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闪电侠 神速:中华性文化史:历史的大隐私(上) - 锦江风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53:42

中华性文化史:历史的大隐私(上)

文化史, 中华, 隐私, 历史 第一讲 驱散“最黑暗的乌云” 一、女人在军事会议上大谈性交 人们要了解性文化,研究性文化,首先要从对性有个正确的态度谈起。 春秋时,秦国有一位宣太后,虽然是太后,可是执掌大权,朝廷的政事、军事她都要参与。有一次,楚国攻打秦国周边的一个小国,这个小国派了使臣到秦国来求救,于是秦国召开军事会议,商量这个仗怎么打。宣太后在会上发表了一通意见,她说:她过去和丈夫性交时,丈夫一条大腿压在她的身上,她感到吃不消;而当丈夫全身压在她的身上时,她却不感到重了。秦宣太后的意思是指在打仗时,要集中兵力,攻其一点,而用了一个物理学上的“压强”理论,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使敌方吃不消,从而打败对方。可是她却以性交做比喻,而且这话是在“庙堂”之上,由一位堂堂的太后对外国使节讲的,后世有不少人对此难以理解。例如清代学者王士祯就评论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为什么一个堂堂的太后会在朝廷的军事会议上大谈性交呢?为什么后人会“大奇”呢?这都是和对性的态度分不开的。 时至今日,许多人尽管在内心中对性十分感兴趣,可是在表面上,对性还是采取了一种回避和掩盖的态度,认为性是污秽不洁之事,这种观念和上古时期人们的性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原始社会及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古人把性看得十分神圣而自然,对性交加以崇拜固然幼稚可笑,但把性看成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却是可取的。后世的道学先生认为这是“大奇”,其实,何奇之有?古人把性交看成是神圣、庄严和自己的事,为什么不可以举例谈论?人们还应该感谢“国史之笔”记下了这件精彩的事情,让后人得以了解古人的性观念。后代学者对此大为惊诧,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以今度古,以己度人,缺乏历史观念而已。 二、性文化与性文明 人类有两大基本生活需要,一是饮食,二是性。人们借饮食以维持生存,借性以繁衍后代。所以古人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对原始人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一是“饮食”,二是“男女”(性),除了这两件事以外,他们再没有其他的快乐和满足。他们对之思考,追求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于是产生了文化。 什么是文化?人们对“文化”这个词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有时它是指一种素养,有时又是指受教育程度,而最简单明了、为多数人接受的是:“文化是人类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改造。” 所谓性文化,也就是人们对性、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人类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改造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不正确的,文化永远是渐进的、不断发展的。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女子缠足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夫死妻守节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女子卖淫更是一种从古代延续而来的文化现象,当然这都是性文化中的一些消极方面。对于文化中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要研究,研究前者是为了发扬它,研究后者是为了警惕它、改正它。 文明则是积极的方面。是人们从历史传统中汲取、与其他民族交流、并在现实生活中发展而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物质生活和性生活是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从这两种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出发,创造出高度的文化,建立起光辉灿烂的文明。人们只要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且正视现实,就会发现,性及其心理、社会的衍生部分,如性别及性角色,遍及我们社会和文化的各个层面。婚姻、家庭、宗教制度、道德观念、法律体系、个人关系的架构以及其他人际关系,都涉及性的因素。另一方面,性别、婚姻状态、历史条件、社会阶级、民族背景以及其他种种变化,又塑造和调整人们的性行为。同样,人类创造的形形色色的艺术、文学和通俗文化(诸如电影、电视和广告等等)都充满了性的主题,反映并影响人们的性态度。所以,我们应该研究性文化,提倡性文明。 三、性爱可以影响历史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序言》中说,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有二:一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一是人的再生产。这个论断被称为是“两种再生产”的理论,实在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过去,人们都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这当然是确定无疑的。但是从如前所述的恩格斯的“两种再生产”的理论看来,人类的再生产即性,又是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的呢?这个问题似乎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了。