9)
  • 第十六章(10)
  • 第十六章(11)
  • 第十六章(12)
  • 第十六章(13)
  • 第十六章(14)
  • 第十六章(15)
  • 第十六章(16)
  • 第十六章(17)
  • 第十六章(18)
  • 第十六章(19)
  • 第十六章(20)
  • 第十六章(21)
  • 第十六章(22)
  • 第十六章(23)
  • 第十六章(24)
  • 第十六章(25)
  • 第十六章(26)
  • 第十六章(27)
  • 第十六章(28)
  • 第十六章(29)
  • 第十六章(30)
  • 第十六章(31)
  • 第十六章(32)
  • 第十六章(33)
  • 第十六章(34)
  • 第十六章(35)
  • 第十六章(36)
  • 第十六章(37)
  • 第十六章(38)

    《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年表及罗马帝国行政区图

    378395狄奥多西大帝(TheodosiustheGreat)于378383年与格拉提安,瓦伦提尼安二世共同统治;于383392年与瓦伦提尼安二世,阿尔卡狄乌斯(Arcadius)共同统治;从392年起至死与阿尔卡狄乌斯、霍诺留共同统治。

  • 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年表(1)
  • 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年表(2)
  • 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年表(3)
  • 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年表(4)
  • 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年表(5)
  • 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年表(6)
  • 罗马帝国行政区图(1)
  • 罗马帝国行政区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