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v3导航仪的价格表:《变形金刚3》中的4个中国品牌广告植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3:53:41
 

在《变形金刚3》中,中国品牌首次密集“发兵”好莱坞大片,引起了世界各地“变形金刚”粉丝的关注。据粗略统计,联想、美特斯·邦威、伊利和TCL四大品牌在片中的广告总时长超过了5分钟。在5分钟时间里,四大品牌做了哪些公关?近日被媒体热炒是否超出了当初的预计?为了这5分钟,四大公司是否耗费了巨额广告费?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直接对接《变形金刚3》广告植入的相关人士。

 

伊利要求大黄蜂喝奶被拒

不仅展示了产品,还有台词,伊利舒化奶在《变3》中的植入无疑是很成功的,而此次国产品牌植入的幕后推手影工场公司的总裁刘思汝透露,伊利当初曾提出让大黄蜂喝牛奶的要求,被导演拒绝了,“导演的原则是变形金刚不能和牛奶有关联,因为违反电影角色本身的逻辑。”

伊利花了多少钱?

《变3》中国影视公司主动找上门

少于外界传言的每秒花费6000万元

这是伊利首次尝试在好莱坞大片中植入广告,“前后运作了一年半时间。”伊利集团总部负责广告事务的一位人士透露。此前外界传言称,中国四个品牌植入《变3》的广告费高达每秒6000万元人民币。昨日,伊利方面的相关人士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告植入的具体花费不能透露,但“肯定比外界传的每秒6000万元少”。“是《变3》在中国的影视合作公司找到我们,让我们在影片中植入广告的。”该人士称,作为曾经服务于北京奥运会的伊利,自然成了《变3》寻找植入广告的对象,“《变3》的电影主题是‘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这跟我们产品保护人体健康的宗旨是一样的。”他透露,伊利跟《变3》的合作关系仅是植入广告,不涉及后期票房分成问题。

美邦T恤要求不能弄脏弄破

男主角穿着美特斯·邦威(简称美邦)的T恤拍激情戏这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电影开始后不久,男主角山姆躺在床上,身上穿的正是美邦T恤,还露出标志。随后,他穿着该T恤在屋内走动,大概出现了近两分钟。刘思汝表示,美特斯·邦威的植入要求是主演身穿该品牌的T恤,出现完整的镜头,而且要求这件T恤不能弄脏弄破,不能出现在打斗场面中,最终的办法就是让它出现在山姆在家的一场戏中。”

美特斯·邦威花了多少钱?

100万美元左右广告费,此外还要给《变3》分成

美特斯·邦威MTEE品牌经理谢炜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早在2009年,美特斯·邦威就和《变形金刚2》有过合作,把变形金刚的产品授权到他们的T恤上,“今年的模式和2009年差不多。”对于网上盛传的每秒6000万元的植入价格,该人士表示,“绝对没有这么多。总费用在100万美元左右,比在国内影片和其他好莱坞电影植入广告的价格还低。”该人士还透露表示,他们还有其他方式合作,比如,“我们给《变形金刚》方面分成,大概在衣服零售价格的10%以内。”他称,“我们预计可卖出1000万件T恤,以在售89元的单价计算,可能超过1个亿的销量。”

 

 

联想要求变形正义“汽车人”

片中只要有电脑出现,一定是联想的,特写不下5次。刘思汝称,联想电脑的要求是让产品在片中“变形”,而且要变成正义的“汽车人”。导演迈克尔·贝起初也很头疼,但并未彻底回绝,“男主角要参加工作,也会用电脑,这样让联想电脑‘变形’就容易了。 ”

联想花了多少钱?

成本相当于中等规模新产品推广费

联想集团商用事业部市场总监王东昨日对成都商报记者表示,之所以和《变形金刚3》合作,主要看重了该片的科技感。 联想在影片中植入广告,总共花了多少钱?王东表示,“具体数字没有办法讲,但至少在我看来,《变形金刚3》的全球影响力,比起过去在国内电影、电视剧脚本中植入的费用,这次是非常有效,非常合算的。”他表示,在植入之前,做过很多广告类别的衡量,“同样一个活动时间段里,有多少产品因为活动被销售出去,这是我们更在乎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投在电影植入的钱和做一次中等规模的产品上市推广活动相比是差不多的,但是产出可以看到,在中国未来期望的结果,肯定能够满足。同时,这个电影实际上覆盖的不只是中国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讲,投入产出就会非常高。”

TCL无奈接受变形“反派”

片中,男主角去搭救女主角,不料身旁的电视机(TCL电视)变成了机器人进行阻挠。该镜头出现约5秒钟,品牌标志也同时展示。关于TCL的植入,刘思汝表示,TCL最初要求自己的3D电视在《变3》中变成正派机器人,“但熟悉《变形金刚》的观众都知道,在电影中任何电器只要被能量块碰到就会变成小机器人,但这些小机器人是反派。所以,导演团队认为,TCL的要求破坏了电影基本设定,经过协商,TCL3D电视最后变成的机器人并不是超级坏的。”

TCL花了多少钱?

