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五菱宏光s报价:一個老人生活的天堂~北歐挪威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08:08

一個老人生活的天堂~北歐挪威行

信義老人養護中心 施麗紅【39屆系友】社會工作師2005.12.17

 

西元1960年代挪威籍傳教士(尤漢森牧師),因著基督的愛飄洋過海到台灣,在台中縣東勢鎮廣傳福音,1969年(民國58年)有更多的醫護人員加入,成立「信義診所」,於當時交通不便的東勢成立基層醫療,守護在地居民的健康,這醫療傳教工作一轉眼就是22年。後來,國內的醫療資源豐富了,診所在1991年(民國80年)轉型為照顧老人的機構(信義老人養護中心),而傳福音與老人照顧工作由在地的工作同仁接續與傳承。即使如此,挪威籍尤約翰牧師(創辦人尤漢森牧師之子),仍每年回來探望,同時,在當年台灣對老人照顧議題尚未獲得政府與民間關注之前,牧師協助安排多次工作人員的學習之旅,希望台灣能學習到北歐的經驗,在老人社會來臨之前,學習如何照顧「老大人」。

 

我何其有幸,加入信義老人養中心這個工作團隊。在2005年8月19日與兩位工作同仁一行3人到挪威,前後停留約20天的時間,整個行程由尤約翰牧師聯繫安排,我們參觀了有12個不同型態的老人機構、政府機關、也一同與當地的工作人員到挪威老人的家做訪視,除了對於老人福利與機構有很多學習之外,牧師也安排我們居住在許多家庭,讓我們體驗真正到地的挪威生活。整個學習之旅有大多的內容與體驗,無法一一化為文字呈現,只能就其中幾部分與大家分享。

 

沒有藩籬的老人機構

 

挪威的老人人口比例將近20%,地方政府努力在社區內推動老人福利、照顧工作,幾乎每個社區都有相關的老人活動中心、老人公寓、居家照顧中心、24小時的老人機構,這些機構就像是7-11一般,在社區是非常普遍的,建築物與一般住家的房子很像,如果不仔細分辨,也不會認為那個地方是老人機構;即使住在家裡的老人家,只要你願意都可以到這些地方付費或免費使用服務或設施設備。我們在參訪機構時,有一位工作人員指著一位正在打撞球的老爺爺告訴我們說,他已經97歲,平日他行動緩慢的開著他的電動代步車,花了好久的時間才到活動中心,在這裡一看到他的球友,馬上變得行動敏捷,生龍活虎,你知道嗎?這球友的平均年齡90歲,他們最大的喜樂,就是到這裡聚會。我聽完之後下巴差點掉下來…,好像在機構的老人家,隨意一指就是90歲,可是我們卻不太看得出來,我在他們的臉上讀到的似乎是「滿足」與「快樂」!而活動中心的樓上就是老人公寓,這些老人家也共同使用這些資源,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希望不管住在家裡、機構的老人他們仍然有許多的「朋友」,對社會仍有參與,仍能維持許多「原本的生活習慣」與「樂趣」。

 

尊重、隱私、個別化服務

 

挪威對於個人的選擇非常尊重,針對「病人」頒佈「病人權利法」,如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他可以自由選擇住所,無論是在家裡、老人公寓、護理之家,假如他在家裡居住卻需要更多的醫療服務時,政府會加派更多的居家護理資源前往處理,對一個癌症末期的老人,甚至1天可以去12次。當專業人員有任何新的服務計畫時,當事人有權利同意與否,且針對每一位老人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務內容,無論這個老人住到哪裡,這套服務就跟到哪裡,且必須確認這套服務內容能被確實執行。

 

在老人的隱私保密方面,工作人員在服務過程所獲取的相關資料,必須給予保密,例如:我們跟著居家護理師到老人家裡訪視時,居家護理師都早與老人進行溝通,同意我們到訪,若需要照相時,也需先徵詢老人的同意,所獲取的資料若要提供給相關的專業人員(醫師、物理治療師等)也必須經過老人事先同意;居家護理師每天的訪視行程表,必須在當天工作完成之後,回到機構內將資料進行銷毀,並確實做紀錄。在老人機構部份,無論是老人公寓或護理之家,政府法規規定必須每個人擁有一個房間,在房間之內老人可以決定如何擺設、放置哪些物品等,當然,要進入老人家的房間之前,一定要獲得他的同意。

 

在尊重的立場上,不僅反應對於老人的尊重,也反應對於機構員工的尊重,我們多次聽到來自官員與機構主管的陳述,照顧的工作本身也是非常辛苦的,法規對於工作人員的職責有嚴格的要求,但對員工的照顧卻不可少,要有好的員工照顧,才能將這個結果反應在老人照顧工作上。因此,參訪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有專為員工設計的更衣間、按摩室、spa室…。

 

「年輕老人」服務「老老人」的社會 

 

