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浪漫主义特点:选择科学教子成才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7:55:50
  选择科学教子成才之道 

 

                (根据书刊和网络资料编写)

                                                 杨怡兴   周娟宜

                               前          言

         我们曾想写些关于人生感悟的文字。几年前开始了这一课题的思考,定名为《人生与选择》,拟分“托起朝阳、知能求索、人间博弈、多彩余辉”四个篇章,随后着手收集资料并开始了写作。

“托起朝阳”和“知能求索”两个篇章是讲人从出生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总结和探寻孩子在学前期和求学期的成长规律,以便培养出优秀的、富于创造精神的新一代。我国历来注重家教。现在,许多家庭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培养上。但是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主要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专门机构,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指导和帮助学生从积极的社会因素中受到有益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教育孩子又要与各方密切配合,很有必要懂得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教育方法和要求;还要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学习过程和方法;家长分散在各行各业,大家都很忙,对孩子学习的新课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像学校老师那样专业;大家虽然曾经都做过学生,有的是高学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加之工作烦忙,同样会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求学阶段的孩子是受教育者,但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对自身的成长过程和学习方法与规律,应该有科学的了解,才能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托起朝阳”和“知能求索”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论述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意在为广大家长选择科学教子成才之道,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有位伟人说过: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笔者认为一篇好的作品,要周密思考与时俱进,体现前人在这一领域的真知灼见,并有自己的体念,这是作品内涵价值的支撑。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信息交流,也加速了知识的老化。为此,必需博览群书,同时要通过报章杂志和Internet Explorer了解诸多学科的最新进展。这对我们来说是过于沉重了。但是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健康不佳、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坚定信念,战胜疾病,找出尘封的读书笔记,搜索多年的记忆,阅读相关的书籍,从头学习电脑,终于开始了艰难的写作。文中提到的人除报刊公开发表的以外,都是笔者的亲友和资料介绍的人物。经过斟酌,除历史的和现在的名人采用原名外,其余均用化名,男生在B、女生在G后加名字的拼音字头。因为他们大都学业有成,前程远大,无须笔者为他们扬名;而对少数在成长中遇到坎坷的孩子,也可避免再给他们增加思想负担。由于健康原因,加上水平有限,写作经过较长的时间。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国内教育界的老前辈钱钟书先生的学生周令本老师等教育界前辈的指点,并得到美国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徐 刚博士、罗特格斯大学李洪华教授等留美学者的关心和帮助,以及我们的子女的大力支持。他们的帮助,使我们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考中,更好地吸取精华,扬弃糟粕。 现将《托起朝阳》和《知能求索》两个篇章合并编辑成《选择科学教子成才之道》奉献给大家,限于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批评和指正。      

                   

人 生 与 选 择

                                              绪     论

    人的一生在不断地进行行为选择,选择正确就顺利、成功;反之,则人生道路艰难、甚至失败。人生像置身于茫茫云海,掌握了自然和社会规律,就如雄鹰展翅,搏击长空;反之,便是一只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荡。人生又如身临大海,掌握了规律,好像鱼翔水底,来去自由;反之,则像海上孤帆,随波逐流。说到底,能够搏击长空的英雄人物毕竟是极少数,然而不管身处社会那个层次,每一个人都应与时俱进,以迎难奋进敢于创新的态度,对待人生选择的事业。

     成人  的选择是社会性选择。社会纷繁复杂,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社会道德、法律提供的,只是一种趋势和大致方向,选择的多样性,反映人生的多样性;千奇百怪的选择,折射出多彩的人生。选择对与不对,主要决定于选择目标的正确,同时也要有正确的方法。总的来讲:一要看是否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二要看自身是否具备目标选择的条件。科学发展观具体到个人,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科学的选择。一个人如果能够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树立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又有较高的情商和智商,能够洞明世事,就会发奋学习,不断磨励自己,提高创造能力,选择正确目标和方法,抓住机遇做出有益的贡献,成为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选择正确与否只是多少不同而已,应该以平常心态对待。

    纵观人的一生,大体上就是做四件事情。首先是哺养教育下代,子女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托起明天的太阳,是社会共同的责任,这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生存繁育和发展的需要。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唤起了成人的牺牲观念、无私的观念,饥饿父母面前的最后一块面包渣,自然会让给他们幼小的孩子而不会留给自己,这些都是在家庭之外几乎无法看到的美德”。就是那些因各种原因没有生育的人们,也会本着“成年人对幼小者的爱”,喜欢孩子,关注幼教事业,在心理上经历同样的历程。二是求知学习,准备走向社会。这个过程就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阶段,也是自身社会化的过程;包括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建立和完善道德价值观念,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学会社会生活规则,掌握生产和创造技能,逐步参与社会活动。这个过程是个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帮助下完成的。三是回报社会,参与社会博弈,开拓自身价值,这是人生活动的主体。人类文明和社会财富都是人们一代又一代积累下来的;人类通过本能的和理智的博弈活动,创造并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四是安度晚年。人都是要老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老人要顺其自然,对于家庭和社会上的问题,要放手放心;在需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发挥余热,绝对不要“包饭养子孙”;要保持晚节,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科学对待疾病,宁静淡泊,安然隐退。尊老敬老是中华传统美德。成书于元代的《二十四孝》记载了我国古代孝顺双亲的事迹,“香九龄能温席”、“董永卖身葬父”等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老年人曾经哺育了下一代,年青一代有道德责任和法定义务养老送终,帮助老人度过幸福晚年,这也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美德。一般说来,人生的学前期、知能求索期和老年期,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下,求得自身最好效益,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其手段主要是自身行为选择的最优化。而人生博弈阶段除优化自己的行为选择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和有选择地运用博弈理论,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成长中的选择,都必须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在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现实社会里,保持平稳自若的心态,从容选择与放弃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既要考虑自己的爱好兴趣,更要看主客观条件。只有在选择时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必要时选择放弃也是智者的明智之举。

