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茶的功效:上海海事大学研一女生杨元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08:38
 
    是谁逼死了上海海事大学研一女生杨元元?

  贫困而上进的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研一女生杨元元之死,是一个悲剧,每个人都很痛惜。是什么逼死她的?
  
  1.元元的母亲。1979年元元出生,我们假定她25岁生孩子,那她就是1954年生人。元元1998年至2002年在武大上学,我们不知道她是哪一年去武大和元元住在一起的,换句话说,她是在44岁至48岁这个阶段和元元住在一起的。元元说她母亲是国营404厂的,好歹是个央企,是提前内退了,还是怎么了?单位总有个说法吧,总有一笔钱吧,总有退休金或一次性买断工龄款吧。她好歹是个知青,至少有小学毕业吧,说不定还是初中毕业甚至高中毕业呢,去做做保姆、保洁员、摆个小摊夜市什么的,有何不可?!就算是2009年元元来沪读研,她也才55岁,在上海的大街上看看,有多少55岁以上的老人在艰难谋食?在农村看看,有多少70多岁的老人也在艰难谋食?
  
  2.元元的弟弟。穷人读书改变命运没错,你考虑过你的责任吗?武大本科毕业学历很低吗?如果单论干事创业,本科足矣,多一点都浪费。九大常委,除家宝外,学历都是本科吧,有的甚至第一学历比本科还低;国内那么多企业家,除开后来念的MBA、EMAB之类,第一学历都是些什么学历?你在改变命运时,想过姐姐的苦吗?!她为你们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所谓的孝道、爱家人,让她背上了多么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物质负担?!永远别忘了,道理有大道理小道理之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
  
  3.武大。扣压元元的两证长达5年。我想,这应该是元元第一份工作没找好,以至工作一直不太顺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4.教育制度。元元的工作简历,毕业头两年是在一个英语培训机构当老师(而她的专业是经济学),第三年卖保险,第四到七年打零工。我老家就是武汉的,我想不到,以武大的声望,元元在汉的就业之路会如此辛酸。我想,除了她自身素质的问题外,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教育制度本身。
  
  5.社会的冷漠,阶层流动的艰难,小人物(指海大后勤人员)的苛刻(她们本身也是被侮辱与损害的群体),精英的傲慢(没钱别来读书(特指研究生以上教育),话糙理不糙)。
  
  6.元元自己。傻瓜,你太善良,所以,你背负了太多责任;你太倔强,所以,你再苦也死扛;你太幼稚,所以,你选择跨专业脱产带母亲读研;你太自强,7年的美好时光过去了,在看到曙光时,你迫不急待地要抓住;你命太苦,生命里竟然没有一个男人为你分担丝毫,无论是父亲、男友(老公)、弟弟。我虚长你2岁,农民的儿子,03年至06年读研。我不客气地对你说,你读研的选择90%是错的。就算你这次没自杀,2012年那一关你也不一定撑得过。我毕业时,找工作走遍了半个中国,考了无数次考试,多次站在绿皮“民工”列车上冻得瑟瑟发抖,才勉强求得一口饭。你想,你毕业时30有3,无职称,未婚,女,本硕专业不一致,找工作该有多难。首先,高校这条路死了,高校要人,研究生能超过30岁吗?博士能超过35岁吗?何况你的本硕专业还不一致,女,未婚。除了高校,就是考公务员了,千军万马,难呀。还有,去公司,根据你本科毕业后7年的表现,这条路也不见得平坦。再者,法学专业,大约要通过司考吧。没通过司考,就业机会都没有。
  
  傻瓜,你再坚持一段时间,也许可能出现转机呀。比如,嫁给学校一位老教授的儿子,或者找一个学校的单身男教师,这样都可以留校。不少小妙龄女大学生、中龄或大龄女研究生就是走的这条路。当然,也条路只是可遇不可求。总之,你读研的选择有点轻率。
  
  我只同情元元,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对她的母亲和弟弟以及其他亲人,保持蔑视的权力。
  