人们总认为,性只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且是“言之羞也”的私事,不把它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这种认识发生了转变。 首先,性通过影响人口而影响社会,人口过少或过多都对社会发展十分不利,于是社会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18世纪欧洲的一个小国普鲁士,患于人口不足,于是就鼓励生育,甚至鼓励滥交,使人口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史家认为这是普鲁士迅速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有些国家,在战争以后,男子锐减,于是不得不对男女的性关系十分宽容。相反,一个国家如果人口过多,那么就必须对男女性行为实行控制,如以强制或启发的形式推行避孕措施。 其次,人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性问题,在性方面得到自由和幸福,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兴亡。西方的史学家认为,社会上的纵欲之风是古罗马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不无道理的。中国自宋代中期以后,封建社会开始式微,统治阶级越是自感虚弱,对民众的控制和压迫越大,其中对性的控制也越严。但是,反作用力和作用力成正比,这种压迫往往会激起民众全面的反抗,其中也包括对婚姻性爱自由的强烈追求。 在有些重大历史事件中,或在某些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性的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公元前13世纪末至公元前12世纪初爆发的特洛伊战争,斯巴达和特洛伊打了10年的仗,双方先后出动了一百多万军队、上万艘战舰,在西方古代历史上可谓惊天动地,其起因只是特洛伊王子诱拐了美丽的斯巴达王后海伦。又如,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勾引了罗马统帅凯撒,从而挑起了罗马与埃及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再如,咤叱风云、几乎征服全欧洲的拿破仑最后一败涂地,其中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他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因为拿破仑移情他人,抛弃了她,为了报复而泄漏重大军事机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这个有关爱情和性的纠纷,拿破仑或许不致失败,那么欧洲的历史又该怎么写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也几乎俯拾皆是。妹喜、妲己、褒姒都被人们视为导致亡国的妖姬,亡国的责任当然不能都推在她们身上,可是她们毕竟起了一定的作用。西施、貂蝉都是色情间谍,她们在重大的政治斗争中起了10万甲兵所不能起的作用。唐朝的武则天和清朝的慈禧,这两个女人都曾对中国的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她们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开始都起源于“蛾眉惑主”。如果没有慈禧太后,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史将会是什么样子呢?明朝末年,当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犹豫不决于投靠清军和闯王起义军两者之间的时候,得悉闯王的部下掳掠了爱妾陈圆圆,于是拍案而起,率部降清,使清军长驱直入,入主中原,这就是所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如果当初闯王的部下不是掳掠了陈圆圆而是保护了陈圆圆,从而争取了吴三桂,中国近数百年的历史又该怎么写呢? 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当然有它的必然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其中也有为偶然因素所影响的许多曲折,性就是影响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偶然因素之一。 四、对性抱一个正确的态度 性关系到世界上每一个人,性爱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又是那么重要,可是历史发展至今,人们对性的态度还往往不能从偏见与误区中解脱出来。 我们常常说要提倡性文明,那么什么是性文明呢?就是要以自然、健康、科学的态度对待性。首先对性的态度要自然,反对性神秘感,如果对性抱有一种神秘的态度(许多人自小就潜移默化地养成性神秘感),那么就根本谈不上以健康、科学的态度对待性。 恩格斯非常反对对性抱有一种神秘感和掩盖的态度,他直言不讳地说: 我不能不指出,德国社会主义者,也应当有一天公开地扔掉德国市侩的这种偏见,小市民的虚伪的羞怯心,其实这种羞怯心不过是用来掩盖秘密的猥亵言谈而已。例如,一读弗莱里格拉特的诗,的确就会想到,人们是完全没有生殖器官的。但是再也没有谁像这位在诗中道貌岸然的弗莱里格拉特那样喜欢偷听猥亵的小故事了。最后终有一天,至少德国工人们会习惯于从容地谈论他们自己白天或夜间所做的事情,谈论那些自然的、必需的和非常惬意的事情,就像罗曼语民族那样,就像荷马和柏拉图、贺拉斯和玉外纳那样,就像《旧约全书》和《新莱茵报》那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6页。) 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啊,要认识你自己。那么多少年过去了,人对自己认识了吗?在20世纪初,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许多人,也许大多数人,对性的看法,仍然比对人生其他要素的看法不合理。杀戮、瘟疫、精神错乱、黄金和宝石——事实上成为热切希望和悲惧对象的这一切事物——过去是被人们透过一层魔法或神话般的云雾去看待的;而现在,除个别情况外,理智的阳光已经把云雾驱散。剩下的最黑暗的乌云笼罩在性的领域内,这也许是很自然的,因为性关系关系到大多数人一生中最动感情的那部分生活。”现在,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最黑暗的乌云”被驱散了没有呢? 我们研究性文化,就是要推进性文明,驱散这“最黑暗的乌云”。   收藏 分享

