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团购:世界争论21世纪谁主沉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14:10
2011年07月21日 08:10:26 来源: 新华国际


如果说19世纪是属于英国的时代,20世纪是属于美国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以谁的名字定义?媒体的猜测层出不穷,说法也大相径庭,是“中国世纪”、“印度世纪”、“亚洲世纪”还是尚未完结的“美国世纪”?
“9·11”事件发生后,唱衰美国的声音进一步高涨,更有人借机大呼“中国世纪”要到来。一个国家的崛起或衰落,会是转眼之间的事吗?历史学家从来不这样认为。
俄罗斯学者认为所谓“中国世纪”、“印度世纪”的论调,只会让两国成为靶子,为他国该承担的责任埋单。
即使全世界大唱赞歌,中国人自己也得保持清醒。

西方媒体臆想“中国世纪”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国际商务管理主席、中国问题专家奥戴德·申卡尔在其2005年的著作《中国世纪》中就曾断言:“中国经济的崛起从根本上不同于日本、印度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兴起,而是更加类似于一个世纪以前美国的崛起。”申卡尔说,书名来自于一个信念———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而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申卡尔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确定为“中国世纪”开始的标志,而这个时间点就在2025年。
创造了“中美国”(Chimerica)一词的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在2009年最后一天撰文感叹道:“我们正在经历500年西方统治的最后阶段。”弗格森说,这种感悟应该始于2005年他第一次在上海外滩漫步之时,也始于2008年他在重庆听到该市雄心勃勃地宣称要成为中国西南金融中心之时。弗格森对中国几乎“不喘息”的发展充满赞叹,称中国在1978—2004年26年间取得了英国在1830—1900年70年间的战绩;将本世纪初美国GDP超中国8倍的差距缩小到现在的3倍。去年出版了《中国统治世界之时》一书的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斯6日面对记者“21世纪属于谁”的提问表示,虽然简单地说哪一个国家能代表整个人类世界,有些狭隘,但再过20到30年,人们会看到,世界将变得更加“中国化”,“中国会像过去的欧美国家一样,作为一个文明国家引领世界”。  >>>详细
l       中国凭什么统治世界?
l       “中国成超级大国”是个伪命题
l       美媒:赢得21世纪,美国应学中国行动力
美刊文章:美国衰落,狼真的来了?

7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记者会。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1/2月号文章】题.三思:美国的衰落(作者英国《金融时报》国际事务首席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
美国无疑经历过衰退周期。约翰·肯尼迪1960年竞选总统时抱怨说:“相对于苏联,美国的力量一在下滑,共产主义在世界各个领域稳步推进。”埃兹拉·沃格尔1979年出版的《独占螫头的日本》开启一个10年,在这10年,人们对日本制造技术和贸易政策的恐慌不断加剧。
当然,事实最终证明苏联和日本对美国霸权构成的威胁都是空想。所以,如果美国人像对待“狼来了”一样对待关于中国构成的新挑战也是有情可原。但是,这则寓言有个常常被忽略的事实:事实最后证明男孩是对的。狼真的来了——中国就是。
中国挑战与苏联日本不同
中国对美国的挑战在经济和人口方面更为严峻。苏联垮台的原因是效率极低的经济制度,这个致命弱点掩盖了很长时间,因为苏联从未打算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相反,中国则在全球舞台上证明自己的经济力量。这可绝非空架子式的苏联经济。>>详细
美国高喊衰落的几个历史瞬间
一周前,美国度过了它的第235个独立纪念日,在美国各界为其“庆生”之际,不少媒体却在诉说着这个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局面:国内,国家债务危机积重难返;国外,正面临崛起中国的挑战。美国衰落了吗?应该说,美国的绝对实力在当今世界依然不可撼动,但其地位的相对削弱也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衰落”这个话题曾被不断提起、放下,甚至有专家统计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有过8次高潮。本文所要讲述的就是半世纪来令美国人记忆深刻的几个衰落时刻。
苏联卫星重创美国人心理
1945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时,美国达到了国家实力的巅峰。对此,人们可以列出一系列清单来:航行于大洋上的最强大海军;世界上出现的规模最大、最具攻击力的空军部队;地球上最大的国家工业产量……家底是如此雄厚,以至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当年8月的一次讲话中不无自豪地说道:“(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许是所有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事实,是一个并不因为我们有些人相信它是事实才成其为事实的事实。”几年后,杜鲁门在竞选连任时,不止一次申说这一主题:“再持续1000年,这个国家仍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然而,1957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美国人大受震撼。
1957年10月4日,苏联塔斯社宣布,“苏联已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看来今天的这一代人都将亲眼看到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以自己解放了的自觉劳动,如何将人类最大胆的梦想变成现实。”这颗卫星被称作“斯普特尼克”,意为“旅伴”。  >>>详细 美媒:美中之争——谁将赢得21世纪?

