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箔导热系数:《清贫》家风当传颂——悼共产党人革命前辈朱旦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6/30 20:51:21
《清贫》家风当传颂——悼共产党人革命前辈朱旦华

在网上看到,革命前辈、毛远新同志的母亲朱旦华老人昨天(12月26日)正式安葬。朱旦华老人1911年12月26日(与毛主席同一天过生日)生于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镇,2010年5月30日凌晨3时因病去世。朱旦华老人的一生,是把毕生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在朱旦华老人去世时,大于写过一篇《<清贫>家风当传颂——悼共产党人朱旦华》,现重发此文,再表追思。






《清贫》家风当传颂——悼共产党人朱旦华


消息说,2010年5月30日凌晨3时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朱旦华老人因病去世。读了关于她的有关资料,不说别的,就为她的《清贫》,都不由得发自内心要向她鞠躬致敬!

朱旦华老人的前夫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毛泽民922年入党,曾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长征中负责保管运送党中央及中央红军的全部钱财,红军到陕北后,他任国民经济部部长,手握共产党中央和工农红军的全部家当,却从来没有为自己多花过一分钱,1943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新疆。

1949年中央机关搬到北平后。由帅大姐作为介绍人,邓大姐作为证婚人,朱旦华和方志纯举行了婚礼,方志纯是江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方志敏的堂弟。方志敏在写于囚室的《清贫》中说:“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2008年住在江西省政府大院的朱旦华老人家失火,前去帮忙的刘向群在《一次火灾引发的心灵震颤》中写道——

走进老人的家中,眼前的景象令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除了一台新的平板电视机(据说是她儿子的一位朋友刚刚送给老人的98岁生日礼物),再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沙发、桌椅、橱柜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西,早已破旧不堪,加上烟薰水浇,即使扔在马路上都不会有人捡回去;窗帘是由薄到半透明的最便宜的的确凉蓝布拼轧起来的,上面居然还有不少手缝的补丁……

难道这真是1937年只身奔赴延安并被党中央派往新疆工作,后被军阀盛世才投入监狱,受尽磨难,文革期间又被诬为叛徒嫌疑,接受批判审察下放劳改,最后从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位置上退下来的朱旦华老人的家吗?就連我单位一个小小科长的家都比这里强得多了啊!

引发作者心灵震颤的也许还有下面这一段——

省委为了照顾老干部,在风景优美的青山湖畔修建了一片副省级以上干部的别墅楼房,给朱旦华老人分了一套省级干部的别墅楼,老人家只需花十万元左右,就可买下属于自己的别墅楼,而这套别墅目前就价值270万。在许多干部都争着购买别墅楼时,朱旦华老人给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写信,说感谢省委对老同志的关心,但明确表示自己不要,还说把这个指标分给更需要的老同志吧。

省里曾派人来作朱老的工作,说这套房子可以作为遗产留给子女,劝她还是买下来。朱老却回答说:我参加革命时,連自己的命都交给党和人民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还要什么财产。至于说给子女留下遗产,毛泽民烈士为革命事业不惜献出生命的精神,方志纯同志一心为人民利益奋斗,一生正气,两袖清风的精神,就是留给子女最好的遗产。

朱旦华老人在给省委的信中还说:我现在住的房子(就是这次起火烧了的房子)是公家的,等我死后,全部交公。我在银行还有点存款,等我死后全部用于我的后事花销,不要给组织再增加负担。

其它什么都不要说了,有比较才有鉴别。就凭这些,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就凭这种《清贫》的家风,就值得世代传颂。共产党人朱旦华同志永垂不朽!

关键字 朱旦华 毛泽民 毛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