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丝巾的系法:中医文献徐经世疑难杂病验案摭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3:53:54
徐经世疑难杂病验案摭拾
作者:王化猛 徐经世
关键词:热厥 风湿 黄疸 唇疗 不孕 老中医经验 徐经世
徐经世(1933~),安徽巢湖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少读书,年冠即随安徽省名老中医徐恕甫祖父习医,并得其真传。学术上对杂症提出“治在理脾,法以兼备,巧用双向,药取平淡”的观点。著作有《徐恕甫》、《中医临床诊疗规范》、《实用中医老年内科学》等。
案一、唇疔(败血症)
朱××,男,42岁。1991年8月16日初诊。主诉:口唇生疮,局部肿痛,突发高烧,咳嗽胸痛,痰涎稠黄。急诊住入某医院治疗。诊查:口唇左上角红肿,外形小而根深坚硬,疼痛不己,持续高热达39℃,心率120次/分,血压100/60mmHg,白细胞计数18×109/L,中性粒细胞80%,血培养为金黄葡萄球菌,诊为败血症。经用高度敏感抗菌剂,旬余高热不退。精神萎蘼,舌红苔薄,脉象急数。辨证:此热毒过甚未得外透,侵犯太阴,心经火炽,证属疔毒走黄。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护营。处方: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芩15g,野菊花2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干生地15g,牛蒡子15g,川连5g,人中黄10g,鲜芦根30g。6剂(1日2剂)。
二诊:药进3日,体温逐渐下降至38℃以下,白细胞总数略高正常,局部红肿见好,精神转佳,惟咳嗽痰稠未减,X线摄片提示肺脓疡。此乃热伤于肺,痰浊上壅,并发肺痈(初期),热久阴伤。宜予养阴清热,清肺化痰。处方:北沙参20g,杭麦冬12g,生石膏15g,黄芩10g,杏仁10g,冬瓜仁30g,瓜蒌皮15g,牛蒡子10g,桔梗10g,芦根30,车前草20g,竹茹10g,甘草5g。5剂。
三诊:药进5剂,身热得解,血象正常,局部病灶基本消退,咳痰减少,余无他变,故按上方加减继服7剂。旬余后复查各项正常,痊愈出院。
按:其病乃疔毒走黄,徐师前往诊视,按其热毒之证,予以清热解毒,托里外泄,药进数剂,有效地控制病灶,使毒邪得以外透。但由于热毒内炽,火势燎原,侵犯于肺,并发肺痈(肺脓疡),故按症情拟用养阴清热,清肺化痰之剂,服后数日肺症消失。本病皆由“火毒”而生,并就病发部位不同而取名有异,如常见“人中疔”、“唇疔”、“蛇头疔”等。但其治疗原则,初期在非溃脓期,以清热解毒为主,溃脓期当以清热解毒、托里排脓。对于疔毒走黄应按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辨证立法。本案以服中药治疗,日夜进服2剂,以扩血溶量,提高疗效,亦为重要一环。清·魏之豨曾治高热神昏一妇人,呼吸微促,四肢厥冷,脉若蛛丝,急服生脉散合理中汤,日夜进药而得效,当为今日临床所借鉴。
案二、热厥(恶性组织增生症)
高×,女,29岁。1979年8月16日初诊。病史:身孕时持续发热十天,经治未解,现产后仍高热不退。住省某医院检查拟诊为恶性组织增生症,采用多种方药,病情日趋加重,未及多日则出现神昏谵语,小便失禁,经抢救罔效,拟动员出院。诊查:舌红少津(用勺器打开口腔),脉象细数有力。辨证:热久入营,证属热厥。治法:芳香开窍,透邪外达。方药:急投安宫牛黄丸。