 

卖姑娘的小火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卖姑娘的小火柴 当前离线

UID
691633 
帖子
13900 
主题
4181 
精华
44 
积分
97959 
交子
83839 贯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7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2 
最后登录
2009-11-15 

开国郡公

帖子
13900 
积分
97959 
交子
83839 贯 
威望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0-22 
沙发 发表于 2008-12-2 11:2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讲 人性与兽性 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这个进化过程非常漫长,从动物进化到人的决定性一步是手足分工,直立行走。 人类的性进化是整个进化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在人的身上当然还遗留着动物的本性,这就是本能。“饮食”和“男女”就是人和动物所共同具有的基本本能。但是人是高于动物的,人类的性也是高于动物的,人类的性不仅有其自然性(本能),还有它的社会性。人类经历了许多方面的性进化,这种性进化可以分为性的生理进化、心理进化和社会进化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使人类从兽性中解脱出来,一步步地向完善的人性发展。 一、性的生理进化 首先是性的生理进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男子的阴茎更加突出体外,便于在性交时插入;睾丸则在体外,便于精子在较低的温度下贮存;女子的阴门更加凹入体内,避免海水、砂石等杂物侵入。男子阴茎勃起的长度约是大猩猩的5倍,人类的睾丸也比人类遗传学上的两个近亲——大猩猩和黑猩猩大了许多。 雌性动物都有发情期,在发情期之外的时间不能交配。而人类没有发情期,一年四季都能性交,这就大大有利于繁衍后代。 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使人类通常使用的性交体位由动物通常使用的“后入位”改为面对面的“前入位”,这种改变对性心理和性社会的进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女性还出现了高度发达的性刺激感受器官——阴 蒂。它是女性性唤起和达到性高潮的主要刺激点,它对加强性刺激、增强性交效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切生物结构功能的变化都是为了更有利于繁殖后代,人类性生理的进化其主要作用也在于此。 二、性进化的相互影响 人类性生理的进化还不能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性心理的进化和性社会的进化则完全是文化现象了。 然而,正是性生理的进化推动了性心理和性社会的进化。例如,由“后入位”改为面对面地性交,可以在性交过程中观察到对方丰富的面部表情,这种视觉形象会进入大脑而激发性心理。手足的分工使人类在性活动中出现了爱抚行为,能使男女双方有效地交流性感情,并通过“性前戏”与“性后戏”而大大增强性交效果。由于手足的分工,女性能用手来反抗、抵御那种违背自己意志的性交,从而使性交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由于女性发情期的消失,人类就能有频繁的、持续不断的性交活动,这样就能巩固两性之间性的“记忆”,从而为逐渐固定配偶、逐渐脱离杂交状态创造了条件。 这一切都说明,人类性生理的进化为性心理、性社会的进化打下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性生理的进化使人类在许多方面异于动物(当然还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性别差异、青春期的发育与性欲等等),而性心理、性社会的进化更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个特征。人类的性文化正是人类的性心理、性社会发展、变化、综合、升华的结果。 性的心理进化始于性崇拜,重点表现在观念的形成与爱情的产生,爱情使人类的性活动达到了一个高级阶段。性的社会进化主要表现在社会通过道德、法律、知识、习俗对性实行控制,其中婚姻制度的建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古文字中的性 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既然社会化,人和人之间就要不断地沟通、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而沟通与协调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和文字。不久前,有的语言学家追溯汉字的起源,发现最初的汉字(甲骨文)至少有160多个字与性有关。他发现古人以正三角△象征男根,倒三角和□状物象征女阴(△和都是表现男女阴毛的分布状况),从而使我们能辨认古文字的本义。这样,从许多文字的起源,就可以说明性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内容。例如: “母”字的甲骨文就像一个跪着的女子,两点表示双乳。 “孕”字的甲骨文多么像一个身体里怀着孩子的女人。 甲骨文的“吉”,上部为一男根,下部为一女阴,男根与女阴相接,真是大吉大利。 甲骨文的“不”字,上部是一个倒三角形“”,恰似女性阴阜的造型。下部如流淌状的三条竖线,则代表着女性每月一次的经血。所以,“不”字的本义源自女性经期来临,表示在这一短暂时期的性交拒绝,“不”做爱。 “仑”字现代简化为“仑”字,有规矩之意。甲骨文的“仑”字上面为一阳具,下面是个木栅,有阻挡之意,指阳具不可乱来。 甲骨文的“婪”是一个会意字。“林”中加“女”,意指女子在野外林地与男子苟合。在家里做爱还不够,还要到树林里来做,实在太贪婪了。 “高”字是指女阴在城墙下面,而男根却在城墙上面,太高了,够不着。 金文的“臾”字,两边乃是两只手,中间是一个生殖器突出的侧面人形。两形会意,表示男子的自慰,即双手抚弄男根。自慰的时间当然长不了,所以叫“须臾”。 “妥”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妥”字,左边是一只手(爪),右边是一个跽坐的女人形。金文的形体也基本上同于甲骨文。小篆的“妥”字则把手爪之形放在女子的头上,这不仅是为了结构合理,而且也更显示文字的本义——用手安抚或压制一位女性,使其“安定”下来。 “”与“奸”本为两字,汉字简化方案将其合并为一字,“”被“奸”字所包括,“奸”成了“”的简体字。甲骨文的“”字,是一个由三个“女”组合而成的复合字。三女一堆,文字中没有任何其他符号,显然,她们之间只有相互交谈了。在古人看来,凡事须拿出来公开讲说,女子私下凑在一起,唧唧喳喳,不是争讼,便是弄私,有悖于古代社会“公开”的原则,因此是一种弄私行为。《说文》将其释为:“,私也。” “爽”是一个象形字。郭沫若认为,甲骨文的“爽”字,“实像人形而特大其二乳,其所垂者乃是乳房也”。这是用强调双乳的人形,表示处在哺乳期的女性。 “会”是“”的简化字,甲骨文的“会”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某一氏族的成年男子集体到一个与之有“普那路亚”关系的氏族去,与那个氏族的女子做性的交往。上面的正三角和下面的口各象征男女生殖器,中间的“日”表示聚会场所,古文左面的三撇表示众多。 “享”字的甲骨文,上部的正三角与下面的口分别表示男女生殖器,中间以两竖相连,使之更加逼真,意指两性相交是一种享受。

TOP

卖姑娘的小火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卖姑娘的小火柴 当前离线

UID
691633 
帖子
13900 
主题
4181 
精华
44 
积分
97959 
交子
83839 贯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7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2 
最后登录
2009-11-15 

