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吉姆尼改装越野:如何修补受伤的心轮(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11:57

如何修补受伤的心轮(二)----静心、道功、禅定之间的联系

(2011-04-13 21:53:18)转载 标签:

静心

道功

觉知

禅定

初禅

止息

佛家

止观

佛教

南怀瑾

天台宗

数息

六妙门

以前在如何修补受伤的心轮(一)里头,提到了多种补充能量的方法。今天将结合风、气、息层面的划分,综合静心、道家、禅定的代表方法,谈谈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的治疗功用。

 

首先就是静心层面的动态静心。它以快速呼吸为主,目的是启动生命体的能量,同时训练觉察的力量。它的特点是能快速清理负面能量,同时增强大脑的氧气供应量,让习练者的大脑变得灵活,行动能力增强。缺点是,负面能量其实也是能量,虽然它们被扔出去了,但你虚弱的地方很快就会呈现出来,所以需要有经验的人指导。

 

这种静心是通过快速呼吸而启动的,所以如果按照呼吸的层面来划分,它应该是“风”的范畴(意指的是粗重的呼吸),当然当初设计者的目的,是通过快速呼吸来切断头脑的混乱思维,将过去积压的负面情绪呈现出来,所以得打乱传统的呼吸方式,而避免较平静的呼吸,所以,这种设计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尤其在调控情绪方面,目前还没有发现比它效果更快的方法。所以,在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按呼吸的划分,来讲明它的层次。

 

而一旦通过这种呼吸方式,平衡好内在状况的人,就要警觉自己的欲望了。因为一个人的欲望太多,容易耗心神,尤其是压力、紧张、焦虑过大时,这些力量会抓住你的想的功能(大脑觉得累,再也不想牵挂了)、心意识的功能(在心脏附近或称心阳,虚耗者,易大脑疲劳,心脏附近觉得虚弱、甚至撕裂感,接着过度虚弱就会引起昏沉、火症,烦躁等,你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就生病了),如果时间太长,不能放松,心意识、无意识与眉心处相连的地方也会受损,接下来就是你保持清醒的能力也会降低了,于是,人就容易昏沉,烦躁,无力,身体虚亏,想哭,再严重点,就得吃药了,有的人如果吃药都拒绝,在那里硬挺,有没有合适的方法来化解,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一旦崩溃,就只能住院治疗了。

 

动态静心确实能帮助一个人释放压力、紧张、痛苦等,但过分的精神消耗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心阳很虚的症状,这在短时间内是补不回来的,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修养与恢复。虽然动态静心能让你短时间内觉得精力充沛,但那时从气的层面在充实你(也会有气脉的流动),而实际上你的肉身体功能增强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不宜在旧的伤口上,再让它受伤、破损。

 

所以有的人,一旦看到动态静心能帮助自己化解一些痛苦、紧张、抑郁情绪等,就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好一点,又拼命跟着欲望跑了,到处消耗自己的体力,心阳等,在我看来,那与玩命是没有区别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介绍静心系统的的“味帕沙拉”静心,它似乎比动态静心更深入一层了。味帕沙拉静心可以观照呼气的方式,这样也可以将一些火症等宣泄出去,有助于内心的放松;如果观照吸气的方式,那么很快就会形成一个能量柱,精力变得充沛,随着呼吸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精微,跟随呼吸,它会启动一个体,而这个体随着能量的充满,会扩散到宇宙中,于是,你会觉得精力充沛。而这个体,其实,也就是生命体,它与前边所提到的动态静心启动的体,就是同一个来源,都是通过呼吸启动的。目前,大部分的介绍修炼的呼吸方式,都在这个层面,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讲,或许可以接受,因为要一下子观到下文所讲的“息”的状态,似乎需要跟多的觉察力。

 

通过这种练习,它确实也能让能量充沛,让心轮受伤的力量得到修补。

 