资料图片:2008年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挥动中国国旗(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网站7月14日发表题为《美中之争——谁将赢得21世纪?》文章,以下为主要内容:
很显然,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后美国世界,这个世界既不由美国主宰,也不由其他任何国家控制。  2l世纪,大家都有赢的机会,美国的表现如何将取决于它是否能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成功的关键要素。 20世纪,经济和社会成功的关键要素是劳动力和资本。到了21世纪,两个关键要素是:想法与能源。想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制造业已被商品化了。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制造任何商品。今天,决定一个人或组织能否脱颖而出的唯一要点是看其是否有新的想法与创新。我们需要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我们需要去做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事情。
能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个国家都在快速发展,每个人都需要能源供应。设法解决了能源难题的国家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那么,谁更适合这个新世界呢?奇怪的是,中国最适合20世纪:它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巨额的资本流入,它可以制造一切商品,但是它还不能改变价值链,还不能产生全新的想法。同美国一样,中国也在努力解决能源问题。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国,不是能源生产国。
但在能源问题上,中国迅速变得很明智。它已然成为清洁能源的全球领先者——无论是在太阳能还是风能方面。>>详细
印度也被推为“世纪代表”

一名工人在印度海德拉巴附近的一个水果市场倒芒果。印度盛产芒果。新华社/法新 【资料图】
与中国一起被推上“世纪代表”高位的还有印度。绝大多数印度媒体也都乐观地断定,21世纪属于崛起的亚洲,尤其属于印度与中国———但印度将更加耀眼。
去年底的最后两天,印度媒体纷纷转引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该文将过去的十年称为“印度的十年”,称“印度由一个初级产品供应商变成全球经济的重要玩家”,并认为这可能为一个“印度世纪”铺好了道路。其实,“印度世纪”的说法这些年来一直被印度自己提及,正如《金融时报》所说,“历届入主新德里跑马场路7号的主人都不时宣称,这将是"印度的世纪"”。2002年,时任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两度发出“21世纪属于印度”的豪言壮语,总统卡拉姆也表示“印度总理要与八国首脑平起平坐”;2004年3月,总理瓦杰帕伊发表过著名的主题演讲———构筑“印度世纪”;印度《经济时报》在2005年开年刊文称:印度世纪晨光初现。 >>>详细
西方争论21世纪中印谁会是主角

2010年8月19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封面
100多年前,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开始衰落,美国、日本、德国等新兴势力开始登上国际舞台。现在,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西方人开始关注中国何时超越美国。但在亚洲,中国有一个正在恢复经济的对手——印度。随着这两个亚洲超级大国的先后崛起,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详细
2010年的第一天,《印度时报》对“印度世纪”进行了大胆预测,时间被定格在2020年:届时,印度经济增速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印度将加入核俱乐部,“对其他国家进行核制裁”;传媒巨头默多克的继承人将把其媒体帝国出售给印度,《纽约时报》则会成为印度出版巨头的子公司。《经济时报》去年底还抱怨说,在与中国进行对比时,印度常被低估,但事实上,印度经济效率比中国更高,而且当缺乏民主体系的中国问题集中爆发时,印度却能享受民主制度的“红利”。该报宣称,“一旦印度象从自身的羁绊中解放出来,便将闲庭信步般地超越中国龙。”
但有媒体认为,“印度象真的跑不过中国龙”。英国《金融时报》4日以“"印度世纪"开始了?”的疑问句,进行了一场21世纪“龙象之争”的思辨。文章称,印度的经济发展并不逊色于中国,但却面临更大的政治风险,比如“印度式增长”抵消不了人口的无节制增长;“毛派”及伊斯兰“圣战”组织则威胁着该国安全形势。文章称,相比之下,“中国的强大才更有说服力”。 >>>详细
印度崛起,对中国的经验与教训 21世纪:“亚洲世纪”?

