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淑慧杀兄雷迅下载:心灵快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55:19

­心灵快乐

­

 

­

­

­

­

­

 

­

­

­

­  心理健康的标准

­

 

­

[/B]一、 什么叫身体健康 ­

    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在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宣称:"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又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

­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在目前世界上并没有统一。我们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或她与大多数人、特别是与同龄人、同性别的人是否一致。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 ­

­

⒈智力正常 ­

     智力正常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绝大多数来访者这一条都具备。通过说话、察言观色便很容易确定来访者智力是否正常。一般不需要进行心理测验。 ­

­

⒉情绪稳定乐观 ­

     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与这一条相对立的是喜怒无常。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而是说他们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而且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

­

⒊人际关系和谐 ­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人,能信任和尊重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能以恰当的方式让别人理解自己。因而,无论他或她在哪个单位,和本单位的同学、同事关系都很融洽; ­

对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很亲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是与别人没有任何矛盾,而是在发生矛盾时能积极地、有效地去解决矛盾,重新让别人理解自己。 ­

­

⒋行动自觉果断 ­

    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便果断地采取决定,不盲目、不犹豫、把自己的决定贯彻如一,决不是说是一样而做又是一样。这并不是说不能改变决定,而是说不能轻易地改变决定。 ­

­

⒌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 ­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热爱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爱学习,如爱学外语、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把学习看作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爱工作,不仅按时上下班,而且创造性地去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务,把分担的工作看作是一种乐事。 ­

­

⒍正确的我观 ­

     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有正确的我观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去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不因为有优点而骄傲自大,也不因为有不足而自卑;总是知不足而进去不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愉快乐观。 ­

­

    上述标准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往往表现在几个方面。对照上面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亲爱的网友,你觉得你的心理是否健康? ­

­

­

­­

­

­

­

 

­

 

­

­

­      哪些人易患心理疾病?

­

 

­

    1、家庭中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尤其是父母和同胞兄弟姐妹中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心理疾病。   ­

­

    2、性格异常者,即性格与众不同的人。主要有分裂性格———胆小怕事、孤僻、懦弱、对人冷淡、缺乏进取心,易患精神分裂症;癔病性格———自我为中心,好表现自己,感情用事,心胸极为狭小,易患癔病;强迫性格———特别敏感,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刻板,难与人相处,易患强迫症;偏执性格———情绪过分高涨,经常处于亢奋状态,易患狂躁性精神病;抑郁性格———情绪低沉、忧虑,萎靡,心胸狭隘,易患抑郁性精神病。   ­

­

 3、生活、工作遭受过重大挫折,或意外不幸者,易患心理疾病。   ­

­

    4、生活单调乏味,无业余爱好,很少与人交往,无知心朋友者。这种人情绪偏于冷漠,波动较大,意志消沉,易患心理障碍。   ­

­

    5、消极感觉长期影响身心,诸如对生活的恐惧,对领导对工作的恐惧,对不能完成任务的恐惧,对夫妻生活不和谐的恐惧等等,随之而来的是懊丧、不满、激动、紧张和在同人们交往中的其它障碍。   ­

­

    6、政治冲突,如玩弄权术,勾心斗角,特别是心术不正者,易发生与心理相关的疾病(如:失眠、腹泻、肝硬化、肿瘤、高血压病等)。   ­

­

    7、酗酒、吸烟过度及长时间呆在噪声环境中,易产生与心理上密切相关的疾病(如溃疡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

­

    心理医生提示:心理疾病与易感素质密切相关,但也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与调节能力及心理刺激时间的长短。所以,自觉有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呼唤心理医生,因为心理卫生贵在预防,如果您已患上某些心理疾病,那么要及时进行心理治疗。 ­

­

­

­

 

­

­

­心理疾病的诱因

­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急剧升。那么,导致现代人心理疾病的诱因是什么呢? ­

­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在社会整体节奏迅速加快的同时,都市白领群体更是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他们中的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从生理角度讲,一个人的精神如果总是高度紧张的话,会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及免疫力下降,易产生各种身心疾病,甚至会导致“过劳死”。 ­

­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现代社会中,因为感情受挫和婚姻变故所引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

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婚姻质量的重视和要求,离婚率在我国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这种变故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

­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上网人群的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

­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由于下岗,尤其是夫妻双双下岗,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在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的敏感话题。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

­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有些求上,  在对事业的追人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

­

­

­

[/B]­

­

­

 

­

六、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众所周知,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最苦的是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过激、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

­

七、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不少独生子女任性、自私、不善交际、适应力差等现象已成为家长和学校都感到较为棘手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却在家长。他们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

­

八、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近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如买股票、买彩票、买房子、做生意等等。这其中既有投资的成分,也有投机的操作,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

­

九、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上述这些可导致人们产生“心病”。 ­

­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是全社会都应当关注的大事。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人心理疾病有上升趋势,而其主要是由于缺乏精神关怀所致。由此可见,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

­

­

­

­

­­

­

­

 

­

­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询?

­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询呢? ­

­

  (一)忧郁症:指一种持久性的心情低落,常伴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

  (二) 焦虑症;指一种持续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的状态,并非由实际威胁引起,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不相符。 ­

  (三)恐怖症:指对一种特定的情景、物体或人产生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从而不得不回避。 ­

  (四)强迫症:指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常伴焦虑和恐惧。 ­

  (五)疑病症:指过分地关注自身健康,怀疑身体某部或某一器官异常,尽管临床检查无客观证据,但总认为患了某种疾病,同时伴有焦虑不安。 ­

  (六)癔症:指由心理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急起短暂的精神障碍、躯体障碍,但无器质性病症。 ­

  (七)神经性厌食:俗称“减肥综合症”,指一种以厌食、消瘦、闭经、虚弱为特点的女性心理疾病。多见于青少年与平时爱打扮者,与追求苗条而盲目节食的不正确做法有关。 ­

  (八)神经性呕吐:指一种反复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为特点的疾病,常具有癔症性格,暗示性强,女性多见,往往在明显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 ­

  (九)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夜惊、梦呓、夜游几梦魇等。 ­

  (十)老年期心理问题:包括老年人的孤独、恐惧、自卑、多疑、忧郁、失落心理等。 ­

  (十一)更年期心理问题:常称“更年期综合症”,表现为月经紊乱、植物神经紊乱、情绪不稳定;心理上紧张、焦虑、恐惧、敏感、多疑等。 ­

  (十二)多动症:指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行为不良为特点的儿童疾病。 ­

  (十三)遗尿症:指一种4周岁以上反复出现的夜间不自主尿床儿童疾病。  (十四)性心理咨询:包括阳痿、早泄、性冷淡、异装癖、恋物癖等。 ­

总而言之,无论什么人,只要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障碍,尤其在意外事故、精神刺激、心理创伤、人际矛盾的情况下,都应及时求教于心理医生。 ­

­

­­

­

­

 

­

­

­心理养生四要素

­

 

[/B]       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

­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