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钢格板推荐烨卓:杜仲在我国的自然分布 引种区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53:29
根据周政贤教授的研究,〔5〕杜仲在我国的自然分布区域,大体上在秦岭、黄河以南,五岭以北,黄海以西,云贵高原以东。期间基本上是长江中下游流域。从分布的省区看,北自陕西、山西、甘肃,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东达浙江,西抵四川、云南,中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河南、贵州等15个省(区)〔2〕。这些省区基本上为局部分布,多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区。各省、区主要分布范围如下:
甘肃省:主要分布在小陇山及其以南的华亭、文县、微县、成县、武都、康县、天水、两当等地。
陕西省: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以南、大巴山以北的汉中、安康、两地的宁强、略阳、南郑、留坝、佛坪、西乡、镇巴、汉阴、紫阳、岚皋、平利、镇坪、镇安、商南、丹凤等县。
河南省:杜仲集中分布在伏牛山区的嵩县、栾川、汝阳、南召、镇平、内乡、西峡,熊耳山的卢氏、灵宝,桐柏山区的桐柏、确山以及大别山区的新县、信阳、商城等地。
湖北省:鄂西山地鹤峰、咸丰、宣恩、恩施、建始、巴东、秭归、兴山及鄂西北的郧西县为湖北省杜仲主要分布区。
湖南省:杜仲分布在湘西北山地的石门、慈利、张家界、桑植、永顺、龙山等县。
四川省:大巴山以南邛崃山,大小相岭以西的川东、川北地区为本省主要分布区。
贵州省:杜仲主要集中在娄山山脉和苗岭山地各县,其中重点产区有遵义、江口、习水、正安、石阡、黔西、大方、织金、湄潭、桐梓、翁安、黄平、开阳、关岭、镇宁等县。
云南省:主要分布在乌蒙山脉的滇东北地区的富源、昭通等地。
其它省区的主要分布区是:广西的大苗山、浙江的西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安徽的黄山山脉、江西的庐山等地。
杜仲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位置约在北纬25°~35°,东经104°~119°,南北横跨10°左右,东西横跨15°。杜仲在自然分布区内垂直分布范围约在海拔300m~2500m之间。杜仲中心产区大致在陕南、湘西北、川东、川北、滇东北、黔北、黔西、鄂西、鄂西北、豫西南地区。根据前述早期文献记载和现在残存的次生天然混交林和半野生状态的散生树木判断,这些地区是我国杜仲的自然分布区。
二、引种区域
(一)国外引种情况〔5〕
国外从我国引进杜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896年引入欧洲。1899年日本也开始从我国引种栽培。1906年引入俄国,1931年开始在黑海附近和北高加索进行大量栽培,试图解决本国硬性橡胶缺乏的问题。前苏联对杜仲的引种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年生树高6m,胸径15m~30cm,每年单株结实量10kg~20kg,而且经受了1940年冬季-38℃~-40℃低温的考验。
法国于1896年引种到法国的植物园,几年后英国也开始引种,杜仲在英国著名的丘植物园中表现出抗性强,生长旺盛的特性。美国从1952年起,先后在俄亥俄州、犹它州、印地安那州、伊利诺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都有引种或无性繁殖。杜仲在美国主要用于街道绿化和庭院观赏,用作街道观赏被认为具有特别价值。杜仲在俄亥俄州,22年生行道树树高6.9m~9.1m,胸径达40cm以上,并且无病虫害。
日本是从我国引进杜仲最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的发展最为活跃,栽培范围遍及群马县、千野县、名古屋及静冈县等24个县,面积约480hm2,生长都很好。栽培方式以桑园的经营为主,留干0.3m~0.5m,每年剪枝采叶生产各种保健品,另外还保存有部分行道树。近年来韩国和朝鲜也开始引进栽培杜仲。
据报道,韩国山区已有大面积成片杜仲林,而且长势良好。韩国引进杜仲,目前主要以生产杜仲保健品为主〔2〕。
除上述国家外,先后从我国引种杜仲的国家还有德国、匈牙利、印度、加拿大等国。
(二)国内引种概况
杜仲在国内大规模引种始于1949年以后,先后有北京等10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引种试种。其中引种最西部的为新疆阿克苏地区,1979年底调查平均树高10m,胸径8.2cm。期间未受冻害,植株能正常结实,并且已繁殖出第一代苗木。1955年前后辽宁省沈阳引种栽植获得成功。另外,旅顺、大连、营口等地也有保存的大树。
1993~1994年吉林省白山市的抚松、临江、靖宇等县区先后从湖北神农架和北京引种杜仲,除部分新稍遭受冻害外,其余的生长发育基本正常,2年苗高达到1.8m以上。
白山市杜仲引种区处于北纬40.38°,东经126°59′,杜仲基本能够顺利越冬,为杜仲的大幅度北移提供了可能。杜仲从温带引种情况看,甘肃、北京、安徽、江苏北部、山东、河北、陕北、辽宁南部都获得了成功。在吉林等地大面积引种已看到了希望,但尚需进一步全面试验。
亚热带地区如浙江、江苏、南京等地均生长良好。杜仲南移情况,据报道,福建南平、三明地区引种杜仲,生长很好;但广州、南宁等地引种后,杜仲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较多,这可能与杜仲系统发育所需的低温条件得不到满足,气温较高、空气湿度和土壤酸性太大有关。
