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总体方案:诸葛亮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9 02:15:09

诸葛亮真相_读书频道_凤凰网

2010-11-21 14:56:32|  分类: 人物传记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庞统之死是源自诸葛亮的嫉妒吗?

  庞统之死是源自诸葛亮的嫉妒吗?

  一、

  近来有人以猎奇者的心态,利用虚实不分的《三国演义》大发议论,沙滩建塔似地编造出了一些更加眩伪的“传奇”。虽然这种东西到最后只会变成几个怪样的泡泡,但因它会给普通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误解,使人们难辩事端之真伪,人物之优劣,以致出现混乱而流毒弥漫,故不得不加以辩驳。

  这其中的一个怪泡泡的大意是:赤壁大战后,诸葛亮借为吊丧周瑜之机,到东吴请到庞统投奔了刘备。后庞统随刘备进军西川,在争夺雒城的战斗前夕,身在荆州的诸葛亮怕庞统立了头功,会受到刘备加倍器重而晋升,将影响到自己的位置。于是乎诸葛亮施展妖计,带信给刘备,惑言天象有凶,必有主帅大将遭验,勿请谨慎从事。这封告诫信搅得刘备心神不安,而有退回荆州之意,却使庞统气愤已极!他先气诸葛亮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继而恨刘备受惑迷惘,不思进取,致英雄无了用武之地。于是庞统便对刘备的忠心急转直下,决意以自杀方式来反抗与刘备,并要以死来向诸葛亮表白:我是心甘情愿让位于你,并非屈死在你的手中,更不是不识你的险恶用心!于是庞统就在进军前假摔马下,骗取了刘备的白马坐骑,选择了到“落凤坡”这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自甘中箭而身亡!

  成都武侯祠内的庞统塑像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它是以史籍《三国志》为蓝本的。故而,它的人物基本上都有记录在案的,我们当可从相关的史料里寻求其真实性,而加以辩白,拨云开雾,使人们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了解到真相,获益而得趣,我以为这方是良心正途。

  历史上的庞统,字士元,是襄阳人士,出生于公元179年,比诸葛亮大两岁。襄阳(荆州政府所在地)是当时荆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巨贾汇集,名人荟萃。而庞统一家,就是襄阳城有名望的士族。他的叔父庞德属于学者名流一派,被人尊呼为“庞德公”。庞德公曾经数次婉拒于荆州刺史刘表的“出请为官”,而是“躬耕”于城外的岘山之南,以“琴书自娱”,诚然是位德高望重的隐逸人物。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便是娶了诸葛亮二姐做妻子的。

  庞统虽然成长于庞德公的呵护和培育之下,但他少年是为人朴实,不露锋芒,很少人能真知他的人品及才干。而只有庞德公,对这位小侄颇为器重,育之犹深。过后,有一位颖川的古文经学家,司马徽(字德操)先生避乱到此,收徒讲学。后来蜀汉的那些风云人物,诸如徐庶、诸葛亮、马良、董恢、向朗等,均出自他的门下。司马徽对庞德公非常的敬重,由于比他小约十岁,所以尊为兄长,“呼作庞公”。司马先生以知人识才而名著一时,号称为“水镜先生”,即对人物的评价,如水之清,可以鉴影,如水之平,公正恰当。

  在《三国志·庞统传》里,有一则故事相当生动。是说庞统在十八九岁时,受叔父之命去拜访司马徽。当时司马徽正爬在树上采摘桑叶,让庞统坐于树下,这一老一少,一上一下地对聊了起来。聊得一投机,竟从白天一直谈到了晚上。过后,司马徽对庞统的学识才干十分惊异,盛赞他是南方各州郡文士中能首屈一指的人物。经过“水镜”先生的赞扬后,庞统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立时被人们誉之为“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诸葛亮常去探望其二姐,也趋前请教于庞德公,其“卧龙”别称,便是经庞德公的赞呼而传扬开来的。庞统跟诸葛亮算是表亲关系,两人又志趣相投,加上共同好友徐庶的穿针引线,几人之间相互切磋学问,遂成为挚友。

