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英语怎么说:北京人健康指引一点通(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5 06:32:37
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 北京人健康指引一点通 二.保持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之三) 北京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编制 眼镜哥,下面的空气怎么样?

  了解自己

  20. 了解自我,肯定自我,有幸福感。

  心理健康者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在努力发掘自我潜能的同时,能接受自己不足之处,不强求自己十全十美。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如果不能正确自我评价,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自我评价过低,或者虽然了解但不能充分肯定自我,都可能会自卑;而自我评价过高,则可能出现盲目自傲。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小贴士

  如何了解自己?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了解自己。一方面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了解自己,即古人所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另一方面通过自我静思,人需要有独处的时间,来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适应社会

  21. 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社会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人自出生后,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成长为社会人的,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和了解社会中的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社会角色的扮演以及人与人的相处方式,学会尊重、宽容与感恩,才能逐渐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良好的社会适应是能适应并积极改造现实环境,有积极的处事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和正确的认识,心理行为顺应社会进步的趋势,能达到自我实现与对社会奉献的协调统一。

  但现代社会由于紧张、压力和竞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和孤独在增加,导致一些居民出现社会适应不良,找不到合适的定位,甚至找不到工作,找不到朋友,逐渐远离社会。 

  小贴士

  如何更好地了解社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学会换位思考,即针对一个问题,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还要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可以通过考察周围的人的行为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考虑的范围越广,对社会的了解就越深入。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良师益友的交流,整合各方面的信息来更好地了解社会。

  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社会上很多人是无意识地自己孤立自己的,如有的人自尊心过强,担心自己表现不佳而被别人轻视,为避免自尊心被伤害,于是躲避外界刺激。事实上,应该勇于面对自我,当别人指出自身真实存在的缺点时,应勇于接受并改正。

  稳定情绪

  22. 情绪稳定,不大喜大怒。

  情绪是当一个人遇到重大事件后的内心体验,常表现为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情感。人对情绪是有一定的控制力的。正是对情绪的控制力,使人对当前发生的事情能进行理性分析和处理;如果缺乏控制力,情绪则会随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常表现为大喜大怒,起伏不定。

  情绪稳定是指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是个人生活规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有的人能力一般,却能冷静地处理判断事物,因而取得成功;有的人虽然智力发达,但情绪却不稳定,因而改变了其成功的发展方向。

  如果不能保持情绪稳定,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健康,还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甚至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生活。    

  小贴士

  如何保持情绪稳定?个人可能不能完全控制身边发生的事情,但是可以更好地认识所发生的事情。常用的方法就是“赋予一定的含义”。例如,早上起床时发现下雨了,不能按计划去踢球,会比较失望或沮丧;其实完全可以转换个想法:下了雨,空气变得更加清新,小草和小树都喝饱了,其实生活很美好。如果这样想,心情是不是马上变化了呢?

  如何避免紧张情绪?应对紧张情绪有很多方法,如来回踱步、写字时转转笔、手脚冰冷时用温水泡泡等,都能起到有效缓解紧张的作用,其中,最常用的是:深呼吸。

  平静向上

  23. 保持愉快的心情,开朗乐观,积极向上。

  人在平常状态下,应保持平静、愉快、开朗、向上等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使人生活规律,适应社会的变化。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能够适度表达自我情绪,并有足够的康复能力,使人从悲伤、忧愁、焦虑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中摆脱出来。若长时间不能摆脱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则可能发展为心理问题,影响规律的生活方式,造成人际关系混乱,社会适应不良。  

  小贴士

  如何保持情绪愉快?其实很简单。例如:女士出门前,美美地装饰自己一番;男士攥紧拳头,给自己鼓劲;或者看看自己喜欢的物品(如手表)都可以让自己高兴起来,很可能自己一整天会过得愉快。

  热爱生活

  24. 对生活有追求,对工作充满信心。

  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还在学习和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成果中获得激励和满足。能积极储备知识和经验,以便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和障碍。凭借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努力奋斗与乐此不疲的精神,使自己的行为更加有效、工作更加出色。

  人生活在社会上,不能只索取,需要奉献,通过工作给社会奉献,社会也会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回报,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尽管可能每人的价值观不同,但是,人们无不是为了实现个人意愿或理想而生活、工作,当个体感觉自身价值得以实现时,才会对生活有追求,对工作更有信心。

  小贴士

  如何重新拾起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从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观察春华秋实,体验草长莺飞,一点一滴都能让人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使人对生活更加有追求。

  如何才能对工作更有信心?工作意味着个人价值的体现,完成目标犹如摘果树上的果子。对于伸手就能够到的果子,摘取它们固然让人开心;对于长得更高,跳起来才能摘到的果子,摘取它们则让人更有成就感;而对于无论如何努力也够不到的果子,反而给人挫折感,使人对目标失去信心。因此,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目标,工作才能更有信心。

  直面困难

  25. 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不回避,不放弃。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能客观的看待周围事物和环境,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中;同时,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和现实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能妥善处理、转危为安。若遇到困难时回避、放弃,则没有勇气再去面对社会,面对现实,倘若一再放弃,从社会退缩到家中,则很难回到社会中。    

  小贴士

  如何培养勇气和毅力?找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做饭、买菜、打酱油等,完成小事,不断培养勇气、增强信心,才能具有做大事的勇气和毅力。

