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剪纸教程:巴蜀游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5:44:57

尘封的记忆-永陵探秘前蜀王

再来成都的时候,我专程探访了永陵。这个曾让我颇感兴趣的前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居然能在繁华都市里历时千年而无损,并且是迄今所知唯一建筑于地表之上的帝王陵墓,其神奇之处绝对不是你从它身边经过所感受到的那种寻常、普通;我深深地为之折服与赞叹:王建,高人也!~

 

 

 

稍微回顾一下史料:
公元907年,朱温杀唐昭宗,建立后梁,从此,有着近300多年辉煌历史的唐王朝归于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大混乱时期,先后统治黄河流域的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后晋的五个封建政权称为五代。在中原政权的周边地区,又先后产生了十个地方王朝:吴、南唐、吴越、闽、楚、荆南、南汉、北汉、及前、后蜀,史称十国。短短54年间,历五朝十四帝,执掌政权时间最长者不过11年,最短者仅数月。由于战争频繁、政局混乱,统治者均没大规模修建陵寝。如今留下来的帝陵也屈指可数。其中发掘的前蜀永陵,后蜀和陵与南唐二陵都规模较大,在五代十国帝陵中有一定代表性,并对于探究唐代诸陵的内部结构有重点的参考价值。

继续回顾历史,再说说永陵的主人-王建:
王建(公元847-918年)字光图,河南舞阳人,平民出身,青年从军,智勇兼备,曾任宫廷禁军将领。在唐末军阀的混战中,逐步据有四川大部及重庆、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西部一带地区。公元907年唐亡,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前蜀的建立,使蜀地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与文化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公元918年,王建病逝。其幼子王衍继位后,荒淫失政。公元925年,前蜀为后唐所灭。

 

 

 

永陵最珍贵的文物,当属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的“二十四伎乐”。东西两面各10人,南面4人,均为女性。其中舞者2人,演奏各种乐器22人。共有20种23件乐器。在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种,其乐舞场面之大和乐器种类之多皆可称最,且极为写实,颇具神韵。乐器编制属龟兹乐系统。石刻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晚唐五代宫廷宴享乐的乐舞场面,在雕刻技法上表现出很深的造诣,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有极高的价值。

 

 

永陵有几绝,这里我简单说说,前面提到了,它是迄今所知唯一的陵墓室修筑在地表之上的地上陵,而且,永陵的后室有王建石像,这可不简单,这是目前我国历代陵墓中仅见的帝王写真!~
当然,进入永陵后是不允许拍照的,有机会去成都的朋友,可以去瞻仰一下昔日帝王的风采。


蓉城的如梭时光

从蓝天、白云、暖阳的丽江来到成都,马上就感受到了天气的明显不同:这里一直灰蒙蒙的!~我们到的第二天,看到天空是灰白色,问出租司机:最近会有晴天吗?他答道:这就算成都的晴天了。。。

不过,巴蜀之地的历史厚重感,会慢慢让你失望的心情转好。都江堰、青城山、杜甫草堂、武侯祠、青羊宫、三国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还有大熊猫!~~

其实,除了巴蜀文化和历史值得我们来品味,四川也不缺乏如同云南一样的秀丽风光。只是这次时间仓促,像峨眉山、螺髻山、邛海、九寨沟、黄龙、西岭雪山、天台山、四姑娘山、贡嘎山、阿坝等地都没有前往。云南闻名于世的泸沽湖有四分之三面积在四川,女儿国文化也是这里的骄傲;还有四川人认可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出了四川盆地,川西巴蜀之地也不乏锦绣河山。

成都的夜色也很美。如果你从人民公园开始步行,经过天府广场,走到春熙路的话,美丽的夜色让你陶醉。

成都小吃甲天下,别忘了来这里的人们还有一个目的:解馋!~

什么“锦里好吃街”、春熙路美食,什么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赖汤圆、三大炮、麻辣烫、夫妻肺片、军屯锅魁、川北凉粉、担担面。。。统统上来,哈哈!!!~

时光如梭,虽然在成都只呆了三天,却还是非常高效充实的;希望下一次的四川之旅,能弥补我很多的缺憾。。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最近央视经常播出的一则宣称四川旅游的广告片非常引人瞩目,不仅画面美轮美奂、背景音乐动听(后据了解,此背景音乐其实是和平之月1999年为NHK综合放送的一部关于日本人起源的记录片BGM推出的《日本人的遥远旅途(スペシャル 日本人はるかな旅)》专辑的第一首《Long Journey To Japan》。这就有点摆乌龙的感觉,咱泱泱大国难道没有自己的好音乐不成,我很“狭隘”的认为,嘿嘿~)关键是那句经典的、出自余秋雨的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非常的传神。这次到四川旅游,这句话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公交车身、街道横幅、马路牌匾、出租车内饰,甚者是景区工作人员的工服上。于是,我也俗一回,就顺手把它作为标题吧,呵呵!~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发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正是都江堰的修建,改变了这一切。如今在都江堰景区,很多美丽的细节让人陶醉、让人流连。。。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也就不会有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儿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史记》中提到:“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一年前,汶川大地震对都江堰景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景区内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垮塌严重,预计修复重建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伏龙观等部分景点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我是4月21日晚上9点多从云南丽江乘飞机抵达四川成都的,第二天一早选择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都江堰。所到之处,能看到许多的施工修复现场。但,古人修建的伟大水利工程,却自岿然不动!~


 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废,只有都江堰独步千古,永续利用,长盛不衰。

三国时期,诸葛亮曾派1200名将士守护都江堰;历朝历代的巴蜀之地管理者都非常重视这一恩泽黎民百姓的伟大水利工程。希望在我们日益强大的当代,有更多这样的伟大工程涌现。我们能留给后人的,不应该只有豆腐渣工程、烂尾工程、黑心工程、破坏生态的工程、形象工程......

所谓:不让古人,是谓有志。

这,就是我游览都江堰的最后心得,与您共勉!~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离开都江堰,我们驱车向青城山进发。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暗淡、沿途有不少经地震而损坏的建筑;包括青城山世界遗产标志门等,尤其是路被破坏的厉害,坑坑洼洼,非常的难走。由于很多大货车停靠在路边或进进出出忙于运送建筑材料,所以司机告诉我一段时间内也不会修路的。

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其道家思想、音乐、武术、饮食和养生之道等都有着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天然图画、全真观、五洞天、天师洞等让人流连忘返。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南侧,从岸边迅速隆起,主峰海拔2434米;山的东麓有距今约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芒城遗址,在中国同时期古城址中实为罕见。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对揭示古蜀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秦王朝即将青城山列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处山、川圣地之一。

蜀中名山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20公里处。连峰起伏,蔚然深秀。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其著名景区天师一带,周围青山四合,俨然如 城,故名青城。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到达山门时,雨开始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雨中登青城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青城山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它的“青”与“幽”。所谓“青”,就是到处多是青青的苔藓,非常的迷人;而这青色,在丛山峻岭中就越发显得幽静了。鸟啼鹰鸣、高耸入云的古树和翠竹掩映下,道观和草屋连接着一山又一山。。。

总算是把拜水和问道篇弄完了,已经是深夜3点了,攀登的过程和图片就另文再诉了;整理图片果然耗费时间啊。在众多图片中,随意采撷了一些嫩叶,挂在这里,为四川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