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高骊山附近美食: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节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5:52:44

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节选

(2009-07-30 14:26:10)转载 标签:

杂谈

    渔洋山董其昌墓简陋不堪,一小土堆耳。世人对其真伪多有疑虑,1926年李根源访址踏勘,亦持疑。今将其著文附上,供有同感之诸君细阅。(为读之方便,特标点并分成若干小节)

 

初三日 十五日 晴

豫定游渔洋山,访董香光墓。

    此次来光福,专为访古。流览山水,抑其次也。梅村、定宇墓,渺无踪迹,拟再入山求之。

    本日先赴渔洋,访香光墓。土人云:“渔洋多湖盗,掳人勒赎,不可轻往。”舆夫有戒心,不敢行。余大言壮其胆,强之行。

    晨七时,经邓尉东麓,走梓里,过葛氏墓庐,谒大鹤山人郑叔问先生文焯墓。途遇僧胜空者,年六十六,五云洞住持也,强余往游。至五云洞,寺虽简陋,有泉清冽,庵后石洞刻篆书“浴凤渊”三字。胜空请题寺额,余为书之。山下西麓有陆氏祠墓。

    南行经桑园、吕浦口、保华庵、蒋墩,沿渔洋西麓行约五里,逾岭入坞,至渔洋里。背山面湖,里有董姓者,引至香光墓前。墓石刻“明董文敏公墓,民国己未吴中保墓会建,吴荫培书”。在乱坟中一土堆耳。

    右前五六尺,为文林郎李墓。再右一丈,为康熙五十二年儒林郎书麟墓。左二三尺,为舟山钟氏墓。又后左丈余,为乐安佳城。后丈余,为马如升夫妇墓,均有碑。又后为沈氏、范氏墓,前数丈,为徐氏墓。乡人云:“钟孙徐马沈范诸墓,子孙历岁祭扫不阙,李墓及书麟冢,则久已无人。”

    余问:“此董姓自何处迁来?住此几代?”董答:“不知”

    又问“尔祖为何人?此为何人墓?”董答“不知”。

    又问其先代姓名知之否?数至高祖,名则不知矣。

    又问其高曾祖墓在何处?答:“高曾祖坟下去数十丈村头即是,父死犹未葬也。”

    又问高祖以上有坟否?在何处?答:他处无。

    余询里中有年老而明事理之人否?众称钱水金。

    迓钱至,年六十五。乃问钱:“此董姓确否董其昌子孙?”钱答:“确是。”又问此何以知是董文敏墓?何人来树碑?答:“前数年,吴探花访过一次。至前年,有塘门人徐畹清及侄天林运此碑来,里中老辈相传此坟为董家坟。徐叔侄以此既为董家,古坟必董其昌坟也。遂将此碑树立”云云。

    考香光,系附其考汉儒公墓,非新辟葬地,现在葬地不能容两棺,且香光当日为达官,先人兆域必不草简如是。遂携钱董及村中诸人登山寻觅。

    上行三四十丈,有龟趺一、仆地碑一,无字,石马二、石羊二、翁仲二,均仆土中,旁有大坟,一石阶数十级,罗城内左右两冢。余喜谓:“香光父子之墓在是矣。”钱云“非也,此城中天官坊范氏之墓,前二年尚有子孙来祭扫。石人石马相传为沈氏之物,墓未筑成即止,今湖滨尚有多石存在。”余终不能释然遽信乱冢中之坟为香光父子之冢。恐范氏故有墓在渔洋,乱后子孙不知所在,遽认此为范氏之坟,故翁仲石马不敢自承,事近,意必亦不敢执为定说。遍寻全山,未得踪迹。

    折至村中,于董姓桑园边得一碑,乃香光曾孙为山兴讼之刻石也,字半模糊,大意谓:康熙间,香光另一曾孙不肖,盗卖山地与沈某,诉吴县,批准治其曾孙及居中人潘某罪,永远保护坟山之意。

    时舆夫付耳来言:惧湖盗来,求速走。余访求已得大概,恐确有危险,遂行。谆嘱钱及村人:“此碑宜妥为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