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文明2终极版汉化:拒绝朦胧 率性而作——赏析公安诗人董蕾的诗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56:26
拒绝朦胧 率性而作——赏析公安诗人董蕾的诗歌

□ 张友文
      作者简介: 张友文,男,湖北松滋市人,1992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获文学硕士学位,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湖北警官学院报编辑室主任,三级警督。先后在《文艺报》《新民晚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外国文学研究》《公安研究》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文学评论近百篇。其专著《点击公安文学——21世纪公安文学解读(第一辑)》已经由珠海出版社出版,为国内第一本公安文学评论专著,受到公安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广泛赞誉。
    
      江苏淮安董蕾的诗歌之所以能震撼人心,令人激情澎湃,是因为这些诗歌是从诗人生命里喊出来的,是其情感的自然流露,有点类似于清唱。董蕾的所有诗歌皆围绕警察做文章,为警察而歌,具有深沉奔放、热情豪壮、格调高昂的艺术风格。进入其文本的警察都是亲民爱民、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典范。不管是刑警,还是交警,不管是警察的孩子,还是警嫂,他们都以警察而自豪,以从警而骄傲。他们都默默无闻地支持公安工作,为公安事业增光添彩,从不玷污神圣的警徽。难能可贵的是:所有这些公安诗歌均出自“童心”,表达了对人民警察的真诚讴歌,没有丝毫的颓废气息和后现代色彩,与惊世骇俗的“下半身写作”距离甚远。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今人赋颂,为文而造情……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诗歌如果没有反映出时代面貌,没有表达出大众心声,没有展示集体的力量和历史壮美,当然不会为民众所接受和欣赏。正因为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追求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他认为:诗歌应当“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什么叫“合为时”?就是要与时俱进,即诗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民生。①当所谓的“先锋”诗人或“新潮”诗人循着新月派、现代派的写作路数,坚持走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的时候,作为警察的董蕾并没有远离生活,而是走近人民警察,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发现意味着可能的一切。

    所有动人的文学作品来自激情、来自扎实而义无反顾的创作磨砺,董蕾也不例外。生活可以砥砺董蕾的思想锋芒,并不能磨钝他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如《十字路口的小曹——献给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的战友们》中的:

岗台上指挥着交通的他

一招一式

铿锵有力

像在聚精会神地舞蹈

他的帅气

让多少通过路口的姑娘

加快心跳

脸儿“发烧”

是啊,帅气的小曹是咱警营里的“1号”

……  ……

工作上小曹不仅顶呱呱地让人称道

热心肠的他在群众中的口碑也出奇得好

遇有通过路口的老者,他小心翼翼地搀扶

发现迷路的幼童,他大街小巷地耐心地寻找

在赈灾现场,他慷慨地捐出自己半月的工资

面对失学的儿童,他不加思索地送去本簿和书包

为了一位下岗的违章者的生活“低保”

他一边向上报告

一边自己四处操劳

终与帮他落实了“温饱”

一年里,像这样的“份外活”

小曹不知做了多少
    
     
      细心的诗人发现交通警察小曹不仅指挥交通的手势优美,而且心灵也美,慷慨地接济他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了亲民、爱民、助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在艺术表现上,董蕾采用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如《“大练兵”素描》、《老刑警队长》。前者再现了“大练兵”全过程及民警刻苦练兵的细节,后者用蒙太奇的手法摄取几个镜头,写出刑警的警察情怀。老刑警队长即使已退休,警察意识依然萦绕在心头。董蕾绝大部分诗歌都蕴含着强烈的警察意识,彰显人民警察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深刻诠释人民警察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立足本职岗位、维护公平正义的职业操守,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人民警察忠诚可靠、秉公执法、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读者只有理解了董蕾的警察意识,才能理解董蕾的生命姿态。

    直抒胸臆,拒绝朦胧,率性而作,是董蕾公安诗歌的一大特点。这些面对读者大声呐喊的诗歌,是因诗人真率、热诚、勇猛和浪漫特质使然。这些呕心沥血之诗作似火山爆发所致,是因为身为警察的董蕾深深地爱着警察,多年的情感蓄待已久。

    在抒情方式上,他是和盘托出的,不掩不藏,与现代诗派势不两立。如《中国警察大写意》即如此:

 中国的警察啊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

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赞誉

在人民的心中

印下多少温馨绵长的记忆:

漳州110、

济南交警、

当代“女包公”任长霞

筷子巷里的“平民警察”邱峨国

与歹徒殊死搏斗的英烈杨松林……

一个个“暖民工程”的施行

一个个英雄名字的升起

无不感动着古老的中国

无不感动着老百姓的心窝

 

哦,中国的警察啊

面对犯罪

双目里总是装满了火

仰望人民群众

却是满腔热诚

在暴徒们的眼里

他们是

一把把锋刃雪亮的利剑

在百姓们的心中

他们则是一盏盏明亮、暖和的灯火

是那样的柔和

是那么的深情……


    那是从心底喷射而出的情感和语言,强烈震荡读者的心弦。在艺术呈现上,这篇作品几乎是字字珠玑,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精警,每一字有每一字的恰切。这一切来自情感的真实,而这真实,又是来自董蕾与人民警察的零距离接触。