《时代》周刊对未来10年进行了预测。
在“中国世纪”和“印度世纪”之外,还有一个令西方感到相对温和的提法———“亚洲世纪”。法新社去年底称,过去十年,亚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突飞猛进,世界重心稳步东移,为“亚洲世纪”奠定了基础。但报道也不可避免地提到中印,称这两个国家将左右今后数十年,就像之前的“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
韩国第一大报《朝鲜日报》新年伊始推出“亚洲时代”长篇专题,从各个角度佐证“亚洲世纪”的到来。其中一篇文章写道,印度首富穆凯什·安巴尼的家是一幢27层大厦,位于孟买,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住宅,去年印度的亿万富翁比前一年增加近1倍;在印尼,40多岁富豪的财产也比一年前翻了一番;在新加坡,每100人中有8.5名百万富翁,富豪人口比例世界最高。而投资大师罗杰斯两年前移居新加坡,汇丰银行下月1日将把总裁办公室迁至香港,都标志着“21世纪财富正在向东大转移”。  >>>详细
英报:“实力东移”让亚洲恢复自信
人们可以从哪里发现这种转移?是中国、印度和印尼非同寻常的经济增速;还是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已达到的西方收入水平;抑或是亚洲各国央行金库里堆积的巨额外汇储备?也许人们应该看一看全球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A”的内部结构?这台计算机是由中国(而非美欧)科学家开发的。或者去揣摩一名印度资深外交官的充满怜悯的话?这位外交官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本月访印之前表示,新德里需要掏出巨额资金购买美国的飞机和设备,“帮助他们解决所有的那些失业”。
专注于亚洲事务的作家帕特里克·史密斯认为,伴随着物质方面的进步,亚洲会出现某些意义更加深远的现象,那就是自信以及克服历史怨恨(源自该地区被殖民的经历)。他说,当一种新的世界观破茧而出时,它将影响我们思考各种事物的方式。
史密斯认为,人们不应把亚洲将要对全球辩论做出的贡献与任何花言巧语版的“亚洲价值观”——威权政府为证明自身正当性而鼓吹的一套所谓共同理念——混为一谈。但他表示,如果认为亚洲历史重新崛起的唯一后果只是消费品标签上的产地发生改变,那将是短视的。他还说道:“我不认为亚洲的崛起、进步或物质成就意味着必须有人成为输家。但是,如果说19世纪和20世纪属于西方,那么21世纪将另有所属。”  >>>详细
外媒:亚洲时代已经来临
西班牙《国家报》11月l2日文章 原题:亚洲时代来临(作者西班牙亚洲特使胡安·曼努埃尔·洛佩斯·纳达尔)
21世纪注定成为亚洲的世纪,而且未来也依然如此。在此我要指出几件里程碑式的事件:
1.任何国家不再小视“金砖四国”的意义以及其中两个最大伙伴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分量;
2.当欧洲还深陷在危机的泥潭中时,整个亚洲已经跟随中国和印度全面腾飞;
3.奥巴马总统经过精挑细选展开的亚洲四国之行,它们是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日本:
4.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在韩国酋尔召开,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共有多个大国出席;
5.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日本横滨举行。
我们需要对制定务实和全面的亚洲战略的益处进行集体反思。
当人走上一个陌生舞台时,通常都会被最耀眼的灯光遮住目光。我们往往会因一棵树而看不到整片森林。亚洲经济和中国的繁荣显然就是两棵参天大树。但是亚洲这片森林却远不止于此。毫无疑问,亚洲经济的发展为全世界提供了巨大的贸易机会以及全方位合作的机遇。>>>详细 “美国,高兴点,你还是世界第一”

与称赞中印乃至亚洲光芒相对应的,是不少人对“美国世纪终结”的议论。《金融时报》新德里记者站站长爱德华·卢斯甚至撰文称,“衰落的锈迹已潜入了美国的灵魂”。
