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帝国之刃by淮上: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阐微(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55:17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阐微(一)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阐微

作者:赵幼斌

杨澄甫口授的《太极拳术十要》(收录于陈微明著《太极拳术》一书),论述言简意赅,解释清楚易懂。无论是太极拳初学者,还是经年习拳者,都将它作为必读的学习指南。即使是功夫已有所成的拳家,也把这十要作为评判拳架是否工整、拳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可见其在拳论中的重要地位。笔者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研习心得,专文对《太极拳术十要》的技术内涵进行一些分析阐释。

、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说的是头部的要领和状态。张三丰《太极拳经》开篇便讲顺项贯顶两膀松,所谓顺项贯顶,指的就是虚灵顶劲。将虚灵顶劲作为十要的首句,可见其在太极拳修炼中具有提纲携领的作用。

太极拳是武术,武术就是技击。要技击首先就要提起精神,而头部姿势对技击时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影响。以自然界的动物相搏为例,猫捕老鼠时,在将捕未捕之际,它四肢是屈的,身是俯的,头是伸的,眼是专注的,全身劲势专注一方,这种头部状态和神态,就似虚灵顶劲。人在相搏技击时,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则。行功走架虽不是直接搏击,但它的技击内涵却始终存在。因此,练拳时虚灵顶劲这一要领是首要的,也是要贯穿于始终的。

杨澄甫对虚灵顶劲这一要领解释说: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这就明确指出了这一要领的具体做法是,喉头微后收,下颌微收提,同时头顶(百会穴)上提,使颈椎拔起,头部自然端正,随即便产生周身虚活、精神凝提的感觉。它的功用是,主精神,生气势,提携周身,以达满身轻利”“劲力专注一方之功效。

我认为,要做到虚灵顶劲,首先要做到顶劲虚灵是对做到顶劲后的进一步要求或做到顶劲后所达到的理想状态。顶劲是将颈椎骨节上拔,使其与胸椎、腰椎、尾椎各骨节连成一体而节节拔开,周身一体,形成一个整劲。我们老家有句土话,把顶劲形象地比作马梗子,是说马在拉车的时候,特别是在将重车启动的那一瞬间,马头、马脖子一定要向前,加上它的四肢配合用力,使周身形成一个整劲儿向前拉动。

在劲上顶时,脖子容易,所以在顶劲的同时还要做到虚灵,即杨澄甫后面接着讲的,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比如做云手动作,两手左右云转,头部也要自然地随手、随身向左右转动,不能头不转光动眼睛,而失去协调性。项强是脖子用力的表现,容易使骨间肌肉自锁,不仅影响气血劲力的顺达,也易失去自身平衡。但另一方面,脖子也不能软,软则无力,就谈不上领起精神。比如做向前按的动作,注意头部不要主动前伸,向前则力泻,也容易使劲力前仆。所以,杨澄甫最后说: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怎样通过顶劲体会到虚灵的感觉呢?我认为可将这四个字归纳为一个字——“,即顶头悬顶劲有颈椎主动向上挺的意思,反过来也可理解为头顶主动向上领起,也就是说,在意识上要让头主动起,使颈椎骨节间拔开且松、竖,从而产生虚灵之感,此谓之顶头悬。它就好像挂衣服的架子,钩子挂在上边,衣服才能下坠、一派自然。当然,在行功走架中,头部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劲力与动作的开合,项上骨间亦有张弛之感。这样,虚灵顶劲同时存在,以当头,以自然为要,不失灵活,精神自有。

二、含胸拔背

杨澄甫对含胸拔背的表述是: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这段要领,首先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含胸拔背的重要性。只有含胸才能使气沉于丹田,且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反之,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从而导致自立不稳,反为人所制。使气沉于丹田是此段的关键句。因为丹田为人体之中,周身四肢运动,腰为主宰,实则以丹田为核心。太极拳论中常有拿住丹田练内功拿住丹田之气、气要意守丹田等说法,都强调了气沉丹田是运动的前提和基础。

这段要领还指出了含胸拔背的正确做法。这就是含胸者,胸略内涵拔背者,气贴于背。这里的”“两个字,用得非常形象。

先说字有涵养、包容之意,多指人心胸的宽广。杨澄甫将其引申到胸部的形体动作要求中,是说在含胸时,胸不挺,要松空海涵,有胸中宽广、海纳百川之意。当然,得多了也不行,否则就会走向另一极端一窝心,导致气不顺畅。

再说。这个字运用得也十分巧妙,一个字将气贴于背的量说得十分拿得起放得下,其意是指气贴于背,粘而轻,动而随,守于形而存于无,有无之间纯以意行。气贴于背,意在蓄神,不在聚气。聚气则僵滞,但也不能无气,无气则散漫。只有气贴于背,才能外示安逸而内固精神,动静开合无所不在。也只有气贴于背,才能将气敛入脊骨,守之能蓄,发之能放,无往不利。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将背拔直,使胸椎抻平,骨节有拔长松竖之意,是谓拔背。拔背要以脊不前顶、背部平直或微后撑为宜,绝不是将背拔成拱形,这样就不是拔背而是拱背了,会导致劲力不畅,也就无从做到使气贴于背,粘而轻,动而随了。

总之,含胸拔背的功用是避免气与力上浮,使气下沉才能使腰胯松沉,脚下有力有根,并在应用中能够蓄势而发,劲力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