开国郡公

帖子
13900 
积分
97959 
交子
83839 贯 
威望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0-22 
3 发表于 2008-12-2 11:2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讲 一切为了要有后代 人类性心理进化的一个明显表现是性崇拜,性崇拜就是原始人群把性神化了的一种观念。 一、性崇拜的起源 性崇拜是原始初民对自身的性结构、性功能和性愉悦不能理解时所产生的一种崇拜和信仰。原始初民已经有了思维活动,这是人之所以异于动物的一个特点。他们对周围事物常常问个为什么,例如,为什么会打雷、闪电、刮风、下雨,可是他们的知识水平又不足以使他们对此有科学的认识,于是就认为有神力、魔力在,编造出一些雷公、电母、雨师、风伯的神话来,于是产生了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还包括山崇拜、水崇拜等等。性崇拜的产生也是同样,原始初民在性交时感受到无比的快乐,甚至有一种腾云驾雾、欲仙欲死的感觉,他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他们看到,从女人腹中会钻出一个新的生命来,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也归于有神力、魔力在,从而产生了性崇拜。 对原始人来说,他们经常把自然崇拜和性崇拜结合在一起。例如他们崇拜山、崇拜水,巍巍高山、滔滔河水常使他们浮想联翩,他们常把形状和男根相似的山峰、和女阴相似的岩洞看成是性的神灵而加以顶礼膜拜,认为它们会保佑自己或家庭消灾免祸,夫妻恩爱,早生贵子。例如四川盐源的公母山、江西龙虎山的金枪峰和羞女岩、广东丹霞山的阳元石和阴元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人根峰和母门洞等。在江西龙虎山的羞女岩前,千百年来人们在那里烧香祈祷,有个大香炉上镌刻了“大地之母”几个字。山山水水是自然物,千万年前就存在了,不是什么文化,但是人们奉之为神明,朝它烧香磕头,却是一种文化现象。 天工开物,这些自然物的造型都很奇特。例如广东丹霞山的阳元石,不仅形状极似男根,而且顶端宛如龟头。江西龙虎山的羞女岩,是一个十多米高的岩洞,其缝宛如女阴,顶端还有不少灌木,宛如阴毛。据说以前洞内还有潺潺流水,可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有个女武装人员骑马过此地,见到民众朝一个女阴状物烧香磕头,就大骂下流,拔出枪来“砰砰”向洞内打了两枪,于是流水不淌了。 据民间传说,一个地区,有“男”必有“女”。例如,在四川盐源,有公山就有母山;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有人根峰就有母门洞,等等。但是广东丹霞山在开始时似乎是个例外,那里只有阳元石,那么峻拔突立,可是没有“女”的和它匹配。有人说,和江西龙虎山的羞女岩“结亲”吧,有人又说不行,那里已经有金枪峰了,一女岂可嫁二夫?两个“男”的会打起来的。就在这议论过程中,有个老猎人说:“我们丹霞山地区怎么没有‘女’的呀!有的。有一次我追几只野兔,野兔一钻就不见了。我拨开藤蔓一看,原来里面有个洞,可太像女阴了!”众人一听,就去找,这个洞就是后来与阳元石匹配的阴元石。阴元石半张半合,有人说这是女阴在性交兴奋之余的一种状态,这真是太神了。 除了山水崇拜与性崇拜有关外,动植物崇拜也和性有关。如古人以鸟、龟、蛇、蜥蜴等象征男根,以贝壳、鱼、莲花等象征女阴。 二、性交通达于天 在南朝梁武帝大同五年(公元539年),连年大旱,许多老百姓携儿带女地外出逃亡,也有许多灾民饿死了。梁武帝向上苍烧香求雨,都没有用。他问大臣这是什么原因,大臣们分析的原因之一是,国内旷男怨女太多,人性干涸,阴阳不调,所以感于上天,上天也晴雨不调了。于是皇帝以七事祷雨,其第六事就是“会男女,恤怨旷”,提倡男婚女嫁。说也奇怪,过了不久,天上就下雨了。 这当然是一种巧合。不过,古人相信一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人类的婚姻、性交能通达于天,而天地之气也会影响人类的性。这种观念包含着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也是一种自然物,而天地万物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不过,在有些方面,可能过于神化了。 例如,古人很提倡到田野去交合,认为这会使土地肥沃,同时,男女在性交时得天地之气,也有益于健康。这种“野合”之风影响十分久远,在流传至今的古代春宫画中,不少都表现男女在花园中或野外性交。清代的著名画家马相舜仿仇英笔意,画了一幅《山林野合图》的长卷,描绘一对夫妻带了两个侍女到山林游玩,先脱下衣服以山泉沐浴,然后在山林中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姿势性交。 古人又认为,在风雨阴晦或雷电交加时不能性交,在野外的坟冢旁不能性交,因为“阴气”太重,会损害人的健康,如果致孕,则对后代不利。 古人还认为,人的性交、生育是和谷物的生长相互影响的。古人处于农业社会中,十分重视农业丰收,因为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但是他们在庆丰收或祈丰收仪式中往往加入性的内容。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些有性交崇拜含意的仪式往往和祭祀祖先、庆祝丰收、乞求人丁兴旺结合在一起。例如有些苗族地区,在鼓社(相当于宗族)的石窟里,供奉着“央公”、“央母”这一对祖妣神的木雕像和泥塑生殖器;在“央公”、“央母”两旁还放了一对酒糟桶,桶内盛放酒糟,象征繁殖人类的精液。