  庞统非常恪守人伦道德传统,尽心尽职地尊老育幼。每当他夸赞别人时,喜欢夸大其词地说些别人的优点,闻听之人不解其意,便问他为何这样?庞统回答:“如今天下大乱,雅正之道衰弱,好人少见,坏人极多。要想使好的风尚盛行,增强道德观念,不把值得夸耀的人说得更完美一些,他们的名声就不足以使人仰慕效仿;无法仰慕效仿,那么从善之人就会更少了。现在推举十个人,即使其中有五人失当,还可以得到一半。再通过这些人以促进世风教化,使那些有志做善事的人自我勉励,不也是很好吗?”庞统因时因事而异,采取相应的有利策略,反映出他身上所具有的权变智谋的独有素质。

   二、

  庞统步入仕途的时间要比诸葛亮早一点,他是应南郡(今江陵)太守之召,而出任功曹(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一职的。除能执掌于人事外,他还可以参与一些政务上的事情。这也是当初刘备在襄阳求贤时,未有得见“凤雏”的主要原因。不过,在曹操下江陵时,他已离开此地隐于乡野,亦未去东吴参与到抗曹之事中。赤壁大战以后,东吴大将周瑜出任南郡太守,对庞统的才干也分外看重,便征聘他担任着原职,请他主持处理郡府内的日常事务。当周瑜得知孙权有意借荆州(南郡)给刘备时,便急往京口(时孙权住地)去游说此事,也带着庞统随同。孙权当即采纳了周瑜的方案(即是要攻取益州并得以否定借荆州给刘备),让他返回江陵着手准备。不料,周瑜患急病于途中,死在了巴丘(今湖南岳阳境内)。周瑜灵柩则是由庞统护送,一路到吴(苏州)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要不是周瑜身亡,刘备是难以得到“凤雏”相辅的。

  在鲁肃接替了周瑜之任后,他从全局战略利益考虑,力主将荆州(江陵)借予刘备,孙权也就顺水推舟似地答应“妹夫”之请了。据史传,当曹操听到刘备已进驻荆州的消息,此时正于奋笔写信之中,骤然间惊恐得竟“落笔于地”!刘备到荆州不久后,有天忽然庞统来访(应在周瑜之死当年的夏秋之际,亦并非是孔明到东吴请他投奔刘备),甚有“毛遂自荐”之意。刘备是久闻“凤雏”大名的,自然也不禁欣喜万分。然而此时刘备脑子里可能是进了水,想让庞统先下“基层锻炼锻炼”,便稀里糊涂地安排他到赵云(桂阳郡太守)辖下,担任了耒阳县的县令。庞统受此冷遇,怏怏而不乐。他到任数月,也懒得理政事,只凭醉酒酣睡发泄不满,即被刘备给就地免了职。

  鲁肃在东吴得知庞统遭免官之事后,立即致函于刘备,信中说:“庞统非仅管一县百里之地的小才人物;让他担任如治中(州长助理官)、别驾(州长辅佐官)这样的职位,方能使他的拳脚伸展得开的!”诸葛亮于是也跟刘备从中极力推荐庞统的才干。刘备方才“恍然大悟”,把庞统请到荆州营中,一起交谈时局大事。庞统审时度势,认为孔明“跨有荆(州)、益(州)”中的“取益”计划,到了应当着手实施的阶段了,他向刘备提出了对目前局势的观察和想法:“经赤壁之战后的荆州辖区,现已是田地荒芜,人才尽失。我等东面碍于孙权,北方阻于曹操,要想在此实现鼎足三分之计,恐怕难以办到,而只有向西夺取益州。西川是天府之国,物丰人众,一切条件具备,宝货无需外求。现就是要谋定规取以成大事!”

  庞统之议的精妙点,是一种把握时局的“权变”意识,即是基于既定的战略方针,依据时局的发展变化,而适时果断地做出相应战略决策,将原来认为缓行的事情调整到快行;或者把原来认为快行的事情调整到缓行。仅此一点,就充分体现了“凤雏”当能同“卧龙”并驾齐驱的智慧和谋略。刘备对庞统的策论深为赞赏,随即任命庞统为治中从事,与孔明并列为军师中郎将,让他同孔明一起参与谋划军政要务,对庞统的信任及亲密程度仅次于孔明。

  荆州刘备集团计议要夺取西川不久,正巧益州方面的刘璋也派出了军议校尉法正等一行人马到来江陵,大意是迎接刘备带兵入蜀,为助刘璋抗击北面之敌--汉中王张鲁。这个喜从天降的消息,使刘备等人欢欣不已,大有“天助我也”的感觉。不过话分两头说,这事儿却是大有“内外勾结”的意味的。

