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假期账号:工业革命_维基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6:32:31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厂手工业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9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一般认为,蒸汽机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目录

[隐藏]
  • 1 背景
  • 2 起因
    • 2.1 农业革命与人口增加
    • 2.2 贸易限制的解除
    • 2.3 殖民地市场和原料
    • 2.4 资本与新技术
  • 3 革新
  • 4 影响
  • 5 参见
  • 6 参考资料及注释
    • 6.1 其他参考文献
  • 7 外部链接

[编辑] 背景

在尚未发生工业革命的时候,大部分西方人都在乡间居住,并在细小的田地以耕种畜牧维生。他们以人力辅以牛只及简单工具耕种,耕种的方法则仍沿用中古时代三田制(the Three-field System)。根据这种方法,农民把土地划分出三块田,每年只在其中两块田耕种,另外的一块田则休耕,收获量不多。

只有一小部分的西方人在城市居住,当时城市的人口平均不到一万人。大部分的城市居民都是商人工匠出身。商人以出售工匠的制品谋生,而工匠则多在家中用手动的工具和细小的机器,来生产服和日用商品维持生计。这种以人手及简单工具在坊间作业的生产方式称为“家庭手工业制”(the Domestic System)。

无论乡间或城市的生产动力都以人力畜力风力水力等为主,所以生产量不多。当人口增加时,这种以原始动力生产物品的方法,已不能再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

乡间和城市的居民都是以马匹马车为主要的运输工具,但当时的道路网络设计并不完善,道路多是崎岖不平的;在雨天时,很多道路会被水淹没,交通严重被阻塞,因此交通运输效率极低。相对于当时拥有大型运河中国,或有完善道路网的美洲文明,欧洲的城市规模无法达到同样水平。

[编辑] 起因

[编辑] 农业革命与人口增加

18世纪英国人口不断增加,以及英国农业革命British Agricultural Revolution)和圈地运动的后果,以致农业劳动力过剩,不得不寻求新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再加上人们的消费需求亦日渐增加,为批量化生产的商品形成了销路。

[编辑] 贸易限制的解除

1623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允许设立专利权保护新发明的权利,开始刺激许多新发明的产生。工业革命约于1750年开始于大英地区。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随着封建制度于18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随之消失。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编辑] 殖民地市场和原料

此外,世界贸易的发展亦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1],许多欧洲国家在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编辑] 资本与新技术

还有,资金的积聚及新机器的发明也是引发工业革命的其中两个主要原因。18世纪时,欧洲本土的贸易发展蓬勃,使商人累积了大量财富。为了获得更丰厚的利润,他们便致力投资开设工厂、购置原料和发明新机器。加上随着各类型机器的发明及应用,旧有以人力为主的生产工序逐渐被由蒸汽推动的机器取代。生产工序的机械化,提高了工农业的产量。结合以上的种种原因,就成就了工业革命的展开。

[编辑] 革新

工业革命前后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及具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后来的发展影响深远。以下是一些较重要的发明列表: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 年份 发明者 发明 1733年 约翰·凯 飞梭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蒸汽机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5年 汉·戴维 矿工灯 1829年 理查德·特里维西克 蒸汽火车头 1844年 成廉·费阿柏恩 兰开斯特锅炉

[编辑] 影响

全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取代了很多传统劳工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发展及社会变迁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以前的科学研究很少用于工业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壮大,工程师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以前的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为了科学家。他们更加对化学电学感兴趣,这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社会方面,由于乡村人口大举移入都市,造成了都市化的现象及都会区的出现;也因为自由经济主义的兴起,进而扩大了人民对民主政治的参与;大量工厂的成立,不仅造成了劳资双方的对立,工人悲惨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也逐渐为人重视,许多的慈善机构于是成立,主张以社会福利制度改善穷人生活,也免费提供粮食及住所;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为首的左派学说也质疑工业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衍生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思想,对日后的人类社会影响甚巨。

工业革命提高了效率,但是也使许多熟练工人失业,1811年,一个名叫卢德的英国工人捣毁机器,从而引发了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

[编辑] 参见

经济学主题首页
  • 德国产业革命
  • 英国产业革命
  • 日本产业革命
  • 美国产业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农业革命
  • 信息革命
  • 后工业社会

[编辑] 参考资料及注释

  1. ^ 注释:此处指的新航路是指由狄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发现通往东方及美洲的航线

[编辑] 其他参考文献

  • 杨小凯:《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而不在西班牙发生?
  • 刘淑敏:《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载《齐鲁学刊》,1984年第5期
  • 扬豫:《英国近代工业化的道路》,载《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 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 陈晓律:《试论英国工业民族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载《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 曾杰(邦哲):《科学的结构与中国的未来》,《自然信息》,湖南长沙,1991年第5期专论
  • 赵松鹏:《农业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开始》,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 许洁明:《工业文明为什么起源于英国》,载《世界历史》,1993年第2期
  • 曾杰(邦哲):《结构论-泛进化论》,湖南长沙,1994年5月
  • 王章辉:《试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看工业革命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第2期
  • 王志乐:《“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含义和译法》,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4期
  • 许永璋:《有关工业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河南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 王章辉:《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口问题》,载《世界历史》,1986年第4期
  • 项翔等:《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载《学术月刊》,1999年7—8期(连载)
  • 《中外近代历史上的改革》,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129页
  • 屈连壁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62—272页
  • 周呈芳:《论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 孙炳辉:《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4期
  • 孔繁刚:《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几个问题》,载《历史教学》,1998年第8期
  • 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载《世界历史》1994年第5期
  • 王觉非:《对英国工业革命历史意义的再认识》,载《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 王曾才:《西洋近代史》(大学馆9),正中书局出版,第2章 第33-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