类似论调在美国也很多。前克林顿政府官员、美国外交政策专家戴维·罗斯考夫称,“21世纪的头十年是美国世纪的最后十年”。去年出版的《美国世纪的终结》一书认为,美国正失去从二战以来拥有的社会、经济和国际优势,同以往其他超级大国一样,美国经历着“帝国过度扩张”的麻烦———在国内面临着破产的打击,在国际上的冒险却一无所获。“美国世纪”的说法是《时代》杂志创办人亨利·卢斯在1941年首次提出的。而在上世纪末,美国国内就开始了“美国世纪”是否将终结的争论。为了确保21世纪仍是“美国世纪”,1997年,一个名为“新美国世纪计划”的智库在华盛顿成立。该机构承认,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美国已无法与崛起的欧洲、亚洲国家相抗衡。
虽然媒体上充满对美国的悲观论调,但统计数据似乎不太支持这种变化。美国约占全球总收入的22%,自1975年触底以来,这种权重没发生任何变化。与此同时,五角大楼的预算仍超过排在美国之后的7个大国的总和,“美国是全球唯一有能力在任何时间、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发起军事行动的国家,”曾担任克林顿和布什高级反恐顾问的理查德·克拉克说,“至少未来25年,情况仍将如此”。英国《每日电讯报》称,美国的沦陷是基于欧洲和其他国家的臆测,而非事实。法国学者盖伊·索曼直言,现在各国报纸在头版纷纷报道称美国时代已经结束,这纯属无稽之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5日则鼓劲说:“美国,高兴点,你还是世界第一”。文章称,美国现在还是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召集人,缺少美国的领导,任何国际问题都不可能有答案”。 >>>>详细
未来10年仍彰显“美国世纪”
2010年美国《时代》封面文章对影响未来10年的10大趋势作出预测,表达了在“后危机时代”对美国再领风骚的自信,并提出中美是统领世界“不可或缺”的两大轴心之说。>>详细
美国会被唱衰吗?
一个国家的崛起或衰落,会是转眼之间的事吗?历史学家从来不相信。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也许是美国强大的时间太长了,唱衰美国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9·11”恐怖袭击发生后,这一论调更是频频提高。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扔出“重磅炸弹”,预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时间为2016年。
如果只听这些声音,我们很容易相信,美国不行了,老大地位一去不复返。但是,美国真的在衰落吗?美国真会沦为二流国家吗?稍微查一些资料和数据,其实不难发现,这个国家依然十分强大,其老大地位难以轻易动摇。
先从自然资源看,美国的国土面积为世界第三,人口也为世界第三,3亿人生活在916万平方公里之上,看起来很均衡。它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四,可耕地面积为世界第五。重要的是它的能源储备很丰富。比如石油储量191亿桶虽居世界第12位,但产量为每日914万桶,仅次于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三。天然气储量为245万亿立方米,世界第五,产量为21万亿立方米,世界第二。其他的诸如煤炭储量世界第一,发电量、总电力消费均居世界第一。千人拥有机动车辆820辆,主要经济体中居第一;铁路总公里数达22.7万,遥遥领先于各国,航空运输总量905万架次,也是世界第一。
再看一些经济数字。按现价美元计算,2009年美国的GDP总量为11.119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中国和德国的总和。这么多年美国一直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量保持世界第一的国家。2000年就达3213亿美元,2001年恐怖袭击后降为843亿,2003年创下新低638亿,但2008年已经恢复到3283亿美元。美国的投资环境仍然吸引着世界上最多的直接投资。美国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34890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46360美元,十年增加了1万美元。