二诊(8月17日):患者昨夜连服安宫牛黄丸2丸,今晨热减神清,小便自主,上午自动出院,来门诊复诊。嘱其继服安宫牛黄丸2丸,并拟予益气养阴,清心护营之剂。处方:西洋参5g,嫩青蒿15g,醋鳖甲15g,杭麦冬10g,炒黄芩10g,炒丹皮10g,鲜生地15g,生石膏20g,鲜芦根30g,竹叶卷心20g,生甘草6g。
服数剂后,热解病除,饮食渐增,恢复正常。时至今日,患者及其家属每每回忆此事,感谢不已。
按:本例证属热厥,由高热日久,传入营分,故出现昏迷不语,神志不清,小便失禁等危象。病重如斯,急当凉开,药投安宫牛黄丸2丸,以挽其势。本方具有醒脑开窍,清热解毒,芳香开郁,透邪外达之功。其药组非常精炼,全方以12味药组成,方中多半为清肝泄热、醒脑开窍之品,用麝香、冰片以取走而不守之力,协同诸药,共达病所。本例所属病症,中西观点有异,但据其临床表现当为热厥,选方用药切当,由危转安,预后良好。
案三、风温(大叶性肺炎)
夏×,男,62岁。1976年3月10日初诊。主诉:畏寒高热,咳嗽胸痛,咯铁锈色痰,病延5日急诊入院。伴呼吸急促,口渴喜饮,饮食少进。诊查:体温39.2℃,心率83次/分,血压130/82mmHg。心音低微,右肺下叩浊偏低,呼吸逐渐减弱,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左侧未闻异常,伴有轻度脱水。胸透:右肺见有大片均匀致密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1.3×109/L,中性粒细胞80%。舌苔黄滑且腻,脉象虚浮而数。辨证:温邪伤肺,热伤津气,本虚标实,化源告竭,证为风温(大叶性肺炎)。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化痰,佐以益气养阴,防治虚脱。处方:西洋参5g,南沙参12g,川贝母10g,瓜蒌皮15g,杏仁10g,炙麻黄5g,生石膏25g,黄芩10g,冬瓜仁20g,鱼腥草10g,鲜芦根20g,生甘草6g。5剂。
二诊:药进数剂,佐以补液(不加抗菌素类药),3天后体温降至37℃,咳嗽减轻,但后陡见自汗不止,血压降至78/60毫米汞柱以下,波动不定,呈虚脱之象。嘱加用独参汤频饮,病情好转,自汗渐止,继以益气养阴,清化痰浊。处方:西洋参5g,杭麦冬12g,川贝母10g,炒杏仁10g,炙桔梗10g,瓜蒌皮12g,化橘红10g,鱼腥草10g,冬瓜仁15g,鲜芦根20g,甘草6g。5剂。
药后咳嗽减少,舌苔消退,每餐能进粥米碗许,二便正常,脉来虚缓,治以益气健脾,濡养肺胃汤方,半月后病愈出院。
按:高年脾虚,湿邪内生,新感温邪,痰浊热化,上壅于肺,宣通失司,而致高热不解,咳嗽锈痰,当投麻杏石甘汤加减,以急治其标。但本例表现本虚标实,化源告竭之危象又立见在目,故当注意防脱,在治标之时,佐以益气养阴,使邪却正安,庶免告竭。方中所取麻黄须剂小炙用,以宣发肺气,用石膏甘寒解热,两药同伍,直达病所以清痰热。并以瓜蒌、杏仁、冬瓜仁,更助化痰之力,使肺得肃降;而鱼腥草之味苦辛,故有苦通辛降之力,清热解毒更寓于其中;芦根则清热养阴,濡养化源;黄芩取其清上,直泻肺热,所以全方合力,收效迅速。本例系“风温”之重症,所谓化源告竭,是指肺不生气,生气之源衰竭的病变过程,因而在治疗中重用人参固气,使阳能生阴,则为挽救化源欲绝的重要法则。可见危急重症,只要审证准确,施治得当,亦可化险为夷。
案四、黄疸(阻塞性黄疸)
林×,女,42岁。1995年4月20日初诊。主诉:始因胆结石,先后行2次手术,后不久又感脘胁疼痛。全身搔痒不已,痛苦难忍,口苦少饮,溲黄,便溏日行数次,入寐盗汗,精神疲惫。诊查:巩膜及全身黄染,舌红苔黄,脉象细弦。B超提示肝内胆管结石。辨证:湿邪阻滞,郁热内蕴,脾受木侮,阴液受伤。治法:醒脾和胃,清化湿热。处方:煨葛根30g,石斛15g,竹茹10g,扁豆花30g,蝉蜕8g,杭菊花15g,绿梅花20g,黄芩10g,茵陈20g,生苡米30g,碧桃干30g,车前草20g。