    首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健康状况。如有色盲的学生就不能报考地质,过敏体质的人不宜报考护士……有的专业会有对健康的要求。第二是心理和气质。抽象思维型的学生不宜学习绘画和建筑,报美术、音乐和体育专业的学生都要有特长。内向型性格的人不宜从事外交、外贸等专业工作。第三是自己是否具备目标的选择能力。如上学想报考某校,要看你的成绩是否达到进入某学校的标准,应聘某个职位,看你是否具备必要的技能。客观条件首先要看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需求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决定上学和就业的方向时,要作必要的调查,了解国内外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决定学习专业和发展方向。

      审视和体察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十分重要。为了在自己的行为选择中做到最好,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兴奋不巳。这时候你就得到了升华,工作会是享受,毫无疑问你将会从此得到成功。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遵循规律了解主客观条件,有很强的专业性,要认真学习和体察,老师和家长要给于帮助,但不能包办,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必要时要向专家和专门机构咨询。

人们对未来的选择从动因上讲是自身的需要。需要是人类对延续和发展自身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需求的反映,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人的物质需要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要求,精神需要是人在具体生活环境下精神方面发展条件需求的反映。它们都受社会生产、生活条件的制约。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人需求的社会性。人能够认识和反映整个社会各式各样的需要,当这种社会需要反映到个人头脑中并为他所理解和接受时,就成为他的信念,转化为他的个人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 B 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就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方面从低级到高级阶梯式上升。前三个需要属于低级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得到满足,后两个需要属于高级需要,从人的自身体验得到满足,其核心是自我实现,上升到自我实现的人是理想的人,而真正达到这一境界的只有少数人。常言道:“衣食足,礼义兴”。一般说来,人只有实现了初级需要才会上升到高级需要,物质需要是一切需要的基础。从辩证的观点看,人类为了理想和信念,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许多工人、农民在饥寒交迫、无法生存的情况下,毅然投身革命,在党的领导下,为保卫祖国和推翻三座大山而英勇奋斗,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就是精神变物质的具体表现,是推动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人们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需求层次和文化知识素养来决定行为选择的。我们也看到个别所谓“有理想信念”的人物,在物欲横流和各种诱惑下,一下子从信念高峰堕落到金钱的罪恶陷阱而不能自拔。这是需要层次上的一种突变。这种情况是否发生,虽与个人品质和教育关系极大,决定的还是社会的监督环境,也就是他这样做将为之付出多大代价!所以说任何人都不能特殊,所有掌权者都必须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尤其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历史见证了绝对的权力,不可避免地产生腐败和罪恶。

人的价值观念决定需要的层次和内容。随着个人的成长,人的需要选择的实践表现形式也在变化,主要经历本能、兴趣、社会的几个过程。处于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其社会化程度和价值观念也有差别,为了如愿,会根据自己当时的价值观念和所处的位置,进行行为选择。在婴、幼儿时期,就本能地自发按照自己的生存需要,饥思食、渴思饮。到了人生的其它阶段也会按照生理本能的需要在理智指导下进行行为选择。如:择偶、求知、追求美好生活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进入兴趣选择阶段,这时候人们的选择主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这主要是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孩子。当然,兴趣也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兴趣需要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儿童时期,才能把他们的精力用到有益成长的活动上来。比如学习电脑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孩子自控能力差,玩电子游戏上了瘾就会妨碍学习,甚至害上类似精神疾病的“网瘾综合症”,造成不良后果,家长和学校都要加强引导。在大中学生的学习期间,建立各种兴趣活动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会大大促进他们的学习。成年科学工作者的兴趣,会使他们忘我地奋斗一生。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选择会逐渐涉及家庭、集体、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进入社会选择,也就是人们根据公共生活规则、道德价值观念、法律法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行动。应当指出:只有在初生婴儿中存在纯本能的选择。但是,这三种选择在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会具有不同内容或有所侧重。然而,它们都是伴随人的一生的。

总的说来,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着他选择的自觉程度。本能、兴趣和社会这三种选择成份,在不同人的身上表现形式会有不同的份量。有的人没有社会责任感,颠倒了荣辱观念,个人利益第一。他们与动物一样,纯粹从本能自私的目标出发选择。比如一些贪污腐败分子就是这样的人。相反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很强,他的选择就会认真考虑人民、社会的需要,廉洁奉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雷锋的光辉形象,教育了几代人,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热爱的事情就会有兴趣,有兴趣的事又是社会需要的,就会做得更好,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现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道德、法律允许的利益仍是选择的基础;因为人要吃饭,在正常情况下,生存是一般人的第一需要。只有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人们才能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做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尽管如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从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来进行行为选择。