美国的科技发展和教育水平,也继续确保其世界领先的地位。美国在研发上的投入近十年基本保持在GDP的2.6%,从绝对数量上看更是高居世界第一——2000年为2680亿,2006年高达3400亿美元。1998年,美国人发表科技类文章210357篇,三倍于排在第二的日本,十倍于排在第九的中国。2008年这一数字为275625篇,是中国的两倍。教育的支出增加了近一倍,2000年为5456亿,2009年为9720亿,绝对数字仍是世界第一。在高等教育、技术持有和创新能力上分别居世界第九、第十七和第一位。
美国的军费和军力开支,2009年为6610亿,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3%,相当于排名第二至第十五的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而且十年间增长了75%,人均军费开支达到了2100美元,也居各国之首。>>>详细
外媒:欧洲不能领跑21世纪五个理由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仅仅五年前,国际观察家还滔滔不绝地赞誉欧洲的超级大国地位,很多学者称赞欧洲的软实力,经济学家们则敬畏欧洲令人印象深刻的GDP。很多人乐观地认为,欧洲甚至将领跑21世纪。但是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以及担心债务危机在欧洲大陆蔓延,欧洲的前景看起来日益凄凉。《大西洋月刊》细数了欧洲不可能领跑21世纪的五大理由:
1.文化和人口不足:“每日野兽”网站的约尔-科特金写道:“欧洲的优越感,多源于其不同的制度框架、税收以及监管结构。毫无疑问,与美国比起来,这些既是欧洲的优势,同时也是欧洲的缺点。但不容争议的是,欧洲模式确实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但其外围弱点正在集中爆发,破产开始威胁包括英国在内的更大参与者。欧洲的问题已经延伸出政策之外,进入文化和人口结构的领域。即使在法国,人们和他们实际关注的都是抽象的观念。这是整个欧洲面临的基本问题,尽管它在欧盟内不同国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
2.没有真正的政治统一:《华盛顿邮报》的乔治-威尔写道:“欧洲有一面没人敬礼的旗帜、没人唱的圣歌、没人能确定的总统、没有成员国愿意授权的议会,首都布鲁塞尔聚集着没人羡慕或者控制的官僚,一种可能、应该或者不久就将不再存在的统一货币,以及成员国忽略而不被惩罚的财政行为规则。欧元危机暴露了一种假设,欧洲已经变成了违反大多数欧洲人意志的欧洲,其政治更甚于地理表达。”
3.没有足够的工作:《国家邮报》的康拉德-布莱克写道:“这是欧洲面临的最长期问题:只有30%的欧洲人工作,却要支撑其余70%的人口。大多数国家工人的工作时间都在减少,节假日却在不断增加。欧洲已经逃离了服务行业和公共部门岗位,这些行业通常不会产生大量工作,或许只有象征性的福利。几乎整个欧洲大陆的国家都有两位数的赤字,是欧元区最大限度的三到四倍,削减赤字要求采取更严厉的措施。”>>>>详细
外媒:2050年,谁将统治世界

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28日文章 原题:2050年是中印还是美国统治世界?(作者该报国际商业版主编安布罗斯·埃文斯普里查德)
2050年的世界什么样?通过多种计算和假设,花旗银行集团与汇丰银行为我们勾勒出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哪一幅画面更接近事实?这将决定西方是继续占据强势地位,还是沦落到在全球事务中失去主导权。
花旗银行:西方没落亚非崛起
对坚信西方已经没落的新施本格勒派来说,花旗银行集团的威廉·比特作出了一些惊人的预测。他认为,到2050年穆斯林国家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和,而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规模加起来将是美国的四倍,16世纪欧洲海军崛起前亚洲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将再现。他预测非洲将接过亚洲的接力棒,最终崛起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今后的 20年里,非洲的年经济增长率将能达剑7.5%。
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奇迹般的表现。迎头赶上的国家只需要保持改革步伐,开放市场,不走极端路线,让趋同理论自己发挥作用就行了。摆脱了引起灾难的谬论,并且最终达到法治社会的“入门级水平”,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它们崛起。