 “味帕沙拉”的创始者,当时是从佛家吸取的方法,翻译成内观(vipassana),内观的意思是观照,从这里来看,他引用的目的是通过观照呼吸,来让大脑的思维活动停止,增强观照的能力。

 

作者原文说,“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只是开始看着呼吸,感觉呼吸。当吸气进来时,这是第一个点;然后,吸进来的气到了某个时候会停下来,停止的时间很短暂,这是第二个观照的点;接下来,气转为呼出去,这是第三个观照的点;等气完全呼尽时,在它短暂停止的时候,这是第四个观照的点。然后,吸气又再度开始……这就是呼吸的循环。假如你能够观照这全部的四个点,你将会对这么一个小小的过程所产生的奇迹感到惊奇与惊叹……因为头脑不在了。 ” 

 

所以,从这里来看,他主要是通过观照呼吸,让我们明白头脑的杂念就没有了,让观照的能力变得纯粹、清晰化。他在这里对于息的介绍比较少,他认为,息是很短暂的,但事实上,真的,佛家修“息”(或说安那般那息)的时候,出现心息相依时,知性清明,长的时间可以半小时、一小时的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呼吸已经停止了,完全停留在“息”的层面。

    所以,真的““味帕沙拉”静心的来源应该是安那般那息的修炼方法,与人们常说的六妙门有很大的联系,因为它就是安那般那息的代表,目前无论是在以禅宗为主的道场(例如四祖寺),还是密宗、净土宗,很多修炼者都在探寻安那般那息,而著名的南怀瑾老师,也是禅、密、净三宗的高手,也特别看重安那般那息(六妙门)的修炼,因为他觉得即使通过禅宗方式开悟了,但有的人却无法实现色身的转变,而真的要实现法、报、化身的三身成就,还是有必要修炼诸如六妙门这些转变色身的方法。

 

下边,我来结合自己的一些修炼心得,来作一些肤浅的分析(因为前边已经引用了南老师关于如何修炼六妙门的方法,所以在这里不再在方法上有太多的提及了)。

 

六妙门的第一步,是数息,一呼一吸之间,叫一念,也叫一息,可以数一个数字,从1-10,到了10之后,接着数9,一直到1。对于身心强壮的人而言,可以数出息,即呼气之后,停顿来临,数1,然后2。。。。。。如果是气虚之人,可以数入息,就是吸气之后,停顿来临,数1,然后2.。。。。。。

 

数息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心意识不再杂念纷飞,而将注意力放在了数息上,这叫心系一缘。

 

同时,我们发现,一个人要注意到自己的呼吸,观察到现在呼吸停止了,这个过程中,也是有观照存在的,也就是说,你观照到呼吸停止了,知道呼吸停止了,然后,心意识数了一个数字,所以观就是知性,观照到了也就知道了。所以在我们数数的同时,有三者在同时发生,一是呼吸在发生,然后停止了,进入了息的状态;二是你的心意识也与这个息一起,叫心息相依;三是你的知性也在这里,它明了此刻的状态。

 

而心意识一旦与息紧密相合,那么杂念就会几乎没有了,于是,不再数数,进入随息的状态,即随便的呼吸,而你的知性总是在那里,观照着这一切。那个息就如同大海,是整体,你自然地定在那里,而呼吸像波浪一样,在外围来与去,而你明了这一切在发生着。有时候吸气很长,那个气呀仿佛到了脚心;有时候吸气很短,身心就饱满了,气足了,就不呼吸了;有时候呼气很长,甚至粗重,火辣辣的;有时候呼气一点点就够了,你都知道了,明了。

 

有时候,你觉得气流到了胃部,或者流到了尾闾,等等,不要去关注它,跟随它,否则你就在走气脉的路径了。气脉一流动,行阴(功能性的力量,如性推动力),受阴(感受等,如悲伤)就会停不下来,然后,就会始终停留在观的阶段。而要进入照的阶段,则需行阴,受阴,想阴(想的力量)等停下来,内在里,明明白白,知性清楚,却没有什么大的杂念,仿佛脑子里空空,什么都没有了(关于照的探讨,已经与弘法寺的首座大师交流,确认)。