鼓社节的祭祖仪式是最隆重的典礼,性交崇拜则是整个典礼的最高潮,人们要把一根碗口般粗大、根须发达的杉树或枫树装饰成男性生殖器模样,由画着花脸的“告端”(代表男性祖先)扶置于小腹处,象征性地向妇女追逐,被追逐者必须含羞表示接受。在有的地区,这种活动的形式则是一个人背着一个有明显的女性生殖器特征的“央母”木雕,在前面跳跃;另一人手持有明显的男性生殖器特征的“央公”木雕,在后面跳跃,并随着鼓声将“央公”不断地迎向“央母”,作性交状。 南方还有些少数民族在重大节日前要上山去找“母石头”,即一块天然的、中间有孔的石头,在过节时用一根木棒去捅这个孔,以模拟性交。 这种现象在亚洲、非洲一些国家都有存在。如日本至今在某些地区还保留着一种名为“丰年祭”的风俗,一年一度,人山人海。他们除了抬着年糕、谷米等外,还扛着、捧着大大小小的木阳具游行,而且欢呼雀跃。过去,在游行队伍中还有一些全裸的女子走在队伍前面,后来被政府禁止,而以一些浓妆艳抹的新娘代替了。祈求丰收本来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什么要和性这种人和人的关系联在一起呢?这实际上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像梁武帝时三年大旱,人们认为风不调、雨不顺是和人间男旷女怨紧密联系的。据说日本“丰年祭”之俗是从中国唐代传过去的,但是在中国早已失传,而日本仍保存至今。 三、性崇拜的核心——生殖崇拜 性崇拜可以分为生殖崇拜、生殖器崇拜和性交崇拜三个方面。在性崇拜的几个内容中,生殖崇拜是最主要的。 任何生物都要繁衍后代,才能存在到今天。动物的生殖是一种本能的、自然的行为,对人来说,生殖也是生存、繁衍的一种自然需要,生殖崇拜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观念表现。人和动物一样,不管自己意识与否,都在不断地生殖、繁衍后代。可是,对于人类来说,生殖不只是一种纯自然的、动物性的行为,而且是性的社会属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因为在原始社会不存在固定的婚姻与家庭形式的条件下,男性不关心也不知道自己的后代,而分娩的痛苦又对女性不利,因此,对个人来说,生育并没有什么价值和乐趣。但是氏族、部落等群体为了生产和战争,必须保持并扩大人口,生殖就成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性要求,成为个人的义务。所以,生殖崇拜不是个人自发的行动,而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表现。 最初,原始初民不了解生育是怎么回事,只见到妇女分娩时的痛苦、流血、嚎叫,然后一个婴儿钻出来了,使他们感到神奇与恐怖。以后,当他们的社会组织从原始群发展到氏族、部落以后,人们逐渐懂得了人多力量大,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既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捕鱼、打猎活动,又不能抵御野兽的袭击,更会在战争中被杀戮,受欺凌。所以,作为群体来说,必须鼓励生育,提倡繁衍人口,生殖变成了一件十分神圣而伟大的事情,成为个人对群体应尽的义务。所以,氏族中如有妇女分娩,人们都要向神灵祈祷;如果有妇女因难产而死,则要像对待在战争中战死的英雄那样,举行最隆重的葬礼。 我国20世纪前期的著名学者闻一多说:“在原始人类的观念里,婚姻是人生第一大事,而传种是婚姻的惟一目的。”“结子的欲望在原始女性是强烈得非常,强烈到恐怕不是我们能想象的程度。”“个人的存在是为他的种族存在而存在的,一个女人是在为种族传递并繁衍生机的功能上而存在的。”“在某种社会状态之下,凡是女性,生子的欲望没有不强烈的。可不要把它和性的冲突混杂起来,这是一种较洁白的、闪着灵光的母性的欲望,与性欲不同。”(《闻一多全集》第1卷《说鱼》) 反映古代生殖崇拜的文物真是不可胜数。古代有张仙送子、观音送子、麒麟送子的神话。岩画上有生育一大群孩子的内容。孕妇陶俑被看成是吉祥物而作为墓葬品。蛙因腹大、产子多,就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东汉时流行一种四乳镜,在铜镜的背面镌刻着4个乳头以象征哺育。安徽芜湖的田间矗立着一个“石和尚”的雕塑,一个和尚握着自己的阳具,据说不育的妇女去摸一摸这个阳具,就能生孩子。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摸儿洞”,据说把手伸进去摸一摸即可得子。 在中华性文化博物馆的石雕花园中心,有一个明代的石雕,上面是个老爷爷背孙子,还有一个大阳具。老爷爷面含微笑,很高兴,因为他有了后代了,有后代靠什么呢?就靠这个大阳具,靠性。这个放在中心位置的石雕,反映出中国古人对性的中心思想。 生殖崇拜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可以说一直影响到现代。在中华性文化博物馆里展出一张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照片,一个城市家庭生了8个孩子,站成一排,老大、老八是男孩,其他都是女的。它反映出这家人家的一种思想、一种追求:他们希望添丁进口,特别希望生男孩,生一个还不够,想要两个,来个“双保险”,可是从第二个孩子开始,就生女孩了,于是不甘心,再生,又是女孩,再生??一直到第8个,是个男孩,这才画上休止符。这种心理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中国人喜欢生孩子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生殖崇拜对现代社会残余的、变化了的影响。

