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防空:耻辱的乡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52:24
耻辱的乡医 1、国家对乡医所从事的公共卫生和低价位的,非营利的,带公益性的基本医疗服务,从未给予合理的补贴。乡医只能靠自己和家人一道“以农养医、养公共卫生”。十分艰苦。
2主管部门叫干活时,说乡医是卫生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要签责任状,还得先交押金;但要报酬,要养老金时,却说乡医是农民,总是上下推诿,没人给付。乡医的劳动和报酬不挂钩,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合法权益无人维护。
3、乡医的资质确认、生活保障、退休养老、生老病死无人过问。与同时代的“民办教师”对比,同是农村知识分子,政策上差别极大。
4、低收入同样得承受高风险。
5、许多部门把村卫生所当“企业”,给乡医身上强加了很重的苛捐杂费。
就是这种体制,使乡医群体沦落为一群为zhengfu的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和公益性基本医疗服务领域,无偿打了30年工,却不知该向谁去讨工钱的农民工。乡医群体为何能忍辱负重地走到今日?原因在于zhengfu原本有一些不错的政策,比如1981年2月27日国务院的文件。但却总没有兑现。不妨请专家学者们来个换位思考,让您处在这个位子,看着医改草案依然对这种体制毫无触动,2020年前还要从事着那种既低贱而又风险极高的职业时,您会选择“留”还是“去”?所以,“乡医办卫生”体制不改,村级网络即将“人走网破”,决非危言耸听。
取而代之的体制,应该是“公立”。在公共财政保障下的“铁打营盘流水兵”机制。不管是采取“收支两条线”也好“基本工资加补贴”也好等等,总得首先解决生活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劳有所医、劳有所养,这些对乡医队伍已经很满足了。对今后的医生可能还得更进一步,用更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因为农村毕竟十分艰苦,物质上和精神上应该多一些鼓励。
如果说,在国家财政困难时期,要我们做些无偿奉献,那我们认为这是做为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但是,到了“物欲横流”的今天,别人抱个小狗过门槛都有工钱,而却要我们乡医继续无偿付出,就想不通了。尤其是对乡医群体为何一贯不予平等对待?是不是因为替zhengfu制定相关政策方案的专家学者们,在头脑中还是认为乡医是“文化大革命”的“极左”的产物,而不敢替乡医说句公道话?比如《教育法》颁布了,全国800万民师一齐转制,按公务员对待,工资一加再加,最近加薪一月上千元;而《 医师 法》颁布了,对乡医没有转制,而是费尽心思 为80万乡医制定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从业 管理 条例》,理由据说是乡医“没学历”,“医生不比教师,得严把准入关”。转制时民师不也没学历吗?不重要的可以拿工资,重要的却不能拿工资。一方面给乡医处方权,让乡医为农民治病,一方面又不承认乡医的医师资格,连个最低级的“执业 助理 医师”职称也不给。让社会怎么给乡医、给农民的社会地位定位?尤其是到了当今全社会都在学习许正超,重视熟炼技工对社会的贡献的时代,对大浪淘沙余下的这些有几十年工龄,担负着农村绝大部分常见多发病的诊治任务的乡医们,依然不想在医改时给他们一个正式的名份,改变他们的农民工地位;还有的主张把乡医当做“过渡群体”,让他们“自生自灭”,不管他们,更是浪费资源的馊主意。“城里团长看门房,乡下小兵扛大梁”。“放错地方是垃圾,放对地方是资源”。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就必须“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必须公平公正。乡医群体是放对了地方的资源,至少2020年前无可替代,绝不应该浪费。而正名必不可少。
总之,民以食为天,就是取消乡医,要派什么医生来,也得保障生活,解除后顾之忧,把人当人看待。现在乡医群体正嗷嗷待哺,干了三、四十年的老乡医们正在为没人给养老金而焦急上火。如果医改不能给个好政策,那么乡医会十分绝望的。农民们也会发火的。希望有关的专家、学者们能正视现实,认真考虑乡医的呼声,重视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见,认真审视“市场化”30年来“乡医办卫生”体制的不合理性及其将导致的不良后果。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思维定势,实事求是,真正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为zhengfu制定出一个符合农村实际,体现惠农方针,善待乡医队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