  想对家属说两句话:(1)元元已经过世半个月了,火化吧。再挟尸跟学校谈,实无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元元是解脱了。(2)学校赔的钱,除开丧事费用外,以元元的名义,在合适的地方设个纪念性质的奖学金吧。这是对她最好的纪念,纪念她善良而软弱的灵魂,纪念她倔强而不幸的命运。
  
  每个人,都会从元元的故事里收获点什么。
  
  
  注:材料来源。
  1.《东方早报》,“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调查”。http://sh.xinmin.cn/tufa/2009/12/10/3059102.html
  2.天涯热贴内容。
  
  附:两点意见。
  1.搞地域争论的人真没意思。
  2.弱势群体“守护神”也真没意思。强者不是天使,弱者也决非天使;强者没有“原罪”,弱者也没有道德优先权。
  
相关链接:
·[天涯上海] 海事大学自杀女生照片曝光
·[天涯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硕士女研究生真正死因
·[天涯上海] 海事法学女硕士自杀,是上海的不对?

杨元元刺破了生命的气泡

一位女研究生的愤然自杀,引爆了空前的道德谴责:校方上海海事大学冷漠,自杀者杨元元自私。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舆论声浪,满足了一切旁观者的道德需求,却遮蔽了事件的真相。

在我看来,杨元元是中国教育产业化的牺牲品。原以为会有巨大回报的人生投资,变成了索命铁绳。以收钱发证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急速持续地释放着庞大的学历持有者,并使其成为标准的社会多余人,飘泊在无根可扎的都市街头。孜孜以求的学历证书,在生活面前犹如一张废纸。杨元元这位具有某种文学女青年特性的三十岁研究生,以为学历可以将自己提升到梦想的高度,却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由权贵资本把持的中国社会,低级阶层的向上流动已经停滞。感受到此点的杨元元,绝望之余选择了自缢。即使勉强生存着也很快就无路可走,她的人生是贫困青年命运的象征。

寂寞,艰辛,他们注定只能拥有一个单向度的人生。三十岁的杨元元,仅仅有过一次短暂的校园恋情,既无爱与性的欢娱,也没有做女人的心情和闲暇,更无为人妻为人母的生命体味。她几乎没有朋友,独自支撑这个驼在肩膀上的家:失业的母亲和读博的弟弟。

社会几乎完全遗弃了她们。她和弟弟幼年丧父,靠母亲微薄的看大门的报酬长大求学。三好学生和保研资格相继被剥夺,军工厂搬迁使她们丧失了唯一的一间栖身之所——常年掉泥的暗室。三口人,无立锥之地,也没有来自政府的援手。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尽头,“每一天都是新的受难日”(菲野诗句)。

贫困的生命独自负重前行。她只有一条卑微的命。孤僻,偏执,皆为岁月打下的烙印,而非她与生俱来的病症。

她一直在人生的歧路徘徊。

刺破生命的假象,需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照样无法尽孝。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她们上演了一幅孝与慈的活剧:被学校宿舍管理员赶出来后,她们找到了一间毛坯房,“两人和衣躺在地上,抱在一起取暖。”(《南方周末》12月17日的报道)这令人心酸的情景,活写出人情冷暖。她们跟别人无关,活下去的动力只有亲情的那点温暖。这点温暖如同卖火柴小女孩点燃的火柴,倏忽间便复归于寒冷和黑暗。她们是安徒生童话的现实版。

作家史铁生曾有《好运设计》一文,探讨人生的可能性。一切都在恰当的时机获得最佳结果的人生,也是无聊和无趣的。被生存环境限制的生命,对美好的渴望总是强烈而决绝的,也是出乎常人想象的。故此,教育家徐小平先生对杨元元读研究生不合理性的分析,也恐怕只能是无用的真理。

她被沉重灰色的生活扭曲了全部的亲缘关系和同学关系。

事实上,她也放弃了作为性商品的可能路径,不会取悦异性、上司和社会各色把关人,以硬邦邦的姿态独自前行。那么,社会一定把她当作中性人或无性人而对待之。对别人无用的人,还会有机会和好运吗?