人的行为选择,必须尊重科学。某一学科的问题,必须以其现代科学理念为依据来进行选择。以人生初期为例,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只能按照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成长规律来安排,而不能违反天性、拔苗助长。比如在身体锻炼方面,不要让儿童养尊处优;对他们的饮食、衣着,能保证安全、温饱和必要的营养就可以了。早在宋朝著名儿科医生钱乙就提出:“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孩子饮食不要顿数太多,不要吃得太饱太油腻,以免伤及脾胃。穿著最好轻薄些,让孩子多到户外游戏,可以活动筋骨,畅通血气,穿的过于暖了,缺少锻炼,难御风寒。”现在,一些有见地的家长,也会本着这种精神,使孩子们从小受到应有的训练,以增强他们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即“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像播种了的种子,具有巨大的力量。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能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注意引导,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温室中的花朵,超标准的伙食、过分的呵护;在学校则是超时、超负荷的课外作业,使他们完全失去了选择自由,丧失童年的天真。不但使儿童体重超标,生命力降低,应变能力差,在优越的条件下使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出现搁置性衰退;而且不适当的学习安排,也同样违反儿童的天性,影响智力发展,学习成绩下降,适应不了时代要求和环境变化。在孩子应当按本能自然进行选择的时期,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反而受到逆向干扰,结果是事与愿违。应当知道儿童天赋的创造能力,就和动物的本能一样,不过动物的遗传本能具有、也仅有完整的行为模式,而儿童的遗传天赋则是创造能力—潜能。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放映了日本电视剧《狐狸的故事》,就是讲北方四岛一个“狐狸家庭”怎样教育幼仔,五只小狐狸有三只学会了捕食本领,最小的一只因眼瞎掉下了悬崖,另一只懒狐狸没有学会。小狐狸大了老狐狸就把它们赶出去自己觅食。而其中一只由于没有掌握生存能力,最终饿死在水塘边。这一故事对我们正确地教育孩子确有很大启发。因为人的本能就是上代遗传给儿童的创造潜能。我们切记不要“穷人养娇仔”。要遵循规律搞好孩子的教育,尤其是过去忽视的早期教育,不要骄惯孩子,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一代。

要用现代科学理念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人类向来是关心自己未来命运的,也曾不断地寻求选择行为的方法。远古时代,当人们遇到疑惑不决的问题时,往往采取随机决断的办法。例如,随意抛出一枚硬币,用它的正反面来判定某一问题的次序,以决定自己无法决断的行为;而且把它看作是天意或神明的启示。而随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某种现象一再出现,人们便逐渐按照积累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或理论去解释这些现象。于是便产生了各类占卜行为。如《易经》是我国古代占卦的原典,与《易经》相关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占卦算命的材料,在我国历史典籍中大量存在,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为了得知个人的未来,以《易经》为渊源,从古代起,就有人研究一些时代代表人物的出生年月和成败周期,进行类比分析,以期找出规律,探知未来。流传较广的有唐代的《袁天罡称骨》、宋代的《三命通宝》、清代的《穷通宝鉴》等书。于是,“算命术”便发展起来,一些人以此为手段,通过算命骗人钱财。前面谈到,占卦、算命等卜筮行为,在民间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一方面与传统文化有关;同时也因为只要有人存在无法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事情,只要人类的知识、理性、智慧对社会现实问题还存在局限性,便有人借助于某些偶然的东西来决定自己的行止,卜筮行为就会有存在的土壤。卜筮行为有多少准确性并不重要,主要是它的心理作用。对于随机问题出现的可能性,现代数学的概率论是有明确答案的。但是人们存在两个明显的认识误区:一是把古代的原始科学观念等同当代科学理论。如《易经》是用阴阳、八卦来解释自然与社会变迁的占卜之书。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是西周以前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总结,有许多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和使用参考价值;如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达到了前科学的水平。但是,它只是有朴素的唯物史观的表述,仅仅提供了大致的发展方向,无论如何不能等同、更不能代替现代科技。二是把文化等同于生活,甚至用古代文化比拟现代生活。我们知道文化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人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神话。如:“彭祖活八百岁”、“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等。很显然,这只是古人的美好向往和愿望,现代科学证明人的生理生命是活不了八百岁的,夸父、嫦娥也都代替不了航天工程。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生活理念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用占卦、算命等卜筮行为来选择未来,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每一个人的未来总是和他的生命轨迹联系在一起的,其一生的活动,时时刻刻都是受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而这些是千变万化一去不复返的,所有的因素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不可能重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算命、卜卦等只能是骗人的把戏。只有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数学、生理、心理、社会、政治、经济、医药、教育以及未来学、预测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从各个不同侧面了解人生的成长过程和运动规律,然后综合分析,才能浓缩人生精华,探求人生哲理,为人的行为选择指明方向,这才是科学。 人在成长中的选择类型是一个大的命题。

