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草颗粒副作用: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27:05
刘洪福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政策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只有把农民心中的“命根子”变成农民手里的“钱袋子”,才能使党的政策基石更加稳固,才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    现状与模式    截至目前,夷陵全区共流转土地7098起,流转土地面积23244亩,涉及农户1.38万户,分别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5.8%、总农户数的10%。土地流转正在由无序自发流转朝着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的方向转变。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企业联动流转。二是产业带动流转。三是农民自发流转。四是政府引导流转。    成效和问题    夷陵区自2006年建立三级流转网络以来,土地流转工作正式步入了规范化、程序化轨道。2009年5月,农业部在夷陵区召开全国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推广了夷陵区的有关经验。总的来说,夷陵区的土地流转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成效:一是“转”出了规模。通过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全区土地流转大幅上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较快,农村土地逐步向种田大户、种田能手集中。二是“转”出了效益。通过土地流转的规范有序推进,部分乡镇收到了土地规模集约经营、先进生产设施得到更多运用、农民收入普遍有所提升的效果。三是“转”出了活力。土地流转机制的形成,使得土地这一关键性生产要素实现了合理有序流动,有效地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四是“转”出了和谐。土地流转中心为当事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平台和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使土地流转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运作,从源头上减少了因土地流转引发的矛盾纠纷隐患,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的土地是在农户之间流转,个例性土地流转规模较小,流转期限较短,集中程度不高。二是发展不够平衡,自然条件好和经济发展快的区域流转较多;条件较差和贫困落后的区域流转困难较大;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区域流转规模较大,反之则基本是一潭死水。三是引导力度不大,有些乡镇对土地流转及流转后的利用进行正确的引导不力,影响了其效率和效益。四是服务能力较弱,有些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人员老化、设备落后,导致土地流转服务工作跟不上农村变化的形势和群众的流转需要。    对策及建议    夷陵区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人多地少一直是制约其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推进现代农业、城镇化和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等需要,农村土地流转必将成为促进这些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需进一步在“四转”上下工夫。
    一是农民要“转”思路。当前,有些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如部分农民担心流转会丧失对土地的经营权从而不愿意转包出去等。针对此要进一步正确引导,用政策宣传、典型引路、给予补贴等办法,打消农民群众的顾虑。
    二是业主要“转”方式。以往土地流转主要是采取租赁方式,其程序简便,双方权利义务比较明晰;但流转价格、支付方式、权益划分等利益协商难度较大。针对此应创新流转和经营等方式,促使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中获得流转的土地,最大程度地实现土地流转双方的共赢。
    三是产业要“转”结构。要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经济为导向,加快建设“小鸦路百里精品柑橘走廊”、“宜大路百里高效茶叶走廊”和“黄柏河百里林业生态走廊”,继续推进以建设精品橘园、高效茶园和标准养殖园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工程,并围绕这些需要来流转和集约经营农村的土地。
    四是政府要“转”职能。譬如: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领导,适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施办法》,明确土地开发利用、权益保障、环境、信贷、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建立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服务;抓好对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等监管,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的规范有序。(作者系宜昌市夷陵区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