挪威老人的平均壽命,女性78歲,男性77歲,比台灣老人平均壽命大約高出5歲【編註:引用資料年代待查】,在我們所參訪的「波士根」城市,80歲以上的老人高達總人口的31%,且以女性為多數。我記得有一位副市長告訴我們,他們最大的困擾就是這些老人(尤其女性),年紀很大,先生過世,自己居住,很多時候,房子、馬桶、電燈..壞了,卻找不到人可以幫忙修理,於是他們就找到一些退休人員(也有不是老人志工的),擔任居家服務中心的志工,這些志工可以協助簡單的修繕、陪同就醫、陪伴聊天(是免費或需要部份津貼),如此一來可以解決老人的困擾,也因為這些志願服務人員的加入,讓老人的生活多了一份關心支持的力量。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老人活動中心,為了解決老人的交通問題,讓他們方便從家裡到社區活動中心,故由志工安排與接送老人的交通接送。

 

而目前國內所推動的志工台灣的理念或許也是如此,台灣的老化社會速度,比起歐美國家快很多,20年之後,台灣每5個人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為了迎接這樣的趨勢,唯有現在就開始相關服務措施的推動,其中「志願服務」的加入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讓「在地人」關懷「在地的老大人」,老人才有可能有尊嚴的留在他原本的生活環境安享晚年。

 

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

 

在社會福利的領域常常在書中讀到北歐的社會福利因為有國家的力量介入,且稅收比較重,因此福利措施做得比較好。但所聞不如所見,我心想若我得見國家未來照顧人民的遠景,我想我會同意繳交重稅,因為相信當我年老時,國家會把我照顧好、尊重我的意願,雖我生病時仍然可以考慮我的意見,讓我活得有尊嚴。這份尊重與尊嚴不只是反應在法律的規定裡,它更深植於官員、工作人員、與民眾的心中,我想機構參訪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此外,我舉幾個生活的例子,有一次過馬路(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當開車者遇到斑馬人行穿越道時,遠遠地就看到司機減速然後在斑馬線之前停車,讓行人優先通過,這是一種生活的習慣,不會有人例外,挪威朋友告訴我們,有一次招待東方來的朋友,該位朋友覺得這停車讓行人優先通過現象很怪異,怎麼會有人如此,那他要試試是不是腳反覆放在斑馬線上,車子就要不斷地走走停停…。還有一次,我們到西部的城市,沿途經過一個高山河流區,風景秀麗、河流清澈,還看到許多垂釣客,突然間我們看到一個公佈欄,公佈欄上面有一份登錄簿、秤子、投錢桶,簿子上寫著今日在這條河流上已釣到多少魚,幾斤重,要繳多少錢,這時候我心想的是,如果在台灣,能夠如此嗎?我記得上個月的報紙寫著國內某良心停車場已經關閉了。

 

當每個人都從心中願意共同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時,好的社會才有可能,在這個前提之下,還必須所有人民願意共同信守且執行這些基本的規定。同樣地,對於老人福利與照顧工作也是如此,唯有我們對於「老」有正確的認識時,才會能更坦然面對老化所帶來的種種個人、社會需要,對「老人」或「有需要的弱勢族群」,提供一個正向、優質的服務,實現禮運大同篇所說,「老有所終、壯有所用,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尊嚴社會。

 

後記:

這趟學習之旅,除了參訪之外,還有很多好玩的部份,如:我們一群人到森林裡採野生藍莓(這好像卡通才會出現的情節)、天亮醒來在牧師家的院子就隨手可摘到很甜的蘋果、李子,還不用洗直接送入口中、搭船出海捕魚、在住家旁邊的湖泊泛著一葉扁舟、每餐飯後享用女主人自己烘製的甜點,拌著各式各樣自家製作的覆盆子、藍莓、紅莓、黑莓、雲莓、櫻桃果醬…。還有一件小插曲,我們到挪威有名的峽灣Flam,那裡的風景真的非常美麗,我們只能用讚嘆來形容,我好像看到一幅潑墨山水畫,旅館都是蓋在峽灣邊,打開窗戶就可看到風景,然後幾乎每家旅館都會有旅客留言簿(就像在台灣的風景聖地的牆壁會被亂塗鴉,可人家是留言簿),於是我們就努力在裡面尋找熟悉的中文,結果發現來自大陸的人比台灣還要多;大陸人讚賞這裡的風景和「九寨溝」一樣讓人難忘,因為大陸人的文辭表達比較像是我們20-30年前的時代,較文言且引經據典,結果台灣的年輕旅客看不下去,除了寫得非常白話的表達風景的美麗之外,還批評了人家,結果接著後面就發生筆戰,那種感覺就像是我們的兩岸關係般有點緊張,我看了不禁莞爾!在離開旅館之前,忍不住在簿子上留言,引用詩人的話,寫下我對美麗風景的個人感想,而非關任何的評論與意識形態:「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