首先是定向选择。就是你这一辈子活着为了什么?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就是人生观、世界观问题。人生的价值表现为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文明进步社会要求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社会价值是通过对他人、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有益贡献来体现的;人生自我价值的评价,由个人价值观决定,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同一件事在不同人之间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它在人的选择中带有定向的、根本的指导作用,同时发挥制约作用。中华民族历代先贤树立了人格的丰碑,多少先烈为革命成功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各条战线上的英雄人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都为我们定向选择指明了方向。纵观历史,在社会人群中,“大公无私是圣人,先公后私是贤人,公私兼顾是常人,先私后公是小人,损公肥私是罪人”。现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公认的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所以,不但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而且身体力行,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比关心自己的利益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人就是圣贤。多一些圣人、贤人,少一些小人、罪人,振兴中华建设小康社会就会好一些、快一些。现在腐败分子的产生,除了体制弊端、一些单位制度不健全和监督不力外,社会上荣辱观念淡薄,不良社会风气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利益集团和别有用心的人,通过吹捧、金钱、美女等各种卑劣手段,腐蚀公务人员,把经不起诱惑者变成他们的内应和走狗,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善良的、不明真像的人们,随着潮流,跟着附合、应酬,有时屈服于某些压力,不知不觉让坏人利用不良社会风气敛财。触目惊心的案例,是我们定向选择的反面教材。古人讲:“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奴隶社会为统治者利益提出的要求。今天是人民的国家,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武装头脑,人人能正心、诚意,个个能修身、治家。正心诚意是所有人修身的起点,齐家是人人的希望和职责,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才有利于治理国家,以达到天下太平,这也是大家的共同愿望。说明一个人要为社会作贡献,必须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刻苦学习,掌握知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心一意为了事业,努力完善自己。这些古训的合理内核,在今天还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是定位选择。它受定向选择所制约,直接与人们的智商和情商有关。老百姓常说:“到那山唱那山的歌”,“人人想做官,没有人抬轿”,这都是说人要从不同的层面对未来进行选择。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要能够自省,才能知已知彼,无往不胜。不能志大才疏,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到头来一事无成。“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选择又是具体的,必须脚踏实地地干。定位选择包括了它的层次性和具体性。 应当指出:定向选择和定位选择虽然有它的稳定性,但同时也有可变性。认识总是不断深化的。我们常说进行世界观的改造,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接近真理,而使自己的定向选择调整得更加合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们的定位选择也是随着自身的能力提高不断变化的,用流行的话说叫“跳槽”,选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充分提高认识,会激发人的潜能,创造奇迹。

第三、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在家教中,孩子在十八岁前都是在父母或监护人的帮助下成长的。由于知识、能力和阅历不够,他们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此也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办事,他们的选择是被动选择。而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责任来决定和执行的,因此父母的选择是主动选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选择是由被动选择逐渐向主动选择转化的。从法理上讲,到了十八岁他们成了公民,就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也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从父母来讲,并不转化为被动选择,只是完成了教育孩子的阶段性责任,要选择新的方法,对子女加以引导和帮助。父母一直要到老年不能单独活动的时候才进入被动选择阶段。严格地讲,任何人的选择都不可能是完全的主动选择。因为任何选择都要受到知识水平、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健康状况等的制约。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说,只有掌握科学、洞明世事的人,才能多一点选择的主动权。

第四、选择的阶段性。从生理过程来看,人一生要经历乳儿期{从出生—一周岁};婴儿期{从一岁—三岁}幼儿期或学前期{从三岁—六、七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十七、八岁}。接下来是青年期{十八—二十四岁};壮年期{二十五—四十四岁};初老期{四十五—五十九岁};老年期{六十—八十九岁};长寿期九十岁以上。共八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大致说来25岁以前人体以生长发育为主,总称为发育期;25—44岁为成熟期;45岁以后为衰退期。人们在各个年龄阶段,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担负不同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其行为选择也会随着转换。情况在不断的变化,要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做出新选择。人的一生精力是有限的,真正的高人,会使自己各个阶段的选择都接近最佳水平而且具有连续性,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五、重大选择。人的一生有几件具有重要意义的选择,除了前面说的定向、定位选择以外,还有职业选择、婚姻选择、交友选择、健康选择等等。这些选择正确,会带来成功和幸福,失误则会带来重大损失或长期烦恼。这里先讲一讲职业和婚姻选择。  

职业选择要考虑社会需要与自身的条件,不能不切实际,这山望见那山高;要脚踏实地,着眼于通过努力能够做好又能赚到饭吃;当然,要站在社会和历史的高度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估。现在有些出国经商和留学人员因为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己经在外定居或加入外国籍,要入乡随俗,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发扬中华儿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取得事业成功,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同时不要忘记父母的哺育和祖国的培养之恩,要关心父母和祖国建设。

婚姻选择。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世界上有情人都成眷属是最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是都能做到的。有缘无份的情况会常有发生。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这就要从实际出发,在考查爱你的人后,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就要认真考虑,除基本条件外,爱你是主要的。不能从虚幻中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不少人花园选花越选越差,以致误了青春。婚姻忠诚是第一位的。家庭是避风港,是感情的归宿。人生旅途会遇到许多漂亮女人、潇洒的男人,那都只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要学会欣赏,留心陷井,不要贪恋,绝不能流连忘返,做出不该做的事情。婚姻又是奉献,必须患难相扶、荣辱与共,真心实意、全力以赴把家里的事安排好。男女双方都能这样,家庭就会和谐幸福。

第六、应时选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个人的重大择择都是通过日常的应时选择来实现的,其中有日常生活小事,也有社会博弈的内容。搞好应时选择,关系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经验、知识、性格,体现人的应变能力;是一个人风格、气质和水平的体现。这里的关键是要善于取舍,其实选择本身就包含着舍弃。所谓“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我们常遇到二者择其一,甚或多者择其一的情况,这就要从全局和长远加以衡量,就像下棋一样,要能看到三、五步以后的棋局发展。具体到个案,则要“两利并存择其大,两害并存择其轻。”选择的标准则是:择其善者而取之,其不善者而弃之。善恶的标准是由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决定的。然而世事难料,情况千变万化;人生坎坷,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处理具体事,考验一个人的情商和智商。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做到举一反三,方能得心应手。