TOP

卖姑娘的小火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卖姑娘的小火柴 当前离线

UID
691633 
帖子
13900 
主题
4181 
精华
44 
积分
97959 
交子
83839 贯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7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2 
最后登录
2009-11-15 

开国郡公

帖子
13900 
积分
97959 
交子
83839 贯 
威望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0-22 
4 发表于 2008-12-2 11:2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讲 为什么古代圣贤皆无父 一、踩了巨人的足迹能怀孕吗 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了周朝后稷的母亲姜是如何生下了后稷。她有一次到野外去,看到地上有一个巨人的足印,心里很喜欢,就踩上去了,结果身体产生很强烈的感觉像是怀孕了,到了时候就生了后稷。后稷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人,他擅长耕种植物,在尧舜时期做过农官,后人把他奉为农神。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从历史记载来看,几乎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民族的始祖的诞生,都有一个非性交而生的离奇故事。例如,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老子,据说是一颗流星自天而降,使他的母亲怀孕而生下他的。秦始祖之生,也是他的母亲吞食了“玄鸟之卵”的结果:“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曰女,女织,玄鸟陨卵,女吞之,生子大业。”清史典籍中记载了清王朝爱新觉罗氏始祖库里雍顺的诞生:天女佛库伦曾在长白山下的池中洗澡,吃了神鹊衔来的米果,就怀孕而生下了他。甚至宗教上也有许多这样的传说,例如圣母玛丽亚是处女而生子,释迦牟尼之母梦白象入怀而成胎,等等。 以上这些当然是神话。这种“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的神话有两个意义:一是说明这些大人物是天赐予的,是不同凡响的,从而给他们戴上了一个神圣而神秘的光环。二是他们很可能是群婚杂交的产物,知母而不知父。可以分析一下,简狄、姜等人都是在祀高时受孕的,高即高母,是原始时代被人尊崇的主管男女、生殖之神。她又名“郊”,因为她的祠庙建在郊野。每年有一个“祀高”的节日,青年男女在祭祀神以后,就可以在郊野进行野合。简狄、姜等人都是在“祀高”之后受孕,那么就很可能是在这个放荡的节日里所做的风流事的结果。当时,这类事可能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后人耻之,认为这些“圣人”、始祖竟是“杂交”、“野合”的产物,连父亲都不知道是谁,实在难听,于是就编出那套“感天而生”的神话了。这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正如摩尔根在研究希腊人和拉丁人由母系转向父系时所说:“他们保留了氏族始祖的母亲的名字,并认为始祖是由他的母亲同某位神交合而生的。” 二、古人为什么会群婚杂交 古人为什么会群婚杂交,这难道是他们道德败坏、作风淫乱吗? 其实,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人类的诞生已经有三四百万年了,可是婚姻制度的建立至多只有四五千年,在人类历史上,男女的性关系有90%以上的时间都是处于群婚杂交状态的。这是世界各民族存在的一种普遍状态。 群婚杂交也有不同的形态,最原始的群婚杂交表现在父母辈和子女辈都可以性交。中国古代的《吕氏春秋》上说:“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与上下长幼之道。”《列子》上说:“男女杂游,不媒不聘。”说的都是远古时代群婚杂交的情况。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既是兄妹,也是夫妻,古代留传下来的一些“伏羲、女娲交尾图”,“交尾”就象征着他们有性交关系。这是不是“乱伦”、“道德败坏”呢?不能这么看,不能以今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因为那时还没有什么“伦”,还没有现代的道德标准。道德、规矩都属于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根本没有力量抵御野兽的袭击和大自然的灾害,所以只能以群落为单位生活在洞穴里,这就是《吕氏春秋》中所说的“聚生群处”。在群居的情况下,群交就是必然的了。 群婚杂交这种混乱的性交关系当然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很不利。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认识到“近亲通婚,其生不繁”这个自然发展规律,又逐渐认识到了如果在性的问题上没有规矩、没有限制,就会常常在群体内部引发冲突。群婚杂交的弊端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使改变群婚杂交的状况、建立婚姻制度成为可能。人类学会使用火了,不仅可以吓退野兽,而且可以烧熟食物、增加营养、增强健康。发明了弓箭,可以远距离地捕猎野兽,不必近身搏斗了。石器逐渐为金属器具所代替,在农业和狩猎方面都可以大大地提高效率了。这样,少数人就可以从原始群中分化出来,独立生活了,群居和群交逐渐淡化,建立婚姻制度才成为可能。 所以,婚姻制度的实质在于对性交行为的限制。这种限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首先是限制了父母辈和子女辈的性交,然后是限制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性交,然后又实行伙婚制,而且从族内婚发展为族外婚,最后才建立了一夫一妻制。 三、群婚杂交的残余影响 建立了一夫一妻制以后,男女的性交关系主要限制在夫妻之间了,但是群婚杂交的残余一直留传后世。 在四川省博物馆保存着两块汉代的画像砖,人们叫它《桑林野合图》,砖上画了一棵桑树,树枝上有几只猴子在玩耍,表明这棵树实际上代表一片树林。树枝上挂着几件衣服,树下一男一女在性交。在一块砖上,性交的男子背后有个人在推,帮助他赶快完事,再后面站着一个人勃起阳具在等候,当那个正在性交的男子完事后就马上上去,再和这个女子性交。在另一块砖上,在男女性交图形的背后有个男子蹲在地上射精,显然是性交刚刚完毕,现在是第二个男子来接他的班了。 这两块画像砖很有意义。中国到了汉代,早已进入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也建立很久了,可是仍旧存在着原始社会的群婚杂交之风,可见此风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之久。 《桑林野合图》所反映的现象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许多古代艺术品上都有反映。例如在四川宜宾出土的一处宋代墓穴中,用阴线刻着一幅《秘戏图》,下方有一对裸体男女在性交,上方有一个男子蹲在地上,用手握住阳具,阳具前有一圆圈,似乎在射精。把这两个男子画在一起,似寓有群交之意。在古代的春宫画上,几男几女杂交的图形也是屡见不鲜的。 这种风俗一直传至后世,在现代的民族学和民俗学中保留的资料也很多。有些少数民族在特定的节日中,载歌载舞,尽情欢乐,男女可以不受约束地进行性交,这种现象直到现代仍有存在。例如云南有个石宝山,每年到7月底、8月初的几天,男女可以上山野宿,和自己中意的异性交合,家属亲友都不以为非,甚至丈夫还鼓励妻子上山,父亲鼓励女儿上山。当然有些人是看不惯的,所以当地又有“石宝山上无好人,好人不上石宝山”之说。在我国云南、四川交界处有个泸沽湖,住着几万名摩梭人,至今还处于母系社会的残余阶段。由女性当家,婚姻制度采取“走婚制”,男叫“阿注”,每天入女家过夜,白天再回自己家中去。女方可随时不要他,另换新的“阿注”,也有同时有几个“阿注”的,这实际上是群婚杂交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时的产物。 现在在大城市中,也还有不少性行为都和群婚杂交有关。例如“包二奶”、“包三奶”,例如卖淫嫖娼,再如近来刚刚露头的换夫换妻,等等。也许,正如恩格斯所说,卖淫和通奸现象作为一夫一妻制的补充将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着。