  三、

  当初于赤壁之战前夕,益州牧刘璋闻说曹操占了襄阳,并气势汹汹的大有下江南之图,他便想跟曹操套套近乎,以便为自己留个好的印象。于是,刘璋派出别驾(州长助理)张松,捎带着诸多的蜀中宝贝做礼物,到襄阳来晋见曹操,表示敬意。而此时的曹丞相呢,甚感当今天下已无人敢跟他作对了,也就变得相当踞傲起来。对于来自闭塞西地的张松“寒士”,曹操竟轻慢以待,也未按朝廷惯例予以封赏张松。虽然张松这人短小精悍,其貌不扬,但颇有才干,并且见识深远,常出奇谋,故在蜀中群僚之中,是一位傲然自得的人物。今方受此大辱,使得张松怀恨在心。回到益州后,他就向主人刘璋大数曹操的短处,并力劝刘璋与其断绝关系,而转跟同宗兄弟刘备结好,以引为外援。

  三国文物·魏陶耳杯

  刘璋本来就没有什么主见,便听从了张松的建议。后在刘备占据了荆州五郡时,刘璋即派法正前往江陵,向刘备表达善意。刘备、诸葛亮和庞统等,对法正是厚礼以待,相谈甚欢,情意绵绵。法正素有奇志远谋,但却得不到刘璋的重用,只以“校尉”微官任之,还遭受一些庸官排挤,故一直闷闷不乐,深恨刘璋父子昏庸无用。法正因与张松志同道合,遂结成死党。法正从江陵回到益州后,找张松大赞刘备仁义、诸葛亮和庞统有谋,便同张松密谋推举让刘备做益州之主,以遂英雄之才,沃土之愿。这一情况也表明,当初诸葛亮在隆中所提到的“(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一预言的正确性。

就当曹操派出大将钟繇督兵进犯汉中,以讨伐汉中王张鲁时,刘璋开始紧张了起来。因为汉中是益州的北门,要是曹操拿下汉中,自己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再加近来益州的一些土著豪强蠢蠢欲动,密谋闹事,致使刘璋已焦虑万分。于是张松献出“妙计”,要刘璋即刻派人请刘备带兵入川,“帮助”北讨张鲁,待刘备占据了汉中,曹操也就不足为虑了,这样子益州不也稳固了吗?刘璋听后颇以为然,便命法正作为特使,领兵四千前往荆州,请刘备前来“帮忙”。

  法正装出极不情愿地样子到了荆州,但暗地里向刘备献计道:“以将军您现在的英武之名,而乘借刘璋懦弱之机;张松又算是蜀中的栋梁之材,可以响为内应;然后靠益州的富庶做基础,凭天府的险峻做屏障,以建立帝王伟业,这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刘备听了这话,立即跟诸葛亮、庞统商议,大家一拍即合。于是,刘备决定让庞统随往协助,自己亲率将士两万由水路进川;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于荆州的大本营。从刘备做的这一部署而看,他是把主力留在了荆州的,主要为了北御曹操,东防孙权。

  刘备一行人马沿长江而上,到达江州(今重庆)后,舍舟乘骑,很快北上直抵于涪县(今四川绵阳市境)。刘璋闻讯后喜之不禁,亲率大兵三万多人从成都赶来相会,大宴宾客百余之日。这欢宴之中,却也是杀机四伏的。庞统跟法正、张松等人往来频繁,暗中密谋着如何把刘备“扶正”。他们向刘备建议,可以趁刘璋设宴之机,一把将他绑了,这样我们可以不劳兴师动众,便轻而易举地占得益州,大功告成。但是刘备却以初来乍到、恩威未布于人心之由,拒绝了他们的这项建议。到刘璋回成都的临别之际,又拨备了许多兵马和物质等给予刘备,请他速向北征,以讨张鲁。

  刘备进川之意,本来就不是要帮助刘璋的,当他率领的三万大军(加上刘璋充实的)北进到葭萌(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时,便踌躇不前了。刘备在葭萌呆了将近一年,干的就是四处播恩树德,广收人心的勾当。不久,刘备收到荆州后方送来的情报,讲到曹操正在进攻孙权(魏吴濡须口之战),东吴已致书求助,荆州守军并处于一级战备状态的事情。刘备便利用此事大做起文章,向刘璋致函言说要回兵荆州:一则因东吴告急求助,作为联盟一方不能坐视不管;二则关羽跟曹将乐进对峙着,如荆州有个闪失对自己大为不利;三是认为汉中张鲁不过是“自守之贼”,对他不必要“担心”。刘备还要求刘璋助兵万员,并供给所需粮草物资以急用。