第七、一般性选择和韬略性选择。在人类社会大厦中,结构和行为纷繁复杂,各个层面和类型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内容和规律。但是,在一定的国度里,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具有共同的荣辱观,不管那种情况,都会根据社会的主流意识,遵守人生选择的一般性原则。当前,我们要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公民道德规范的要求进行行为选择,“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但是,现在社会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各种案件频发;廉洁和贪婪、诚信和欺骗、真实和虚伪、善良和残暴等等混在一起,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东西同时并存。一些现象扑朔迷离,给人们的选择增加了难度。社会的复杂性影响人们的思想产生偏差,如果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使认识走出误区,就会使自己的行为选择产生错误。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存在的问题也只有在改革和持续发展中才能逐步解决。应该明白,一个人不管你处于什么位置,只有你的行为选择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社会认可时,才是一个有用的人;做了有益的事,才能被社会所承认并获得参加社会博弈的资格,也才有进入社会高层,寻找发挥自己文韬武略才能的机遇。所以不管是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个人自律的要求,都必须把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作为出发点。学会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文化教养、能够自食其力的人,进而做到善于交往、受人欢迎、对社会有益的人;学会做事,首先要能独立生活,做好谋生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事,接着就是使自己的专业特长达到较高层次、直至社会最好水平,成为善于创造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会做人和做事是在各个层次参与社会博弈的基础,有了这个平台才能进入韬略性选择。文韬武略内容十分丰富,有精华也有“权谋文化”中的糟粕;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无数风流人物,演义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动机各不相同,其中的英雄人物,为人民做了好事,推动着历史前进,发展了中华科学与文化;而枭雄则相反。千秋功过自有来人评说。有关内容将在《人间博弈》中讨论。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不断的选择过程,选择过程又是学习过程。我们一方面要学习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历史、探索前人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要学习当代的前卫知识,学习名人、老百姓的真知灼见。不慕虚荣,与时俱进,努力探求,才能在生命的历程中不断做出正确选择。人人都想选择成功,严格地讲世事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首先要定好标准,选择真、善、美,讲求道德规范,淡薄名利,老实做人,以真诚、奉献、奋进的精神谱写人生的乐章。这样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有利于祖国、人民和子孙后代,创造光彩夺目的未来。

社会万象家家都有一本常念的经;人生坎坷个个心里都有一本帐。这个课题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只是开了个头。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需要科学的抽象。写人生与选择意在化繁为简,给人们在各个阶段的选择,提供一个有益的导向和参考。按照人生的四个阶段拙作将分:“托起朝阳、知能求索、人间博弈、多彩余辉”四个篇章分别加以论述。

                                                                                                                     2008年12月于湖北荆州市

                

《托  起  朝  阳》[                                                 (《人生与选择》第一篇章)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家庭、社会、国家都高度重视。新中国建立以后,就着手建立起幼教体系,中央教育部1952年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1956年颁布的《中央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幼儿园工作又做了具体规定。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幼儿园18.14万所,在园幼儿2403.03万人;学前一年入园(班)率已达到70%,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幼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教育部等中央八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曾提出2003年至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并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达到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3年教育;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2010年1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会议要求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会议要求,要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基础上,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国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在欧洲,德国实行人性化的幼儿教育。非常重视亲职教育,认为它是无法通过幼儿园教育来代替的。一般家中有0—3岁幼儿的父亲或母亲,可以向所属工作单位申请长达三年的教育假,留职停薪,而政府在此段时间内每月发给父母教育津贴。因此在德国0—3岁幼儿的托儿所数量很少。有3—6岁幼儿的家庭,通常父母亲中会有一方只上半天班,所以读半天班的幼儿下午可以在家接受家庭教育。所有幼儿园没有大、中、小班的区分,全部采用“混龄编班”的体制,德国的幼教界认为,幼儿在混龄的班级里更有利于成长,这样孩子可以熟悉各种社会行为,能够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品质,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时代里,“混龄编班”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大家庭中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感觉,也使孩子懂得礼让,懂得分享,使孩子们相处更加融洽和谐。在德国的幼教中不以认知教育为主要教育目的,在幼稚园中并不进行分科教学,他们更加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孩子在玩耍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锻炼。在法国目前也已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全法国现有几百个为高潜力儿童及其家长服务的机构。美国历届政府对幼儿教育都十分重视。1998年克林顿政府提出幼儿教育五年计划,增加投资、培训师资,扩大招收幼儿入园。2001年布什政府进一步提出幼儿园学前教育改革,把它作为提高全美儿童整体读写能力,进而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也是令美国能够在竞争更趋激烈的21世纪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必然途径。在美国,把五岁以后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公立小学系统,孩子凡到五岁一律进入小学的预料班,作为义务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五岁前的学前教育是在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机构内进行的。包括:托儿所[Day care]、学前班、幼稚园[Kindergarten]、大脑开发[Head start]机构、预科学校[Preschool]、蒙台梭利学校[Montesori school]、保育、学习中心[Care learning center]等。它们由州代理机构举办,或由教堂、慈善组织等非赢利机构主办,或由公司、个人举办。美国公办幼儿园很少,大都是私立的。收取费用很高。一般每月在600—800美元,甚至高达一干多美元。在美国有一项HIPPY计划,是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为让不上幼儿园的孩子能接受一些正规的早期教育,美国各地普遍开设了半日制的学前班。在其它地区,如以色列儿童7岁以后会定期测定智商,学校根据不同的智商和孩子的特点来进行定向的培养。韩国1999年则通过了关于超常教育的法案,有法律保障后,很多学校开始挑选超常儿童,对国家人才战略发展很有好处。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在婴幼儿时期也没有行为选择能力;因此教育好下一代不但是国家和社会的任务,也是父母的心愿,是每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关于幼儿教育资料,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著述很多,在全国各地书店都可买到实用的读物。那么,怎样教育好孩子哩?笔者认为:家长要根据幼儿教育总的要求,结合孩子个体的发育情况和家庭环境,配合幼儿园灵活进行安排。在家里,要掌握好管理教育孩子的“度”,特别要注重行为习惯和关心他人的教育,因为这是情商培养和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养成的起点。同时,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刻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学习,在品德、习惯、知识和能力上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使孩子享有快乐童年,其潜能又能得到应有的开发。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和自身体验,经过认真思考,在本篇分十章谈谈家长在孩子学前教育中的主要行为选择。

