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明显陵旅游景区:新善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07:23
1.1新善本的定义
  新中国建立后,图书馆界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辛亥革命之后珍贵稀有文献的入藏和保护,为此引入了新善本的概念。1953年,时任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主任赵万里先生提出“新善本”的收藏标准为思想性、历史性和艺术性,但重在稀有罕见上。这一收藏标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开创了国家图书馆对于新善本有意识的重点收藏,第一次提出了新善本的概念。但在新善本内容上,格外突出了较强的政治性。许多图书馆也是基本依据此标准,侧重革命文献和进步文献的收藏与保护,淡化了对其他珍贵文献的收藏。
  1998年,国家图书馆赵洁敏、黄霞对新善本有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所谓新善本,是相对古籍善本而言的,有承上启下之意。其收藏范围基本上是从辛亥革命起至建国前这段时期的书刊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各种进步书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早期译本以及宣传马列主义的书刊资料;解放区、根据地出版的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油印本、单行本、汇编本等。此外,还有少量太平天国、义和团的历史文献。”此定义,内容上偏重于进步书刊、革命文献,在时间上大致是从辛亥革命起至建国前这段时期,在时间上设定了下限,收藏范围较窄,限制了建国后珍贵历史文献作新善本入藏,不利于新善本的全面收藏和保护。
  2003年,姜德明先生提出新文学作品“善本”的概念,认为“除了重要原本和初版本、孤本、手稿本外,作家题跋本、签名本、亲笔校订本、部分土纸本、革命烈士的书和引发文坛书林重大风波的书以及具有特殊装帧艺术价值的书等均可入善本之列”。扩大了新善本研究鉴藏范围,强调了版本价值在新善本收藏中的重要性。
  2004年,郑州大学图书馆赵长海研究员参照对古籍善本的定义及各图书馆对新善本的入藏实践,提出“新善本是相对古籍善本而言,在近现代历史上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且又流传稀少的书刊资料,均可视为新善本”。赵长海提出的新善本概念参照了古籍善本的“三性”原则,吸纳了古籍善本定义的灵魂和精髓,强调了新善本是古籍善本在时间上的延续,时间上不应该有下限,当前出版物也是有新善本的观点,较为准确。
  
  1.2新善本的特征
  1.2.1版本特征 古籍文献与现代文献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①文献内容是用文言还是用白话写成的;②文献装帧是传统的木刻线装方式还是现代的装帧方式,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其成书时间、文献内容、版本类型等方面具体情况进行判定。
  相对于古籍善本而言,新善本的“版本要素”应包括:封面、封底、扉页、版权页、横排、竖排、简体、繁体、开本、版式、平装、精装、版次、印数、插图、插照、出版标记、版权印花等等。
  相对于古籍善本而言,新善本应是具有历史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好版本与好文本。在版本方面,要强调版本的代表性及重要性,要突出文献价值在新善本中的重要性。如“新文学善本”主要包括重要新文学书籍的原本、初版本、孤本、手稿本、精校本;民国时期的签名本、毛边本、精印编号本;革命文献中的土纸本;因作品被禁而出现的伪装本、删节本等等
  1.2.2历史文物性特征 新善本中的“民国时期的珍贵文献”、“新文学善本”是文物珍品,极其珍贵。它们真实地反映出那个时代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的各个侧面,记录了近现代中国经历的多次革命变革,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最动荡的时代,突显了历史文物性特征。
  1.2.3学术资料性特征 新善本含有大量学术珍品,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利用价值。辛亥革命以来众多著名学者秉承传统中国文化,吸纳西洋现代文明精神,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碰撞在文、史、哲诸领域产生了各类重要学说,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潮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交汇碰撞,文化论争与文化现象繁荣昌盛,是一个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学术的活跃必然带来论著与出版物的繁荣,各种书刊代表着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乃至相互对立的立场,客观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面目,忠实记录了各种学术的演进历程,许多学术性较强的文献至今未见再版,是极具研究利用价值的学术资料,新善本具有明显的学术资料性特征。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陆侃如夫妇的《中国文学简史》、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郭沫若的《青铜时代》、阿英的《晚清小说史》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