  这时刘璋才醒过神来,对刘备等的用心看得比较清楚了(并非真心帮助自己),但还是碍于情面,便拨出四千兵士,以助刘备东归。老实的刘璋,以为这样子“礼送刘备”也算好,免得他再打益州的坏主意。可刘备有这么老实吗?他是真心要回返荆州吗?怎么可能为招募万余兵士,千辛万苦地大老远跑来呢?但张松可不这么地“老实”了!他竟然把刘备返荆州的话当了真,连忙写信劝阻刘备,言及大功即将告成,您怎可舍之而去?岂非可惜!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由于张松的一时疏忽,这封信被他的兄长得见,害怕连累了自己,便暗中向刘璋告发此事。刘璋闻罢大怒,一边命人捕杀暗通刘备的张松;一边下令各处守将紧闭关隘,不可再接纳刘备等人。到了此刻,二刘之间已然翻脸,剑拔弩张,大战在即。于是,庞统当机立断,谋划出三条计策,让刘备做选择:“暗中选派精兵强将,日夜兼程,抄小路偷袭成都;那刘璋一无领兵作战能力,二来守备松懈,当我们大军突然到来,必能一举而平成都,这是上策。刘璋的手下战将杨怀、高沛二人,曾经写信劝说刘璋,要将主公您打发回荆州的,现其已紧守城门。请您于到达白水关(今四川广元县)之前,先派人去通知他们,就说荆州事要赶回去救援。杨、高两人既敬服您将军威名,又高兴您起程回荆州了,想必会轻装前来跟您道别,我们乘机将他们拿下,收编其军队,然后径直向成都进军,这是中策。如果我们退回到白帝城,接着回兵荆州,然后慢慢再作图谋,这是下策。假若犹豫不决,长期滞留此地,我们就会陷于严重的困境中,不能再长久地拖延了。”

  刘备思虑再三,认为庞统的计策中,上策过急,纵然偷袭成功,也只是解决了刘璋一人,所用手段不够“光明正大”,会引起众心不服,川中军民若是联合反击起来,恐怕就难以立足安身了;而下策又过缓,等于放弃了在川中的机会,白走了一遭。于是他采纳了庞统的“较为稳健”的中策,也顺便“指责”刘璋断供军粮,借以激励将士们进军成都的斗志。

四、

  于此,由黄忠、魏延等将打先锋,沿途尽克所过城池,顺利地攻占了涪县。刘备便在涪县大宴众将士,摆酒奏乐。席间,刘备对庞统讲:“今天的聚会,真可说是快乐到了极点!”庞统则回道:“把攻打别国当成一件乐事,这可不是仁义之师啊!”此时刘备已喝得酩酊大醉,对庞统发怒说:“过去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前歌后舞,难道就不是仁义之师了吗?你的话讲得很不妥当,应该赶紧离开这里。”于是庞统迟疑地退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刘备酒醒了一半,后悔对庞统发火的事,连忙派人去把庞统请回来。庞统回到原位坐好后,若无其事一样,只顾照旧喝酒吃菜,也没有跟刘备说话。刘备却忍不住对他开口了:“咱们刚才的谈论,到底是谁错了?”庞统智慧地回答:“刚才的事,咱们君臣都有错!”刘备听了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于是酒宴气氛又恢复到了开始时的欢快热闹那样。可见二人之间对于在西蜀的所作所为,是心照不宣的,也算得是肝胆相照的。

  过后,刘备与庞统等人又马不停蹄拿下了绵竹(今四川德阳县北)。刘璋派援的将领中,吴懿、李严及费观等人先后投了降,只有张任率领残部走入雒城(今四川广汉)。雒城通向成都的咽喉重镇,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出了名的关隘。这里是由刘璋之子刘循,领军固守的,其仗着兵多粮足、城池坚固,摆出了一副殊死抵抗的架势。刘备带军进围雒城后,攻打了好几个月,都没能拿下来,致使进军成都的计划严重受阻。

  这时刘璋又派出部将扶禁和向存等率兵万余,从刘备的后方据点葭萌发起攻击,欲对刘备之军采取背后攻击之势,以解雒城之围。好在是刘备的属将霍峻英勇善战,方使城池不致丢失。但葭萌方面一天一传的战报,却使得刘备忐忑不安,担心后方据点一旦失守,战势将变得大为不利。刘备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担心,那就是如果刘璋再派出兵马占据相关要塞,隔断了自己同荆州方面的联系,那么所带的这几万人马,恐怕就会遭灭顶之灾了!于是,刘备下达了让诸葛亮带张飞、赵云等急驰西川增援的命令,留下关羽负责荆州的全面防务。