一、     关注遗传的影响,选择最佳婚育,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先天条件{第一章}。

二、     正确认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其一般规律;关注孩子智力超常和负超常现象,因材施教;顺应孩子天性,搞好早期教育{第二、三章}。

三、     明确孩子思维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抓住关键,培养思维能力,选择智慧之源{第四章}。

四、     注重语言教育和数学启蒙,发展思维载体,培养基础能力,为孩子智力发展创造条件{第五、六章}。

五、     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初步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训练与人交往的能力,选择培养情商{第七章}。

六、     关心支持孩子的游戏玩耍,使孩子享有快乐童年,在玩耍中学习生活知识,预演未来{第八章}。

七、     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运动习惯,锻炼身体,保证健康{第九章}。

八、     熟悉孩子特点,发挥家教优势,提高自身素质,言传身教,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第十章}。

托起朝阳是全社会的责任,做父母的更应不遗余力,全身心投入;使孩子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为上学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第一章 认清遗传影响 选择最佳伴侣

  人类社会世代相传,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文化内涵,科学技术蓬勃发展。那么,人类的知识是怎样流传,代际之间又是怎样传承的哩?我们知道人有能够思维的大脑,因为人类的思维及其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人的成长需要先天条件,同时也受后天的影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身体肯定不健康。从智力因素讲,天分很好还要及时进行教育才能成才。先天是指遗传,后天是指环境和教育。这就提示我们,培养下一代要搞好遗传和教育两个方面的行为选择。遗传与下代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直接相关。当代研究资料揭示:主要有健康、智力、和性格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节 遗传对下代健康的影响

我们只要认真观察,便可以看到子女身上具有父母遗传的影响。在体形、体质、智力、气质等方面都带有上代的痕迹;父母有遗传疾病,其中部分子女便难逃厄运。据统计,人类的遗传疾病共有三千多种,其中眼科一项就有二百多种。随着传染病和流行病的控制,遗传病己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第一位的是先天畸形;我国每年出生的婴儿约有7‰至11‰为先天性心血管异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不幸和深重的负担。家族遗传是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高危因素之一,兄弟姐妹同时患先天性心脏病、父母与子女同时患此病的情况颇不少见,而且其疾病性质甚为近似。若母亲所生的头胎患有此病,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为2%左右;若连续两胎皆为先心病者,再生的先心病儿可能增至10%。若母亲自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第二代患此病的危险性为10%。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近亲结婚生下的子女,遗传病发病率是非近亲结婚的240倍。

遗传病的产生,是由遗传基因突变或丢失造成的。男女两性基因在突变和丢失上的不同表现,对遗传病的产生负有不同的责任。人类染色体上男性与女性基因突变比例为5:1;因此男性对遗传病应负主要责任。尤其是年纪较大的男性,更可能产生基因突变,并将其遗传给下一代,从而导致遗传病的发生。患者携带的基因,将会通过后代的繁衍继续遗传下去,给后代的素质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

遗传性疾病的特点:首先表现出垂直传递。即由上代传至下代,在后代中表现出一定的发病比例。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后代中若有50%为病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有了一个有病的孩子,以后的每一胎中,再现的机会有25%。其次是伴性遗传。如血友病、红绿色盲,一般传男不传女,男孩中的风险为50%,女儿不会发病,但有50%的机会为患病基因的携带者,使其男性后代发病。第三是终生性,对于遗传疾病,至今在医疗上还不能改变作为病因的遗传基础,仅能改善症状及病程,因此大多数遗传病终生难以治愈。如先天愚型、肝豆状核变性等。第四、先天性,出生就带有先天畸形或遗传疾病。也有出生时正常,若干年后出现症状。如X连锁隐性遗传的发病年龄为16岁,遗传性舞蹈症则要到达30—40岁才有临床症状,但其禍根仍是精卵结合时产生的,仍属遗传疾病。

