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织猫头鹰毯:减税之年为何遭遇增税的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47:55

财政部14日发布官方数据,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达10055.76亿元,连续三个月破万亿。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26.03亿元,增长31.2%。其中,税收收入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29.6%;非税收入6847.39亿元,同比增长44.5%。从财政收入的增速看,31.2%的增速是GDP上半年增速9.6%的3倍,也远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的增速(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从上半年财政收入的构成看,除了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之外,企业所得税高达11175.36亿元,同比增长38.3%,增幅在所有税收中排名靠前,而个人所得税3554.78亿元,同比增长也高达35.4%。这就意味着,在上半年国民财富大蛋糕的分配中,财政收入的增速远远高于企业和个人,进一步恶化了“国”与“民”的收入分配格局。

记得北京春天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所谓的减税提案,万达集团的王健林就公开呼吁降低进口商品包括奶粉的关税。税负沉重的现实,特别是每年税收增长都大大超过GDP和人均收入增长,实在是对全体国民的一种压榨和掠夺。

3月5日,温家宝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此前的2月25日,人大常委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将由原来“一刀切”的征收方法改为按排量分档计征。3月1日国务院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建议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做出调整。于是善良的国民又一次欢呼雀跃:2011年是中国的减税之年!

真是高兴得太早了一点,已经习惯了疯狂掠夺岂能突然踩住刹车?

若不是政协委员潘耀民的一份提案,很少人知道还有“馒头税”。中国征税不是公开的,隐藏在商品之中。比如,四个馒头4.8元,按17%增值税来算,仅增值税就交了8毛钱。中国繁杂的税收体制中,连一些日用商品也“隐蔽”着很重的税:面包、纯牛奶、食醋、绵白糖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鲜牛奶、蔬菜肉蛋、酱油、食用油、食盐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3%。餐饮业的营业税是5%,如果不幸都使用了木制一次性筷子,还要每顿饭多交5%的消费税。凡是缴纳过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其中之一,都要同时在税额总数上再增加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附加费,哪怕买一根针,都为城市建设和教育掏了钱包。进口手表含有20%的消费税和11%的关税。金银首饰、钻戒含5%消费税、17%增值税以及附加税。

关于住房,税收名目更多。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表示,涉及房地产的税种有12项之多,涉及房地产的收费多达50项,两者共计62项。分别为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等。

2010年香港GDP17481亿港元,征税2090亿港元。深圳GDP9511亿元,征税3061亿元,广州GDP10604亿元,征税3379亿元。香港税收占GDP12%,深圳、广州均为32%。香港教育预算540亿,医疗预算399亿,共占税收45%;而广深两地的教育、医疗预算累计才213亿元,占税收3%。全国的情况大体相当。

政府收税天经地仪无可厚非,只是收多收少总要根据所谓的GDP和收入增长水平来收才行。有人说文解字,“禾表示庄稼。兑表示喜悦。英文tax来源于希腊文,意为必须忍受。为什么人们把收获的禾苗上缴给国家,还要高高兴兴呢?”孟德斯鸠说,“税收就是人民把自己财产的一部份交给国家,以便他安全快乐地享有剩余的财产。”简而言之,是大家共同凑份子,来请一位大管家:政府,来打理众人之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回答说,税收是人们为“公正和保护”向政府支付的对价。民众向政府交税,政府就应该为民众提供“安全与保护”。

国外把个人所得税称为“罗宾汉税”,意思是说个税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同时,带有更多“劫富济贫”的色彩。不过在中国,真正有钱人的收入来源并不是薪水,那些权贵和富豪从来不是靠阳光收入来积累财富,而个人所得税的主体几乎都由工薪族在支撑。

然而在中国,相信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分享到GDP增长的硕果。高昂的医疗费、教育费、养老费,压得国人喘不过气来,而这些涉及民生的重大支出,在许多国家,都是由政府承担的,而在中国涉及民生的支出是少之又少微乎其微。每年庞大的税收究竟到哪里去了?政府把纳税人的钱用到了什么地方?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

看看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务会议、豪华办公楼、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还有谎言(宣传)工程、各种盛会、晚会、庆功会,以及庞大的公共安全维稳费……就会明白庞大的税收花在了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