  亦即葭萌关的昭化古城遗址

  诸葛亮一行得令后,急速溯江西上,进到江州(今重庆)后,立即分兵三路向蜀中攻入,以多路增援刘备。第一路由赵云领军,沿长江直上,经江阳(今四川泸州市)、犍为(今四川彭山县),绕道至成都以西。第二路由张飞率领,杀向巴西(今四川阆中境),攻向成都北面。第三路则是诸葛亮亲带的刘封等,从中路攻入绵竹,以居中策应刘备,最后各路大军(包括刘备军马)约定齐会师于成都城下。

明代始建于四川阆中的张飞《敌万楼》

  时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得知了诸葛亮等三路大军兵援的消息后大受鼓舞,于是向各部将下达了对雒城发起总攻的命令。此时刘备军士气大振,喊杀声震天,而庞统竟然身先士卒,冒死向前,不料却遭流箭射杀而死,英年三十六岁。

  五、

  到雒城被攻破时,刘备等在此也打了一年有多,足见攻坚之难。庞统是智能杰出的谋士,他在许多方面都不亚于诸葛亮,故世人以卧龙、凤雏并称,这绝不是偶然的。他的不幸早亡,对刘备集团是一重大损失。所以,只要提起庞统之人,刘备就会痛惜得泪流满面。后来刘备称帝,还追赐他为关内侯,谥号“靖侯”。庞统父亲被刘备任命为议郎,后又升任谏议大夫。时为丞相的诸葛亮,出于对故人庞统的深缅之情,亲自为庞统之父主持了授官的仪式。这些事发生在当时,也算为一种少有的荣典。

  位于四川广汉的古雒城

  以上述史实来观,我们当可澄清许多庞统和诸葛亮、及刘备三人之间的,相关的是非曲直的。

  一是,当时诸葛亮不可能嫉妒庞统夺了头功,而“妖言”有什么“凶星犯事”。刘备跟庞统等一起攻打雒城耗费年余光景,实因攻城艰难,加上后方据点葭萌数度被困,这样紧急的情势之下,胜负都难已预料,还能谈得上让谁抢去了所谓的头功呢?

  二是,说刘备退回荆州,那是他虚晃一枪的。他本是为夺取西川而来的,不到形势所迫、万不得已,怎么会轻言返回荆州呢?作为一位身经百战、响当当的“枭雄”人物,他又怎么会采信什么凶相应验呢?当攻城受挫,他还要诸葛亮等迅速入川增援哩,而关键的问题,是此时庞统也尚在人世。

  三是,说到庞统借故换乘刘备坐骑,自甘中箭死于“落凤坡”,这更是子虚乌有的事儿了。尤其“落凤坡”之地名,当时无记载,这是经后人附会才有了此地名的。其距离雒城尚有七八十里地哩!但史载上,庞统是在攻击雒城时,中流矢(箭)身亡的。

  位于四川广汉的庞统墓

  四是,刘备不采纳庞统“席间扼刘璋”之谋,当有几分道理的。因为如果“硬逼死绑,公然野心”,难服于蜀中广大的军心民心,将会造成当地军民一起反抗。这样一来,刘备等就能保证攻下成都吗?即便是侥幸拿下,也很难保在益州站稳脚跟的。刘备所带的嫡系部队也就是入川时的两万人马,欲跟益州军民作殊死搏斗,恐怕是凶多吉少啊!

  五是,刘备进川后所取的策略并非很周全。如果他不急于跟刘璋翻脸,而是凭借刘璋的全力支持,利用益州的军力物资,先行攻下汉中之地,这既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又能广泛收到益州民心,然后再跟刘璋玩耍一些手腕,哪怕是逼宫之策也会把他挤于台下,况且有张松、法正等做内应哩!此更深一层,等到刘备攻城受挫,情况危机,又急调留守荆州的几位重要人物入蜀增援,造成后方重要据点空虚不说,让倨傲不羁的关羽留下来独对孙权和强魏,轻意送给了东吴太多的想象空间,荆州安得不失?北伐曹魏的宏图焉得如愿?



引文来源  诸葛亮真相_读书频道_凤凰网