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的电话销售:外媒看中国高考:紧张、激烈 被称为“考试之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41:01
 

“考试之母”是全世界最大的考试

“令人畏惧的”“超级竞争激烈的”——英国《每日电讯报》在报道中如此形容中国的高考。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则给了中国高考一个颇为有趣的称呼——“考试之母”,称这是一场“全世界最大、最紧张的考试”。这家印度媒体的文章称,7日开始的高考对中国众多高三学生来说,是决定其一生、不胜则败的“终极时刻”。正是因为如此,这让中国考生普遍感到很大的压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将67日称为令中国近千万考生紧张不安的一天。尽管参加高考的人数连续两年下降,但这并不代表通往象牙塔顶端的路更容易走了,竞争依然激烈。“这场考试往往被形容为中国年轻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他们被大学录取的最大决定因素。”美国《洛杉矶时报》如此形容高考重要性。

北大、清华最受“状元”青睐

日本的《日经商务》说,中国在人口庞大的前提下,高考也被涂上了“竞争激烈”的色彩。

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说,高考“状元”们往往能轻易地就读清华、北大等顶尖大学,继而把通往优质人生的“护照”牢牢攥在手里,并且会像名人一样受到中国媒体的热捧。

日本《日经商务》曾发表过《中国大学入学考试“状元”调查报告》,根据报告显示的数据来看,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和清华是“状元郎”们的聚集地。1999年至2007年间,考入北京大学的“状元”有38人,考入清华大学的有22人。     

近七成考生能实现大学梦

德国的《中国观察家》注意到,2010年中国在参加高考人数减少的同时,实行扩招政策,这预示着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实现他们的大学梦。

美国《纽约时报》说,中国的高考某些方面与美国的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相像,但中国高考一年一次,每次总时长9个小时,持续时间是SAT考试的两倍。它几乎是所有中国大学录取学生的惟一决定因素。该报评论说,中国可能正在急剧的变化之中,但参加高考就像使用筷子一样,仍然是一项不可改变的规矩。英国广播公司认为,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消息还是不错的,“中国2010年的大学录取率比去年提高7%,达近69%”。

孔庙烧香祈祷高分 家长物质刺激

新加坡报业旗下的亚洲网在以《焦急的学生和家长们祈祷高分》为题的报道中写道,为了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不少考生和家长还到当地的孔庙里烧香祈福。写有“愿我在高考中走好运”“让我在高考中思维敏捷、出色发挥”等语句的祝福卡挂满孔庙。

《纽约时报》称,他们在采访中发现,中国一些富裕的家庭对自己的孩子许以极高的承诺:考上顶尖大学不但可以开庆功会,还能得到10万元甚至更高的奖励。“我爸爸答应过我,考上南开这样的学校,他就送我一辆奥迪作奖励。”该报引用北京女孩陈琼(音)的话说。

“中国的高考,是考生家庭的总动员”

“日本新秦网”报道说,“中国的高考,是考生家庭的总动员”。文章说,中国在67日迎来全国高考,考场外可以看到很多鼓励孩子的家长身影,他们成为中国高考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印度时报》也注意到中国家长的身影,报道称中国的考生们为了高考“拼命”,他们的家长们更是费尽心思,例如,为了避免堵车耽误考试,不少家长就选择陪孩子一起住进考点附近的酒店。

政府安检措施“密不透风”

法新社说,近期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大加强了校园安保工作,各地政府对此次高考也做足了安全检查和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为学生参加高考保驾护航。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国高考考场外的安保工作变得密不透风。法国媒体形容“北京城里四处都是警察、安保人员和城市志愿者”,他们四处巡逻并将考场外的街道封锁,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考试可以顺利进行。

美国媒体还关注了中国各地为照顾考生们采取的多项措施,比如暂时停止噪音大的商业活动,以免影响考生休息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