比特的预测指出: “在很长一段时候里,甚至可能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全球人均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前景都没有像今天那么有利。”全球经济增长将加速。到2050年,全球GDP将从73万亿美元增长到378万亿美元。
另外,比特的研究小组也警告说: “要警惕复合增长率错觉”,或者“经济越繁荣,泡沫就越大,最后泡沫破裂带来的破坏性也越大”,或“趋同理论并不是自动的,亦非必然趋势。从历史来看,它更多地是个例外,而菲惯例”。
奇怪的是,在花旗银行集团预测的全球重新洗牌中,英国勉强过关了。到2050年英国将成为全球排名第十的经济体,是欧盟国家中唯一留在前1O位的国家。从人均收入来看,它甚至超过了美国。 >>>详细
“中国世纪”需要美国点头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中美关系发表公开演讲。她表示,在美国和其他地区有些人将中国的崛起视为一种威胁,也有人担心美国正在制约中国的崛起和发展,美国反对这些观点。中新社发 吴庆才 摄
约瑟夫·奈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世纪”尚未到来,美国人不必过度忧虑。但同时,他也指出:尽管中国不太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在亚洲挑战美国。某些中国人的狂妄自大和民族主义情绪,以及某些美国人对本国衰落不必要的担心,为两国爆发冲突增添了可能性。
★中国的发展,的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中国角色和地位的支持和认可度。
★美国时常会有“衰落论”,然而这些更多的是反映一种心理忧患意识,而并非真正的实力衰落的现实。(来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颖)
美国未衰落,中国世纪未到来
《国际先驱导报》:你最近在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谈到不少美国人担心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发展和崛起,中国将寻求更大的权力。但你的结论是“中国世纪”尚未到来?
约瑟夫·奈:的确有一些西方人担心中国挑战美国,如同一百年前德国挑战英国。但是,1900年时,德国的工业实力已超过英国,而且德国皇帝当时奉行的是一种冒险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势必带来与其他大国的冲突。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仍远远落后于美国,政策重心也主要放在本国范围内和本国经济发展上。即便到2030年中国经济整体规模能和美国持平,中国的人均收入到2050年恐怕也无法和美国媲美。
Q:在你看来,中国无法挑战美国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亦或是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均衡发展?
A:这些因素都有。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令人惊异的高速发展。但是中国仍然面临国内的发展不均衡,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如何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中国是否具备足够的军事能力来寻求超级大国的地位也令人怀疑。所以我认为,中国将很难像上世纪初德意志帝国对英国构成挑战那样,对美国构成同样的挑战。
Q:你的结论是在告诉西方人“不必对中国恐慌”吗?
A:眼下许多中国人津津乐道于“美国衰落了”,也有不少美国人忧心忡忡于“中国崛起了”,但这二者都失之偏颇。对于国家实力变化的过高或过低的估计,都可能导致危险的政策出笼。
Q: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重创,但它仍然是超级大国,你认为是这样吗?