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关系决定命运,甚至可以说,关系就是命运。能改变命运的有权力、财富和性,她全然不具备其中任何一个,就只能被命运所决定了。

 

她陷入道德贫困的沼泽地中,无法尽孝的困境毁灭了她。她寄希望于学校的善心,在与相关人物打交道时又缺乏弹性和世故,学校的公事公办和上海势利小人的相逼,摧毁了她可怜的自尊心。她自以为与这个国家一体,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但忘了,自己只是别人赚钱的筹码而已,她和他们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共同性,他们从来就不是她所想象的社会良知的代表者。她是一个人在生活。逍遥的人生与艰难的人生似乎是天生的,是由一切关系的合力所决定的。

有一劳永逸的人生,也有一路奔波的人生,两者之间鸿沟相隔。若无别的路径被关注,凄凉悲惨是杨元元们的宿命。没有关系与背景,又无亲情财力的支撑,这样的学历追逐,换来的是包袱,减分而非加分,一路走到头的知识染色,乃错误选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你没有可交换的东西,就必然归零。

进入无道德时代的中国,其社会状况呈现出某种特别的风貌。

复杂、活力,似乎生机勃勃,这是一面,也是为经济动物、商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中国,生活于这个层面的人们,拥有无穷尽的机会、快乐、财富。他们享受这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全部自由和奢侈,权力和权利在此同一,唯独没有应负的社会责任。上层社会特权阶层缺乏怜悯,胜利者是没有道德的。

另一面,则是充满了艰辛、苦难与不平的人间,这是别墅、豪车、美女、奢侈品掩盖的中国。也是经常无意有意被忽略的中国。生活于其间的中国人,自身努力逼近边际效益的极限。人生的苦难与折磨,总是落在他们身上,而权利与权力只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由财富与权力所带来的社会分层,并未导致应有的道德分层。不同层级的人奉行同一个行为准则,无道德是其共同的特征。只不过,底层的更赤裸更卑贱,上层的更糜烂更做作。不同身份的人,把无道德社会推向两个坏的极致。

在这样的氛围里,拥有权力与财富的多寡成为公开的成功尺度,由成功标尺造就的种姓制,变成看得见的人群之间的鸿沟,自大傲慢狂妄奢靡,自卑胆怯耍奸贫寒,赤裸裸的蔑视敌视侮辱存在于各种服务场所。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和亲情外,很难获得“类”的美好情感。冰冷的公共空间,肮脏混乱,人人有身处孤岛的不良感觉。

一切都变成了交易,一切都可交易,唯有交易才使社会不停滞。

上下层分裂,整个社会堕入可怕的无道德深渊。

自杀看上去极其残酷,但却是杨元元们灵魂解脱的必由之路。他(她)们在丧失可交易资格之后,似乎别无选择:或者屈辱地像狗一般活下去,或者如此这般远离苦海无边的人生。愿他(她)们的在天之灵,安息!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如有建议与批评,请与作者联系:wh2021@126.com



(   如果你认为世界错了,那肯定是你自己错了.

人性从来就是丑恶的,世界从来都是邪恶的,如果拿纯真的楼主的眼光看的话.

每年有很多人自杀,但是世界是属于活人的.

你可以选择融入世界,也可以选择独善其身的生活.世界很大,依靠杨的知识,足够可以谋生,同时保持自己的世界.

但是杨并没有自己坚固的世界观,她并不乐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更向往花花世界,但是却拒绝融入世界.她最终被这种矛盾撕裂,即使她不自杀,她的生活也不会快乐.因为她所向往的世界必然会拒绝她,但她并不认为或者说能够意识到自己应该被拒绝.
“如果你认为世界错了,那肯定是你自己错了.”——世界一直是对的吗?“人类”从纯动物进化到所谓的人以后,有了思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甚至还规划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个世界时正确的吗?如果是正确的,人类为什么一直在推翻自己,向前迈进呢?你能说现在的世界就是正确的世界,世界不会再进步了吗?


“人性从来就是丑恶的,世界从来都是邪恶的,如果拿纯真的楼主的眼光看的话.”——人性从来就是丑恶的,但人类从来没有无耻到以丑恶为光荣吧。难道你想这样?


“每年有很多人自杀,但是世界是属于活人的.”——活着就很光荣吗?蝇营狗苟的活着,干着阴暗的勾当,你的一辈子有多少值得大家尊敬的事情拉出来讲呢?你活得很光明吗?