《变3》按市场价收取5%以内授权费

TCL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梁启春对成都商报记者表示:“此次和《变3》 的合作主要有三方面,即广告植入、产品授权和国际联合推广。”在影片及推广中,我们要借助影片充分反映产品的科技内涵,推广费用由于合同关系不能透露。”在产品授权方面,梁启春表示,“我们在TCL3D电视营销中,可以使用《变3》的元素,《变3》按照市场价收取5%以内的授权费。”记者计算了一下,以目前3D电视约10000元的零售价格计算,每台授权费在500元以内。有相关人士分析称,TCL看中了《变3》的全球影响力,主要目的是向全球推广3D电视。

来源:标志共和国 
 扩展阅读 :    当下,一部中国电影要比较好地存活,得具备哪些要素?充足的投资、扎实的剧本、优秀的导演和演员……现在还得加上一条:植入式广告。《我知女人心》、《武林外传》、《将爱情进行到底》……在今年国内上映的许多电影中,植入式广告赤裸裸地晃得人眼睛疼。尽管对于电影“傍广告”的行为,观众几乎是一边倒的尖锐批评,主创的态度也暧昧不明,然而,电影摆脱广告植入的可能性还有吗?
    
    记者日前在采访中获知,在国内,但凡是“75后”青年导演的电影,植入式广告是不可或缺的融资渠道,它们的多少甚至决定着该电影最终能否上。而有消息称,中国企业已将广告打入了好莱坞——在我国公映的美国大片《变形金刚3》中,竟植入了4个中国品牌,美国名导为此还特意改了剧本。在感叹这些企业“威猛”的同时,不得不承认,植入式广告已然成了电影的生存方式之一。
    
欲投500万元,得有300万元广告
    
    “制片方愿意往电影里植入广告,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分化风险的功能。”上海电影学者葛颖坦言,以前拍一部电影,基本是一两家公司投资,是赢是亏靠运气。植入式广告介入后,让拍摄电影所需的资金分切成小块,风险自然降低。况且,广告商不会分掉片方的票房收益,只要影片在协商好的时间内成规模地上映便可。
    
    人们比较熟悉的案例是冯小刚的《非诚勿扰》,超过20个植入式广告保证了制片商在电影上映前就收回了一半成本。而另一个不那么广为人知的例子则是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因为植入式广告,还没上映就收回投资80%。
    
    在葛颖看来,植入式广告为导演获得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提供了可能,尤其是青年导演。比起大牌导演,这些“75后”年轻导演想要拍电影作品,融资不是件易事。一般肯投资也主要是民营公司,他们在投入产出上计算得很精细。打个比方,准备投资500万元,剧本还没写好,他们已经拿着故事大纲去找广告商,常常是没拿到300万元广告,500万元是不敢投下去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新锐导演筹备数年,准备拍摄她的首部长片。终于东凑西凑拿到了300万元投资。可她计算了一下,这笔钱去掉演员、后期制作和宣传的费用,基本所剩无几,根本没钱去搭内景。但她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科学怪人的故事,很多情节是在工作室里发生的,必须搭建内景。最后,还是100万元植入式广告收入,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电影“变形金刚”,源自广告片
    
    有数据显示,在好莱坞电影中,广告收入占票房收入的平均比例为13%。最极端的例子是“变形金刚”影视系列,没有广告,这个系列便不复存在。
    
    据了解,变形金刚最初的原型,出自1983年日本一家公司设计的可以变换为汽车、飞机形状的机器人玩具。因为当时技术不成熟,变形需要专人操纵,在日本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不过,这一设计被美国孩之宝玩具公司看中并将其引进美国。1983年底,经技术改良后的机器人面市,正式定名为“变形金刚”。1984年,孩子宝专门制作了同名动画片,最初的播放是作为商业广告片,得向各电视台支付高额的广告费。
    
    没曾想,引人入胜的剧情,加上机器人鲜明的个性,使得动画片收视率节节攀高。到1985年底,《变形金刚》成为美国最卖座的商业动画片之一,并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变形金刚”热,在160多个国家重复播放了近10年。挡不住这样的高人气,《变形金刚》的真人电影系列从2007年开拍,而且一拍就是3部。
    
为广告效果,或许能逼出新的电影表现手法
    
    植入式广告最为观众诟病的,是对电影艺术性的破坏。然而,也有一种观点,那就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植入式广告或许能催生出一种新的电影观赏效果和拍摄手法。以《变形金刚3》为例,为拍摄需要,某汽车品牌提供了107辆汽车,其中97辆为非销售品。这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对于爱车的观众来说,也可大饱眼福。
    
    同样是植入汽车品牌,在2003年出品的美国电影《偷天换日》中,导演让该款汽车时尚、灵活、快速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它们由美女驾驶,可以在台阶上随意开上开下,飞跃、漂移、高坡俯冲……虽然多少有些夸大的成分,但这类拍摄手法甫一亮相,就引来了同类电影的跟风效仿。
    
    当然,话说回来,植入广告,前提还是要保证电影的质量。毕竟,拙劣的植入方式只会给电影招来一片骂声,其结果也是坏了电影的名声,最终砸了电影的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