TOP

卖姑娘的小火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卖姑娘的小火柴 当前离线

UID
691633 
帖子
13900 
主题
4181 
精华
44 
积分
97959 
交子
83839 贯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7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2 
最后登录
2009-11-15 

开国郡公

帖子
13900 
积分
97959 
交子
83839 贯 
威望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0-22 
5 发表于 2008-12-2 11:29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讲 人们把性神化了 原始初民的性崇拜除了生殖崇拜以外,还有性交崇拜与生殖器崇拜。 一、性交能辟鬼神 原始初民对性交是崇拜的,首先是因为性交能使人产生一种异乎寻常、难以形容、欲仙欲死的快乐,认为其中一定有神力或魔力在。以后,又把性交与生育联系起来,认识到只有性交才能使女子怀孕、分娩,产生一个新的生命,于是对性交更加崇拜了。 中国的古人认为性交能辟鬼神。古代有一种“避火图”,实际上是一卷春宫画,把它吊在房梁上,据说火神(是个女的,常穿红衣服)就会害羞,不敢来了,于是家中就不会有火灾了。古代还有一种“护书”,内容也都是性交图,古人认为性交图能辟鬼神,鬼神不敢上门,就能保佑家宅平安了。 古代还有一种花钱,又称“春钱”,上镌有不同体位的性交浮雕。古人常在钱箱或装有贵重物品的箱内放上一枚以祛邪,认为这样一来鬼神就不敢把箱内物品偷走了。少数民族多盛行模拟性交的舞蹈,例如苗族在盛大节日中常有这个内容,一人持一露阴茎的男性木雕人,另一人持一女性木雕人,边唱歌跳舞,边相互磕碰,模拟性交,象征人丁兴旺,繁荣发达。这些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二、宝塔为什么能镇河妖 生殖器崇拜也是性崇拜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原始初民来说,形成对生殖器的看法有一个过程。原始初民们早就发现,男女两性在外表上的最大差别主要在生殖器上,其次是在发育后的女性乳房上。他们最初只认识到通过性交、即男女生殖器的接触可以获得极大的愉快,以后认识到了性交与生育的联系,只有通过性交才能繁衍后代,因此更加认为生殖器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古人对生殖器的崇拜既包括男根崇拜,也包括女阴崇拜。古人常用石头、陶器等制成类似男女生殖器一类的东西而加以顶礼膜拜。对男根崇拜物称为“祖”,如“石祖”、“陶祖”。在绍兴大禹陵中有一个4000多年前的“窆石”,有一人多高,就是一个男根崇拜物。在云南剑川有个石钟山,山上有剑川石窟,窟中有许多1000多年前的佛像,佛像中间有个女阴状的石雕,当地的白族人称它为“阿白”,意思是婴儿的出生处,即女阴。今人多把女阴看成是淫秽不洁之物,认为怎么能和佛像放在一起,其实在古代,人们同样把女阴看成是神圣之物。 生殖器崇拜有许多象征物,例如古人常以鸟、龟、蛇等物象征男根,至今许多人还把阴茎称为“鸟”、“鸡鸡”、“雀雀”。古人还以柱状物、塔、华表等物象征男根。“青龙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宝塔为什么能镇河妖?就是因为它象征男根,而男根是压邪的。古人还以孔状物或花、鱼、贝壳等物象征女阴。例如古代有一种羊头玉环,环状物为女阴的象征,羊则为吉祥物,加在一起就是“女阴吉祥”,充满崇拜之意。 古代曾流传女阴可以破敌的故事。清人俞蛟的《临清纪略》中记载: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山东发生了以王伦为首的***,官兵守城,王伦的军队攻城。城上的官兵看到王伦军队有个穿黄绫马褂的人,在离城墙仅几百步处坐着,口中念念有词,官兵用密集的炮火轰他,可是铅丸打到离他的身体不远处就坠地了。官兵认为他有魔法,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有个老兵急忙叫了一些妓女上城墙,裸露下身,以阴户对准这个人,然后开炮,才几发炮弹就把这个人打倒了。 这类记载似乎不是个别的。在有些古书上也记载了所谓“阴门阵”,即组织一大群妇女,裸露阴部以“破敌”,这真是太荒诞不经,太愚昧落后了。但是,无论这类记载是多么荒诞,有人这么说,还有那么多人相信,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千千万万年流传下来的生殖器崇拜的观念还有那么大的影响。

TOP

卖姑娘的小火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卖姑娘的小火柴 当前离线

UID
691633 
帖子
13900 
主题
4181 
精华
44 
积分
97959 
交子
83839 贯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7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2 
最后登录
2009-11-15 

