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克加盟:知青招工评议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17:14



        招工评议会,可能每个下乡知青都经历过,特别是像我们知青相对集中的较大青年点。     一九七一年“林彪事件”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相应调查和大批老干部的复出,全国经济形势有了一定好转,从而推动了城市工业企业招工规模的逐步增加。七四年底的招工,与前几年相比是最多的一次,每个大队都有几十个指标。我当时所在的邱家大队(即原十二营)五个小队,每个小队有十多个名额,这对广大知青确实是个巨大鼓舞。但是谁走?谁留?怎样做好这项工作?对每个知青和各大小队干部来说都是一次现实的考验。

      之前,农场专门召开会议协商指标分配。各大队为多争些指标,都是算了又算,生怕吃亏。有时甚至为一个、半个名额,与会干部都争得面红耳赤。但总体上各大队指标分配差别不大,基本是按知青比例分配的,主要争议的是农场为学校、文艺队、医院、农场机关等直属单位知青预留比例多少的问题。

     各大队指标拿到手后,都要预先进行一系列地宣传、动员,做好个别知青的思想工作(如、工作需要暂时留用的知青等)。大队干部也要做好统一思想、统一方法、分工包队,每天碰头,对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积极应对。大队胡书记对我们要求很严,为大队干部定了许多“禁令”,如,不许收礼、不许许愿、不许走关系、跑风等等。那时我们大队有500多知青,这项工作做不好对各项工作影响极大,所以不敢有半点疏忽大意。

     我是第一次参与组织知青招工评议工作,之前我在一营青年点只是参加过招工评议会,协助大队干部做些工作,没亲自组织过,也没那么大的责任。我现在是这个大队班子成员之一,而且这个大队知青招工又相对复杂点,由于有沈阳、大连两地的知青,所以分别有沈阳招工指标和大连招工指标。评议时沈阳、大连两地招工指标分开,互不串用,这样每个队都要评两次。七五年年初那次更复杂,沈阳的招工指标又分工全民和集体指标,还有盘锦油田和大连港务局的招工指标,这样一次招工得分别评议四次。

     招工评议会是以小队为单位,农工和知青共同参加评议,下乡满两年的知青均有被招工资格。要求是,不许拉票、搞小动作等,如发现违纪将取消参评资格。评议内容和程序是:首先看知青的政治表现(当时为体现突出政治)主要看参加政治活动情况和团结协作等,这要由群众评议。然后公布每个参选知青的年出勤率,由小队会计宣布。最后是自我总结。主要总结包括劳动表现、劳动态度、劳动成果等。

     这种评议会说实在的是很折磨人的,平时表现不很突出的,不敢多争,怕影响下次招工。有的自感不足的就主动退出参评推荐个学习榜样,表下决心,发扬下风格,为下次招工做个铺垫。也有争得很厉害的,还不时揭发点别人“问题”,但这样人被同情的不多,群众评议时基本上不占优势。有些表现好的知青骨干心里往往很平静,多数在自我评议时,讲些几年来自己的成长、受到的教育和锻炼、对贫下中农的感情、对战友的情谊等等,这些人很容易被通过,即使由于名额限制,也为下次入选创造很大机会。也有个别人搞些小动作、弄点是非、搅搅局、胡选乱荐,但这样人往往风险很大,很容易被识破。闹腾厉害的可能被当面揭露,急就可能影响的就不只是这一次招工了,这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还真有。那时因为我与参选知青所处的角度不同,加上大队干部每天分析情况,所以对形形色色表现和现象看得比较清楚。

     那种评议会的竞争场面是很激烈的,特别是条件相近的知青。那时能被很快招工回城的知青就等于说你是优秀的,不仅家里为你高兴、街坊邻居和工作单位也都高看你一眼(能被选去当兵和上大学就更不得了),至少当时社会上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争一下也是非常正常的。大队胡书记就说过,“这事咱得理解,不要动不动说人家自私”。作为知青干部,我对老书记这话确实是很感动的。

      在我们大队招工中,我是坚持反对把家庭出身、家庭历史问题作为招工评议条件的,评议中凡有知青用这样作为攻击对方理由的,基本都被我制止了。因为,这些知青几乎没有当兵和上大学的机会,我自己就曾经是直接的受害者,对此深有体会,招工这条路再堵上,就不存在党的“给出路政策”了。当时,胡书记和其他大队干部非常支持我的意见。但农场就个别大队有没处理好这方面问题的,使有些知青因此破罐破摔,给后来知青工作留下严重患。也有的大队当时就评不下去了,农场不得不派工作组进驻。

    我们大队招工评议会,说是五个队,其中有两个队是新组建的青编队,老知青少,而且都是派去的知青骨干,评议只是个形式,用他们自我讲评来教育、鼓励-下新知青而已。另两小队的招工评议会也顺利结束了。只有原来高副书记负责的二队成了“老大难”,后来胡书记和我接手了二队评议工作。他们队主要是大连招工指标一直没有落实。

      有一天晚上,在激烈的评议中,我发现有位大连的女知青,脸色很不好的离开会场。我注意到她有十几分钟没回来,担心发生什么事,就让身边的伙食长和一名沈阳知青出去看看。不一会,我们突然听到邻近的青年点宿舍,有打碎窗户玻璃的声音和急促的呼喊声,我们立即跑到现场。

     原来,那个刚出去的女知青回到自己宿舍,正在准备上吊自杀。书记和我顿时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再晚几分钟,那女知青可能就没命了。评议会立刻停下来,我们安排人对那名女知青进行了妥善监护,并通过谈话千方百计帮她隐定情绪.使其放弃轻生念头。

     后来我了解到那位女知青,是69年大连知青,和同学一起下乡到我们大队的。这次招工她落选,这样她们点的大连女知青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心里一时想不开就想到了死。经过我们反复做她工作,让她心情慢慢平静下来。这次她没评上纯粹是指标原因,她一直是青年点的普通知青,劳动表现也不错,我们希望她要正确对待,要看的远一点,想的开一点,同时也批评了她这种做法。后来这名知青表现还不错,几个月之后的第二年春天,也招工回了大连,据说工作还不错。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想现在这个女知青可能也该退休当上奶奶或姥姥了。

      这次招工评议会我们组织的应该说还算比较好,对后来的知青工作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我体会,一次好的招工评议会,对走的知青是个肯定和鞭策,对留下的知青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和引导,反之就麻烦,就会引发出很多是非,甚至可能激化矛盾,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这段之作让我受到不少锻炼,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后来我调到四十里大队(四营)和到农场作之后,每年都遇到几次这样的招工,也去处理过一些大队招工中的问题,不过有这杯“酒”垫底,基本上还都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