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编结长度规定:新闻故事类节目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07:09
新闻故事类节目探讨 时间:2011-07-10 14:45:00  作者:;  来源:   ● 徐英才  王静
  从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到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从辽宁电视台的《王刚讲故事》到吉林电视台的《牛群冒号》,从开始的单一用故事吸引观众,再到后来的名人效应,现在,荧屏上直接面对观众讲故事的专栏不断出现,真可谓是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真实的、有代表性、有故事性的,就会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以故事讲述的主体来分,有著名人物故事、准名人故事、百姓故事和边缘人物故事;以关注的题材分,有以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为代表的财富故事,以湖南电视台《真情》为代表的情感故事,以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为代表的探秘故事。以河南电视台《走进法庭》、《临行会见》为代表的法制类故事,还有今年年初在贵州卫视推出的以《亮剑》为代表的打假故事类节目。
  以节目的表现形式分,可分为整体故事类栏目,如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南京电视台的《周涛讲故事》等,还有在大型新闻节目中穿插故事板块,如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青岛电视台《青岛全接触》等。
  这种新闻节目中的故事板块,长则15分钟,短则5~7分钟,大都是一事一记,一人一片,短小精悍,反映的一般是基层情况,如一些新的信息、典型的经验和身边的人与事。这类故事往往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看,播出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个好的记者、编辑就是一个好的说书人,他要把一件事讲得声情并茂、起伏跌宕。下面根据制作新闻故事的实践,谈几点感言。
  首先,是故事的取材。
  央视《讲述》栏目制片人梁红说,故事类节目不应该只是“眼泪加工厂”,而应通过老百姓身边的事告诉观众一些道理。江西卫视《传奇故事》节目的制作人金飞说过:做民生节目的制作人要把握一个标准:“雅能做俗,俗不能俗”。
  其次要学会给故事理脉络。
  不同的故事,往往会有不同的叙事结构。情感类、事件类、案件类的故事往往表现手法不尽相同,倒叙也罢、插叙也好,这都不重要,关键是这个结构是不是最有利于讲述我们所要叙述的故事情节,有时候,我们写稿子要设置悬念,步步设局,一个谜接着一个谜,这样的故事才会吸引观众。
  故事素材是不能改变的,但结构可以改变,因此,记者编辑在编写制作之前,应对故事素材有所了解,把握好基调,设置好结构。一篇故事就好比是一棵树,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章节都像树叶,必须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再好的东西,如果远离主题,不是这棵树上的,也要选择割舍。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故事的主人公或新闻现场的目击者往往是处于第一位的,有了精彩的事件现场、有了生动的人物采访,镜头的冲击力足够,解说词就不再是叙事的主要工具。
  第三,电视是视觉传媒,直观性最强。
  讲述故事的时候,生动的细节是构成一个好节目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碰到的问题往往是“情节好编,细节难找”。但只要在采制新闻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用平民的视角去接触我们所要讲述的新闻故事主体,那么,对生动细节的捕捉也并非想象中那么难。
  细节的捕捉主要体现在对非语言符号的捕捉上,比如不同的受访人物的个性化神态、动作手势等,通过对大量细节和表情的抓取,使节目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内容里传播更多更密集的信息。
  音乐是一种最细腻、最直接和最丰富地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营造气氛,抒发感情。在电视新闻中使用音乐,有助于加强事件中的戏剧性情节,可以使新闻声情并茂,音画并举,增强报道的表现力。音效对于新闻故事包装也起到了“装饰”作用,紧张的、伤心的、诡异的音效都可以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
  主持人抛弃字正腔圆的播音腔,用贴近生活、富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和语气、恰当适度的形体语言来讲述新闻,就像“和朋友说话一样”,使“情”从语生、“形”从意出。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诠释”。
  有些节目出于商业利益的追求,片面追求收视率。出现了故事造假、炒作他人隐私、热衷边缘题材、表现手法刻意煽情以及记者、编辑缺失人文关怀等问题。编导对采访深浅的理解,文字编辑对主题内容的解释、质疑、引申和化解,配音对整体基调的把握,配乐对主题段落的渲染、煽情以及主持的原则、立场,素材的取舍等电视制作的每一项,都透露出制作人员“诠释”的水平。最高的“诠释”,是来自于制作人美好心灵的释放,面对大悲大喜、酸甜苦辣的人生,表达出宠辱不惊的思想。
  总之,故事类电视栏目还处在快速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加以总结和提升,对故事类栏目进行积极探索,这种类型节目的前景将是广阔的。
  
  (作者单位:青岛电视台《青岛全接触》)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6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