二诊:上方连服10剂,症状悉减,惟大便仍溏,小溲黄短。上方去蝉蜕、黄芩,加焦山楂15g,蒲公英15g。
三诊:经诊2次,药进20余剂,黄疸退除,饮食增加,惟气阴两虚,舌红苔少,口苦少饮,入夜盗汗,拟方调理。处方:煨葛根25g,北沙参20g,竹茹10g,石斛15g,绿梅花20g,酸枣仁25g,淮小麦50g,碧桃干30g,焦山楂15g,炒川连3g,西滑石15g(包),车前草15g。10剂。
迭诊3次,药进30余剂,症状已除,后以柔肝和胃,通顺腑气之剂,调治3月,身体康复,正常工作。
按:本例曾因胆结石先后2次手术,不久又见复起,检查提示,肝内胆管结石,并发黄疸(阻塞性黄疸)。此证属肝郁脾虚,湿热内蕴,郁久伤阴,津液失布,所取治法用药,既要注意病位,又要考虑整体,方可有效。徐师认为胆之为病,多与肝胃不和,脾失健运,湿邪内蕴和疏泄失利有关。胆既属于六腑亦为奇恒之腑,宜通宜降,而其通顺全赖肝气疏泄,其降则又有赖胃气下行,一旦气机逆乱,通降失职则发病。治疗用药,当顺行其道,纠其逆转。针对本例特点,徐师用自拟消化复宁汤,以醒脾和胃,清化郁热,淡渗利湿,养阴生津,药进月余则黄疸消退,舌转有津,饮食增强,大便转调,后继以调治,临床痊愈。随访数年,未见复发。
案五、不孕(卵巢囊肿)
江×,女,36岁。1970年10月6日初诊。主诉:婚后多年未孕,曾检查两侧卵巢均有囊肿,不久已手术切除一侧卵巢,月经不调,先后不一,经前腹痛,血紫量多,平时腰酸感冷,口干少饮,饮食一般。诊查:视其面容偏瘦,舌红苔薄,脉象细弦。辨证:证属肝肾同病,肝失条达,乃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为患。治法:益肾调冲,畅达木郁。处方(自拟益经调冲汤):小红参50g,白术150g,当归150g,阿胶200g,香附200g,生地150g,贯众150g,丹皮100g,紫石英300g,桂枝50g,杭白芍200g,将上诸药研粉。取麦冬200g,益母草200g,白酒500g,用水适量熬汁,再化阿胶,与诸药末混和,炼蜜为丸。每服20g,1日3次,温开水送下。
二诊:药丸月余服完,月经来时腹痛缓解,血量有减,余无变化,遂遵原方继服1料。药尽,月水正常。复查卵巢囊肿缩小,未及一年受孕顺产。
案:女子不孕,首责于肾,求子之法,必先调经,此乃常法。但本例冲任失调,胞宫残缺,所见之症为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治宜先益经调冲,修复功能,故自拟益经调冲汤为丸。方中选用参、术益气健脾,扶土达木;取归、地、芍三物重在调经;阿胶及人参收补血之功,补血当补气,理之所在;然香附属女科要药,所以配之则有助于益气养血之力;丹皮清热凉血,搜泄血热;桂枝味辛色赤,有温经通阳之功,配白芍则起到调营和卫,平衡阴阳的作用;紫石英性温质坚,直入胞宫,确有助孕之能;贯众为收敛止血药,但有散结除瘀,收缩子宫之用,取之意在调冲;益母草有祛瘀生新,整复子宫之功,今取与麦冬、白酒和水熬汁加蜜为丸,以达到补中有调,调中有补,温中有寒,寒中有温之协调和制约双向作用,使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病证得到修复,并取顺种子。徐师妙用,并非侥幸个案。
涡阳县人民医院(安徽,233600) 王化猛 指导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23031) 徐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