2010-3-24 18:06
回复
(三)引种展望
从引种地区的气象资料看,北移若1月平均气温低于-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低于-33℃以下,杜仲的地上部分就可能冻死;南移若1月平均气温高于9℃,极端最低气温高于-6℃,杜仲生长发育也不良。目前引种区可以向北移到南温带,南温带的主要标准是:≥10℃年积温3100℃~4500℃,≥10℃积温天数160~180天,最冷月平均气温-10℃~0℃,年极端最低气温-30℃~-20℃。
从上述国内引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杜仲引种区域相当广阔,从遗传理论看,杜仲为第四纪冰期侵袭后残留下来的古生树种,受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历代生态条件的影响,它的生态历史越复杂,适应性就越强,目前的分布区域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它的遗传性可适应范围,但展望我国杜仲引种前景却相当广阔,潜在优势很大。
第四节   我国杜仲的发展规模与前景
杜仲在我国的栽培,从全国主产区的发展情况看,基本上分5个时期: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群众无计划自发栽培阶段;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成片规模造林阶段;由林业和医药部门大力扶持群众造林,并且在贵州遵以、湖南江垭、江苏江浦等地建立了杜仲林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杜仲保存面积约3万hm2;3.1983~1990年进入杜仲基地建设阶段,我国有关部门和生产省分别建立了杜仲生产基地,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七五”末全国栽培面积达10万hm2;4.1991~1995年为我国杜仲快速发展期,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多种形式的杜仲生产基地相伴出现,如河南省灵宝市天地生态科技公司等建立了大面积杜仲基地;5.1996年以后,由于杜仲药材市场的持续下滑,杜仲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停滞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建立多种形式的杜仲生产基地150多个,至2000年初,全国杜仲发展面积达到35万hm2以上。
杜仲皮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随着用药价值的不断提高,国际上对中药中医的不断重视。杜仲药材的出口潜力很大,而国内对杜仲的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由于生产的盲目发展,杜仲皮的国内市场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据统计,目前我国年产杜仲皮6000t~8000t,其中国内需求量约3000t,年出口量1200t~1800t。控制杜仲发展规模,并拓宽杜仲利用途经,加速杜仲综合利用的步伐,快速形成杜仲大产业,已迫在眉睫。
杜仲叶的利用历史不长,但国际上杜仲保健品及我国特有杜仲胶加工技术的突破以及杜仲叶饲料的开发都会给杜仲的全面利用带来新的希望,尤其是杜仲胶及系列产品开发成功后,将带动杜仲综合开发大产业的形成和杜仲生产健康稳定地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杜仲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我国杜仲的发展和综合利用已受到国际上的关注。杜仲在国际上已初步形成一个独特的产业。但生产中普遍存在重栽轻管的突出问题,不注意提高资源的质量,一味盲目发展,不仅大批杜仲叶被白白浪费掉,杜仲皮和果实的利用也会出现饱和甚至滞销的局面。因此,各产区应避免杜仲生产的盲目性,注意选用良种,同时加强集约经营,提高现有杜仲的质量和产量,立足国内,拓宽国际市场,争取以优质产品多创汇,促进我国杜仲产业的稳步发展。
第五章   良种苗木的繁育技术
良种壮苗是杜仲优质丰产的基础。杜仲苗木质量的好坏,对造林质量、植株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培育杜仲良种壮苗,是发展杜仲良种生产的首要任务。根据杜仲的繁殖特性和近年来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杜仲播种育苗、良种嫁接育苗的培育、扦插繁殖技术、埋根繁殖技术、良种组培育苗的培育等方面介绍杜仲良种壮苗的培育技术。
第一节   大田杜仲栽培模式与经营技术
一、乔林栽培模式
自然生长地杜仲,一般都能长成具有独力主干的乔木。乔林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皮厚、等级高的树皮、树叶和木材。生长时间长,要求气候温暖,无冻害之虑。林地条件较好,有利于树木旺盛生长,一般密度较小,树冠大。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乔林的主要栽培模式有:农田经济型杜仲防护林,药用杜仲丰产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