各种肿瘤和一些先天畸形属于体细胞遗传病,这种疾病是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所造成的。受精卵在子宫里分裂增生形成胎儿。随着胎儿的不断发育,各个脏器先后形成,原来长相一致能够不断生长分裂的未分化细胞,在特定的遗传基因机制的控制下,开始向各种不同的脏器功能组织发生分化。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在达到特定的形态功能分化以后,虽然仍然保留着完整的细胞遗传基因,但像初级胎盘细胞那样的,能产生旺盛的增生功能的基因己经被特定的因子掩盖起来,成为“内隐子”,相对于继续发挥细胞功能的“外显子”讲,这个功能特征被隐蔽起来,不再表达。也就是说分化以后的人体细胞不应再表现为旺盛的增生现象。非常幼稚的未分化的细胞增生现象在胎儿出生时巳基本停止;一些巳经具有分化趋势的,但尚未完成生长发育的组织细胞会继续增生生长,直到16—18岁人体基本发育成熟为止;还有一些消耗和代谢性的组织细胞,如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的某些细胞,在人体自身控制系统的调节下,能够保持增生功能直至终生。有时因随机的特殊作用,使得这个特定掩盖因子失效,幼稚细胞未分化的增生功能从“内隐”转变为“外显”,细胞的分裂就会失控,再次会体现出异常的旺盛生长增大,这就形成了恶性肿瘤。

由于遗传病的各种特性,往往出现一个家庭几人或几代人患同一种遗传病的惨状。了解遗传病的知识,主要是为了预防。通过人为的方法降低或杜绝其发生和传播。要加强遗传病的咨询,普及遗传病知识,采取预防措施,检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从而避免或减少遗传病儿的出生。

第二节 遗传影响下代的智力类型

遗传通过人们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生理物质前提,影响人的智力类型。科学家把人的神经类型划分为偏抽象型、偏形像型和中间型。偏抽象型有利于朝向数学、物理等理科方面发展,偏形像型则有利于向文学、绘画艺术学科发展,中间型则俱有向各方面发展的条件,其发展方向是由环境和教育来决定的。中间型人才在青少年中占大多数。

神经类型不同会使人的基本能力出现差异;而人的智力结构,主要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组成。这五种基本能力都与遗传因素有关,反映一个人的智力类型和智商高低,在孩子求知成才中产生重大影响。体现在综合学习能力上,会出现明显差别。具体呈现四种状态:一是知识掌握快[包括看懂、听懂、记住、能够运用],同时遗忘慢[知识掌握牢,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忘记];二是知识掌握快,遗忘也快;三是知识掌握慢,遗忘也慢;四是知识掌握慢,遗忘反而快。第一种状态最好,第四种状态最差,二、三种状态一般。世界上过目不忘的人是极其罕见的。除了个别的特例如超智者和白痴外,初生婴儿的智力水平是不会相差太多的。环境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是形成他们智力水平的决定因素。了解学习悟性的状况就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如果孩子表现为第四种状态,这就要求下苦功夫。“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能知几十知”。就是说,人家一次能学懂的,孩子虽然笨,用几十次总可以学懂的。遗忘快,就要不断复习巩固。天才在于勤奋。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第三节  遗传影响下代的性格

遗传通过气质影响下代的性格。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表现在情感和动作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由于气质不同,使人的性格表现形式具有显著的个人色彩。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医生[朴素唯物主义者]希波克拉特和戛伦,提出人的气质分“胆汁质”、“多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

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强度是指神经细胞经受强烈或持久工作的能力,有强弱之分;平衡性是指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力量是否相当,有平衡与不平衡之分;灵活性是指对刺激的反应速度和抑制兴奋过程相互转化的速度,有灵活与不灵活之分。由于这三种不同特性的结合,便形成了四种神经系统类型。这恰恰与古希腊的四种气质分类相当,并不断为后来的研究所证实。这四种类型是:一、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而持久;动作发生强烈、迅速,对自己的行为常感到难以控制。二是活泼型相当于多汁质。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但微弱而易变;动作发生迅速敏捷,好动而易变。三是安静型相当于粘液汁。特点是情感发生缓慢微弱,很少外露;动作迟缓无力。四是抑制型相当于抑郁质。特点是情感发生缓慢而持久,动作迟缓无力。以上气质类型的特点,不仅表现在外部行为上,而且也表现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上。

在现实中大多数人是兼有多种气质特征的混合型。巴甫洛夫特别强调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他认为神经系数的先天特性和类型,都会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或掩蔽。所以最后的、现存的神经活动很可能是先天类型特征和由后天环境所引起的各种变化之间的一种混合物,这就是性格。大约只有4%的人具有单一的性格。由此看来,性格与气质密切相关,但又不等于气质。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穩定倾向,即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心理特点。现在己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的经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体现在各个行业的性格要求多达几十上百种。根据心理学界的论述和实践分析,从适应社会分工着眼,概括提出七种典型性格类型:

1.     平稳完美型:其情绪特征是安定的,社会适应性良好,性格较平穩、属内向型。希望把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希望自己或是这个世界都更完美。时刻反省自己是否犯错,也会纠正别人的错。他们温和友善,忍耐,有毅力,守承诺,贯彻始终,爱家顾家,遵纪守法,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喜欢控制,光明磊落,对人对事无懈可击。

2、进取奉献型:这个类型的人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不断地追求进步,希望与众不同,受到别人的注目。自信,活力充沛,风趣幽默,积极进取,形象美丽。很在意别人的感情和需要,十分热心,温和友善,慷慨大方,乐善好施。

