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融合传统与改革的保守主义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55:14

    随着日本大地震及其核泄漏危机日益加剧,日本社会的政治领导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日本社会各界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政治学新著《保守的遗言》(角川书店2010年5月),试图从中解读当今日本“政治不安、经济停滞、社会混乱”的根源,寻求旨在克服日本各种社会危机并重整旗鼓以通向“第三次开国”的济世良方。

 

    早在1968年中曾根康弘就发表了保守政治哲学著作《新保守逻辑》,时隔40余年, 92岁高龄的他完成了这部总结性的《保守的遗言》。在这部被誉为“现代政治教科书”的著作中,中曾根康弘以其经验、知识和洞察力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当今日本社会的各种危机,深入探索了日本政治人物的作用以及未来日本乃至亚洲的前进方向。

 

    “不沉的航母”

 

    作者中曾根康弘1941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政治专业,1946年当选众议员时年仅28岁。1947—2003年,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生涯中,作者连续20次当选为众议员,被誉为日本保守阵营的“不沉的航母”。

 

    作者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仍然健在的少数老资格的日本政治家。在担任首相期间(1982—1987),他以“战后政治总结算:国际国家日本”为目标,为日本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积极展开多边外交活动,先后结交美国总统里根及国务卿基辛格、法国总统密特朗、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副总理邓小平等一大批世界各国领导人,被誉为“国际级的外交家”。

 

    2007年6月20日,89岁高龄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率领日中青年世代友好代表团一行200余人,进行了其自2003年退出政坛后的又一次访华。访问期间,他受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见。他认为,日中两国关系正从“春天”迈向“夏天”,相信双方通过共同努力,一定能推动日中关系进一步发展,为促进亚洲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在为期一周的访华活动中,中曾根康弘还热情呼吁中日韩东亚三国携手并肩,向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方向努力。

 

    三大泡沫与“有原则的改革”

 

    《保守的遗言》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语。作者围绕日本保守政治的历史、保守主义定义、东亚新时代、政治家的9项条件、第三次开国,简明扼要地阐明了自身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作者本着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格言,深刻反省保守的自民党政权的没落,着重阐明保守政治所要恪守的基本方向、原则和战略。由于自民党执政官僚化,日本保守阵营痛失改革精神,以致“无改革的日本陷于迷失的10年”的阵痛和不幸之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据中曾根康弘的诊断,日本危机开始于近年来的政治不安、经济停滞和社会泡沫的破灭。政治不安日益加剧,例如自2000年以来,已经更换首相7人,平均一年多更换一名首相。经济停滞不前,陷于长期不景气。恶性犯罪和自杀率上升,学校教育业已崩溃。鉴于日本社会危机四伏、病入膏肓,作者强烈呼吁,当今日本努力克服“迷失的20年”,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迈向“第三次开国”。作者意识到,作为理论设想和战略构想 ,“第三次开国”迄今尚没有现成答案,但他强调,为了摆脱日趋严峻的国家危机状况,必须重新审视保守主义。

 

    作者把保守主义特别是具有日本特色的保守主义界定如下:“保守主义乃是一种反激进主义的政治理念:一方面,它全面继承历史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它以自由民主为基础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由此可见,保守主义是一种将传统与改革、继承与创新融为一体的政治理念。作者把自身的保守主义历史出发点奠基在日本的历史和传统上:“日本的历史就是保守本身。”

 

    保守政治的本质不是安于现状、裹足不前,而是永无止息的自我改革。但是,“真正的保守就是坚持原则,并在坚定不移的远景下不断进行改革”。为此,作者有意识地回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从18世纪英国保守主义思想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寻找自身保守主义哲学的理论出发点。伯克有一句名言:“我们在早晨是改革者,在夜晚是保守者。”对此,作者心领神会且颇有心得,强调真正的改革是“有原则的改革”,是“为了捍卫保守的政体性”而进行的改革。

 

    作者认为,保守的根基必须以共同体意识为支撑,从而表现出一种所谓“共同体自由主义”的倾向。作者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国家,因为这种国家否定人类的普遍价值,容易蜕变为民粹主义和种族主义,只会导致国家灭亡。因此,他语重心长地写道:“过去的战争是极端民族主义的结果,国民们经历了残酷的灾害,所以日本国民们十分清楚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和局限。”但是,作者同时强调“没有民族主义就无法成立国家”。温和的民族主义有助于增强国民凝聚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激发民众的主动性和创造热情。

 

    优秀政治家的素质

 

    “如果政治家不应答国民的呼声,政治家的存在就归于虚无。”据此,在《保守的遗言》中,作者全面阐述了政治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尤其是把洞察力、说服力、结合力和人性魅力这四种能力列为政治领导人必备的基本条件。他断言这四种能力是包括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在内的一切政治家应有的条件:“我认为,这不仅是日本,而且是全世界的政治家应具备的普遍条件。”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应当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向国民表现透彻的哲学、火热的激情。在作者看来,所谓哲学就是鉴别个别要求的手段,而政治则是一种热情、一种感激。作者从高中时代起就专注于康德(Immanuel Kant)哲学,也许是这个缘故,他把康德的“良心”这一绝对命令当做毕生的座右铭,坚信“如果在政治和政党的基础中缺少这种动力,它就是一纸空文、徒有其表。国民要求政治家的远见、决断和执行力。政治中的决断和执行力是以哲学的热情为前提的”。

 

    在《保守的遗言》中,作者既倡导重视亚洲的日本外交和亚洲地区共同体,又提出了借以超出亚洲区域集团而与世界共存的“东亚经济合作机构”的具体构想。作者以其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不仅全面评估了迄今日本社会政治生活的进程,而且深刻分析了当今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局势变化以及未来世界政治的走向。纵观全书,诸多精彩之处可圈可点,对于我们理解21世纪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界无疑大有裨益,值得称道。

 

    (董立延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