A:尽管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比美国好,但这仅仅是短期现象,也并非美国衰落的标志。美国时常会有“衰落论”,比如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都曾有不少美国人担心美国不行了。然而这些更多的是反映一种心理忧患意识,而并非真正的实力衰落的现实。只不过这种心理因素的危险性在于,它有可能导致美国和中国的误判,并进而危害到原本正确有效的外交政策。(《国际先驱导报》)>>>详细 中国被西方扣上“恃强”帽子
在上海一家私募基金公司门口的显示屏上,打着“热烈欢迎进入中国世纪”的字样。“中国世纪”只是这家公司的名字,但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戴维·伊格内修斯看来,“这恰如其分地说明,在美国统治了100年后,日益崛起的中国将成为未来100年的主宰”。“中国世纪”的说法并不新鲜,这两年西方媒体时常重复“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属于中国”的论调。但新鲜的是,一些西方人又要如何揣测这个世纪里的中国新形象了。美国著名政治家罗伯特·卡普兰给出的答案是:中国政治野心的侵略性不次于100年前的美国。
在这个“中国世纪”,还有些西方人在奇怪地担忧,中国会对其施以报复。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11-12月号称,外界往往认为,中国仍对西方造成的百年屈辱历史心存怨恨,“中国龙要卷土重来实施报复,现在它只是在争取时间,积蓄必要的力量”。另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的报复已经开始了。“带有中国标志的直升机群飞向美国,每架直升机的腹部都吊装着金砖”。这是去年初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封面上的漫画。美国纽约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布特称,中国正利用自己的财政、资源、媒体及军力对其他国家发动一场“秘密战”。就连中国追踪海外流失文物,在美国《时代》周刊眼中也成了“中国用金钱促成的完满报复”。英国《中国季刊》杂志还说,有一种论调认为,东亚及东南亚仍在使用汉字的地区形成一个“汉字文化圈”,中国未来可能让其取代“盎格鲁共荣圈”,同西方世界争夺对东亚地区的控制权。>>>详细
《国际先驱导报》:近几年西方对中国的评判常常出现两极化的倾向,要么唱衰中国,预言中国走向崩溃;要么吹捧中国,预言中国统治世界。如何看待这种两极化?
李瑞智:西方对中国抱有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意识到自已经济需要依靠中国,因为中国可以提供廉价的商品,经济上依赖中国。另一方面,他们有种白人特权的优越感,他们现在觉得自己要落后了,会有这样的失落感“中国怎么可能比我们好了呢”。中国在强大,他们想停止中国强大。西方的优越感很难减少,就算美国经济崩溃到最后,他们的优越感还是会存在,他们不会反省自己。
田辰山:近代以来,西方就有唱衰中国和唱盛中国的两种观点,他们无论如何唱,都是西方的二元对立思维的体现。而不是中国人传统的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的思维方式。如去年马丁·雅克的著作《中国统治世界》,光看题目就吓死人。
为何出现这些问题?中国经济起来了,很多人西方人来解读。这些解读,有合理的部分,但终归还是从西方的角度看问题。中国人看待这些东西,不能感情用事。我们不能按西方人的思维理解这些,我们要摆脱西方的话语结构。正像一些专家所倡导的,中国人要用自己的语言、思维方式,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说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需要我们中国人自己来判断。(《国际先驱导报》) >>>详细
 
不必在乎西方派发的“VIP卡”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心伯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谈论“中国世纪”和“印度世纪”都是不妥的,因为在GDP世界第二的光鲜亮丽之下,中国有太多发展问题;而印度因为政治文化原因,其政治领导力、执行力都不能和中国同日而语。吴心伯说,他更认同“亚洲世纪”的提法,“根据目前的形势,印度GDP在十年内跃居世界前5名基本可以实现,到2020年,全球三大经济体都将出现在亚洲,亚洲将主导21世纪经济是不争的事实。”但他同时认为,经济主导并不会自动转化为政治主导,需要漫长的过程和领导集团的魄力,“如果把21世纪分为上下两部分,在上半个世纪,美国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格局,但后半个世纪,美国前景就不甚乐观了”。吴心伯还认为,要警惕西方过度吹捧中国,造势“中国威胁论”。他举例说,2008年初美国成立了一个名为“2049项目研究所”的智库,该智库是以新中国建国100周年为时间节点,研究“中国主导21世纪”将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但这个智库向来“亲台反华”,其鼓吹中国强大的背后目的不言而喻。
莫斯科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考斯科夫教授对记者说,“亚洲世纪”的口号其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亚洲飞速崛起时喊得更响亮,但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这个预言就再没人提了。在考斯科夫看来,现在所谓中印的世纪,只会让两国成为靶子,为别人该承担的责任埋单。“中国不需要过多关注西方给自己如何加冕,派发什么样的VIP卡,因为西方只想让中国进入他们的俱乐部,交足够的会员费,但俱乐部的核心游戏却不让你参与,”考斯科夫说,中国更需要做的是强化自己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将国家的整体发展真正转化为中国人的具体优势,在这方面,中国还要走很长的路。(《环球时报》温宪纪双城 査为华 陈远  张培 王盼盼) >>>详细