    现代诗派认为,真情不能因景而生,景只能是情所找到的客观对应物。此派诗人常在感情流过时,截取瞬间的片断进行描绘,捉摸其发展,玩味其心绪。即对内心的情感采取客观的态度,使情感化为意象,声音,以至于文字。目的在于使感情加深而含蓄、内敛,表现婉曲而扩张、延展。这实际要求以意象来抒情,主张写诗要力避直白浅露,要婉曲传达,将情绪客观化。不赞成将感情恣意挥霍。②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朦胧诗”为发端的现代主义新诗潮也不直接再现生活,而是由外部现实转向诗人的内心体验,以意象的朦胧性取代了具象的确定性。对此,艾青曾批评过与“朦胧诗”的青年诗人,说他们创作的“理论核心”,“是以‘我’作为创作的中心,每个人手拿一面镜子只照自己,每个人陶醉于自我欣赏”,是“想从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写‘自我’”,“甚至把‘自我’扩大到遮盖整个世界……” ③董蕾的诗歌中也有“自我”,这个“自我”是自己的个性,自已的观察、感受生活的独特角度、方法,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用自己的眼光来打量警察,知晓他们的苦恼与困惑。如《嫂子,您辛苦了——“三.八”妇女节献歌》

 爆竹的清脆

 唤不回他的沉迷

 他早已忘了自己是

 人间的一颗情种

 他早就忘了家中

 那一豆微黄

 而又情浓的灯火

 您怎会想到

 他是那样的无权无势

 面对下岗的妻子、待业的儿女

 他不能、也不愿

 以手中的职权“相助”

 生怕警帽上的那颗图腾被私心染污

 宁可用自己的工资“补贴”

 宁可忍受着子女的抱怨、嘀咕

 可是他仅有的一点工资

 总难让您四季里

 添加上几身像模像样的衣着

 孩子的零食

 也因此要“精打细算”


    警察是和平时代的英雄,但是真正了解警察又有多少?只有警察的同行才真正认识警察,理解警察,才能写活警察,表达警察的真实内心。如《灯》中的“为‘大’家,他们愧对着‘小’家的妻儿、父母,/为了公平和正义,他们忍受过多少亲朋的误解和奚落,/以及权势的中伤和恐吓。/但是,人民警察无怨无悔啊”。

    董蕾为人民警察立言,唱出了天下人民警察的心声,吹响了时代的号角,算得上时代歌手。但是,他没有走红的歌手那么幸运,也像人民警察一样遭人“误解和奚落”,竟有人批评他的诗没有诗味,缺乏朦胧意境,没有“味外之旨”,是跟着主旋律跑的。

    雷达说过,“当今的文学”虽然丰富庞杂、光怪陆离、应有尽有,但回避宏大叙事,钻入小型叙述和个人化的迷宫成风,欲望化的描写颇为时尚,鲜有表现时代民族命运的大主题,鲜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鲜有对父老乡亲的大悲悯、大关怀,鲜有对人的尊严、痛苦、彷徨、被伤害等等人性问题的强有力表现,鲜有崇高撼人的人格力量,鲜有宏大的气魄和笔力,等等。由此可见,董蕾的坚守并没有错,坚持走宏大叙事的路子,真诚地讴歌人民警察,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不遗余力。正像他笔下的警察一样,他“早已不再迷茫”,早就走出心灵的断乳期。如《新年钟声响起,想起我的警察兄弟……》那样:

 哦,“大家”、“小家”

孰轻

孰重

你早已不再迷芒

忠诚便是你保卫祖国

最坚实的屏障

    
       在民族传统价值观正渐回归,而文学在当今浮躁的时代边缘化的境况下,作为写作者,如何直面现实、思考社会、寻觅创作的芳草地,确是一个难解的方程式。冯友兰先生屡屡讲到张载(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文学写作应有这种担当精神。众所周知,任何文学创作,首先必须取决于作家自身的写作向度。只有作家自身拥有独立自治的精神空间,拥有丰厚扎实的文学积淀,拥有深邃独特的审美眼光,拥有永不止息的超越意识,文学的发展才成为可能。④ 

    公安诗人董蕾像诗歌中的人民警察一样,勇敢地担负起艺术家的重任,迎难而上、坚韧不拔、敢闯敢试,忠诚于自己心目中的诗神,向公安诗歌的思想深度、精神的广度开掘,可谓前程远大,毕竟他还年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为董蕾忽视了对事物具体特征的观察和把握,因而,其诗中的意象越来越出现重复、雷同的状况。以“公园”、“商场”为例,《嫂子,您辛苦了——“三.八”妇女节献歌》与《我的父亲是名刑警》就有雷同撞车之处。难能可贵的是董蕾是位生活态度认真、写作十分勤奋的警察诗人,在今后不断的磨练中,他会写出更多精美的诗章来。坚信董蕾,祝福董蕾!

 

注释:

①聂 茂《人民诗歌的审美维度—— 以诗人蒋三立的文本为例》,文艺报,2006-11-30

②崔桂武:《“纯诗”艺术追求中的两座高峰——浅论新月诗派与现代诗派在抒情特征上的区别》,参见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社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第206页。

③艾青:《从朦胧诗谈起》,《文汇报》1981—5——12。

④耕夫:《文学这盏灯,照亮我人生三十年》,《文艺报》,2009-4-25。  

 

附:[董蕾小传] 董蕾,男,1970年10月生于江苏淮安,系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民警。学生时代开始发表作品,迄今为止已在《人民公安报》《人民武警报》《边防警察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报》《中国刑警学院报》《上海公安报》《浙江公安报》《广东公安报》《新华日报》香港《警声报》《当代诗坛》台湾《秋水》《葡萄园》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近300万字,出版有小说集《债务》、散文集《洒脱人生》、诗集《星星湖》、散文诗集《等你敲门》、随感集《人类的眼睛》、专著《小记者新闻学入门》等,作品入选多本选集。《警方》、《江苏交通安全报》、《淮安日报》、《少年文艺》(上海)曾以通讯和报告文学形式介绍过他的创作事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文系主任、公安文化研究所所长杜元明教授赞誉为“实力派公安作家”之一(见警官教育出版社《中国公安文学作品选讲》前言《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公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