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纪检监察网:20110718 恪尽兴党之责(学习七一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5:56:08
恪尽兴党之责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赵廷河  发布时间:2011-07-13 11:14

 

  最近,胡锦涛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有为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这是我党根据形式任务的新变化,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党的忧患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常怀忧党之心。我们党是由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基于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纲领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员作为党的一分子,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兴党,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休戚与共,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这就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心中装着党的理想,坚持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不懈奋斗,不断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心中装着党的组织,坚决维护党组织的权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心中装着党的纪律,自觉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和约束自己,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有利于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心中装着党的前途命运,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始终保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的强烈忧患意识,把忧党情怀转化为兴党强党的具体行动。

  

  常修为政之德。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从年青时代就开始以身许国,立志为民为国干一番事业。后来,在他步入仕途后,更是置个人利害关系于不顾,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范仲淹的一生,为政清廉,勤劳奉公,个人生活也十分节俭。“虽位高禄厚而以贫终其身。”其“殁之日,身无以为敛,死无以为丧”。他未给子孙留下什么可供享乐的遗产。然而,却给中华民族、给我们子孙万代留下了“廉洁奉公、不畏权幸、不蹙忧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宝贵精神财富。还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歌》,鼓舞了历代民族英雄,牺牲个人,报效国家。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铁骨铮铮、刚正不阿的凛然气节。林觉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至忠至孝、大仁大义的高风亮节。世易时移,时至今日,他们的精神依然放射着光芒异彩。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难道不应该将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吗?诚然,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恽代英、蔡和森、李少石、陈辉等等无数革命先烈金戈铁马、战旗号角,曾经上下求索,风云激荡。先烈们忍饥挨饿,奋不顾身,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其力量、勇气和毅力都来自于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松柏喻骨、梅兰比质、冰玉拟态,中华做人有标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祖国的各行各业涌现出了无数英模人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王瑛、吴大观等等,他们之所以无私奉献,勇于献身,源于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和深深的爱。我们全党同志应以英模人物为镜,对照自己,自觉做到讲政治,顾大局,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辱神圣使命,忠实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常思贪欲之害。在读《古文观止》中,有《叔向贺贫》一章。叔向贺的对象是晋国重臣韩起,韩起虽位居高官,但心里总是不平衡。觉得“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他很羡慕那些利用职权巧取豪夺,聚敛财富,奢侈堕落的权贵,觉得自己当官不发财,整日忧心忡忡。叔向却上门祝贺,他举出栾武子、郤昭子作为借鉴,两相对比,对“骄泰奢侈,贪欲无艺”行为进行批评,说明“忧德不忧贫”的道理。这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起着深刻的警示作用。警示全党同志始终慎守金钱欲望底线、慎守权力欲望底线、慎守生活欲望底线,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用实际行动书写自己完整华美的人生篇章。

  

  恪尽兴党之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成败也在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忠于人民,服务人民,奉献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共产党员的天职。这就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强化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真情换真招,以虚心换智慧,以诚恳换办法,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力的实事,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妥善化解利益矛盾,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认真解决各项民生问题,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线下载讲稿,须支付2元。

 

  最近,胡锦涛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有为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这是我党根据形式任务的新变化,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党的忧患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常怀忧党之心。我们党是由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基于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纲领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员作为党的一分子,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兴党,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休戚与共,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这就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心中装着党的理想,坚持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不懈奋斗,不断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心中装着党的组织,坚决维护党组织的权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心中装着党的纪律,自觉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和约束自己,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有利于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心中装着党的前途命运,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始终保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的强烈忧患意识,把忧党情怀转化为兴党强党的具体行动。

  

  常修为政之德。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从年青时代就开始以身许国,立志为民为国干一番事业。后来,在他步入仕途后,更是置个人利害关系于不顾,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范仲淹的一生,为政清廉,勤劳奉公,个人生活也十分节俭。“虽位高禄厚而以贫终其身。”其“殁之日,身无以为敛,死无以为丧”。他未给子孙留下什么可供享乐的遗产。然而,却给中华民族、给我们子孙万代留下了“廉洁奉公、不畏权幸、不蹙忧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宝贵精神财富。还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歌》,鼓舞了历代民族英雄,牺牲个人,报效国家。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铁骨铮铮、刚正不阿的凛然气节。林觉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至忠至孝、大仁大义的高风亮节。世易时移,时至今日,他们的精神依然放射着光芒异彩。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难道不应该将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吗?诚然,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恽代英、蔡和森、李少石、陈辉等等无数革命先烈金戈铁马、战旗号角,曾经上下求索,风云激荡。先烈们忍饥挨饿,奋不顾身,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其力量、勇气和毅力都来自于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松柏喻骨、梅兰比质、冰玉拟态,中华做人有标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祖国的各行各业涌现出了无数英模人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王瑛、吴大观等等,他们之所以无私奉献,勇于献身,源于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和深深的爱。我们全党同志应以英模人物为镜,对照自己,自觉做到讲政治,顾大局,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辱神圣使命,忠实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常思贪欲之害。在读《古文观止》中,有《叔向贺贫》一章。叔向贺的对象是晋国重臣韩起,韩起虽位居高官,但心里总是不平衡。觉得“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他很羡慕那些利用职权巧取豪夺,聚敛财富,奢侈堕落的权贵,觉得自己当官不发财,整日忧心忡忡。叔向却上门祝贺,他举出栾武子、郤昭子作为借鉴,两相对比,对“骄泰奢侈,贪欲无艺”行为进行批评,说明“忧德不忧贫”的道理。这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起着深刻的警示作用。警示全党同志始终慎守金钱欲望底线、慎守权力欲望底线、慎守生活欲望底线,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用实际行动书写自己完整华美的人生篇章。

  

  恪尽兴党之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成败也在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忠于人民,服务人民,奉献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共产党员的天职。这就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强化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真情换真招,以虚心换智慧,以诚恳换办法,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力的实事,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妥善化解利益矛盾,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认真解决各项民生问题,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