  融入社会

  26. 积极主动参加社会活动,有热情,有活力。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只有人热情、活力地参与社会活动,整个社会才会热情有活力。同时,人只有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健全自己的个性、品质和人格。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只有积极参与到社会中,才能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流。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中的气质、能力、性格特征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够平衡发展,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够采取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

  心理问题是人在社会成长中出现的,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得以解决。个人只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才能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小贴士

  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可以从个体自身较亲密的关系入手,如搞好与父母(或其他亲属、同学、朋友等)的关系,带动个体关系链中的社会关系,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宽容待人

  27. 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家庭邻里和睦,人际关系良好;待人宽容,具有感恩的心。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关心、宽容和感恩。关心他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关心;待人宽容,也使个体心胸更加宽阔;拥有感恩的心,使人与他人关系更为融洽。这些都使得个体与他人关系更为密切。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并为他人和集体所理解和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既能与挚友相聚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时无孤独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获得较充足的安全感和社会支持。

  小贴士

  如何才能更加宽容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回想当自己的意见与他人不同时,自己是否能接受他人的观点?我们的世界是多彩的,我们的社会由各种各样的人构成,是否善于接受不同于自己的,甚至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这也能考验自身的宽容能力。    

  举止文明

  28. 举止端庄,礼貌待人,衣着整洁,语言文明。

  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讲文明。言行举止不文明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从而与人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其社会关系就也会变得逐渐淡薄和疏远,从而变得远离社会。

  当代人学会在压力中前行

  ■本报记者王金跃

  由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卫生局编著的《北京人健康指引》已经在本报全文刊登,在这项纳入“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的小册子中,心理健康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保持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作为第二部分被充分强调。为此,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参与《指引》撰写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系的徐震雷副教授,请他为读者解读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记者:把心理健康作为北京人健康指引的三大部分之一提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徐震雷:的确,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单纯的身体器官的良好已经不能完全涵盖健康的全部,除了身体健康,心理上还得健康,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他的生活一定会受到影响,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也会差一个档次。北京这些年发展很快,把心理健康纳入《北京人健康指引》的范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的来说,心理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这次“保持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共分9个部分,认知、情绪和意识占了前面六大部分,后3个部分是社会活动和整体的精神面貌。

  记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压力,这时候,应该如何处理?

  徐震雷:首先要说明,精神和心理的健康密切相关,压力人人都会有,就人的一生而言,由压力造成的心理上的不健康,几乎百分百都能遇到,这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而在这些压力中,由人际关系导致的压力是所有关系中最复杂的,占了主导地位。

  如何面对压力?我们认为,人不能没有社会的压力,没有压力就不会有进步和前进,我们要学会在压力下前行,因此我们不建议将压力下降得太低。作为个体,大部分人都具备抵御压力的能力,通过疏导让它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

  回避压力不是办法,现在网上有很多啃老族,就不愿面对生活的压力,只想天天躲在家里上网打游戏,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模式。

  如果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这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这张网络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疏导受压人,大家一起去帮助关心他,有助于受压人尽快走出生活的困境。

  几乎所有的啃老族都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在这方面,作为父母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尤其是那些遇到问题希望替孩子包办的父母,要从小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遇到问题千万不要擅自替孩子出头解决,很多时候,让孩子学会面对生活中的难题,也是给了他一个有勇气来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和机会。

  记者:作为一名职业的心理医师,你在看病中最常遇到的心理问题是什么?

  徐震雷:应该说,心理问题从婴儿到老人都存在,现在很多孕妇为了让自己出生的孩子更加健康,也会过来心理咨询。因为胎儿在母亲肚子里时经历过的事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出生后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的健康往往跟遗传密切相关。

  对于青少年来说,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学习压力,很多孩子还有很强的网瘾,戒不掉。

  到了青春期,恋爱和性成为了最大的心理问题;到中年,工作的压力、婚姻中遇到的稳定性、性生活质量以及第三者介入等就成为了主要问题。

  进入老年,如何让生活更加地充实和如何面临必然到来的死亡就成为了最大的心理问题。

  总的来说,心理问题伴随着人的一生。

  记者:如何才能更好得把握指导市民的心理健康问题?

  徐震雷:前几天,正是高考招生发布的日子,高考就是一根指挥棒,挥到哪,老百姓就跟到哪。政府在指导社会的健康心理方面也需要有全局的观念,首先要对市民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个全局地了解,我自己特别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健康指引中将心理健康做得更加细化,用报表的形式来细化市民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这样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市民遇到的各种心理难题。

  记者:有个“摘果子”的比喻很形象,能解释一下吗?

  徐震雷:这是一个心理学常用的比喻,说的是伸手就能摘到的果子,摘取它固然开心,对于长得高的果子,摘到它让人更加有成就感,而对于无论如何努力都够不到的果子,反而会给人挫败感。它其实是说明,我们在生活中、成长中要学会正确地设定目标,这个目标要适合自己,而不是异想天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制定目标,这样工作起来才更加有信心,也会让心理更加健康。

  记者:生活中我们如何走出心理上的创伤?

  徐震雷:相比身体上的各种疾病,心理上的疾病就有点显得虚无缥缈,不好把握,但其实也有规律可循。一个人如果腿部受过伤,会在病人的腿上留下疤痕,心理的伤也一样,心理上的创伤也会留下疤痕,一个人心理受伤后如果不知道处理,总结不好经验和教训,将来再遇到同类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有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会对人的心理造成更大的创伤。

  心理卫生其实不复杂,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健康也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你能学会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琐事,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今后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处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到最后,你的心理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