 

一旦你不跟随气而流,那么此刻,心意识、知性与息在一起,很快念头就开始停止,因为心意识系在一个地方,杂念就容易减少,我们形容心意识叫心猿意马,它像猴子一样来来去去,东奔西跑,而现在它在跟随呼吸,就好像猴子被一根绳子牵住了,它就比较专一了,于是其他杂念就消除了。一旦杂念消除,呼吸也就开始停止,进入了止息的阶段(杂念一开始增多,呼吸会再次启动)。

 

在这个止息的状态里,知性依然在那里,明明白白,定下去,进入了观的阶段。其实,前边也讲到了,事实上,在数息的阶段,就已经有观的存在了,知性已经起作用了,而此时特别强调观,是因为没有杂念了,呼吸也停止了,纯粹就只剩下观了,此时明明了了,清清楚楚。有时候,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如我执等)还会升起来,看到了,勿忘勿助,定下去。有时候,喜来了,乐来了(仿佛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散发着喜乐),有时候清凉来了,有时候暖发起来了,有时候大光明来了,都不要执着。

 

在治疗意义上来讲,如果某个地方有虚证,定在那里,不要关注它的气感,如虚弱,火辣等,自然地它就会清凉下来,因为息的状态能自然穿透火症,而定在那里,又会让气虚的地方开始息满、气足,自然功能增强了。

 

在观的过程中,往往短时间内的清醒,是容易的,一旦时间长了,昏沉就有可能来了。那么各家处理昏沉的方式似乎有些区别。

 

禅定,对于昏沉而言,那么往往的方式,就是硬熬,这是我了解到的一些寺庙里的常见方式。如果你熬不过,可以打个小盹,自然,昏沉过后,精力开始充沛,知性再度明了,也就没有问题了。而在我将来的课程里头,如果你昏沉了,我干脆会允许你睡,因为睡够了,身体能量充沛了,保持清醒更容易,你也更容易进入高潮。

 

对于道家的观点而言,那就是,不要硬熬,不要有任何努力,你的知性明明了了,那就是进入先天功能的开始,而你一旦努力地去观照,那就是在启用后天的功能,所以,对于我的体验而言,定在先天元神的状态,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杂念,明明白白,只是信任整体,不去努力,那实在是很美的一件事情,一旦昏沉来了,允许它,接纳它,继续放松,然后元气开始充足,知性再度明了,清晰了(关于后天转先天功能的过渡,已得到苏华仁道长的确认)。在治疗意义上来说,它自动将你的心轮受伤的地方开始修补,心肾的元气自动充实,当然并不需要你去关注(只有欲望相对少的人,才能进得来了)。

 

在我与苏道长的交流中,他依然坚持以道家动功为主,在此基础之上,神就会旺,而定于先天状态中,就不会出现昏沉的状况。由此可见,道家在对于如何将精、气、神变得旺盛、充沛,而自然成道,都有它的一套合理的系统了。它不会强行说,要保持清醒,不要懒散,相反地他会说:“你可以退出来了,从基本的开始!”

 

而刚才所讲的道家后天转入先天的状态,正在六妙门里头汇合了,如果定在这种非努力的知性中,你就会进入还息的阶段,正如南老师说,回到那种先天状态,回到还在母亲子宫里的状态。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想由后天转入先天,广积功德,是有必要的,佛家称之为福德资粮,道家也很重视这些。苏道长告诉我,他的师傅,吴云清老人常强调:“行功积德,莫问前程!”

 

接下来,因为清净,你的大脑如此放松,口水自然增多,你默默地吞着甘甜的口水,而进入了净息的阶段,内心清清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