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薛埠镇:“总督学”落马坐实了招生黑幕传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4:44:08
“总督学”落马坐实了招生黑幕传言?
2010年10月20日 10:26:55  来源: 检察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最近,吉林省原总督学于兴昌因受贿千万元,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据悉,在目前有据可查的159笔受贿记录中,158笔与考试录取、调整专业等有关,而其中高考录取的案件又最多,达104笔(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
该报道令笔者马上想起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则“爆料”:“为什么高招录取分数越来越高?告诉你,并不是考试越来越容易或学生们的学习越来越好了,而是因为内部指标越留越多。”当时我对此的评价是:耸人听闻,不足听信。虽然我承认高考录取的地域不公是很严重的,但一直以为,高考录取的相对公平还是有保障的,高校和招生部门应该没有私自降分录取的胆量。然而,看到于兴昌案的内情后,却令我的信念不得不产生了动摇。
显而易见的是,于兴昌所插手所藉以发财的那些“高考录取故事”的主人公,每一例肯定都是上了其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上的学校,否则的话,那众多的家长也不会如此出手大方地行贿。这就说明,要么是在高校或招生部门的内部存在着一些制度的后门,可供那些原本不合格的学生“曲径通幽”;要么就是违规录取在某些高校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而且违规录取的“黑”生亦终能洗白。而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证明高考公平的制度屏障其实有着很多空子可钻,高考录取的所谓铁规在“于兴昌们”的跟前其实并不怎么铁。
每年的高考录取季节,都有人兜售自主招生乃至直接降分录取的“内部指标”。而每逢声势闹得过大,有关部门往往会出面辟谣,称那是骗子忽悠的鬼话。现在看来,可能兜售者确实都是骗子,但这种骗术却可谓“无风不起浪”,对有幸能与“于兴昌们”结缘的人来说,所谓“内部指标”也并不全是镜花水月。“吉林省内一位教授称,像于兴昌这种级别的官员,要安排一个学生录取,只需给高校主要负责人打个电话便可解决问题。”
据报道,于兴昌受贿自2002年始,2009年被“双规”止。近8年的时间里,有据可查的高考录取弊案就达104起,而他还有1000余万元的家庭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其自称“请托的人太多了,有些实在记不清了”。这样算来,仅于兴昌一人每年“照顾”录取的学生,或至少有几十个。而在这期间,他绝大多数时间不过是省高校工委副书记兼省教育厅副厅长。
于兴昌受贿故事,可以说部分坐实了那些关于招生黑幕的传言。而更应看到的是,于兴昌并不具备多么特殊的身份,和他身份相似以及比他权力大的官员还有很多;而且,恰如报道中所提及的,于兴昌的犯罪都是间接的,他的腐败要通过大学的领导者完成。由此浮想高考录取公平所可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真是令人“别有忧愁暗恨生”。
于兴昌案究竟能否引发一场高考录取腐败的查究和整肃风暴,且让我们拭目以待。(隐之 原题:于兴昌受贿故事是否坐实了某些传言)
“总督学”落马让人大开眼界
至少公众已经看得很清楚,教育部门的主管者、主政者,同样握有权力,同样可以制造惊天贪腐大案。别再用“清水衙门”去揣度他们了,对于手握权力的人,还是遵从休谟的无赖假定,强化监管为妥。
长长的教育腐败链上挂着多少蛀虫
于兴昌这个千万级腐败蛀虫终于落网,值得庆幸。然而,在解剖其贪腐经历的同时,我们不仅要问,在长长的教育腐败链上究竟还挂着多少蛀虫?如何还教育领域纯净土壤,这比逮住几条蛀虫更为重要。
从“总督学受贿千万”看高校反腐
教育界领导频频落马折射出对教育管理权监督缺位之痛。诚如是,于兴昌一案中暴露出盘根错节的利益网,身在“网中”的,肯定也包括这些“为领导办事”、也“为自己办事”的高校领导。
“总督学”受贿上千万岂止给教育抹黑?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不去行政化,教育改革其他措施都是隔靴搔痒”。忠言逆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学官腐败案的警示意义,远不止“严重损害教育形象,严重损害党的形象”那么简单。
搜索更多录取 高考 的新闻
“总督学”受贿上千万岂止给教育抹黑?
长长的教育腐败链上挂着多少蛀虫
教育究竟应该“育”什么
从“总督学受贿千万”看高校反腐
“总督学”落马让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