开国郡公

帖子
13900 
积分
97959 
交子
83839 贯 
威望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0-22 
6 发表于 2008-12-2 11:3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讲 暴力和金钱缔结的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是从古到今人类所实行的最后一种婚姻制度,现今的世界是一夫一妻制占统治地位的世界。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一夫一妻制是最完美的,是永世长存的,其实并非如此。 人类从群婚杂交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对男女两性的性交关系做了较大的限制,这当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古典的一夫一妻制绝不意味着两性的和谐和幸福,而是贯穿着压迫和剥削。一夫一妻制的建立,是和父系社会、男权社会的出现,和私有制的建立,和人剥削人的现象同步出现的。原始时代的那种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状况改变了,群婚杂交的蒙昧状态基本上是消除了,可是人与人之间淳朴的、平等的关系也改变了,出现了压迫和剥削,女子变成了男子的附庸和工具。 一、古典的一夫一妻制缔结的途径 古代的婚姻缔结途径大致有掠夺婚、买卖婚和聘娶婚三种,其特点都是非自愿的,是通过暴力和金钱缔结起来的。 掠夺婚,通俗地说就是抢老婆。这是非常野蛮的,盛行于奴隶制社会。古罗马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将士们都把抢来的女子当老婆,军官优先挑选。中国东汉、唐以前也是这样。南北朝时,高乾求崔氏女而不得,就和弟弟高昂一起把崔氏女抢来了,置于村外。高昂对哥哥说:“何不行礼?”这个“礼”是指“周公之礼”,即性交。高乾明白这是要把生米煮成熟饭之意,就和这个女子野合,然后把她带回家去。《说文》云:“礼,娶妻以昏时,故曰婚。”“昏”指黑夜,娶老婆要在黑夜,为便于抢夺,所以“婚”字本身就有掠夺之意。 后世严禁抢老婆,认为这是“非礼”,违者要严惩,但是仍有一些不法之徒这么做。在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展出了一块木雕板,叫“王老虎抢亲”。这个故事说明朝有个恶霸叫王老虎,有一次在外见到一个貌美“女子”,就把“她”抢回家去,叫妹妹陪“她”睡,准备择吉成亲。没想到这个人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周文彬男扮女装的,结果不但没有抢到老婆,反而赔出去一个妹妹。 买卖婚就是买老婆,有时是通过赤裸裸的金钱买卖形式,有时是通过聘礼(“以俪皮为礼”)、服役婚(以劳役顶钱)等形式作为变相的买卖。可以说,这种婚姻形式一直影响到20世纪。拐卖婚则至今未断。 在古代最普遍的则是聘娶婚了,也就是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赤裸裸的掠夺婚和买卖婚相比,聘娶婚似乎是一个进步。可是实际上在那些“温、良、恭、俭、让”的聘娶礼节中,仍旧游荡着暴力与金钱的影子。女子不再为“匪寇”所抢了,但是要屈服于家庭或家族的压力,而且有时还有强聘、强娶之事发生。女子不再被当成货物公开买卖了,可是聘礼中还含有很大的金钱成分,无财不得。这种聘娶婚对于男女双方,特别是对女方来说,仍是不自由、非自愿的。 古人对聘娶婚十分强调,把它看成是封建统治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记?典礼》云: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 《诗经?齐风?南山》说: 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以上叙述,都是特别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是这样,就是“越礼”,就不是正派人了。 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当然和古典的一夫一妻制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古典的一夫一妻制的弊病在现代还有不少残余影响,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婚姻关系,仍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 二、对爱情的历史观察 在人类历史上,男女之爱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突然产生的,它的产生至少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男女两性关系应该比较专一。一般说来爱情应该是排他的,在群婚杂交时期,在“人尽可夫”或“人尽可妻”的情况下,怎么能谈得上爱情呢? 二是男女双方应该是平等的,平等才能相互尊重,相互尊重才能产生爱情。在男权社会,从总体来看是男尊女卑,男人把女人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对女子享有生杀予夺之权,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情的。但是,并不排除在这种社会中,有些男性能够尊重女性,双方在劳动和生活中相互了解,然后产生感情。“举案齐眉”的夫妻感情正说明了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 三是人类的文化素养要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这是因为,爱情不是抽象的,真正的爱情不是性冲动,而是心和心的交融,它和人们的思想、志趣、道德、情操、审美观念等等都分不开。越是文化素养差、愚昧落后的人在性问题上的动物性越强,爱情的成分越少。 四是男女的结合应该是自愿的。俗语说“强扭的瓜不甜”,“捆绑成不了夫妻”。在古代有不少夫妻是捆绑而成的,一般不可能产生爱情,不可能成为完善意义上的夫妻。而且,人们在强制和压迫的条件下反而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心理,这是爱情和婚姻的一种离心力。所以总的来说,在原始社会与私有制社会,夫妻之间很难有真正的爱情。 在古代由暴力和金钱缔结的婚姻中间,夫妻之爱是难以存在的,即使产生了“夫妻之爱”,也是“先结婚,后恋爱”,而且绝非普遍现象,维系夫妻关系的,更主要的是伦理、道德、责任、义务。古人也提倡夫妻恩爱,甚至把和、合二仙作为保佑夫妻恩爱之神,可是夫妻之爱要靠神灵来保佑,这实在是太苍白无力与虚幻不实了。汉代有一个官员叫张敞,他和妻子感情很好,常帮妻子化妆,替她画眉毛,在当时,男人干这种事是人以为耻的。有一次,皇帝要擢用张敞,有人就提意见说,张敞这个人替老婆画眉毛,胸无大志。皇帝就叫张敞来问有没有这回事,张敞回答说:“臣闻闺房之私,有甚于画眉者。”皇帝闻言一笑而罢。张敞和妻子的感情的确很好,可是人以为非,幸亏张敞回答皇帝的问话得体,不然,在那种大男子主义的环境下还不知要弄出什么乱子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