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实验学校六6班:荧屏越“不堪”越受欢迎?别被咀嚼过的"文化"愚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43:31

荧屏越“不堪”越受欢迎?别被咀嚼过的"文化"愚弄

2011年06月02日08:49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   潜规则、激情戏,明星和主持人聊得不亦乐乎,还抱怨自己和老板吃饭,朋友牵线赚了50万元,自己却一分没得;找对象、闹离婚,“情感节目”把普通人的婚姻故事说成“事故”,准丈母娘上节目发名片,说考评女婿得看“是一次性购房还是按揭购房”。从去年开始,标榜“寻找幸福”的电视“情感”、“交友”节目,几乎成了“电视类型片”,每晚一到九十点钟就在许多频道集体亮相。这些标榜“100%真实娱乐”的节目,真实的落点往往有几分“不堪”,娱乐过后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标榜的所谓“幸福”,反而是其中“过于实用”的价值观,以及类似“8万元陪睡”主角,一面遭遇网友批评,一面却邀约不断成为一些媒体竞相报道对象的怪象。

      越“不堪”越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大行其道,有文化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纵容部分电视文艺作品的荒腔走板和堕落的,正是文化批评的缺位和变味。

      被碎片娱乐肢解文化品位

      不久前,一位女明星作客某访谈节目,坦陈遭遇演艺圈“饭局”,说自己被好友以50万元牵线费出卖,不仅一分未得还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另一位曾在网上曝出“8万元陪睡”的女歌手,也获得某谈话节目的邀请成为座上宾,谈来谈去话题始终没有跳出八卦。把“潜规则”当成卖点,甚至连报价都能拿来攀比,请明星谈心路历程的节目被淹没在物质诱惑之中。奋斗的历程被浓缩成和什么明星搭档、第一次吻戏怎么拍、拍激情戏时是否紧张等问题。

      在所谓明星“晒隐私”的同时,“电视相亲”也用争议和“雷声”装点“升级”。一位准丈母娘亮相某相亲节目,现场提出了很多要求,其中一条可以放宽年龄限制的条件是“有住房更好”,不过要看是一次性购房还是按揭购房。另一位准婆婆则在节目中直言:“我儿子的媳妇要求不是农村的,要不今天这个亲戚来,明天那个亲戚来,这挺烦人的。”而她儿子对未来妻子的要求不是人好不好、做什么工作,甚至也不是漂亮与否,而是“有房有车”,还说“如果经济条件好,离婚没孩子也行”。

      “打开电视机观众就会被各种各样的‘娱乐’包围。浮光掠影,好像很热闹,其实看过之后,能回忆起来的不过是一些碎片。”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总监陈雨人表示,需要静一静、慢下来品味的“文化”正在被“娱乐”肢解。综艺节目中时不时传出“雷”人的言论,“你穿廉价的衣服来相亲,是对我们的不尊重”。类似的观点堆积在一起,在荧屏上几乎毫无阻拦地成为“流行”。就连一位作客某娱乐真人秀的点评人也说,面对一些刺耳的论点其实也想多谈几句,不过如今文化批评已经让位于泡沫化的流行。“更多的时候,我们的荧屏习惯于呈现问题,却连一句‘为什么’都懒得问。”他说,“电视文艺因为文化批评的边缘化,消费模式渐渐成为不用自己思考,宁愿等待嚼好来喂。”

      别被咀嚼过的“文化”愚弄

      然而,并非所有的咀嚼都能将营养喂养给观众。一些主持人或嘉宾的评点不仅不能提供正确的观点,反而因为水平有限,或者抢眼球的需要,抛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评论。在一档电视座谈节目中,一位“资深媒体人”嘉宾对家境不好的当事人语出惊人:“贫穷代表你爸不够努力,代表你爸不行。”在一档讨论青年人求职的节目中,这位嘉宾奉劝年轻人不要总谈钱,表达也令人不敢恭维:如果你一直说钱钱钱,就最容易被“潜”规则。面对这样的“引导”和评论,有学者笑谈,“先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雷而雷”的泛娱乐化,已经成为电视文化的一个“特色”。

      为娱乐碎片提供舞台的电视制作机构,对这样的批评往往不以为然。很多人在评判电视节目的好坏时,标准只有收视率。“观众喜欢就是好,不喜欢就是不好”,拿“观众”做后盾的说辞,真能成为理由吗?

      当然不能。当碎片娱乐和似是而非的观点成为“流行”,最终滋生出的不过是文化消费的“食腐快感”:大家都在骂,也都在看,越骂越看。在无聊和用无聊声讨无聊的过程中,最终得到的只是审丑疲劳以及对文化缺失的麻木。有文化学者引用名言,“只有音乐才能培养出欣赏音乐的耳朵”,认为总给观众看那种低俗的“闹”剧,甚至将点评也变为“闹”剧,永远无法培养出观众向上的收视习惯,乃至审美情趣。(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