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路附近医院妇科:略谈标语和口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34:21
        一提起标语和口号,许多人就以为这是中国特色的产物,孰不知,这两样东西全世界都有,只不过在国被发扬光大了而已。

  在赤旗飘扬的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爆发反对资本主义的学生运动。巴黎学生涌上街头,打出了一幅幅夺人眼目的标语,喊出了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口号。像――"要做爱不要作战"、"禁止说禁止"、"不为面包为蔷薇"、"做现实主义者,求不可能之事"等等。这些口号在今天依然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标语和口号之所以长盛不衰,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直接了当,不绕弯子,直给。老百姓不喜欢跟你兜圈子,没那工夫。改革开放之处,某地一位种粮能手在家门口写了一幅对联,其实严格地说,是标语:“高价化肥我不买,低价粮食我不卖。”横披:“请政府原谅”!乡政府也不客气,在他家对面的墙上刷了一个标语:“皇粮国税,抗缴有罪”!尽管双方的措辞可能有问题,但这种直来直去的风格,确是标语、口号最需要的。

  文化人编的标语和口号却往往不这样,一件事,绕来绕去,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月以前,我在浙江大学看到这样一个横幅:“一流校园,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身体。”看完之后,我就纳闷,前面三个“一流”还说得过去,这“一流身体”可有点挨不上啊。看了看布告栏里的海报,我才明白,原来浙大要举办“教工运动会”,这个标语的意思是“让一流的师资拥有一流的身体”。瞧,这个圈子绕的,你不说我还明白,一说我反而糊涂了。

  标语、口号不妨适度地夸张。有一家火锅店,贴着这样的标语:“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店名:“天下第一涮”。这样的夸张观者都能接受,可有的夸张就太离谱了。清华一位学生说,在他家乡的加油站,墙上刷着这样一排标语。第一行:“质量第一,顾客至上。”这话还没什么;第二行:“服务大众,造福社会。” 这口气有点大了;再往下看吧,第三行写着:“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标语和口号本产生于民间,是草根阶层传达信息、广而告之的工具。当然其他阶层也可以用,但用的时候应切记一点,姿态放的越低,越容易收到效果。除非针对坏人,没必要用那么多严厉、吓人的词语,要以德服人嘛。在武昌火车站出站口,我就看到这样一条标语:“无票旅客也是客”。姑且不论这一点工作人员是否能真正做得到,至少看了这样的标语,旅客的心里马上会暖融融的。你瞧,人家跟咱这么客气,咱还好意思不买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