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火龙的性别:横峰红色旧址原汁原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24:23
马海涛 叶 辉 黄 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7月09日   第 07 版)

新发现的红军标语墙

闽浙(皖)赣根据地司令部旧址

红军第五分校旧址碑
葛源是江西省横峰县北部山区的一个重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中共领导人在这里建立起红色政权,创建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不到3年,根据地辐射50多个县,人口100余万,主力红军发展到3万余人,地方武装6万余人,成为中央苏区最坚挺的侧翼。
如今,徜徉在葛源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上,可见不少革命遗迹。土夯的墙、低矮的屋檐、木轮床、木壁上仍然张贴着的根据地报纸、黄墙上的标语……令人惊异而感动;闽浙(皖)赣省委机关旧址前的那块下马石,依然还保持着75年前的原样。在葛源,至今保存着红色旧址60余处,其中国家文物保护旧址4处,省市级文物保护旧址多达30余处。2009年,葛源镇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色旧址的保存完好与原汁原味,成为了横峰红色经典中最传奇的一篇。这些旧址没有受到破坏,主要是因为根据地和谐的军民关系以及对待地主富农的正确政策。当时红色政权在剥夺了地主、富农剥削获得的财产后,也给予了妥善安排,分给了适当的房子与土地,安排其从事贸易等工作。这些人有了生活出路,一般也就不外逃了。正因为如此,在国民党围剿苏区时期,这里很少出现地主还乡团。历史证明,闽浙(皖)赣根据地推行的对剥削阶级思想上教育、政治上瓦解、生活上给出路的经验,对于削弱敌人的力量,壮大人民的力量,巩固红色政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时,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与经济建设在各大苏区都是领先的,这里创办了水泥厂、锅炉厂、炼铁厂、兵工厂、造纸厂、硝盐厂、印刷厂、被服厂、农具厂等20余类厂矿企业,做到了军民生产生活用品基本自给。根据地还创立了银行,发行了纸币,开办了商店,对外打通了三条赤色贸易通道。据老红军战士回忆,当年在葛源的军营里,吃肉是“隔餐不隔天”的。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还两次向中央苏区捐献1350两黄金、50箱银元,购买了20万元中央债券,成为当时最“富”的根据地之一。
在葛源,沿着时空交融的红色之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得到这片根据地曾经的“一等的工作”。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我军历史上最早的一所军校、第一所卫生学校、红色政权开辟的第一座公园——“列宁公园”;见到了1933年3月由根据地兵工厂锻造的我军历史上最早的直径85毫米、炮架长2.5米的大炮。正如方志敏当年说过的,这一切都“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
今天的葛源人乃至横峰人,又在以根据地“一等的工作”鞭策自己,让红色宝藏再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其经济总量、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已从全省末位跻身至江西省第一方阵,被誉为“横峰速度”,成为江西省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一个佳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