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素贤第一期音乐中心:振兴矿业软科学始自抗虚无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0:10:38

不论一些战例的态势如何,兵强马壮一方如错在决策,照样被水淹七军或火烧连营。反过来说,弱者如存乎一心,挫败十倍之敌的记录比比皆是。说到发展矿业,固然首先要从勘查中找到源源不断的新资源。勘查矿藏讲究得法,不能偏重于拼钻探进尺。但若不同时善用资源,找到的矿藏也会在开发中损失过半。矿业专家们就此呼唤新技术确实重要,但如果失于把技术举措放到经济效益的天平上衡量和取舍,还是难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力。

 

                      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离不开软科学

 

        唯有使每个矿山都尽可能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率,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企业才能延年益寿。然而,有的矿山用无底柱法采矿,有的矿山却采用掏心战术攫取富矿,甚至可称之为蛀虫式采矿。结果是采出的和浪费的矿量之比反差极大。在选冶方面也是如此:时代的要求是采用超细粉碎、特种熔炼、表面改性、高纯提取等新工艺来改进多种有用成分的回收率,但是有的矿山却碎矿不求细密,选矿不求多段,废石和尾砂里金属矿物闪闪发光。在这里与其说是因为技术水平不高,不如说是开发方式和行业管理有欠缺。而且劈头的一个问题是:在适当的技术条件下,什么是合理的矿量回采率和各种有用成分的回收率?深一层问:确定这些参数的原则是什么?实际上这是一个严谨的软科学命题,对它不以为意者手下流失的资源和劳力可能是惊人的。

技术和工艺固然重要,然而即使把一次资源全部转化为无尾矿产品,还是需要权衡效益得失。这就象在提高每亩耕地粮食产量时要关注投入产出比一样。回采率和各种有用成分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是不现实的,而且每项指标由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再提高百分之一都代价甚高。于是就要奔所谓的最佳利用率。矿业经济学者不但要讲清如何界定这个关键性的指标,而且需要拿出数字制的优化程序。

        有些知名的铜金、镍铂、铅锌、锡钨大矿在国内外专家的帮助下探索综合利用多种有用组分的提取技术颇有成效。照理说在各种组分含量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把它们的提取程度都动态优化,也相应地外延矿体边界,必定是不逊于九段围棋国手的深思熟虑。可您若查询各矿这方面的水平就会感到茫然:他们认为多少提高一些共伴生组分的利用率就已经立功,根本不知道最佳提取程度是何物。其实,又有多少矿业专家能道出一二呢?

        若非笼统地谈论共伴生组分的提取程度,而是在低贫的矿量上合理搭配各种金属的含量下限,由此最大限度地外延体边界,就需要搭配得十分严谨。如果其中某金属的提取成本计算偏低,由此高估了它的权重,就会在不值得利用的矿量上做虚功;反之,如果低估了某种金属的权重,又会丢失尚有利用价值的资源。我们虽容许第一线的开发工作略有些或左或右的出入,但是需要在理论和方法上精益求精,以免在方法上失之分毫导致结果的差之千里。这种在软科学上的深究能够和采选技术相辅相成但不能相互取代。有的专业人员不求甚解地因袭“综合品位指标法”和“当量法”,把多种共伴生组分的含量简单地折算成所谓主元素的含量,再套用其现成的品位指标。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只因隔着层层工序无法一目了然。

        提高矿藏的采出率和综合利用程度同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一样,在经济学上称为集约经营,但矿业经济学远不如农业经济学对此认真。生产矿山只好用物理和统计的尺度,有时也注明增加的产值和利润,但都没有用地道的经济标准表述成果。各级管理机构的综合利用对策可达十余项,唯独不涉最佳集约化程度的研讨。如果多种有用组分的利用率不用经济效益指数自律,后者是不会自投怀抱的,于是就任意支配资源,或者为资金不足再三求助于财政。

 

2.扩大资源开发的工作面离不开软科学

 

区分矿与非矿界线的品位指标对于开发者就像高考录取分数线对考生一样重要。何况它并非一辈子只用一次,而是每日每时都左右着开发进程。除了市场价格与品位指标的关系有直观的一面以外,宏观和长远因素对它的调控就不是第一线的勘探和开采者能辨别清楚的,于是他们就照章办事。一旦条件有巨变,比如象二〇〇五年间外商猛抬铁矿价格,这一潭水被搅动起来。此时降低品位指标能把大量贫矿划入平衡表内。但市场条件的变化是经常的,如果遇事才做应急处理必疲于奔命。这就是说,需要有系统和超前研究品位指标的软科学。

有矿业专家呼吁,为使矿山重振资信地位,首先需要剥离不良资产。后者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超越开发实有资源所需的虚存资产。由此看来,能在核定矿山实有资源上起关键作用的品位指标体系也是十分关键的经济杠杆。

焦家金矿还在1983年就通过优化把边界品位指标由5克/吨降为3.5克/吨,延长了寿命四年[1]。如果全国五万多个矿山延长寿命哪怕一年,除提供更多矿产品外,还可以增加上亿个工作年,那就是上万个终身岗位。这样的社会效果应当列为头等重要的效益指标。近年来国家投入相当的财力安排矿产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实属必要,但如何延长矿山寿命还有待研究。协调地集约开发矿藏和优化品位指标会有超过草船借箭那样的奇效。这就是说,需要系统地深化正负两方面的经验,使之形成开发矿业的软科学。

 



[1] 中国选矿选煤网:焦家金矿生产地质http://www.3jjj.com/coal_new.asp?nid=13767&lid=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