“你可以选择融入世界,”——道不同,不相为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人愿意丑陋的活着,是他的权利,但不能强迫别人。

“也可以选择独善其身的生活.”——这世界还就有人连这么简单的要求都达不到,这个世界上,在社会中,你真的可以做到独善其身吗?你真的独善其身了吗?

“世界很大,依靠杨的知识,足够可以谋生,同时保持自己的世界.”——你是杨吗?你身临其境了她的感受吗?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孝顺自己的妈妈的事情都做不到的时候,回事一种什么感受?


“但是杨并没有自己坚固的世界观,她并不乐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更向往花花世界,但是却拒绝融入世界.她最终被这种矛盾撕裂,即使她不自杀,她的生活也不会快乐.因为她所向往的世界必然会拒绝她,但她并不认为或者说能够意识到自己应该被拒绝.”——只能说你是社会这个超级染缸里五毒俱全并且能够明哲保身的一条高级油条动物而已,暂时不知道你成功到了何种地步,仅此而已。)


是谁杀死了杨元元?
今天看见徐小平同学为杨元元同学之死写了一篇非常好的纪念文章。禁不住在徐文的后面,又写了下面这样一段话,也算作是对杨元元同学的纪念。

  中国教育制度培育出来的孩子有四类:第一类,高分低能;第二类,高分高能;第三类,低分高能;第四类,低分低能。

  第一类:高分低能。这是中国教育制度最正常的培养结果,因为,这种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自我循环、自娱自乐。但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一大批这类孩子或早或晚总能明白个中奥秘,大多还都能摆脱出来,在离开学校后的社会生活中练就出自己的真本领。真正摆脱不出来的,是极少极少数。看来,杨元元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她的不幸在于,一方面,她特别虔诚地相信这种教育制度,寄希望于这种教育制度;另一方面,各种不利条件又正好统统都集中到了她身上。她家境贫寒,家里不能给她生活支撑,反而需要她的生活支撑。而她又偏偏特别擅长考试,擅长拿高分。她始终不能跳出的最大误区就是,她以为考试高分就是一切。其实考试高分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屁。等她认识到这一点时,已经来不及了,她剩下的就只有绝望。

  第二类:高分高能。这一类孩子从小也考试、也高分,装成五分加绵羊的样子。但是,他们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只是糊弄校长学校家长老师的障眼法,只是为让自己有个不受干扰的宁静环境的保护伞。其实他们根本不把那些考试和分数当回事,在下面天天悄悄地偷着练自己打天下的杂学和绝活。我想徐小平、俞敏洪、马云……就是这一类东东。这种教育制度想骗他们?没门儿!反到是他们把这种教育制度骗得一楞一楞的。他们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叛逆的卧底者、潜伏者。陈老宇自豪地想,自己恐怕勉强也可算这支特工部队的成员。尽管当年上的是二流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但在班上考试永远数一数二,上课却全部做小动作,从不好好念书,还真通过干私活练出了后来职场上非常有用的小本事。

  第三类:低分高能。这也是中国教育制度下的正常产出。单纯真性率直的孩子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狡猾到象徐小平、俞敏洪、马云那样,潜伏着准备叛乱。他们直接和这种前现代、反人性的教育制度正面冲突,并被打成“差生”。他们干脆不好好学习,不好好考试,不求拿高分,不想上大学。这样的孩子也很幸福,也很有生存能力。他们中间当到象俞敏洪马云那样大、或者比俞敏洪马云还要大的老板者,大有人在。陈老宇都认识好几个。

  第四类:低分低能。任何社会、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人群中都会有些真正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弱者。但低分低能,不见得生活能力就差,生活就不幸福。幸福是世界上最相对的东东。呵呵,我看那些真的不会念书学习、接受能力差的孩子也生活得很好。唉,如果杨元元从小考试成绩没那么好,只考上个技校职高,至少现在也早上班嫁人、生儿育女、高高兴兴过小日子了。谁听说过技校生自绝自杀?早婚早恋打架斗殴有的是(都是生活能力强的表现),就是没自杀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