3、享乐浪漫型:这类人士想过愉快、享受的生活,想创新、自娱娱人,熟悉娱乐圈,喜欢寻找、投入体验快乐及情绪高昂的场所。他们很珍惜自己的爱和情感,想用最美、最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创造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形象和作品。他们易受情绪影响,倾向追求不寻常、艺术性而富有意义的事物,多幻想。极具创造力,对美感敏锐,衣着及对环境布置的品味显出他的独特性。过分情绪化、容易沮丧或消沉。

4、 探索思考型:此型人物总想获取更多的知识,来了解环境,面对周围的事物。他们想找出事情的脉络与原理,作为行动的准则。有了知识,他们才敢行动,也才会有安全感。属内向型。温文儒雅,表达含蓄,拙于言词,欠缺活力,反应缓慢,其社会适应性一般。喜欢独自思考问题,自命不凡,不大喜欢出门和人交往,有自己的偏爱和兴趣,在专业研究和业余爱好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修养或专长。

5、 忠诚固守型:他们相信权威、跟随权威的引导行事,但又容易反权威,性格充满矛盾。他们的团体意识很强,需要亲密感,需要被喜爱、被接纳并得到安全的保障。他们一般有以下特质:忠诚,警觉,谨慎,机智,务实,守纪,是纪律维持者。

6、 领袖管理型:此型人物与他人相处好,应对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强。积极主动,肯动脑筋,能独挡一面,行动果断,碰到问题便马上采取行动去解决。想要独立自主,一切靠自己,依照自己的能力做事,自我中心,轻视懦弱、尊重强人,不畏强暴,想带领大家走向公平、正义。

7、中庸和平型:此型人物以中庸为处事之本。显得十分温和友善,忍耐、随和,不喜欢与人起冲突;不自夸、不爱出风头,个性淡薄。想要和人和谐相处,尽量避开冲突与紧张,希望事物能维持美好的现状。忽视会让自己不愉快的事物,并尽可能让自己保持平稳、平静。但也不喜欢被人支配,不直接表达不满,有时阳奉阴违,当压力过大时,会变得被动、倔强、顽固甚至愤怒地还击。

应当指出,各种性格是有交岔的。性格不等同于人格,并不带有道德性概念,因此评价性格不用“善恶”作标准。性格类型受气质支配, 而气质又受不同的大脑类型的支配。但性格的形成既有遗传的影响,又有环境与教育因素的影响。人的性格如何,直接影响其情商的高低。了解这些是为了自己和孩子加强自身修养,改善性格的消极方面,以便提高情商,为成功打下基础。

第四节   寻找理想伴侣

结婚生育是人的天性,希望子女成才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的遗传对下代的素质产生重大影响。为了保证下代的健康和智力,必须从择偶开始。审视遗传对下代三个方面的影响,在恋爱择偶中要高度重视相应的几个方面

首先要防止遗传病的危害。最重要的是不能近亲结婚。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的高出240倍。在遗传病中,有一类叫隐性遗传的最为常见,共有千余种之多。在非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后代发生隐性遗传病的比例并不高。因为所谓隐性遗传,必须具有两个相同的病态基因的人结婚,后代才发病,如果父母亲中只有一人带病态基因,下一代是不会发病的。一般婚姻,父母出现相同的病态基因的机会很少。由于在亲属之间遗传特性相近,有一部分基因是相同的。如:堂[表]兄弟之间,有八分之一的基因是相同的,远堂[表]兄弟之间有三十二分之一基因是相同的。这样,近亲结婚就更容易出现有两个相同的病态基因这种情况,也就是说生下来的子女得遗传病的机会更多。例如:遗传病肝豆核变性,非近亲结婚从双亲得到不良基因的机会仅仅是四百万分之一,而表兄妹结婚的竟高达六十四分之一。近亲结婚出生儿童死亡率为千分之八十一,非近亲结婚的仅为千分之二十四,相差近三倍。我们常看到近亲结婚所生子女肢体残缺不全,五官不整,智能低下的惨状,应该吸取这些沉痛教训。严格执行婚姻法“关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的规定,切实搞好婚前检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对婚姻来说,这只是合法的要求。

为了达到最佳,在择偶过程中,除非近亲、基本生活条件和道德价值观念外,还应当观察对方的智力类型和学习悟性,以便在今后的生活、学习特别是在下代的学习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另外,是要了解对方的性格。一般说来,不论什么样的性格是都可拥有幸福婚姻的,关键在于双方的性格是否相适应。这就要求配偶双方的性格合理搭配。一般说来,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内在规律要求男女双方的性格相似[最好不要相同]或互补。性格相似,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生活中会比较和谐。但是在婚姻爱情生活里,并不是只有性格相似的人才能结成幸福家庭。“情人眼里出西施”,实际上是互补规律的体现。二人性格互补可以相辅相成。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完善,都想超越自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我们无法达到的目标。当生活中出现不完美,有时人们会发现,另一个人恰恰在自己缺陷的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从而对配偶刮目相看、仰慕不已,被其深深吸引。心理学家认为,爱情是一种补偿,伴侣帮助自己找回了心理的失落,弥补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应当指出:性格是活生生地体现在恋人身上的心态、行为和习惯,不可能完全抽象到量化的程度。因此,必须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有的性格不合,如果双方真的相爱,在生活中又都懂得尊重对方,通过性格磨合,只要向好的方向努力,同样能获得美满婚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