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烘干房: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何发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23:04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原因追问

7月25日,一列列车驶过事故路段。记者从上海铁路局杭州站获悉,杭州站25日的动车开行已基本恢复正常。经过一天的紧急抢修,事故路段已清理干净,甬温线已恢复动车开行条件。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齐中熙 岳德亮
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7月23日,这是令中国铁路人心中悸痛的一个日子,也是中国铁路史上让人悲伤的一天。
追尾!这本应局限于汽车行驶中较为常见的事故,竟然不可思议地在身形庞大、技术先进的两列动车上发生了。
那么,“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们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为戒。
追问一: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
“我是对中国动车安全有信心的,但这次追尾事故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车乘客李妍婷说。
40岁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点10分许,打算去温州雁荡山游玩的她们一家五口从天津上了车。一路有雨,列车进入温州永嘉站前,雨越来越大,闪电频繁,李妍婷隐约有些担心,感觉车速有些慢了,“列车当时已晚点25分钟左右”。
D301次动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这趟列车却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时24分许,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
此时此刻,另一辆D3115次动车正在前方不远处行驶,且车速明显慢于D301次。两车距离在危险地缩短,但没有人意识到——无论是乘客,还是动车司机,乃至后方列车控制指挥中心……
乘客网友“希希宋”当时坐在D3115次动车15车厢。她在微博上回忆说:“大致当晚7时50分列车停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大家是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20时15分许,列车驶出永嘉站,但车速较慢。
20时38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301次列车高速追上前车。发现险情的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两车不可避免地追尾相撞。当武警撬开严重变形的司机室时,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
剧烈追尾撞击,令D3115次动车组列车第13节至第16节车厢脱轨,D301次动车组列车第1节至第5节车厢脱轨,4节车厢坠落桥下,其中1节车厢悬空,一头担在高桥上,另一头插在地下,犹如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按照列车运行常识,无论是一般电力机车,还是高端动车,都装载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闭塞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测定列车速度,对位置进行定位。可这套至关重要的行车安全系统却在最关键时刻失效了,这是为何?
“按照正常的情况,列车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追尾,但它就是发生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痛心地说:“国务院已经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会认真地、严肃地、细致地把事故原因查清楚,铁道部会积极地配合事故调查。”
追问二: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产专家和铁路人士看来,列车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的人为、管理因素不容忽视。
“即使列车信号失灵了,电话总能沟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这样发问。
列车体积大、速度快,刹车距离至少以数公里计,高速行进的动车距离则更长,防止列车追尾不可能凭司机目测。列车行进中,不仅有一套行车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还要听从调度中心指令。
“管理责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坏了种种制约原则才导致而成。”清华大学教授、管理学家陈国权这样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的一条著名原理,它的核心要义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事故发生的甬温线调度管理归上海铁路局管控,而从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是7月1日铁路调图后刚刚开通,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开通不到一个月就出事,这着实令人叹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业内人士说,“其实,近来频频出现的雷击事件导致列车晚点,本就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据两车乘客回忆,撞击时,前车D3115次动车时速大约20公里,而后车D301次动车时速则在100公里左右。如果调度正确,且两车驶出永嘉站时间相差约10分钟,后面车应有充分时间停车,这起事故应涉及信号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等方面问题。
“这绝不是天灾!事前一点儿征兆也没有,应有调度失控原因,没有协调好。”D301次动车乘客刘义鑫说。
追问三: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
惨剧令人痛心,事故令人警醒。
“还是对中国动车很有信心,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既让动车跑得快,也要行得稳,让百姓放心!”D301次乘客高士莉说。
不少乘客反映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重视。比如,目前动车座位没有安全带,导致一些乘客出现碰撞外伤;事故发生后,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车厢内也缺少救生锤;乘客逃离列车后,高架桥轨道两侧本可作为逃生通道,但失修严重,增加了逃离难度……
乘客刘义鑫说,列车出事后,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锤,但是3个人轮流砸玻璃,但还是砸不开。“后来听人说,砸窗有很多注意事项和技巧,但当时慌乱一团,谁会去琢磨?”
D301次动车15号车厢乘客孙女士则说,动车是不是应该像飞机一样,乘务员一上车先对乘客进行安全培训,可我们的动车上,不少乘务员还是延续着旧时列车的习惯,忙着卖饮料、扑克、书赚钱。
温州康宁医院参与救护的医务人员说,如果动车有安全带,伤亡可以减少一大半,因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离座位撞到硬物后,头部、胸部、腰部受伤所致。
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故,遇难乘客的血不能白流,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遇难者增至39人
据新华社温州7月25日电(记者 张和平 李亚彪) 记者从温州市相关部门传来最新消息,到25日18时,“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人数已增至39人。
据温州市有关方面介绍,第39具遇难者遗体是在现场挖出的。
到25日18时止,此次事故共造成39人死亡,其中初步确定身份的有38人。此外,住院192人,其中重症12人。
温州市委、市政府表示,截至25日18时,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搜救工作告一段落;从18时开始,转入善后处置工作阶段。
中铁三局否认挖坑“掩埋证据”
24日,浙江电台交通之声记者陈裕杰在事故现场拍到施救照片,发现有七八辆挖掘机抵达事故现场,在坠落的几节动车车厢旁挖了几个直径10米左右的大坑,挖掘机直接对车厢进行破拆,并将车厢的一些碎片进行碾轧,然后推入坑中进行现场掩埋。
这一消息在微博上流传后,不少网友以为此举是要掩埋拆卸的车厢,更有网友质疑“是否是在掩埋证据”。
参与现场清理工作的中铁三局人士表示,挖坑并不是为了掩埋拆卸车厢,而是为接下来进行的吊卸做准备。将事故动车组的其余车厢吊下桥,需要用300吨的大吊车,而吊车进场首先得腾出空间。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