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网制品生产厂家:企业家如何培养下一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44:08
作为哲学思想家及管理哲学家,我自然关注这个时代中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重大问题,因而我愿意从哲学与管理的角度来诠释,使朋友们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关心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

  徐曙光出身于靠近威海的乳山。乳山我是去过的。那个地方靠海,风景不错,虽然算不上贫困,但是属于乡村地区,与外面世界比较隔绝。我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山东人,他们的性格我很了解,他们勤于学习,刻苦耐劳,有向上冲和打天下的精神,并能不断寻求机会出人头地。山东人这种性格也是历史上中国人较为典型的性格,是走向成功的一种动力。徐曙光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成功尤其与他能抓住一系列的机遇有关系。他在美国念博士的时候找到一个做大公司财务经理的机会,他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他虽然放弃了念博士学位,却开始了更为奋发的企业创业活动。他能吸收西方企业重视实用与效益的态度,适时回国创业,马上就能实践与推广。

  我必须说中国从90年代,尤其是在邓 小 平南巡之后,即从1993到2005年,经历了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亦即现代化的改革时期。此一时期带动出很多人才。这使我想起了日本的明治时代,为了现代化创造了很多个人发展的机会。武士阶层的人到东京找机会,几十年内造就了一大批大公司、大企业的人才。中国从90年代起就积极走向现代化的事业,自然也激发了不少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其中很多是我教过的国际东西方大学的EMBA班的学生。他们有的很成功,无论在政界或在商界都能出人头地。现在看看中国这批已经到了四五十岁的成功人士,不是看他们是否更成功,因为他们已经够成功了,而是要看他们是否能够持续地发展,他们能否在中国更为发展的时候,成为跨国际的世界级的企业领军人物。我认为徐曙光的成功史是一个成功创业的重要案例。他处处都在找寻和利用机会来充实自己。除了他确实有自己的才华外,他的学习精神、敬业精神和负责任的精神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他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谈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我认为更有一番意义。

  徐曙光作为成功企业家成为巨富,自然面对一个问题:他能否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这就要看他是否能培养出强大的下一代。如果创业的一代不能培养好自己的子女,子女也就不会了解创业的艰难,更不会有技能来维护上一辈创业的成果。这个是经验的总结,这种经验不光中国有,美国也有。著名的福特公司,第二代就出了严重的问题:酗酒、飙车,差点把福特这么大的公司败在他手里。万幸的是到了第三代,就是老福特孙子这一代才恢复过来。但美国很多的家族企业仍是富不过三代。有些美国企业家认为不需要考虑“三代”的问题,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企业家就想把钱的一半捐出去。提出“取自社会,还于社会”的价值概念。这自然也是一个办法。但如果家族企业要发展,就有责任对第二代进行教育,让他们负起责任。如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好的企业家对自已子女的教育这么重视了。从一般意义而言,作为父亲必须对子女的教育负责任。从企业家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子女,提出新的要求与方法,更具有参考的价值。徐曙光是以一个企业家办企业的精神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对自己的成功有深度认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成功。他以企业家的优势和条件为自己子女的成长教育提供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条件。

  我很高兴看到徐曙光强调做父亲的应该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这是其他人不能取代的。不能因为自己是企业家,就忘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至于是不是永远扮演做父亲的指导角色,那是另外可以考虑的事。他说明在子女小的时候,做父亲的需要重视环境与机会教育。对于自己的言行,也要做出示范,这当然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身教”与“言教”。徐曙光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与子女的分享和沟通,这也是非常好的。这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至于书中讲到为女儿制定具体的人生目标,可以供参考,但却不一定是通则。作为父亲我们期盼子女的是他起码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具体目标则决定于个人逐渐发展出来的能力与取向。另一点也值得一提:父亲应对子女在一些学习问题上做积极的要求与规定:一天记一个英文字、或一天背一条成语等,这些看似小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成为最后成功的关键。
基于以上的评述,我想在此说说一般的父母应给予子女什么样的教育。我在此想提出八个简单的要点:

  1.要培养子女有高尚的理想,多考虑为人类做些什么公益的事。就像孙中山先生说的“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2.要鼓励子女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对生活中各种事都能认真的学习。人要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去完成和发展自己。

  3.要鼓励子女建立独立思考的习惯,因而能够在广泛的学习中自求进步与创新。

  4.要培养子女坚毅的性格,不怕挫败,因失败而更加努力。这要建立在有价值的理想的认识之上,不应只为赚钱牟利而追求。

  5.要帮助子女建立对己对人的信心以及对待人生的乐观态度。现在的孩子,十几岁自杀的也有。这并非气质与遭遇方面的问题,而是父母是否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肯定、自信与支持的问题。

  6.要培养孩子有判断是非等基本价值的能力。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这都是价值判断,此一能力必须在父母的指导与示范中发展出来。

  7.要培养孩子具有选择方向的能力。在是非善恶的分辨下,也懂得吉凶祸福、利害得失,不可因自私与贪婪而自欺欺人,如此最后也不一定成功。有些选择非常容易受到威胁利诱。有坚定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的。

  8.一定要求子女对人和事都要有负责任的态度。做任何事要有责任感。对人要有开阔的胸襟,不能别人和你意见不一样你就对人有成见。对人要有礼貌,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对生命要有基本的仁慈。再小的生命,也需要保护,这是一种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徐曙光书里讲到他和女儿如何关心他人,关心乞丐,关心不幸的人,这是需要培养的一种好态度。

  以上八点,都是父母通过言教和身教可以影响到子女的。徐曙光提出的“境教”的方式需要父母大量的付出。而“境教”,在我看来,就是利用机会进行环境教育。父亲应该抓住机会去教育孩子。我们都希望子女成为成功的人,或者有声望受敬仰的人,但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力求进步的具有良知的人。

  从中国儒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到,海外的中国人应该对中国的文化有基本的认知。成功的企业家对自己子女的文化修养与历史根源的认识要加以特殊的关注,毕竟现在人类还没有达到世界大同的地步。中国文化强调中道和中和,强调和谐以及与人为善的价值。如果只强调子女如何追求西方式的成功,而不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视德性的开发与培养,是不够的。父亲有责任让子女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让他们明白自己可以作为两个优秀文化的桥梁,并有责任来帮助母国的发展,帮助世界的发展,追求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这将是父母对子女的一个无可取代的传承,做出的贡献可能比任何贡献都要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