即使全世界大唱赞歌 中国人自己也得保持清醒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日裔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建议,日本要直面中国世纪。福山认为,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政治传统不仅使中国在历史上保持长期统一、稳定与先进,而且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各个阶段均体现出积极意义。二战后东亚“四小龙”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实现经济腾飞,其中有着明显的中华文明痕迹,执行了一条由权威型政府主导的发展路线。近30年来,中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一般认为有望再保持30年的增长。中国的政治传统和现实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在印度模式与中国模式之间,更多国家钟情中国,前者代表分散和拖沓,后者代表集中和高效。
即使全世界大唱赞歌,中国人自己也得保持清醒。庞中英先生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的专栏文章,就敏锐地发出预警。前不久,有经济学者受当年美国“欧洲(西欧)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的启发,提出应该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设立中国的“马歇尔计划”。庞中英先生认为这个计划,除了不顾中美两国在世界上的不同处境,还增加国际上,尤其是美国的“中国威胁”或者“中国挑战”论调。作者不客气地批评道,这些搞经济工作的人,多数在外交上是门外汉,或者因为财大气粗而对复杂的世界政治不屑一顾,所以才会异想天开地出馊主意。(李鸿文)  >>>详细
多想想被美国搞垮的日本

这是3月14日拍摄的遭到海啸袭击的日本宫城县南三陆町受灾景象。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从美国当年对付日本经济崛起的经历中.可以对美国应对其他国家兴起的战略思维略窥一二。
首先是美国绝对难以容忍其他国家超越美国。无论口头上是如何宣称欢迎他国崛起,欢迎新兴力量与自己一起参与管理世界,美国对可能超越自己的国家的忌惮,是深埋于自身的战略无意识、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的。就如今天美国的重要报章频频预测中国将于某年某月某日登鼎、美国将退居第二一样,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制造业超过美国后.美国舆论到处都在宣扬日本即将在经济上全面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美国下意识的反应,是1990年10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在罗切斯特工科大学举行了击溃日本经济的研讨会,并以“日本2000”之名出台系列报告;克林顿刚刚执掌白宫权杖,便要求《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一书的作者傅高义与情报部门的负责人 约瑟夫·奈一起研究对策,决不能让日本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从表面来看,上世纪90年代前后“日本威胁论”在美国的兴起,是起因于人们所熟知的美日贸易摩擦,以及日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和日本国内市场的相对封闭。然而,《下一次美日战争》的两位作者却告诉人们:美日摩擦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担心日本将会利用其强大经济实力取得对西太平洋事务的控制主导权。日本经济崛起后,如果以此为突破口,扩大在亚洲的政治地盘,重新在军事上武装自己,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其全球战略部署和作为霸权国家的地位便会受到挑战,这是美国不能够容忍的。
其次,一旦被美国认定为对手,美国就会使出全身解数来打垮对手。这鲜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压垮对手,美国会表现出充沛的战略意志。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感受到日本的经济威胁后.为从经济上制服日本,美国前后足足用了20多年时间。美国压迫日本先开放金融市场,接着日元升值,持续说服、谈判、威胁,逼迫日本节节抵抗却节节败退,一步步改变自己的金融体系,并被吸纳进以放松监管为特征的美式金融体制中,最后导致日本经济中泡沫大量产生并到顶点时破灭。另一个,是美国会软硬兼施、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为打赢与日本的经济战,美国动用了贸易制裁、谈判压服等多种手段,威逼日本开放市场、改革金融体制,在日本不从的时候则施加政治压力,还与其他国家联起手来共同施压。美国在压制日本时战略意志之坚决、手段之猛烈,都凸显了美国在面对潜在挑战者时的战略本能。
美国在面对中国复兴的时候,战略思维中很难不浮现二三十年前苏联和日本的身影。>>>详细(《环球时报》 程亚文 作者是北京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